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辰拉著行李箱,踏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那一刻,感到了一股既陌生又新奇的氣息撲麵而來。這個城市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他從未體驗過的氣息——夾雜著濕潤的寒意,似乎有些陰沉,卻並不壓抑。剛進入十月的阿姆斯特丹,沒有家鄉那樣炎熱潮濕的空氣,反而帶著淡淡的泥土與水的清冷。他抬頭望了望天空,和想象中透徹的歐洲藍不同,天空帶著灰蒙蒙的色調,似乎透著一層薄霧。他不由得拉緊了外套,深吸了一口氣。
他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站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四周的語言、麵孔、文化都不同於他熟悉的世界。拖著行李走出機場,他仿佛也拖著一顆尚未安定的心,滿懷對新生活的期待,卻也夾雜著微微的不安。他曾無數次在雜誌上看到過關於阿姆斯特丹的描述,想象過那種典雅的歐洲風格——彎曲的運河、古老的建築、精致的房屋與花園。然而,真正置身其中時,他發現這座城市的美並非他想象中那樣遙遠和完美,反而透出一種親切而樸素的美感。
拖著行李走向機場出口,李慕辰進入了連接市區的地鐵站。地鐵站不像國內的地鐵站那樣寬敞明亮,反而略顯昏暗,甚至有些狹窄。他小心地將行李放在身邊,耳邊環繞著周圍陌生的語言——荷蘭語的粗獷和英語的清晰交織在一起,混雜著各種他聽不懂的歐洲語言,仿佛一個流動的萬國迷宮。他的目光在站台上快速掃過,不時遇到金發碧眼的歐洲人,或是皮膚黝黑的移民麵孔,這裏的人種、文化交融在一起,竟讓他一時有些恍惚。
“我是個異鄉人。”他突然有了這樣的意識。第一次,他感到自己在一片陌生的環境中如此渺小,像一片迷途的葉子,在這座大洋彼岸的城市中隨風飄零。隨著地鐵的到來,他慢慢地走上車廂,找到一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抱緊了自己的行李箱。他忍不住觀察著周圍的乘客,有穿著職業裝的上班族,有背著大包、打扮隨性的青年,甚至還有拖著自行車的學生。每個人都似乎在忙碌於自己的生活,而他,仿佛隻是一個暫時的過客。
車窗外的風景在緩緩後退,逐漸展現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風貌。李慕辰眼前掠過的是一道道運河,兩岸的房屋緊密相連、狹長挺拔,像是一個個窄小卻高聳的盒子。他注意到,這些房屋大多顏色深沉,棕色、暗紅色、墨綠色,給人一種厚重而古老的感覺。許多房屋的屋頂上還設有長杆滑輪,這是過去用來搬運貨物的裝置。他不禁在心中讚歎,這樣的設計不僅實用,還增添了一種獨特的曆史韻味。
窗外的建築擁有細長的窗戶,有的窗戶甚至微微傾斜,仿佛隨時準備傾倒,但又顯得堅固而穩定。他想起了自己本科時學習的西方建築史,教授曾提到阿姆斯特丹的建築風格——這些房屋由於建造在鬆軟的泥沼地上,必須建得狹窄,以減輕地基的負擔。而因為土地的珍貴,房屋之間的距離被壓縮得極為緊湊,卻又精心設計出一種意想不到的美感。他看著這些典雅的老房子,仿佛看到了數百年前的曆史在眼前浮現。
在轉乘電車的途中,李慕辰也開始留意到這座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水道和橋梁。阿姆斯特丹因水道眾多而被稱為“北方威尼斯”,每一條水道都像是城市血脈,將不同的街區連接在一起。他看到橋上的行人不時停下來拍照,也有許多情侶牽著手漫步而過。橋下的水波微微蕩漾,映照著兩岸的建築輪廓,給整個城市增添了一絲流動的美感。
隨著電車穿過一個又一個街區,李慕辰逐漸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不再那麽緊張。他感到,這個城市似乎帶著一種悠然的節奏,似乎在安靜地等待每一個異鄉人的到來。他看著街頭的咖啡館、古老的教堂、雕刻精美的博物館和那些隨意停放的自行車,突然覺得自己的建築知識似乎在這裏找到了新的視角。這裏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橋梁,仿佛都是建築藝術的體現,卻又是生活的一部分。
