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荒漠邊緣一路向南,氣氛逐漸變得饒有生氣起來。隨處可見的灌木叢,還有鹽節木、黑沙蒿等邊塞地區獨有的植被,像漫天星辰一樣點綴著大地。不時還能瞅見幾棵蒼黃的老樹,雖已行將枯朽,卻仍在做著最後的掙紮。比起雲州的燥熱,這一帶的天地間明顯多了些濕氣。
夕陽之下,暮雲四合,烏鴉的叫聲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到。一條漫長的古道上,隻見兩匹快馬正朝西南疾馳而去。那馬背上是兩名十七八歲的少年,皆身著暗黃色便衣,身姿矯捷,如風似箭。
過不多時,兩人來到一棵衰老枯黃的梧桐樹下,前麵先行的一名少年逐漸放慢馬蹄停了下來。他頭戴一頂深色的圓形鬥笠,讓人看不清麵容。但雙眼凝視著前方,目光炯炯,隔著帽簷仍然能感受到那泛著霞光的眼神,如同蒼穹一般銳利而深邃。
相比之下,與之同行的另一名少年雖然模樣俊秀,卻顯得青澀了許多。見他忽然停下,忙上前問道:“子信,怎麽了?”
“你看前麵。”這位名叫子信的少年伸手往左前方指了指,“那兒好像有一個村莊,我們正好可以去歇歇腳。”
“可這會兒要是停下來,把人跟丟了怎麽辦?”另一名少年有些猶豫地說。
子信搖了搖頭,臉上寫滿了無奈的神情,說道:“現在已經找不到人影了,放他們去吧。”說罷便一個縱身躍下了馬。
另一名少年又盯著前方望了半晌,不由得短歎一聲,隻好跟著下了馬來。
“葉添,我覺得我們得把馬係在這裏,等會兒再來牽走。”子信有些嚴肅地說。
那位名叫葉添的少年沉思片刻,也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問道:“你是擔心沙摩勒他們進了村子裏,怕會打草驚蛇?”
“行走在外,還是小心些為好。”子信以一副過來人的口氣說道。
葉添笑了笑,也沒和他爭辯。他倆乃金蘭之交,又時常一同外出遊曆,彼此再信任不過。這位同伴雖然年歲和他相當,辦起事來卻明顯多了幾分老成,直覺也總是出奇地好。
他倆將馬匹係在了村子外的一個小巷子裏,便各自拿起佩劍,輕輕地往前麵的村莊走去。
眼下正是黃昏時分,村子裏卻顯得格外安靜,甚至讓人覺得有些詭異。村路兩旁坐落著許多寬大的庭院,一排挨著一排,儼然一派森嚴莊重的氣象。然而放眼四周,卻沒見著一個人影,隻聽到風刮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
進村後,子信把帽簷壓得很低,目光卻在環顧著周圍的一舉一動。葉添則顯得有些不安,心裏撲通撲通地跳,壓抑的氛圍快讓他喘不過氣來了。
“這村子是怎麽迴事?連一個人都見不到。”葉添沉著聲音說道。
子信眉尖微蹙,隻點了點頭,沒有迴他的話。又向前走了約四五十步,確定沒有任何狀況之後,才勉強鬆了口氣。起初他還擔心自己跟蹤的沙摩勒一行人會先他們一步進到這村裏,此刻看來倒是他多慮了。
“不用太過緊張,放輕鬆些。”子信望了一眼葉添,見他兩眼迷離、神情僵滯,忙勸慰著說。
葉添知道他的感知能力一向很準,幾乎從未出過差錯,也就稍微寬下了心。但細看之下,又覺得這裏宛如一座鬼村。道路兩側的房屋院落都帶著一副暗黃的色調,顯得十分古舊,眾多泥土堆砌的圍牆也早已變得殘破不堪。遠處的太陽即將落山,天色愈發昏暗,更是為整座村子增添了幾絲恐怖的氣息。
“怎麽辦,我們還要往前走嗎?”葉添細聲問了問,神色還是有些不安。
“現在天色已晚,附近又沒有其他落腳之地,看來今天晚上隻能在這兒歇一宿了。”子信口頭如是說著,心裏卻也有些忐忑。
