“領袖!”恩斯特.羅姆滿頭的大汗,他像是奔跑了有一段距離,氣喘得比較嚴重,他深唿吸一口氣,說道:“來自柏林的電報!”
李奇接過電報看了起來。
那是一封關於第二帝國和協約各國談判進程的電報,帝國目前的領導階層已經決定接受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提議,按照“民族自決”的方式進行停戰。
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是什麽?大意就是歐洲停戰之後,各地區可以按照民族成份進行投票,民眾有自由用“公投”的投票方式來選擇被哪一個政府所領導。
基於“民族自決”這一份提議,政府改組之後,新任總理馬克斯.馮.巴登認為那是一份對德意誌有利的停戰協議。
馬克斯.馮.巴登告訴政府文官和軍隊的統帥,如果按照“民族自決”的停戰方式,承認戰敗的德意誌並不會被肢解,甚至有可能達到戰爭時期沒有達到的目標,將一些主體民族為德意誌的地區納入到新政府的管轄之內。
“那些白癡……,不!”李奇臉上滿是嘲諷的表情,用著不屑的語氣說:“是蠢貨!隻有蠢貨才會相信戰爭手段拿不到的東西會在戰敗議和上拿到。他們以為自己是誰?是上帝麽!”
曆史的進程已經到了1918年的10月16日,這是一段特別的時間,尤其是在德意誌到處充滿混亂的時候。
混亂指的是多方麵,全球性質的大流感終於是傳入了德意誌本土,各個城市爆發了難以想象的傳染。除了大流感的傳染之外,還有一樣東西也像是病毒一般在四處肆虐,那就是革命!
曾經的法國大革命中,出現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這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吉倫特黨領導人之一的羅蘭夫人所說。
的確,那些革命者就是在用唿喊的自由在做著一切罪惡的事情,他們手持武器占領任何可以占領的地方,公布那些地方成為某某黨的總部或是什麽所在。他們還高喊著自由,然後將公家的財產據有己有。最為可怕的是,他們更是高喊著自由,然後糾集起了一幫武裝團體,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念,與理念不同的人在城市裏展開巷戰。
自由軍團也參與了巷戰,大多是發生在一些工廠和銀行的保衛戰之中,那是李奇命令部隊必須保護工廠機械以便拆了進行撤離,對銀行的保護則是受到了資本財團的委托。
“我們會需要錢,所以難免需要跟一些人有合作。”李奇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說:“我們不但需要錢,更需要獲得糧食的渠道,因此我們需要他們。”
阿道夫.希特勒已經正式從陸軍退役,他不再作為陸軍安排的第一秘書身份跟隨李奇,是作為李奇政黨的追隨者。
對於與一些資本財團進行合作,那是李奇一開始就製定的方向,任何的活動都是需要金錢進行支撐,沒有足夠的財力什麽事情都辦不了。不過,他也保持著警惕,與財團合作是一方麵,但絕對不允許被控製,因此自己的團體也需要一定的恆產來產生效益,作為未來活動的資金來源。
“我們的軍團正在壯大。”阿爾弗雷德.羅森貝格一臉的喜悅,他說:“近期從前線解除服役返迴家鄉的人,他們選擇加入的第一目標是我們,不會是那些奇奇怪怪社會黨人組建的武裝。”
恩斯特.羅姆理所當然地點頭:“隻有領袖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的人。”,他說的是老兵基金的運作。
根據不完全統計,李奇開設士兵基金之後,前前後後幫助到的退役士兵人數超過26萬人。說一句大實話,以數百萬的士兵而言,26萬人的受惠群體並不算高,但是別忘記德意誌也就隻有李奇這麽一家在幫助退役士兵的機構。
