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孤夜迷魂12、嗨希特勒555、夜丶淒涼yca三位兄台的打賞。另求推薦票,幫小弟頂上第一個當周一千票可好?
……
歐貝.李奇的態度無疑是讓阿道夫.希特勒感到受寵若驚,因為阿道夫.希特勒是真的被歐貝.李奇的演講所感動和深受鼓舞。
演講的力量有多大?能夠被人接受且深入心扉的演講,可以讓人接受理念並願意為之犧牲,精神上的認同和深受震撼總是會令人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例如去當人~肉炸彈什麽的。
阿道夫.希特勒有多認同歐貝.李奇的演講呢?他最喜歡的就是歐貝.李奇關於民族生存空間的那些理念,無比認同民族與民族的競爭充滿了血淋淋的那一套,更深深為那一句“即使我們全部戰死,德意誌理應依然存在”所感動。
很多事情不參與其中很難去感受氛圍,例如會覺得那些受了傳銷欺騙上當的人很傻,但如果是身在其中就不那麽想了。一個有親自到現場觀看演唱會的人,和一個沒有親自到演唱會現場是在電視機前麵的人,兩人一樣是在觀看明星演藝,但是感覺根本就不會相同,那是一種非常明顯參與感的區別。
“寫迴憶錄?”阿道夫.希特勒一臉的詫異或者說迷糊,他不太確定地問:“您是說,我應當將這幾年的經曆寫成迴憶錄?”
“是的,有空閑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寫。”歐貝.李奇說得無比認真:“能出版可以讓後方的人知道我們在前線都做了什麽。不能出版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將珍惜那些用文字記錄起來的往事。”
組織一個旅的事業已經進行了一周的時間,有4300多人納入了建製,歐貝.李奇在閑暇的時候經常會找阿道夫.希特勒聊天,說一些關於戰爭和平常生活的話題。
不得不說的是,因為協約國空軍太過猖獗,不止是德軍在索姆河一線遭受困難,歐貝.李奇等負責組建一個後備旅的事業也並不順利。
協約國的轟炸力度一再增加,德軍的後勤線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脅,歐貝.李奇從一些渠道了解到一些情況,那就是索姆河一線的德軍已經出現補給困難的窘境,要是不改善狀況,或許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
本來應該在8月27日全部到位的軍火沒有到位,人員的召集上也是不盡人意。若說歐貝.李奇這邊的遭遇困難隻是會影響到第1集團軍司令奧托.馮.貝洛的一些計劃,補給線被狂轟亂炸導致運輸線時常中斷對整個索姆河的德軍則是會變得致命。
從索姆河戰線發迴柏林的電報從未停過,每一封電報裏麵必然有請求增援飛機的字眼,另外就是需要更多的士兵,越多的士兵越好,因此索姆河戰役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不但是索姆河戰役進入新的階段,凡爾登戰役更是進入到最後的決勝階段,恰恰是因為凡爾登戰役進入到決勝階段,索姆河這邊的德軍獲取增援才會變得困難。
不管承認與否,歐貝.李奇從某種意義上已經小小地改變了曆史,不止是讓協約國一方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動索姆河戰役,影響到的還有凡爾登的戰役進程。
沒錯!協約國將力量傾斜到索姆河戰役,對於凡爾登那邊的支援力度肯定是會受到影響。
索姆河戰役的主力是英聯邦軍隊,他們在兩個月之內損耗了將近40萬人,有損耗必然是要有補充,否則戰役就進行不下去。到8月底之前,協約國聯軍在索姆河戰場投入的師已經有51個,飛機的數量增加到500架。與之應對的是,德軍也增加到了25個師,飛機卻隻有180架。
對於一些不“了解”的人,似乎事情也就那麽迴事,但是對於“了解”的人,比如說歐貝.李奇,他的記憶中索姆河的德軍應該是超過30個師和300架以上的飛機。那麽是出現了什麽問題?
“我們一直在向凡爾登方向增兵,動用起來的後備力量幾乎全部都投入到了凡爾登戰場。據悉,我們在凡爾登投入了56個師和450架飛機!”庫爾特.蔡茨勒一臉的思考:“凡爾登戰役是為了打開前往巴黎的通道,索姆河戰役是協約國為了減低凡爾登戰役的壓力啟動的戰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協約國的企圖正在破產,因為我們在索姆河不但擋住了協約國聯軍,還在傷亡對比上占了絕對優勢,協約國聯軍在凡爾登戰場的壓力卻是沒有減低。”
歐貝.李奇在點頭,戰場是好多的局部(戰場)來決定一個參戰國的命運,並不是單單某個戰場就能決定整場戰爭的勝負。
到了現代戰爭想要獲取最終勝利隻有一個捷徑,那就是占領敵方的工業集中地,而歐洲國家的工業集中地一般是會在首都,像是法國的工業區就是在巴黎,那麽隻要德軍能夠攻占巴黎,法國退出戰爭也就成了必然!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德軍要是能夠獲得凡爾登戰役的勝利,那麽輸掉了索姆河戰役其實也是無妨的。或許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德軍參謀本部才一直無視了索姆河戰線的增援請求?