“在這兒?”葉添一臉驚詫,但馬上又平靜了下來。他自幼在雲州長大,父母對他管教甚嚴,連夜不歸還是第一次。此刻心中雖然有些膽怯,但說什麽也不願在同伴麵前表露出來,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
他倆趕了一天的路,已是又累又渴,隻盼能找著一戶人家。
“這村子實在太怪異了。且不說見不到人,單是這些房屋和道路,就讓我有一種奇奇怪怪的感覺。”葉添一邊走一邊抱怨道。
轉過村路的一處拐角時,子信忽然眼前一亮,忙向葉添指道:“快看,那一間院子裏好像有人。”但當下轉念又想,偌大的村莊裏就住著一戶人家,反而覺得更不對勁。但無論如何,都得前去瞧個明白,一來二人早已饑腸轆轆,二來也可以打聽到一些消息。
葉添順手瞧去,見前方路邊的一座庭院裏果真有人影走動,不禁喜出望外。當即沒有任何猶豫,便先一步往那院子去了。
……
話說那間院落雖大,卻僅有一間正房,因而屋前的空地顯得格外寬敞。子信與葉添走近後,才見院裏那人竟是一年過半百的老嫗,正在埋頭清掃著地上的落葉。此間不時有陣陣風起,空氣中夾雜著焦土一般枯燥的氣息,讓人嗤之以鼻。
葉添見那老嫗兀自掃著院子,仿佛絲毫沒有注意到有人前來。他迴頭望了望子信,兩人都覺得有些詫異。
“阿婆,我二人路過此地,不知可否進來討碗水喝?”葉添頗為禮貌地開口問道。
那老嫗這才反應過來,忙將手中掃帚放下,用一口渾重而滄桑的口音迴道:“好,好說……年輕人,快進院子裏一坐吧。”
子信與葉添俱是一怔,又互相望了一眼。他二人此刻已在院內,因而聽起來倒有幾分不明就裏了。
葉添客氣地道:“如此便恕我二人打擾了。”說罷,便在院裏的一張石桌前坐了下來。子信心下好奇,雙眼一直在四處張望著,如同一隻搜尋獵物的飛鷹,對任何一個角落都不願放過。
那老嫗走進屋內,取出了兩隻小碗和一壺沏好的茶。葉添見她步履蹣跚,行動甚是不便,忙上前說道:“阿婆,給我來端吧。”就在抬頭的一刹那,他才發現眼前這老嫗雙眼無神,似有失明之相。
“阿婆,你的眼睛……”葉添輕輕將茶水放在了石桌之上,關切地問道。
那老嫗聞言一笑,不以為意地說道:“好些年了,這人一老啊,身子骨就變得不利索起來,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痛的。到頭來也都習慣了。”
葉添歎了口氣,頗有幾分憐憫之情,於是從腰包裏取出了一些銀兩,說道:“阿婆,你看這樣行不。我們這兒有些瑣碎銀子,可否拿些吃的給我們?”
老婦人緩緩說道:“兩位公子不必如此客氣,我一個瞎老婆子,要這些銀兩也使不上用處的。既是要些吃食,就還請稍等片刻。”說罷便又轉身進了屋去。過了好一會兒,才端來幾碟才熱好的饅頭和烙餅放在桌上。
子信摘下鬥笠,拿起一塊熱騰騰的烙餅,一邊吃一邊好奇地問道:“阿婆,這兒就你一個人住嗎?”
那老嫗悠悠地道:“是啊,整個村子裏都沒什麽人了。這半個月來,你們還是第一撥到這裏的呢。”說完,又重新拾起掃帚,在院子裏掃了起來。
子信眉梢一揚,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又問道:“那這村裏的人,他們都到哪兒去了?”
“走了,都走了。”老婦人歎了口氣,話音中透露著幾分蒼涼,“一些上了年紀的,去了東邊的雲間集;還有些像你們一樣的年輕人,就走得更遠了。隻有我一個瞎老婆子,哪也去不了,隻好留了下來。”
“為什麽?”葉添也深感納悶,忙脫口問道。
那老嫗又停了下來,語重心長地說:“背井離鄉,當然是為了謀求生路了。你們從外地來,不知道這兒的民風。十多年前因為連年大旱,田裏沒了收成,這一帶偏又有許多打家劫舍的強人,官府又隔得遠。老百姓留在這兒沒了活路,也隻能到別處去了。”
葉添猛地拍了拍桌麵,說道:“豈有此理,雲州治下竟還有這種地方?”