到達宿舍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阿姆斯特丹的夜幕籠罩著這片安靜的街區。李慕辰站在宿舍樓前,看著麵前的建築,感覺到一種陌生而溫暖的寧靜。他的房間在頂樓,窗戶對著一條小小的水道,夜晚的風帶著清新的水汽撲麵而來。他把行李放下,走到窗邊,望著夜幕下靜謐的阿姆斯特丹,仿佛這個陌生的城市在他的注視下漸漸變得柔和溫馨。
就在此刻,他的心中漸漸升起一種期待,期待接下來的留學生活,也期待著這個陌生的城市會為他帶來的改變和驚喜。
李慕辰
李慕辰來自中國南方的一個沿海城市——廈門。廈門以溫暖的氣候和迷人的海岸線聞名,與歐洲的濕冷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或許這也是他初到阿姆斯特丹時,覺得寒風刺骨、空氣濕潤的原因之一。李慕辰從小生活在一個較為溫馨的家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妹妹。
李慕辰的父親李建軍是一名中學教師,性格較為嚴肅,對李慕辰的期望一直很高,尤其在學習和事業方麵,他希望兒子能成材,走上成功之路。母親陳秀梅是一位溫柔的傳統女性,年輕時曾做過幼兒園老師,後來辭職在家相夫教子,對家庭的照顧無微不至。母親的性格溫和,對李慕辰十分疼愛,對孩子的教育也很寬容,但由於成長在傳統觀念的環境中,對一些觀念較為保守。
李家雖然不算富裕,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尤其支持李慕辰在學習建築上的興趣。李慕辰高中時期表現出了對建築的強烈熱愛,經常自行研究建築結構和設計,還考上了一所國內知名大學的建築係,這讓家人對他感到驕傲。為了支持他的留學夢,父母節衣縮食,省下了不少積蓄,同時也希望他將來學成歸來,為家庭帶來榮耀。
然而,盡管父母在物質上極力支持,李慕辰內心深知,他們對一些前衛或開放的觀念持有保留態度。特別是他母親,雖然思想不算極端保守,但家庭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始終希望孩子正常地成家立業、傳宗接代,不要因為學業而耽誤人生的下一步。
迎新會
迎新活動在學校的一個開放式大廳裏進行,氣氛輕鬆而熱鬧。大廳裏到處是聚集的學生,熙熙攘攘,大家都端著飲料,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學術背景和文化經曆。李慕辰站在人群的邊緣,手裏端著一杯果汁,目光在會場內遊移。他的穿著低調簡潔,一件灰藍色的夾克搭配著深色牛仔褲,顯得有些保守。他不想引人注意,甚至在大部分對話中保持著沉默,隻是偶爾微笑點頭,盡量不讓自己顯得孤單。
因為李慕辰是早上到達的,所以他直接就去了學校的迎新會現場。
他望著眼前的情景,內心有些不安。周圍的學生大多是西方麵孔,有些在談笑風生,用流利的英語討論著各種他從未聽說過的話題。即使身邊也有幾個亞洲麵孔的學生,但似乎每個人都帶著一種輕鬆的自信,完全不在意自己是否融入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他感到自己仿佛被隔絕在一個透明的屏障之外,既想邁入其中,又害怕被關注。
就在他猶豫不決時,一個聲音從身旁傳來。
“嗨,你也是建築係的學生嗎?”李慕辰微微一愣,轉頭看去。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個高挑的男生,陽光般的微笑掛在臉上,深藍色的眼眸中透著友善的光芒。他穿著一件白色的t恤,搭配淺色的牛仔褲和一雙休閑運動鞋,打扮得隨性又不失時尚。那人伸出手,用流利的英語繼續道:“我是馬克,很高興認識你。”
李慕辰怔了一下,迅速從愣神中迴過神來。他有些拘謹地微笑著握了握馬克的手:“我叫李慕辰,從中國來。是的,我也是建築係的學生,很高興認識你。”
馬克露出更燦爛的笑容,手上的力道輕柔卻充滿溫暖,他打量著李慕辰,帶著一絲好奇和真摯的熱情說道:“啊!建築係在我們這裏非常受歡迎。其實我們學校的建築設計項目很有名,每年都吸引不少國際學生。我一直覺得建築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你也有同感嗎?”