“我下午需要到集團軍聯合司令部。”歐貝.李奇在啃著一塊黑麵包,他三兩口吞咽下麵包,拿起水壺喝了一些水,又點了一根煙才繼續說:“幾個集團軍的司令都在那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人物會到來。”
將要到索姆河前線的人是埃裏希.馮.法金漢,本來過來的人還需要加上威廉皇儲,不過凡爾登戰役正處於關鍵,威廉皇儲取消了到索姆河戰線慰問的計劃。
庫爾特.蔡茨勒問:“少校,我從一些同僚那邊聽到一些消息,說我們會從東線抽調一些部隊到西線,消息是不是真的?”
歐貝.李奇也聽到了相關的傳聞,認為傳言應該是真的。
東線戰場對付俄軍的主力是奧匈帝國的部隊,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也承擔起了與俄軍交戰的責任,德軍在東線的壓力並沒有那麽大。
先前德軍投入新的部隊到東線,那是因為作為盟友的奧匈帝國表現得太差勁了。現在德軍自己在西線需要獲得必要的增援,那麽隻能是和奧匈帝國說聲抱歉,德意誌第二帝國需要打下巴黎迫使法國求和。
“我總覺得您好像是在擔憂著什麽?”阿道夫.希特勒注視著歐貝.李奇,用著比較不可思議的語氣說:“您認為美國會參戰,但是我們與美國目前哪怕是有衝突也遠沒有到互相宣戰的地步?”
歐貝.李奇不止是向阿道夫.希特勒說過美國會參戰,實際上他也借著身份的便利向陸軍部、參謀本部發去了報告,用著無比確定的態度肯定美國會參與歐戰,並且是站到協約國那邊,但柏林那邊根本就沒有迴應,然而事實絕對會證實美國必然參戰的正確性!
……
歐貝.李奇的態度無疑是讓阿道夫.希特勒感到受寵若驚,因為阿道夫.希特勒是真的被歐貝.李奇的演講所感動和深受鼓舞。
演講的力量有多大?能夠被人接受且深入心扉的演講,可以讓人接受理念並願意為之犧牲,精神上的認同和深受震撼總是會令人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例如去當人~肉炸彈什麽的。
阿道夫.希特勒有多認同歐貝.李奇的演講呢?他最喜歡的就是歐貝.李奇關於民族生存空間的那些理念,無比認同民族與民族的競爭充滿了血淋淋的那一套,更深深為那一句“即使我們全部戰死,德意誌理應依然存在”所感動。
很多事情不參與其中很難去感受氛圍,例如會覺得那些受了傳銷欺騙上當的人很傻,但如果是身在其中就不那麽想了。一個有親自到現場觀看演唱會的人,和一個沒有親自到演唱會現場是在電視機前麵的人,兩人一樣是在觀看明星演藝,但是感覺根本就不會相同,那是一種非常明顯參與感的區別。
“寫迴憶錄?”阿道夫.希特勒一臉的詫異或者說迷糊,他不太確定地問:“您是說,我應當將這幾年的經曆寫成迴憶錄?”