“雲州?”老婦人搖了搖頭,糾正道,“年輕人你弄錯了,這兒不是雲州,是朔州。”
“什麽?朔州?”葉添聞言一驚,忙放下手中茶杯,又看了子信一眼,臉上滿是詫異之情。
老婦人點頭道:“是啊,此村名叫雙葉村,雖然是朔州治下,卻與朔州城有著三百多裏地,離最近的朔方縣也有五十裏。何況又是在大漠邊上,匪寇為患,官府是指望不上了,要活命還得靠自己啊。”
葉添眉頭緊鎖,一言不發,顯得心事重重。反觀子信卻是神色悠然,一臉淡定地吃著東西,仿佛絲毫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年輕人,你們是從哪裏來?怎麽會走到這雙葉村呢?”老婦人忽然轉口問道。
子信笑著說道:“我二人是從並州過來,準備到雲州去投親的。因不識路,不想竟走到了朔州境內,說來實在慚愧。”
葉添見他說起謊來沒有一絲猶豫,像是早在心裏醞釀好了一般,不禁暗暗稱奇。如此這般心計,哪像個十七歲的少年?即便是那些久經世事的大人,多半也會自愧不如。
“是這樣。”老婦人點了點頭,又緩緩說道,“既是從並州過來,就該走官路才是。想來是你二人沿途貪玩,才到了這裏。”
他倆相視一笑。子信應道:“正是這樣。還請阿婆給指條去雲州的路,我二人感激不盡。”
那老嫗隨即用手指了指東邊的山巒,說道:“從這兒一直往東走,便可到朔方縣城。雖說要經些小路,不過你們年輕人走得快些,半天功夫就能到了。然後就有官路直接向北到雲州去,你們沿途多多打聽,錯不了的。”
子信本是無心之問,但聽她這麽細致地迴答,反而覺得有些過意不去。眼見天色將黑,遂向葉添示意離去,又道:“阿婆,多謝你的款待,現在天色已晚,我二人便不多做叨擾了。”說罷,便留了些銀兩在桌上,準備起身離開。
“這就要走嗎?”老婦人關切地問道,“現在是什麽時候了?我瞎老婆子眼力不好,看不清這天色。”
“已是酉時了。”葉添迴答道。
“都這個時候了。”那老嫗顯得有些詫異,又認真地道,“也好,我一個老婆子,家裏沒什麽好招待的。既然兩位要走,我也不便強留。但有一句話,你二人須得記在心上才是。”
“阿婆請說。”子信忽然來了興致。
老婦人緩緩告誡道:“這方圓十裏都是荒山野嶺,經常有強人出沒。你二人行走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
子信聽她這麽一說,才想起差點忘記一件重要的事,忙問:“說起強人,我正想向阿婆你打聽一件事。今天下午,可曾有一群騎著馬的人來過村內,大概有四五人的樣子。”
老婦人搖了搖頭,不假思索地迴道:“這村子已經半個月沒人來過了。要不是碰上你們二位,老婆子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著啊。”
他倆一早追隨沙摩勒等人至此,眼下卻沒了著落,心中自是十分不甘。然而又別無他法,隻好與那老嫗告了別,匆匆忙離開了院子。
那大院從裏到外彌漫著一股焦土的氣息,讓葉添感到十分不適。來到外邊的大路上,他才如釋重負般深吸了一口氣,又問子信道:“怎麽辦,莫非今晚真要在這兒歇一宿?”
子信抬頭看了看天色,隻見太陽已接近落山,夜幕行將拉下,乃道:“沒有其他辦法了。這兒已經出了雲州,若是真遇上什麽劫匪,可就不太好辦了。”說著又朝村子深處瞧了瞧,若有所思地道:“而且這村子看起來不簡單,我還真想探個究竟。走吧,看能不能找到個下榻之處。”
說起來,這還是葉添第一次離開雲州,加上這村子又是如此陌生與怪異,讓他不禁寒毛直豎。但細細一想,連夜趕迴雲州著實更加危險,隻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此刻黃昏時分,若是尋常村落,早已是炊煙四起。但這雙葉村,雖說地方不小,卻察覺不到一絲煙火氣,整個村落仿佛就隻住著那老嫗一人。葉添從進村伊始就感到渾身別扭,卻總說不上來緣由。
走了不到半刻鍾,子信忽然停了下來,他的目光被左邊的一個大院給吸引住了。那院落並不算大,離他倆所在之地約有兩三百步的距離。但子信一眼就能瞅見了它,似乎有某樣特別醒目的東西抓住了他的眼球。
“怎麽了?”葉添話音剛落,就瞧見了那間宅院。
“走,去看看。”子信是個好奇心十足的人,但凡碰上怪異之事總想要一探究竟,否則便會日夜惦記。葉添深知他心性,便也跟著去了。
夕陽之下,暮雲四合,烏鴉的叫聲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到。一條漫長的古道上,隻見兩匹快馬正朝西南疾馳而去。那馬背上是兩名十七八歲的少年,皆身著暗黃色便衣,身姿矯捷,如風似箭。
過不多時,兩人來到一棵衰老枯黃的梧桐樹下,前麵先行的一名少年逐漸放慢馬蹄停了下來。他頭戴一頂深色的圓形鬥笠,讓人看不清麵容。但雙眼凝視著前方,目光炯炯,隔著帽簷仍然能感受到那泛著霞光的眼神,如同蒼穹一般銳利而深邃。
相比之下,與之同行的另一名少年雖然模樣俊秀,卻顯得青澀了許多。見他忽然停下,忙上前問道:“子信,怎麽了?”
