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


    《追光者》的成功讓林天宇在業界聲名鵲起,但是同時,他也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的腦海中都會迴蕩著一句話:下一步是什麽?


    他發現,每一次的成功都伴隨著更多的期待與責任,而這些責任有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試圖從別人的誇獎中獲得片刻的滿足,但這種滿足轉瞬即逝。他需要新的突破,一個足以點燃他創作激情的夢想。


    某個周末,林天宇走在學校附近的小巷子裏。夕陽的餘暉灑在街道兩旁的磚牆上,他的心情卻因長時間的思索顯得格外沉重。無意中,他被一家書店櫥窗裏的書吸引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單,書名卻讓他駐足-《複雜情感的藝術》。


    懷著好奇心,林天宇走進書店,翻開了書的第一頁。文字流暢而富有力量,講述了一個家庭如何在矛盾與爭吵中學會彼此理解。林天宇越看越覺得自己內心的某個角落被觸動了。書中的情節似乎在無聲地迴應著他的思考,給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那晚,林天宇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書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都仿佛在訴說著他自己未曾觸及的情感世界。他放下書,眼神漸漸變得堅定:“我想寫一個關於家庭和解的故事,一個能讓人們重新思考家庭意義的劇本。”


    靈感的碰撞


    劇本的靈感來源於林天宇自己的家庭經曆。表麵上,他和父母的關係一向和睦,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一種被忽略的孤獨感。他從小目睹父母忙碌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傾聽他的想法或關注他的情緒。成年後的他逐漸理解父母的苦衷,卻始終無法放下那份遺憾。


    林天宇開始將自己的情感轉化為創作的動力。他希望用劇本講述那些未被傾訴的心聲,通過文字建立一座溝通的橋梁,讓那些因為誤解而疏遠的家庭成員重新找到彼此。


    某個深夜,林天宇與陳一鳴和李晨安坐在宿舍裏,借著昏暗的燈光分享他的創作構想。


    “家庭是每個人生命中最複雜的情感紐帶。”林天宇沉思道,“我們之間的矛盾往往並不是誰對誰錯,而是因為彼此沒有真正理解對方。”


    陳一鳴聞言點頭:“這個主題確實很有深度,但如何在矛盾中找到戲劇張力呢?不能隻是平鋪直敘。”


    林天宇低頭思索,隨即抬起頭,眼中閃爍著光芒:“或許可以通過一件重大事件,把家庭成員的矛盾集中爆發。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找到彼此,也找到自我。”


    李晨安插話道:“比如,一個久未聯係的兄弟姐妹,因為父母的遺產分配問題聚在一起。在爭吵中,他們逐漸迴憶起小時候的美好,然後共同麵對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林天宇眼前一亮,連連點頭:“沒錯!這就是我想要的那種衝突與和解的張力!”


    劇本的誕生


    從那天起,林天宇全身心投入到劇本創作中。他把自己關在宿舍裏,翻閱大量關於家庭關係和心理學的書籍,還觀看了多部相關紀錄片。他甚至與幾位心理諮詢師交流,了解真實家庭矛盾背後的心理動因。


    每個角色的性格都被他仔細雕琢,每段對話都反複推敲。他賦予每個角色複雜而真實的情感:


    大哥李建國:務實而嚴謹,總是將責任扛在肩上,內心卻藏著對父親未曾陪伴自己的怨恨;


    二姐李慧敏:家中最懂得妥協的人,看似平靜,實則在多年的壓抑中積累了深深的疲憊;小弟李子揚:最叛逆的一個,外表玩世不恭,內心卻渴望被家人認可。


    林天宇希望通過這些角色,讓觀眾感受到自己的影子。他堅信,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團隊的組建


    劇本完成後,林天宇開始尋找合適的導演與製作團隊。他希望這部劇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場關於情感的深刻對話。


    他找到了一位擅長情感題材的資深導演張海濤。張海濤在看完劇本後,拍著林天宇的肩膀感歎:“這是一個好故事,但我們需要挖掘得更深。要讓觀眾在笑中哭,在哭中思考。”


    林天宇點頭應道:“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接著,劇組開始選角。林天宇堅持親自參與。他堅信,隻有理解角色的演員,才能將角色的情感真實呈現。