李慕辰被這突如其來的友善拉入對話,微微放鬆下來,點了點頭說:“是的,建築很有意思。它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所以我也特別期待能在這裏學習到不一樣的東西。”
馬克點點頭,眼裏閃爍著認同的光芒:“說得太對了!荷蘭的建築風格你應該很快就會注意到,尤其是那些水邊的建築,還有我們特有的運河橋梁設計。和很多國家的建築理念不太一樣,荷蘭建築更注重功能與簡潔,非常注重和環境的和諧。”
李慕辰點頭,心裏不禁對馬克產生了一絲好感。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遇到一個對建築有著如此熱情的同學。兩人不知不覺聊起了荷蘭的建築風格,馬克還給他描述了幾座城市中著名的地標建築,還特別提到阿姆斯特丹的“傾斜屋”,它們由於地基鬆軟而產生的獨特傾斜設計不僅是荷蘭建築的特色,也成為一道風景線。
談話漸漸深入,馬克熱心地繼續道:“有空我可以帶你去看看阿姆斯特丹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梵高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當然還有那些獨具風格的咖啡館。這裏的咖啡館和中國的茶館有點類似,很多都是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曆史的,非常有意思。”
李慕辰聽著,忍不住笑了笑,開始感到輕鬆一些。他有些驚訝自己居然能這麽快和一個外國人聊得這麽投機。他內心深處的戒備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久違的放鬆。對於剛到異國的他來說,遇到一個能聊得來的人,無疑是一個溫暖的慰藉。
“真的很謝謝你,我還擔心自己會適應不了這裏的生活,”他誠懇地說,“不過你說得這麽有趣,我倒有點迫不及待了。”
“嘿,不用客氣,”馬克笑著揮了揮手,“作為新生,我們都得適應新的生活,不是嗎?我也曾經和你一樣,在新環境中感到緊張和陌生。不過說真的,你會喜歡這裏的。荷蘭人普遍比較開朗包容,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幾乎是歐洲最開放的城市之一。”
聽著馬克的話,李慕辰心頭的不安漸漸消散。和這位開朗的荷蘭男孩聊著天,他開始覺得,這座陌生的城市或許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遙遠。接下來的迎新活動裏,李慕辰逐漸融入了人群,馬克不時會把他介紹給其他同學,讓他結識更多的人。
活動結束後,馬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帶著些許的戲謔說:“李,如果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我在這裏算是半個向導了!”
李慕辰不禁笑了笑,點頭道:“好,那以後就麻煩你了。”
這一天的相識讓他覺得溫暖,而馬克的友善和直率,像一束光般照亮了他的心,驅散了他初來乍到的迷茫和緊張。他突然意識到,或許這個新的生活真的會帶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新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李慕辰住在一棟三層的學生公寓裏,這是阿姆斯特丹大學專門為留學生準備的宿舍樓。這座宿舍樓並不豪華,但具有荷蘭典型的簡約風格——建築外立麵由灰磚砌成,窗戶寬大明亮,每一間公寓都朝向一條小運河。夜晚時,街燈柔和地映照在水麵上,波光粼粼,為這座樸素的建築增添了一絲溫暖的氛圍。
他和另外三位國際學生合租一個單元,單元內共有四間獨立的臥室和一個公共客廳。客廳裏有一張長桌、幾把木椅,以及一個小型的開放式廚房,配備了基本的炊具。客廳的一側是一扇落地窗,可以看到小運河和遠處稀疏的紅磚房屋。在這裏,李慕辰經常能看見騎著自行車的居民穿梭在小街巷間,日子仿佛隨和又慢節奏。
他的房間並不大,但布置得很溫馨。靠窗的位置擺放著一張書桌,桌子上放著幾本他正在讀的建築書籍和筆記本。牆上貼著幾張來自家鄉的照片,一些是他和家人一起出遊的合影,還有幾張是廈門老城區的建築照片——那些熟悉的屋簷和窗格讓他在異國他鄉感到一絲溫暖。他房間的角落裏有一個小衣櫃和一張單人床,床鋪雖簡樸,但鋪著母親寄來的毯子,他每晚蓋著這條毯子,仿佛也與家人更近了些。
日常生活中的碰撞
新生活剛開始,李慕辰便意識到,適應阿姆斯特丹的生活並不如他想象中那麽簡單。雖然英語交流並不成問題,但很多時候,街頭的標識、超市裏的商品標簽、甚至公交車上的公告都是荷蘭語,這讓他感到迷茫和無助。每次他去超市,都會花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尤其是在找一些熟悉的食材時,更是無從下手。
