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t244、夜丶淒涼yca、鄭笑天天、嗨希特勒555的再次打賞!另迴拂去塵世舊念:其實我也想快的,但是一天兩章已經是我將近六個小時的辛勞成果了-_-!!,所以求推薦票。然後嚐試一下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碼字,希望能更快一些。


    ……


    毫無疑問,削弱法國……,不!不止是法國,是削弱包括法國、英國、美國等等在內的協約國成員,對於第三帝國來說亦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德軍的參謀本部削弱法國是想要迫使法國求和,歐貝.李奇覺得這樣做有意義隻在於未來的戰爭中,被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法國將會失去戰爭潛力,至少是兵源會緊缺,另外就是致使法國人厭惡乃至於是懼怕戰爭!


    現實的情況不也正是那樣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英國的“綏靖派”抬頭,法國的“和平派”占據優勢,他們恐懼再次爆發戰爭,因此在元首的步步緊逼之下一再進行綏靖政策。


    有綏靖政策,那是因為英國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流太多的鮮血了!整個協約國直接戰死的士兵數量達到了5,497,600人,是戰死,是直接就陣亡,不是傷亡數字。


    1913年各大國總人口數量分別是多少?俄國1億7510萬人、美國9730萬人、德國6690萬人、奧匈5210萬人、日本5130萬人、英國4560萬人、法國3970萬人、意大利3510萬人。


    然後,協約國總士兵陣亡5,497,600,同盟國總士兵陣亡3,382,500。交戰雙方受傷總數2000萬左右,平民死亡總數6,493,000人。


    殘酷嗎?的確殘酷,這樣的傷亡數字僅次於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含忽必烈)對各國的侵略,蒙古征服世界的時候,光是宋、遼、西夏的死亡人數有史可載的就超過7000萬。


    發生在數十年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和英國就是因為恐懼戰爭才會一再對第三帝國進行妥協,歐貝.李奇覺得無法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誌的戰敗之後,他的思路就轉變到了怎麽積累力量和建立人脈,然後再來盡自己所能在大勢之下讓協約國流更多的鮮血!


    “少校,命令已經下達,所有的連隊,特別是前沿的連隊,他們會盡可能地注意。”


    “很好!必要的集束手榴彈需要進行準備!”


    歐貝.李奇是在三天前重新迴到西線,他現在的職務是第1集團軍少校參謀,直屬於奧托.馮.貝洛中將的參謀團隊,負責的事項比較多,但並沒有被限製在固定的崗位。


    第1集團軍下轄5個師,與第2集團軍的8個師一同主要布防方向是針對亞眠,既是索姆河的上遊區域,等於是德軍戰線的右翼。後麵加入其它增援上來的師,作為新一輪的後備力量。


    一直以來進攻德軍右翼的是英聯邦為主的部隊,他們是英國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印度人,甚至還有來自阿拉伯地區和非洲地區的一些殖民地軍隊。


    過去的將近兩個月,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已經成功擊退英聯邦部隊的數十次進攻,在奧托.馮.貝洛中將和馬克思.馮.加爾維茨中將的聯合的指揮下,右翼的德軍甚至進行了必要的拉鋸反擊。


    所謂的拉鋸反擊是一個軍事術語,既是來迴的爭奪陣地,但那是一種戰術動作,不是單純地搶奪陣地。


    德軍進行拉鋸戰的理由是,他們不能讓協約國一方認為無法打贏,但是又不能失去太多的運動空間,來迴的爭奪陣地可以有效地形成拉鋸,然後在不斷的來來迴迴陣地爭奪中起到更多的殺傷作用。


    歐貝.李奇現在的職權可以查詢到很多東西,他專門查看了雙方的傷亡數據,隻能用“戰術無比成功”來進行形容。


    止於目前為止,德軍的陣亡數字是13萬,協約國一方的陣亡數字是35萬,差不多是1:2.7的比例。而毫無疑問會有這樣的傷亡對比,包括歐貝.李奇在內的那些行動隊員無疑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正是因為有他們的行動,才致使協約國一方不得不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倉促發動戰役。


    如果歐貝.李奇的記憶沒有錯誤,自索姆河戰役啟動到結束,曆時5個多月協約國的傷亡人數是79萬4千人,德軍的傷亡人數是53萬8千人。僅僅是1個多月還不到2個月,協約國的傷亡人數已經突破了35萬,而這個數字還是德軍這邊的初步估算,協約國可能造成的傷亡數字更多!


    “我們的飛機確實有偵查到您所說的那種兵器。”


    “坦克?”


    “是的,是坦克。我們在敵軍的後方發現了至少100輛以上的坦克,沒有發現的可能更多。”


    “我已經一再給陸軍部和參謀部發去警告,但仍然有人固執地不願意相信坦克的存在……,不是懷疑存在,是懷疑坦克能起到什麽作用。”


    不得不說的是,德軍的參謀本部的一些人真的是太頑固了,他們隻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就好像是2個多月之前歐貝.李奇已經警告協約國會增加空襲力度,但參謀本部有一幫官僚就是固執地不願意接受,要不是前線的部隊有做堤防,還不知道應該是怎麽個淒慘了得。而這個還要感謝幾個司令願意聽進歐貝.李奇的一些話。


    歐貝.李奇走向窗邊,他掏出了香煙用柴油火機點燃,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煙霧的時候看向窗外。


    他們的辦公場所是在康布雷,屬於加萊海峽的大區,位於魯貝南部,靠近埃斯科河。


    這邊是一處莊園,從這裏依然可以聽見前線的炮響,隻是聽起來不是那麽大。


    事實上距離他們辦公的莊園不到一公裏之外,那裏有一個機場。所以一旦需要用到空軍出動的時候,不但能夠聽見飛機的“嗡嗡”響,隻要透過窗外向天空看去,能夠看到正在爬升的飛機。


    歐貝.李奇知道附近有機場的時候清閑時過去了一次,他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那個機場駐紮的飛行中隊叫第11狩獵中隊。他得知番號之後特別觀察了一下,還真讓他找到了曼弗雷德.馮.裏奇特霍芬的身影。


    1916年8月的時候,曼弗雷德.馮.裏奇特霍芬還是一名少尉,根據歐貝.李奇查閱的記錄,這位騎兵少尉曼弗雷德.馮.裏奇特霍芬目前的戰績是7架。


    曼弗雷德.馮.裏奇特霍芬是騎兵少尉,不是空軍少尉?那就沒有錯了!實際上德軍執行的是兵種軍銜製,比如步槍兵少尉、炮兵少尉、騎兵少尉。而現在根本就沒有專門的空軍軍銜,許多的飛行員雖然駕駛著飛機,但他們的兵種軍銜還是“陸地”軍銜。


    “我們要求增援‘哥達’gii,有得到迴應嗎?”


    “被迴絕了。給予的迴複是,西線的轟炸任務依然由飛艇負責,轟炸機會優先補充給巴爾幹戰場。”


    事實上西線的轟炸任務還真的就是飛艇在承擔,德軍在西線一共部署了89艘齊柏林型號的飛艇,它們從1915年服役,起初階段是進入英國本土進行轟炸,後麵才是被投入到戰場執行轟炸任務。


    “我該說些什麽?自飛機加入戰鬥,飛艇的作用就一再減少,它們除了在特殊場合有用,大多數時候是給協約國的飛行員送人頭!”


    “我會再發電報請求。”


    “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戰在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聖凱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聖凱恩並收藏奮戰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