為了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李奇過去沒有少打通關節讓媒體進行報道,因此他在士兵之中擁有不小的聲望。在德意誌統治階層沒有崩潰之前,增加聲望隻是參政的必要手段,一些領導層以為李奇是在為參政做準備,笑笑根本就沒有進行阻止。在德意誌統治階層崩潰之後,李奇在士兵心中的聲望開始發揮作用了。
自由軍團成立的時間隻有4個月不到,到1918年的9月份是自由軍團壯大的高峰期,因為有太多的士兵從前線迴來。因為時局的混亂,很有原本有工作的人因為工廠倒閉失業,退役的士兵迴到家鄉怎麽可能找得到工作?他們開始求助於老兵基金。
老兵基金仍然在運作,李奇的指示是盡可能的幫助退役士兵,然後吸取之中一些精銳的人員。
到了1918年10月份,李奇領導的自由軍團已經膨脹到了10萬人,大多數集中在巴伐利亞的慕尼黑周圍,少部分被安置在了巴登—符騰堡和薩克森地區。
因為掌握的武裝人員數量膨脹,李奇自然而然也進入了一些人的視野,比如柏林的新政府,但是關注度最高的還是巴伐利亞州的州政府。
是的,巴伐利亞現在不是王國了,是作為一個州,因為巴伐利亞王室已經被迫逃亡,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流亡到了奧地利,王~儲魯普雷希特.瑪利亞.柳特波德.斐迪南則是前去了柏林,不過王~儲很快也該跟著跑路了。
巴伐利亞王國是德意誌第二帝國中第一個崩潰掉的王國,這點是出乎意料又是情理之中。她的崩潰就像是塔羅牌一般,很快就會蔓延到巴登—符騰堡、薩克森、黑森等等的王國。
“部隊需要控製在一個數量,我到1920年之前20萬是一個不錯的數字。”李奇看著眾人,一字一頓地說:“在接下來,情勢的混亂會加劇,一旦柏林的領導階層在戰敗文書上簽字,噩夢就會立刻降臨。那種趨勢下,協約各國的部隊會開進德意誌,我們無法也不能在那個時候與協約各國交惡。”
這個問題早就達成共識,包括獲得協約各國的支持等問題。而巴伐利亞在隨後獨立成為一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正是李奇等人得到協約各國支持的契機。
李奇接過電報看了起來。
那是一封關於第二帝國和協約各國談判進程的電報,帝國目前的領導階層已經決定接受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提議,按照“民族自決”的方式進行停戰。
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是什麽?大意就是歐洲停戰之後,各地區可以按照民族成份進行投票,民眾有自由用“公投”的投票方式來選擇被哪一個政府所領導。
基於“民族自決”這一份提議,政府改組之後,新任總理馬克斯.馮.巴登認為那是一份對德意誌有利的停戰協議。
馬克斯.馮.巴登告訴政府文官和軍隊的統帥,如果按照“民族自決”的停戰方式,承認戰敗的德意誌並不會被肢解,甚至有可能達到戰爭時期沒有達到的目標,將一些主體民族為德意誌的地區納入到新政府的管轄之內。
“那些白癡……,不!”李奇臉上滿是嘲諷的表情,用著不屑的語氣說:“是蠢貨!隻有蠢貨才會相信戰爭手段拿不到的東西會在戰敗議和上拿到。他們以為自己是誰?是上帝麽!”
曆史的進程已經到了1918年的10月16日,這是一段特別的時間,尤其是在德意誌到處充滿混亂的時候。
混亂指的是多方麵,全球性質的大流感終於是傳入了德意誌本土,各個城市爆發了難以想象的傳染。除了大流感的傳染之外,還有一樣東西也像是病毒一般在四處肆虐,那就是革命!