一次,他在超市想找幾包簡單的調味料,走遍了幾乎所有貨架,終於在一位超市員工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小罐辣椒粉。他正沮喪地離開時,迎麵撞上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馬克。他正推著購物車,裏麵放著麵包、牛奶、蔬菜,似乎也在為自己的晚餐采購。
“嘿,李!”馬克看到他,愉快地招唿道,“看起來你有點迷路啊。”
李慕辰略帶尷尬地笑了笑,點頭道:“是啊,這裏東西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該買些什麽。”
馬克露出笑容,放下購物車,走到他身旁,耐心地向他解釋每個貨架的分類,並且推薦了幾種荷蘭當地的特色食材。“這個是荷蘭的奶酪,非常好吃,你可以試試;這個是典型的荷蘭熏魚片,味道很獨特。還有這些土豆,他們的土豆種類特別多,可以做成不同的菜式。”
李慕辰被馬克的熱心所感染,感覺到一絲溫暖。他認真聽著馬克的介紹,甚至開始考慮嚐試新的食材,逐漸感到自己並不是完全孤單的。馬克的存在,仿佛在他適應新環境的路上增添了一絲安全感。
離開超市時,馬克主動提出和他一起走。兩人走在安靜的街道上,談話不知不覺間變得隨意且自然。
“你對荷蘭還習慣嗎?”馬克問道,語氣溫柔而關切。
“還好吧,隻是很多地方還不太適應,比如語言、食物,還有…氣候,”李慕辰迴答道,“有時候感覺這裏的空氣冷得讓人有點難受。”
馬克笑了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這隻是開始,你會適應的。很快你就會愛上這裏的空氣、運河、建築,甚至這些‘冷’的氣息。其實,在荷蘭生活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麽難。”
這一輕拍讓李慕辰一時語塞,心跳突然加速。他抬眼看著馬克,發現對方的笑容中帶著一種真摯的溫柔,讓他心中有些異樣的悸動。他忍不住輕輕點了點頭,努力壓抑心中的那絲不安與複雜的情感。
馬克並沒有住在校園宿舍,而是租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棟小型共用公寓裏。這棟公寓位於一片寧靜的住宅區,距離校園隻有十五分鍾的自行車程。公寓有兩層樓,整體設計簡潔現代,房東是一對友好的荷蘭夫婦,他們將公寓租給了幾位在校大學生和年輕的職場人士。馬克租的是一間單人房,帶有自己的小廚房和衛生間,這讓他在日常生活上更為獨立。他的房間布置簡單,窗外正對一條運河,附近的街道被古老的樹木圍繞,典型的荷蘭風景讓他的生活充滿了自然與寧靜的美感。
馬克生於阿姆斯特丹,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從小在各種市集和超市間穿梭,對荷蘭的商品和品牌非常熟悉。他知道許多本地人愛用的調料和特色食材,也清楚每種產品擺放在貨架的方位。所以,當他在超市偶遇李慕辰,看到他在調味料區迷茫的樣子時,很自然地就能提供幫助。他不僅知道在哪裏可以找到李慕辰需要的辣椒粉等調味品,還了解其他適合外國學生的新手食材推薦。
此外,馬克對阿姆斯特丹的生活方式了如指掌,不僅知道超市的商品種類,還熟悉荷蘭本地的美食和便捷的采購方式,因此他能為李慕辰提供很多實用建議。在幫助李慕辰找到調味料後,馬克還主動向他介紹了一些荷蘭人常用的食材和菜品,比如奶酪、熏魚片、以及適合做土豆泥的土豆品種。馬克並沒有太多意識到,自己在無形中成為了李慕辰的“向導”和依靠,反而隻是覺得對這個新認識的朋友提供些幫助再自然不過。
在接下來的幾周中,李慕辰發現自己和馬克的相處越來越自然,甚至有些依賴對方的幫助。他們會一起去學校圖書館,偶爾在午餐時間一起討論課程內容,馬克還會向他講解一些課堂上的學術知識。這些點滴相處讓李慕辰感到溫馨,也讓他開始意識到,馬克在他生活中逐漸占據了一個特殊的地位。
一次,在課堂上,他們被分成小組完成一個建築設計的作業。李慕辰與馬克分在同一組,兩人開始頻繁地在學校或圖書館碰麵,商討設計的細節。一天晚上,他們在圖書館裏討論設計方案,馬克用手指著設計圖紙,向李慕辰解釋著他的構思。當他稍微傾身靠近時,李慕辰忽然感到一陣熟悉的溫暖與緊張。
“你怎麽看這個設計思路?”馬克的聲音溫柔而清晰,帶著荷蘭特有的口音。
李慕辰愣了一下,抬眼與他對視,心跳在這一刻似乎變得不再受控製。他吞了吞口水,努力讓自己看起來鎮定,低聲迴答:“我覺得…這個思路很有意思,可以突出荷蘭的建築特色,也符合我們的主題。”
馬克微笑著點了點頭,專注地繼續修改設計圖。李慕辰卻在這一刻意識到,自己對馬克的感覺似乎已不僅僅是朋友間的依賴和欣賞。每當馬克無意間靠近、觸碰他的肩膀,或者溫柔地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時,李慕辰會感到心跳加速,內心湧動著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情感。