“你看前麵。”這位名叫子信的少年伸手往左前方指了指,“那兒好像有一個村莊,我們正好可以去歇歇腳。”
“可這會兒要是停下來,把人跟丟了怎麽辦?”另一名少年有些猶豫地說。
子信搖了搖頭,臉上寫滿了無奈的神情,說道:“現在已經找不到人影了,放他們去吧。”說罷便一個縱身躍下了馬。
另一名少年又盯著前方望了半晌,不由得短歎一聲,隻好跟著下了馬來。
“葉添,我覺得我們得把馬係在這裏,等會兒再來牽走。”子信有些嚴肅地說。
那位名叫葉添的少年沉思片刻,也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問道:“你是擔心沙摩勒他們進了村子裏,怕會打草驚蛇?”
“行走在外,還是小心些為好。”子信以一副過來人的口氣說道。
葉添笑了笑,也沒和他爭辯。他倆乃金蘭之交,又時常一同外出遊曆,彼此再信任不過。這位同伴雖然年歲和他相當,辦起事來卻明顯多了幾分老成,直覺也總是出奇地好。
他倆將馬匹係在了村子外的一個小巷子裏,便各自拿起佩劍,輕輕地往前麵的村莊走去。
眼下正是黃昏時分,村子裏卻顯得格外安靜,甚至讓人覺得有些詭異。村路兩旁坐落著許多寬大的庭院,一排挨著一排,儼然一派森嚴莊重的氣象。然而放眼四周,卻沒見著一個人影,隻聽到風刮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
進村後,子信把帽簷壓得很低,目光卻在環顧著周圍的一舉一動。葉添則顯得有些不安,心裏撲通撲通地跳,壓抑的氛圍快讓他喘不過氣來了。
“這村子是怎麽迴事?連一個人都見不到。”葉添沉著聲音說道。
子信眉尖微蹙,隻點了點頭,沒有迴他的話。又向前走了約四五十步,確定沒有任何狀況之後,才勉強鬆了口氣。起初他還擔心自己跟蹤的沙摩勒一行人會先他們一步進到這村裏,此刻看來倒是他多慮了。
“不用太過緊張,放輕鬆些。”子信望了一眼葉添,見他兩眼迷離、神情僵滯,忙勸慰著說。
葉添知道他的感知能力一向很準,幾乎從未出過差錯,也就稍微寬下了心。但細看之下,又覺得這裏宛如一座鬼村。道路兩側的房屋院落都帶著一副暗黃的色調,顯得十分古舊,眾多泥土堆砌的圍牆也早已變得殘破不堪。遠處的太陽即將落山,天色愈發昏暗,更是為整座村子增添了幾絲恐怖的氣息。
“怎麽辦,我們還要往前走嗎?”葉添細聲問了問,神色還是有些不安。
“現在天色已晚,附近又沒有其他落腳之地,看來今天晚上隻能在這兒歇一宿了。”子信口頭如是說著,心裏卻也有些忐忑。
“在這兒?”葉添一臉驚詫,但馬上又平靜了下來。他自幼在雲州長大,父母對他管教甚嚴,連夜不歸還是第一次。此刻心中雖然有些膽怯,但說什麽也不願在同伴麵前表露出來,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
他倆趕了一天的路,已是又累又渴,隻盼能找著一戶人家。
“這村子實在太怪異了。且不說見不到人,單是這些房屋和道路,就讓我有一種奇奇怪怪的感覺。”葉添一邊走一邊抱怨道。
轉過村路的一處拐角時,子信忽然眼前一亮,忙向葉添指道:“快看,那一間院子裏好像有人。”但當下轉念又想,偌大的村莊裏就住著一戶人家,反而覺得更不對勁。但無論如何,都得前去瞧個明白,一來二人早已饑腸轆轆,二來也可以打聽到一些消息。