曾經的法國大革命中,出現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這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吉倫特黨領導人之一的羅蘭夫人所說。
的確,那些革命者就是在用唿喊的自由在做著一切罪惡的事情,他們手持武器占領任何可以占領的地方,公布那些地方成為某某黨的總部或是什麽所在。他們還高喊著自由,然後將公家的財產據有己有。最為可怕的是,他們更是高喊著自由,然後糾集起了一幫武裝團體,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念,與理念不同的人在城市裏展開巷戰。
自由軍團也參與了巷戰,大多是發生在一些工廠和銀行的保衛戰之中,那是李奇命令部隊必須保護工廠機械以便拆了進行撤離,對銀行的保護則是受到了資本財團的委托。
“我們會需要錢,所以難免需要跟一些人有合作。”李奇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說:“我們不但需要錢,更需要獲得糧食的渠道,因此我們需要他們。”
阿道夫.希特勒已經正式從陸軍退役,他不再作為陸軍安排的第一秘書身份跟隨李奇,是作為李奇政黨的追隨者。
對於與一些資本財團進行合作,那是李奇一開始就製定的方向,任何的活動都是需要金錢進行支撐,沒有足夠的財力什麽事情都辦不了。不過,他也保持著警惕,與財團合作是一方麵,但絕對不允許被控製,因此自己的團體也需要一定的恆產來產生效益,作為未來活動的資金來源。
“我們的軍團正在壯大。”阿爾弗雷德.羅森貝格一臉的喜悅,他說:“近期從前線解除服役返迴家鄉的人,他們選擇加入的第一目標是我們,不會是那些奇奇怪怪社會黨人組建的武裝。”
恩斯特.羅姆理所當然地點頭:“隻有領袖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的人。”,他說的是老兵基金的運作。
根據不完全統計,李奇開設士兵基金之後,前前後後幫助到的退役士兵人數超過26萬人。說一句大實話,以數百萬的士兵而言,26萬人的受惠群體並不算高,但是別忘記德意誌也就隻有李奇這麽一家在幫助退役士兵的機構。
為了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李奇過去沒有少打通關節讓媒體進行報道,因此他在士兵之中擁有不小的聲望。在德意誌統治階層沒有崩潰之前,增加聲望隻是參政的必要手段,一些領導層以為李奇是在為參政做準備,笑笑根本就沒有進行阻止。在德意誌統治階層崩潰之後,李奇在士兵心中的聲望開始發揮作用了。
自由軍團成立的時間隻有4個月不到,到1918年的9月份是自由軍團壯大的高峰期,因為有太多的士兵從前線迴來。因為時局的混亂,很有原本有工作的人因為工廠倒閉失業,退役的士兵迴到家鄉怎麽可能找得到工作?他們開始求助於老兵基金。
老兵基金仍然在運作,李奇的指示是盡可能的幫助退役士兵,然後吸取之中一些精銳的人員。
到了1918年10月份,李奇領導的自由軍團已經膨脹到了10萬人,大多數集中在巴伐利亞的慕尼黑周圍,少部分被安置在了巴登—符騰堡和薩克森地區。
因為掌握的武裝人員數量膨脹,李奇自然而然也進入了一些人的視野,比如柏林的新政府,但是關注度最高的還是巴伐利亞州的州政府。
是的,巴伐利亞現在不是王國了,是作為一個州,因為巴伐利亞王室已經被迫逃亡,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流亡到了奧地利,王~儲魯普雷希特.瑪利亞.柳特波德.斐迪南則是前去了柏林,不過王~儲很快也該跟著跑路了。
巴伐利亞王國是德意誌第二帝國中第一個崩潰掉的王國,這點是出乎意料又是情理之中。她的崩潰就像是塔羅牌一般,很快就會蔓延到巴登—符騰堡、薩克森、黑森等等的王國。
“部隊需要控製在一個數量,我到1920年之前20萬是一個不錯的數字。”李奇看著眾人,一字一頓地說:“在接下來,情勢的混亂會加劇,一旦柏林的領導階層在戰敗文書上簽字,噩夢就會立刻降臨。那種趨勢下,協約各國的部隊會開進德意誌,我們無法也不能在那個時候與協約各國交惡。”
這個問題早就達成共識,包括獲得協約各國的支持等問題。而巴伐利亞在隨後獨立成為一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正是李奇等人得到協約各國支持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