這個發現令他惶恐,卻又讓他內心有著微妙的渴望。他不知如何解釋自己的情緒,甚至不敢去深究,隻能在內心壓抑著這種感覺,試圖將它歸為一種對朋友的依賴。然而,這種悸動的情感似乎像細微的水流,在他的心中悄然蔓延,逐漸打破了他內心的平靜。
迷失與掙紮
夜深人靜,宿舍樓的走廊一片寂靜,偶爾傳來幾聲風拂過窗戶的輕響。李慕辰坐在書桌前,房間裏隻亮著桌上的一盞小台燈,溫暖的光芒灑在他的書本和筆記本上,映襯出他微微皺起的眉頭。他並沒有在學習,而是雙手交握在桌麵上,目光落在台燈邊緣,失神地迴想著和馬克相處的點滴。
自從和馬克成為朋友以來,他的生活變得溫暖而充實。馬克的陽光笑容、溫柔的關切、無微不至的幫助,仿佛驅散了他初到異國的孤獨與迷茫。然而,隨著兩人關係的逐漸親密,李慕辰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在心中悄然滋長,每當馬克靠近他,輕輕拍他的肩膀,或是用那雙清澈的藍眼睛看著他微笑時,他的心跳會不自覺地加速,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他知道這種感覺並不尋常。一個人對朋友不該有這種心跳加速、如沐春風的悸動,這超出了他所理解的友誼範圍。可是,作為一個從小在保守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從未質疑過自己的性取向,更未想過可能會喜歡上一個同性。他深吸了一口氣,內心陷入矛盾與掙紮,腦海中充滿了對自我情感的困惑和恐慌。
“這隻是因為我孤單。”他低聲喃喃,試圖說服自己,“在異國他鄉,我沒有其他熟悉的朋友,馬克隻是剛好出現了…這並不是愛,可能隻是對朋友的依賴。”
他努力讓自己相信這種解釋,甚至翻閱了心理學的書籍來安慰自己。可是每當他迴憶起和馬克在一起的時光,那份溫馨和悸動總會不受控製地湧上心頭。他甚至能清楚地迴想起,那個夜晚在超市裏,馬克輕輕拍他肩膀的瞬間。那股溫柔的觸感如同電流,直擊他的內心。他記得那一刻自己的窘迫,記得那一瞬間臉頰的微微發燙,也記得那份突如其來的渴望。
他不敢去想太多,害怕自己越深思,越難以麵對真實的情感。他緊閉雙眼,試圖壓抑住內心的躁動,腦海中卻浮現出從小耳濡目染的觀念。在國內,很多人對同性戀充滿偏見,甚至將之視為病態。他記得父母對他未來婚姻的殷切期望,母親偶爾會說起希望他成家立業,為家裏帶來孫輩的想法。這樣的記憶像一道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令他惶恐不已。
“我不能是這樣的。”他喃喃道,聲音幾乎在顫抖,“我不可能喜歡上一個男生……這不應該是我。”
他睜開眼睛,看著桌上那本建築設計的書,卻無法集中注意力。他的視線飄向窗外,夜色朦朧,遠處的燈火靜謐而溫柔,仿佛在包容著他內心的掙紮。可這份溫柔也無法驅散他心中的恐懼——他怕自己真正愛上了馬克,怕這種感情讓自己難以麵對家人,甚至難以麵對自己。
“這是孤獨感,是依賴,是新環境帶來的錯覺。”他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仿佛在宣告一個並不真實的事實。然而,這樣的宣告並未讓他平靜下來,反而讓他的內心越發煎熬。他不禁迴憶起馬克的一切,那些微笑、那些溫柔的眼神、那些細微的碰觸。這樣的迴憶令他既感到幸福,又感到深深的恐懼。
他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已不受控製。每當想起馬克,他的心裏便會泛起一種溫暖的漣漪,這種感覺是如此真實,又如此令人心醉。可是,他對自己越是坦誠,心中的掙紮就越發劇烈。他知道,如果讓這份感情繼續下去,意味著將要違背從小到大的教育和家庭觀念,意味著要去麵對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恐懼。
他把臉埋在雙手之間,內心充滿了迷失的無助。他不知該如何麵對這份情感,如何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覺醒。
他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站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四周的語言、麵孔、文化都不同於他熟悉的世界。拖著行李走出機場,他仿佛也拖著一顆尚未安定的心,滿懷對新生活的期待,卻也夾雜著微微的不安。他曾無數次在雜誌上看到過關於阿姆斯特丹的描述,想象過那種典雅的歐洲風格——彎曲的運河、古老的建築、精致的房屋與花園。然而,真正置身其中時,他發現這座城市的美並非他想象中那樣遙遠和完美,反而透出一種親切而樸素的美感。
拖著行李走向機場出口,李慕辰進入了連接市區的地鐵站。地鐵站不像國內的地鐵站那樣寬敞明亮,反而略顯昏暗,甚至有些狹窄。他小心地將行李放在身邊,耳邊環繞著周圍陌生的語言——荷蘭語的粗獷和英語的清晰交織在一起,混雜著各種他聽不懂的歐洲語言,仿佛一個流動的萬國迷宮。他的目光在站台上快速掃過,不時遇到金發碧眼的歐洲人,或是皮膚黝黑的移民麵孔,這裏的人種、文化交融在一起,竟讓他一時有些恍惚。