葉添順手瞧去,見前方路邊的一座庭院裏果真有人影走動,不禁喜出望外。當即沒有任何猶豫,便先一步往那院子去了。
……
話說那間院落雖大,卻僅有一間正房,因而屋前的空地顯得格外寬敞。子信與葉添走近後,才見院裏那人竟是一年過半百的老嫗,正在埋頭清掃著地上的落葉。此間不時有陣陣風起,空氣中夾雜著焦土一般枯燥的氣息,讓人嗤之以鼻。
葉添見那老嫗兀自掃著院子,仿佛絲毫沒有注意到有人前來。他迴頭望了望子信,兩人都覺得有些詫異。
“阿婆,我二人路過此地,不知可否進來討碗水喝?”葉添頗為禮貌地開口問道。
那老嫗這才反應過來,忙將手中掃帚放下,用一口渾重而滄桑的口音迴道:“好,好說……年輕人,快進院子裏一坐吧。”
子信與葉添俱是一怔,又互相望了一眼。他二人此刻已在院內,因而聽起來倒有幾分不明就裏了。
葉添客氣地道:“如此便恕我二人打擾了。”說罷,便在院裏的一張石桌前坐了下來。子信心下好奇,雙眼一直在四處張望著,如同一隻搜尋獵物的飛鷹,對任何一個角落都不願放過。
那老嫗走進屋內,取出了兩隻小碗和一壺沏好的茶。葉添見她步履蹣跚,行動甚是不便,忙上前說道:“阿婆,給我來端吧。”就在抬頭的一刹那,他才發現眼前這老嫗雙眼無神,似有失明之相。
“阿婆,你的眼睛……”葉添輕輕將茶水放在了石桌之上,關切地問道。
那老嫗聞言一笑,不以為意地說道:“好些年了,這人一老啊,身子骨就變得不利索起來,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痛的。到頭來也都習慣了。”
葉添歎了口氣,頗有幾分憐憫之情,於是從腰包裏取出了一些銀兩,說道:“阿婆,你看這樣行不。我們這兒有些瑣碎銀子,可否拿些吃的給我們?”
老婦人緩緩說道:“兩位公子不必如此客氣,我一個瞎老婆子,要這些銀兩也使不上用處的。既是要些吃食,就還請稍等片刻。”說罷便又轉身進了屋去。過了好一會兒,才端來幾碟才熱好的饅頭和烙餅放在桌上。
子信摘下鬥笠,拿起一塊熱騰騰的烙餅,一邊吃一邊好奇地問道:“阿婆,這兒就你一個人住嗎?”
那老嫗悠悠地道:“是啊,整個村子裏都沒什麽人了。這半個月來,你們還是第一撥到這裏的呢。”說完,又重新拾起掃帚,在院子裏掃了起來。
子信眉梢一揚,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又問道:“那這村裏的人,他們都到哪兒去了?”
“走了,都走了。”老婦人歎了口氣,話音中透露著幾分蒼涼,“一些上了年紀的,去了東邊的雲間集;還有些像你們一樣的年輕人,就走得更遠了。隻有我一個瞎老婆子,哪也去不了,隻好留了下來。”
“為什麽?”葉添也深感納悶,忙脫口問道。
那老嫗又停了下來,語重心長地說:“背井離鄉,當然是為了謀求生路了。你們從外地來,不知道這兒的民風。十多年前因為連年大旱,田裏沒了收成,這一帶偏又有許多打家劫舍的強人,官府又隔得遠。老百姓留在這兒沒了活路,也隻能到別處去了。”
葉添猛地拍了拍桌麵,說道:“豈有此理,雲州治下竟還有這種地方?”