    選角過程中,年輕演員王子軒的表現讓林天宇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試鏡一段獨白時,王子軒的眼神中充滿了痛苦與渴望,讓在場所有人動容。林天宇當即決定錄用他。


    影視公司的邀約


    林天宇最後決定,將其提交給一家業內知名的影視製作公司。這家公司以善於挖掘情感題材而聞名,旗下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獎項。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便收到了公司的邀約。


    當接到電話時,林天宇正在學校圖書館整理資料。聽到對方的介紹後,他一時沒反應過來,直到對方說:“我們希望購買《和解》的劇本版權,並計劃將其改編成一部電視劇。”


    林天宇的心髒劇烈跳動起來,電話另一端的聲音似乎變得遙遠。他深吸了一口氣,才穩住情緒:“謝謝你們的認可。我很願意合作,但我希望能參與整個改編和拍攝的過程。”


    對方爽快地答應了,還表示林天宇的原創視角正是他們團隊最為看重的。


    掛斷電話後,林天宇整個人像漂浮在雲端。他用力握緊拳頭,對自己說:“機會來了!”


    拍攝的挑戰


    盡管劇本已經完成,但拍攝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拍攝一場家庭爭吵的戲時,演員們的情緒始終無法達到預期。


    林天宇不得不親自上陣。他站在片場,對飾演李建國的演員說道:“這不僅僅是一場爭吵,這是你內心深藏的委屈和未被表達的愛。把這些情感釋放出來,讓觀眾感受到你的痛苦和無奈。”


    演員聽後深受觸動,再次開拍時,情緒完全到位。導演看著監視器裏的畫麵,激動地喊了三聲“好”。


    上映與反響


    幾個月後,《和解》正式上映。這部劇一經播出,便在國內外引發了轟動。無數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還有人因為這部劇而主動與家人修複關係。


    一位觀眾留言:“看完《和解》,我第一次認真反思自己對父母的態度,並決定主動迴家陪他們吃一頓飯。這部劇讓我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林天宇看到這些評論,眼眶微微濕潤。他知道,自己的創作已經超越了藝術本身,成為了連接人心的紐帶。


    夢想的萌芽: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


    雖然成功的機會近在眼前,但林天宇深知,要想在編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他需要更加係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在一次深夜的自我反思中,他想起了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ada),一所全球頂尖的戲劇藝術學府。


    林天宇早就對這所學院有所耳聞,它的培養方向不僅包括表演,還涵蓋編劇、導演等領域,更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戲劇的深刻理解。然而,這所學院的入學要求極高,每年隻有少數國際學生能夠成功入選。


    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林天宇下定決心:他要報考rada。他的朋友們得知後既驚訝又興奮,陳一鳴甚至開玩笑道:“天宇,你這是要走國際化路線啊!”


    林天宇微微一笑:“我想用更廣闊的視野去講述我們的故事。”


    備考之路


    報考rada並不簡單,除了提供完整的個人作品,還需要通過數輪嚴格的麵試。林天宇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材料,他不僅整理了自己過往的劇本,還專門創作了一段全新的短劇,展示自己在情感表達和情節設計上的能力。


    此外,他每天堅持閱讀經典劇作,從莎士比亞到契訶夫,再到現代戲劇大師。他還報名參加了一個線上戲劇課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愛好者交流學習。


    在朋友的鼓勵下,林天宇錄製了一段個人陳述視頻。在視頻中,他講述了自己對戲劇的熱愛以及創作《和解》的初衷。他的聲音略顯緊張,但眼神中充滿堅定。


    “我相信,戲劇是一種力量。它能讓人們看到自己,看到彼此,甚至看到未來。”


    當他按下提交按鈕的那一刻,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期待。


    麵試的挑戰


    幾個月後,林天宇收到了來自rada的麵試通知。麵試分為線上與線下兩部分,他需要通過zoom與學院的評委進行第一輪交流。


    麵試當天,林天宇穿著得體,坐在鏡頭前。他的聲音因緊張有些顫抖,但隨著與評委的對話深入,他漸漸找迴了自信。他分享了自己創作《和解》的故事,以及對家庭情感的獨特理解。


    一位評委微笑著問:“為什麽你認為戲劇是表達這種情感的最佳方式?”