“我是個異鄉人。”他突然有了這樣的意識。第一次,他感到自己在一片陌生的環境中如此渺小,像一片迷途的葉子,在這座大洋彼岸的城市中隨風飄零。隨著地鐵的到來,他慢慢地走上車廂,找到一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抱緊了自己的行李箱。他忍不住觀察著周圍的乘客,有穿著職業裝的上班族,有背著大包、打扮隨性的青年,甚至還有拖著自行車的學生。每個人都似乎在忙碌於自己的生活,而他,仿佛隻是一個暫時的過客。
車窗外的風景在緩緩後退,逐漸展現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風貌。李慕辰眼前掠過的是一道道運河,兩岸的房屋緊密相連、狹長挺拔,像是一個個窄小卻高聳的盒子。他注意到,這些房屋大多顏色深沉,棕色、暗紅色、墨綠色,給人一種厚重而古老的感覺。許多房屋的屋頂上還設有長杆滑輪,這是過去用來搬運貨物的裝置。他不禁在心中讚歎,這樣的設計不僅實用,還增添了一種獨特的曆史韻味。
窗外的建築擁有細長的窗戶,有的窗戶甚至微微傾斜,仿佛隨時準備傾倒,但又顯得堅固而穩定。他想起了自己本科時學習的西方建築史,教授曾提到阿姆斯特丹的建築風格——這些房屋由於建造在鬆軟的泥沼地上,必須建得狹窄,以減輕地基的負擔。而因為土地的珍貴,房屋之間的距離被壓縮得極為緊湊,卻又精心設計出一種意想不到的美感。他看著這些典雅的老房子,仿佛看到了數百年前的曆史在眼前浮現。
在轉乘電車的途中,李慕辰也開始留意到這座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水道和橋梁。阿姆斯特丹因水道眾多而被稱為“北方威尼斯”,每一條水道都像是城市血脈,將不同的街區連接在一起。他看到橋上的行人不時停下來拍照,也有許多情侶牽著手漫步而過。橋下的水波微微蕩漾,映照著兩岸的建築輪廓,給整個城市增添了一絲流動的美感。
隨著電車穿過一個又一個街區,李慕辰逐漸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不再那麽緊張。他感到,這個城市似乎帶著一種悠然的節奏,似乎在安靜地等待每一個異鄉人的到來。他看著街頭的咖啡館、古老的教堂、雕刻精美的博物館和那些隨意停放的自行車,突然覺得自己的建築知識似乎在這裏找到了新的視角。這裏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橋梁,仿佛都是建築藝術的體現,卻又是生活的一部分。
到達宿舍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阿姆斯特丹的夜幕籠罩著這片安靜的街區。李慕辰站在宿舍樓前,看著麵前的建築,感覺到一種陌生而溫暖的寧靜。他的房間在頂樓,窗戶對著一條小小的水道,夜晚的風帶著清新的水汽撲麵而來。他把行李放下,走到窗邊,望著夜幕下靜謐的阿姆斯特丹,仿佛這個陌生的城市在他的注視下漸漸變得柔和溫馨。
就在此刻,他的心中漸漸升起一種期待,期待接下來的留學生活,也期待著這個陌生的城市會為他帶來的改變和驚喜。
李慕辰
李慕辰來自中國南方的一個沿海城市——廈門。廈門以溫暖的氣候和迷人的海岸線聞名,與歐洲的濕冷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或許這也是他初到阿姆斯特丹時,覺得寒風刺骨、空氣濕潤的原因之一。李慕辰從小生活在一個較為溫馨的家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妹妹。
李慕辰的父親李建軍是一名中學教師,性格較為嚴肅,對李慕辰的期望一直很高,尤其在學習和事業方麵,他希望兒子能成材,走上成功之路。母親陳秀梅是一位溫柔的傳統女性,年輕時曾做過幼兒園老師,後來辭職在家相夫教子,對家庭的照顧無微不至。母親的性格溫和,對李慕辰十分疼愛,對孩子的教育也很寬容,但由於成長在傳統觀念的環境中,對一些觀念較為保守。
李家雖然不算富裕,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尤其支持李慕辰在學習建築上的興趣。李慕辰高中時期表現出了對建築的強烈熱愛,經常自行研究建築結構和設計,還考上了一所國內知名大學的建築係,這讓家人對他感到驕傲。為了支持他的留學夢,父母節衣縮食,省下了不少積蓄,同時也希望他將來學成歸來,為家庭帶來榮耀。
然而,盡管父母在物質上極力支持,李慕辰內心深知,他們對一些前衛或開放的觀念持有保留態度。特別是他母親,雖然思想不算極端保守,但家庭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始終希望孩子正常地成家立業、傳宗接代,不要因為學業而耽誤人生的下一步。
迎新會