“雲州?”老婦人搖了搖頭,糾正道,“年輕人你弄錯了,這兒不是雲州,是朔州。”
“什麽?朔州?”葉添聞言一驚,忙放下手中茶杯,又看了子信一眼,臉上滿是詫異之情。
老婦人點頭道:“是啊,此村名叫雙葉村,雖然是朔州治下,卻與朔州城有著三百多裏地,離最近的朔方縣也有五十裏。何況又是在大漠邊上,匪寇為患,官府是指望不上了,要活命還得靠自己啊。”
葉添眉頭緊鎖,一言不發,顯得心事重重。反觀子信卻是神色悠然,一臉淡定地吃著東西,仿佛絲毫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年輕人,你們是從哪裏來?怎麽會走到這雙葉村呢?”老婦人忽然轉口問道。
子信笑著說道:“我二人是從並州過來,準備到雲州去投親的。因不識路,不想竟走到了朔州境內,說來實在慚愧。”
葉添見他說起謊來沒有一絲猶豫,像是早在心裏醞釀好了一般,不禁暗暗稱奇。如此這般心計,哪像個十七歲的少年?即便是那些久經世事的大人,多半也會自愧不如。
“是這樣。”老婦人點了點頭,又緩緩說道,“既是從並州過來,就該走官路才是。想來是你二人沿途貪玩,才到了這裏。”
他倆相視一笑。子信應道:“正是這樣。還請阿婆給指條去雲州的路,我二人感激不盡。”
那老嫗隨即用手指了指東邊的山巒,說道:“從這兒一直往東走,便可到朔方縣城。雖說要經些小路,不過你們年輕人走得快些,半天功夫就能到了。然後就有官路直接向北到雲州去,你們沿途多多打聽,錯不了的。”
子信本是無心之問,但聽她這麽細致地迴答,反而覺得有些過意不去。眼見天色將黑,遂向葉添示意離去,又道:“阿婆,多謝你的款待,現在天色已晚,我二人便不多做叨擾了。”說罷,便留了些銀兩在桌上,準備起身離開。
“這就要走嗎?”老婦人關切地問道,“現在是什麽時候了?我瞎老婆子眼力不好,看不清這天色。”
“已是酉時了。”葉添迴答道。
“都這個時候了。”那老嫗顯得有些詫異,又認真地道,“也好,我一個老婆子,家裏沒什麽好招待的。既然兩位要走,我也不便強留。但有一句話,你二人須得記在心上才是。”
“阿婆請說。”子信忽然來了興致。
老婦人緩緩告誡道:“這方圓十裏都是荒山野嶺,經常有強人出沒。你二人行走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
子信聽她這麽一說,才想起差點忘記一件重要的事,忙問:“說起強人,我正想向阿婆你打聽一件事。今天下午,可曾有一群騎著馬的人來過村內,大概有四五人的樣子。”
老婦人搖了搖頭,不假思索地迴道:“這村子已經半個月沒人來過了。要不是碰上你們二位,老婆子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著啊。”
他倆一早追隨沙摩勒等人至此,眼下卻沒了著落,心中自是十分不甘。然而又別無他法,隻好與那老嫗告了別,匆匆忙離開了院子。
那大院從裏到外彌漫著一股焦土的氣息,讓葉添感到十分不適。來到外邊的大路上,他才如釋重負般深吸了一口氣,又問子信道:“怎麽辦,莫非今晚真要在這兒歇一宿?”
子信抬頭看了看天色,隻見太陽已接近落山,夜幕行將拉下,乃道:“沒有其他辦法了。這兒已經出了雲州,若是真遇上什麽劫匪,可就不太好辦了。”說著又朝村子深處瞧了瞧,若有所思地道:“而且這村子看起來不簡單,我還真想探個究竟。走吧,看能不能找到個下榻之處。”
說起來,這還是葉添第一次離開雲州,加上這村子又是如此陌生與怪異,讓他不禁寒毛直豎。但細細一想,連夜趕迴雲州著實更加危險,隻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此刻黃昏時分,若是尋常村落,早已是炊煙四起。但這雙葉村,雖說地方不小,卻察覺不到一絲煙火氣,整個村落仿佛就隻住著那老嫗一人。葉添從進村伊始就感到渾身別扭,卻總說不上來緣由。
走了不到半刻鍾,子信忽然停了下來,他的目光被左邊的一個大院給吸引住了。那院落並不算大,離他倆所在之地約有兩三百步的距離。但子信一眼就能瞅見了它,似乎有某樣特別醒目的東西抓住了他的眼球。
“怎麽了?”葉添話音剛落,就瞧見了那間宅院。
“走,去看看。”子信是個好奇心十足的人,但凡碰上怪異之事總想要一探究竟,否則便會日夜惦記。葉添深知他心性,便也跟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