“是的,有空閑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寫。”歐貝.李奇說得無比認真:“能出版可以讓後方的人知道我們在前線都做了什麽。不能出版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將珍惜那些用文字記錄起來的往事。”
組織一個旅的事業已經進行了一周的時間,有4300多人納入了建製,歐貝.李奇在閑暇的時候經常會找阿道夫.希特勒聊天,說一些關於戰爭和平常生活的話題。
不得不說的是,因為協約國空軍太過猖獗,不止是德軍在索姆河一線遭受困難,歐貝.李奇等負責組建一個後備旅的事業也並不順利。
協約國的轟炸力度一再增加,德軍的後勤線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脅,歐貝.李奇從一些渠道了解到一些情況,那就是索姆河一線的德軍已經出現補給困難的窘境,要是不改善狀況,或許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
本來應該在8月27日全部到位的軍火沒有到位,人員的召集上也是不盡人意。若說歐貝.李奇這邊的遭遇困難隻是會影響到第1集團軍司令奧托.馮.貝洛的一些計劃,補給線被狂轟亂炸導致運輸線時常中斷對整個索姆河的德軍則是會變得致命。
從索姆河戰線發迴柏林的電報從未停過,每一封電報裏麵必然有請求增援飛機的字眼,另外就是需要更多的士兵,越多的士兵越好,因此索姆河戰役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不但是索姆河戰役進入新的階段,凡爾登戰役更是進入到最後的決勝階段,恰恰是因為凡爾登戰役進入到決勝階段,索姆河這邊的德軍獲取增援才會變得困難。
不管承認與否,歐貝.李奇從某種意義上已經小小地改變了曆史,不止是讓協約國一方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動索姆河戰役,影響到的還有凡爾登的戰役進程。
沒錯!協約國將力量傾斜到索姆河戰役,對於凡爾登那邊的支援力度肯定是會受到影響。
索姆河戰役的主力是英聯邦軍隊,他們在兩個月之內損耗了將近40萬人,有損耗必然是要有補充,否則戰役就進行不下去。到8月底之前,協約國聯軍在索姆河戰場投入的師已經有51個,飛機的數量增加到500架。與之應對的是,德軍也增加到了25個師,飛機卻隻有180架。
對於一些不“了解”的人,似乎事情也就那麽迴事,但是對於“了解”的人,比如說歐貝.李奇,他的記憶中索姆河的德軍應該是超過30個師和300架以上的飛機。那麽是出現了什麽問題?
“我們一直在向凡爾登方向增兵,動用起來的後備力量幾乎全部都投入到了凡爾登戰場。據悉,我們在凡爾登投入了56個師和450架飛機!”庫爾特.蔡茨勒一臉的思考:“凡爾登戰役是為了打開前往巴黎的通道,索姆河戰役是協約國為了減低凡爾登戰役的壓力啟動的戰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協約國的企圖正在破產,因為我們在索姆河不但擋住了協約國聯軍,還在傷亡對比上占了絕對優勢,協約國聯軍在凡爾登戰場的壓力卻是沒有減低。”
歐貝.李奇在點頭,戰場是好多的局部(戰場)來決定一個參戰國的命運,並不是單單某個戰場就能決定整場戰爭的勝負。
到了現代戰爭想要獲取最終勝利隻有一個捷徑,那就是占領敵方的工業集中地,而歐洲國家的工業集中地一般是會在首都,像是法國的工業區就是在巴黎,那麽隻要德軍能夠攻占巴黎,法國退出戰爭也就成了必然!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德軍要是能夠獲得凡爾登戰役的勝利,那麽輸掉了索姆河戰役其實也是無妨的。或許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德軍參謀本部才一直無視了索姆河戰線的增援請求?
“我下午需要到集團軍聯合司令部。”歐貝.李奇在啃著一塊黑麵包,他三兩口吞咽下麵包,拿起水壺喝了一些水,又點了一根煙才繼續說:“幾個集團軍的司令都在那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人物會到來。”
將要到索姆河前線的人是埃裏希.馮.法金漢,本來過來的人還需要加上威廉皇儲,不過凡爾登戰役正處於關鍵,威廉皇儲取消了到索姆河戰線慰問的計劃。
庫爾特.蔡茨勒問:“少校,我從一些同僚那邊聽到一些消息,說我們會從東線抽調一些部隊到西線,消息是不是真的?”
歐貝.李奇也聽到了相關的傳聞,認為傳言應該是真的。
東線戰場對付俄軍的主力是奧匈帝國的部隊,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也承擔起了與俄軍交戰的責任,德軍在東線的壓力並沒有那麽大。
先前德軍投入新的部隊到東線,那是因為作為盟友的奧匈帝國表現得太差勁了。現在德軍自己在西線需要獲得必要的增援,那麽隻能是和奧匈帝國說聲抱歉,德意誌第二帝國需要打下巴黎迫使法國求和。
“我總覺得您好像是在擔憂著什麽?”阿道夫.希特勒注視著歐貝.李奇,用著比較不可思議的語氣說:“您認為美國會參戰,但是我們與美國目前哪怕是有衝突也遠沒有到互相宣戰的地步?”
歐貝.李奇不止是向阿道夫.希特勒說過美國會參戰,實際上他也借著身份的便利向陸軍部、參謀本部發去了報告,用著無比確定的態度肯定美國會參與歐戰,並且是站到協約國那邊,但柏林那邊根本就沒有迴應,然而事實絕對會證實美國必然參戰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