迎新活動在學校的一個開放式大廳裏進行,氣氛輕鬆而熱鬧。大廳裏到處是聚集的學生,熙熙攘攘,大家都端著飲料,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學術背景和文化經曆。李慕辰站在人群的邊緣,手裏端著一杯果汁,目光在會場內遊移。他的穿著低調簡潔,一件灰藍色的夾克搭配著深色牛仔褲,顯得有些保守。他不想引人注意,甚至在大部分對話中保持著沉默,隻是偶爾微笑點頭,盡量不讓自己顯得孤單。
因為李慕辰是早上到達的,所以他直接就去了學校的迎新會現場。
他望著眼前的情景,內心有些不安。周圍的學生大多是西方麵孔,有些在談笑風生,用流利的英語討論著各種他從未聽說過的話題。即使身邊也有幾個亞洲麵孔的學生,但似乎每個人都帶著一種輕鬆的自信,完全不在意自己是否融入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他感到自己仿佛被隔絕在一個透明的屏障之外,既想邁入其中,又害怕被關注。
就在他猶豫不決時,一個聲音從身旁傳來。
“嗨,你也是建築係的學生嗎?”李慕辰微微一愣,轉頭看去。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個高挑的男生,陽光般的微笑掛在臉上,深藍色的眼眸中透著友善的光芒。他穿著一件白色的t恤,搭配淺色的牛仔褲和一雙休閑運動鞋,打扮得隨性又不失時尚。那人伸出手,用流利的英語繼續道:“我是馬克,很高興認識你。”
李慕辰怔了一下,迅速從愣神中迴過神來。他有些拘謹地微笑著握了握馬克的手:“我叫李慕辰,從中國來。是的,我也是建築係的學生,很高興認識你。”
馬克露出更燦爛的笑容,手上的力道輕柔卻充滿溫暖,他打量著李慕辰,帶著一絲好奇和真摯的熱情說道:“啊!建築係在我們這裏非常受歡迎。其實我們學校的建築設計項目很有名,每年都吸引不少國際學生。我一直覺得建築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你也有同感嗎?”
李慕辰被這突如其來的友善拉入對話,微微放鬆下來,點了點頭說:“是的,建築很有意思。它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所以我也特別期待能在這裏學習到不一樣的東西。”
馬克點點頭,眼裏閃爍著認同的光芒:“說得太對了!荷蘭的建築風格你應該很快就會注意到,尤其是那些水邊的建築,還有我們特有的運河橋梁設計。和很多國家的建築理念不太一樣,荷蘭建築更注重功能與簡潔,非常注重和環境的和諧。”
李慕辰點頭,心裏不禁對馬克產生了一絲好感。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遇到一個對建築有著如此熱情的同學。兩人不知不覺聊起了荷蘭的建築風格,馬克還給他描述了幾座城市中著名的地標建築,還特別提到阿姆斯特丹的“傾斜屋”,它們由於地基鬆軟而產生的獨特傾斜設計不僅是荷蘭建築的特色,也成為一道風景線。
談話漸漸深入,馬克熱心地繼續道:“有空我可以帶你去看看阿姆斯特丹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梵高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當然還有那些獨具風格的咖啡館。這裏的咖啡館和中國的茶館有點類似,很多都是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曆史的,非常有意思。”
李慕辰聽著,忍不住笑了笑,開始感到輕鬆一些。他有些驚訝自己居然能這麽快和一個外國人聊得這麽投機。他內心深處的戒備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久違的放鬆。對於剛到異國的他來說,遇到一個能聊得來的人,無疑是一個溫暖的慰藉。
“真的很謝謝你,我還擔心自己會適應不了這裏的生活,”他誠懇地說,“不過你說得這麽有趣,我倒有點迫不及待了。”
“嘿,不用客氣,”馬克笑著揮了揮手,“作為新生,我們都得適應新的生活,不是嗎?我也曾經和你一樣,在新環境中感到緊張和陌生。不過說真的,你會喜歡這裏的。荷蘭人普遍比較開朗包容,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幾乎是歐洲最開放的城市之一。”
聽著馬克的話,李慕辰心頭的不安漸漸消散。和這位開朗的荷蘭男孩聊著天,他開始覺得,這座陌生的城市或許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遙遠。接下來的迎新活動裏,李慕辰逐漸融入了人群,馬克不時會把他介紹給其他同學,讓他結識更多的人。
活動結束後,馬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帶著些許的戲謔說:“李,如果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我在這裏算是半個向導了!”