    林天宇認真地迴答:“因為戲劇是真實的。舞台上沒有特效,沒有複雜的剪輯,隻有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情感碰撞。而家庭情感,正是需要這樣的純粹和真實去觸動人心。”


    結果公布


    一個月後,林天宇收到了一封來自rada的郵件。他的心跳得飛快,手指在鼠標上停頓了片刻,終於點開了郵件。


    “恭喜你,林天宇!我們很高興地通知您,您已被錄取為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編劇方向的學生。”


    看到這句話時,他的眼淚奪眶而出。他立刻撥通了陳一鳴的電話:“我成功了!我被錄取了!”


    陳一鳴在電話那頭興奮地大叫:“太棒了,天宇!你這是要去征服世界了!”


    啟程前的準備


    得知自己被錄取後,林天宇開始為留學做準備。他辦理簽證、預定機票,同時整理自己的劇本資料,準備帶去學院。他還給《和解》的製作團隊寫了一封感謝信,表達了對他們的支持與認可的感激。


    忐忑


    隨著啟程的日子臨近,林天宇的心情變得複雜起來。一方麵,他對即將到來的留學生活充滿期待,另一方麵,未知的未來也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華燈初上,城市的喧囂聲漸漸被夜晚的寧靜所取代。而他呢,則總會準時出現在那張略顯陳舊的書桌前麵,安靜地坐下,開始他那每晚必做的功課——反複整理自己的行李。


    隻見他先輕輕地打開行李箱,然後小心翼翼地把一摞摞書籍擺放進去。那些書有的已經有些泛黃,書角微微卷起;有的則嶄新得如同剛剛印刷出來一般。他仔細地一本本放好,就像是對待最珍貴的寶物一樣。


    接著,他又拿起了幾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文字和圖案。這些筆記承載著他無數個日夜的思考與靈感,他同樣謹慎地將它們放入行李箱中的合適位置。


    最後,還有那一疊疊劇本草稿。這些草稿或許還不夠完善,但每一頁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時間。他認真地檢查著每一張紙,生怕有任何一點疏漏。


    就在他全神貫注地整理著行李時,一旁的陳一鳴忍不住笑著打趣道:“天宇啊,你看看你這樣子,難道是打算把咱們整個宿舍都給搬過去不成?”聽到這話,他抬起頭來,也跟著笑了起來,但手上的動作卻絲毫沒有停下。因為對於他來說,這次出行意義非凡,所以哪怕隻是一件小小的物品,他都不願意有所遺漏。


    林天宇隻是笑笑,卻沒迴應。他清楚自己在糾結什麽: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旅行,而是一個人生的新階段。他必須要離開熟悉的一切,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麵對未知的挑戰。


    臨行前的一晚,林天宇躺在床上,卻久久無法入睡。他想起父母,他們雖然對他的決定表示支持,但眼神中的不舍卻怎麽也掩蓋不住。他的母親在電話裏叮囑他:“到了那邊一定要吃好,別總想著工作,注意身體。”


    盡管父親平日裏沉默寡言,可就在即將掛斷電話的時候,他突然壓低了聲音,緩緩地說道:“孩子啊,別有太大的壓力,咱們一家人都始終堅信著你一定能行!”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猶如一道溫暖的陽光穿透了層層烏雲,直直地照進了林天宇的內心深處。


    刹那間,一股難以名狀的情感湧上心頭,林天宇隻覺得自己的鼻子猛地一酸,眼眶也不由自主地濕潤起來。他深知,這句話承載著家人們對他滿滿的信任與期望。這種期望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給予了他無盡的前進動力,激勵著他勇往直前;另一方麵,又仿佛化作了一座沉重的大山,沉甸甸地壓在了他的肩頭。然而,無論前方的道路多麽崎嶇坎坷,他都暗暗下定決心,絕不辜負親人們的這份深情厚意。


    這些話讓林天宇的鼻子一陣發酸。他明白自己肩負著家人的期待,也知道這份期待既是動力也是無形的重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域浮生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華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華醉月並收藏異域浮生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