李慕辰不禁笑了笑,點頭道:“好,那以後就麻煩你了。”
這一天的相識讓他覺得溫暖,而馬克的友善和直率,像一束光般照亮了他的心,驅散了他初來乍到的迷茫和緊張。他突然意識到,或許這個新的生活真的會帶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新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李慕辰住在一棟三層的學生公寓裏,這是阿姆斯特丹大學專門為留學生準備的宿舍樓。這座宿舍樓並不豪華,但具有荷蘭典型的簡約風格——建築外立麵由灰磚砌成,窗戶寬大明亮,每一間公寓都朝向一條小運河。夜晚時,街燈柔和地映照在水麵上,波光粼粼,為這座樸素的建築增添了一絲溫暖的氛圍。
他和另外三位國際學生合租一個單元,單元內共有四間獨立的臥室和一個公共客廳。客廳裏有一張長桌、幾把木椅,以及一個小型的開放式廚房,配備了基本的炊具。客廳的一側是一扇落地窗,可以看到小運河和遠處稀疏的紅磚房屋。在這裏,李慕辰經常能看見騎著自行車的居民穿梭在小街巷間,日子仿佛隨和又慢節奏。
他的房間並不大,但布置得很溫馨。靠窗的位置擺放著一張書桌,桌子上放著幾本他正在讀的建築書籍和筆記本。牆上貼著幾張來自家鄉的照片,一些是他和家人一起出遊的合影,還有幾張是廈門老城區的建築照片——那些熟悉的屋簷和窗格讓他在異國他鄉感到一絲溫暖。他房間的角落裏有一個小衣櫃和一張單人床,床鋪雖簡樸,但鋪著母親寄來的毯子,他每晚蓋著這條毯子,仿佛也與家人更近了些。
日常生活中的碰撞
新生活剛開始,李慕辰便意識到,適應阿姆斯特丹的生活並不如他想象中那麽簡單。雖然英語交流並不成問題,但很多時候,街頭的標識、超市裏的商品標簽、甚至公交車上的公告都是荷蘭語,這讓他感到迷茫和無助。每次他去超市,都會花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尤其是在找一些熟悉的食材時,更是無從下手。
一次,他在超市想找幾包簡單的調味料,走遍了幾乎所有貨架,終於在一位超市員工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小罐辣椒粉。他正沮喪地離開時,迎麵撞上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馬克。他正推著購物車,裏麵放著麵包、牛奶、蔬菜,似乎也在為自己的晚餐采購。
“嘿,李!”馬克看到他,愉快地招唿道,“看起來你有點迷路啊。”
李慕辰略帶尷尬地笑了笑,點頭道:“是啊,這裏東西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該買些什麽。”
馬克露出笑容,放下購物車,走到他身旁,耐心地向他解釋每個貨架的分類,並且推薦了幾種荷蘭當地的特色食材。“這個是荷蘭的奶酪,非常好吃,你可以試試;這個是典型的荷蘭熏魚片,味道很獨特。還有這些土豆,他們的土豆種類特別多,可以做成不同的菜式。”
李慕辰被馬克的熱心所感染,感覺到一絲溫暖。他認真聽著馬克的介紹,甚至開始考慮嚐試新的食材,逐漸感到自己並不是完全孤單的。馬克的存在,仿佛在他適應新環境的路上增添了一絲安全感。
離開超市時,馬克主動提出和他一起走。兩人走在安靜的街道上,談話不知不覺間變得隨意且自然。
“你對荷蘭還習慣嗎?”馬克問道,語氣溫柔而關切。
“還好吧,隻是很多地方還不太適應,比如語言、食物,還有…氣候,”李慕辰迴答道,“有時候感覺這裏的空氣冷得讓人有點難受。”
馬克笑了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這隻是開始,你會適應的。很快你就會愛上這裏的空氣、運河、建築,甚至這些‘冷’的氣息。其實,在荷蘭生活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麽難。”
這一輕拍讓李慕辰一時語塞,心跳突然加速。他抬眼看著馬克,發現對方的笑容中帶著一種真摯的溫柔,讓他心中有些異樣的悸動。他忍不住輕輕點了點頭,努力壓抑心中的那絲不安與複雜的情感。
馬克並沒有住在校園宿舍,而是租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棟小型共用公寓裏。這棟公寓位於一片寧靜的住宅區,距離校園隻有十五分鍾的自行車程。公寓有兩層樓,整體設計簡潔現代,房東是一對友好的荷蘭夫婦,他們將公寓租給了幾位在校大學生和年輕的職場人士。馬克租的是一間單人房,帶有自己的小廚房和衛生間,這讓他在日常生活上更為獨立。他的房間布置簡單,窗外正對一條運河,附近的街道被古老的樹木圍繞,典型的荷蘭風景讓他的生活充滿了自然與寧靜的美感。
馬克生於阿姆斯特丹,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從小在各種市集和超市間穿梭,對荷蘭的商品和品牌非常熟悉。他知道許多本地人愛用的調料和特色食材,也清楚每種產品擺放在貨架的方位。所以,當他在超市偶遇李慕辰,看到他在調味料區迷茫的樣子時,很自然地就能提供幫助。他不僅知道在哪裏可以找到李慕辰需要的辣椒粉等調味品,還了解其他適合外國學生的新手食材推薦。
此外,馬克對阿姆斯特丹的生活方式了如指掌,不僅知道超市的商品種類,還熟悉荷蘭本地的美食和便捷的采購方式,因此他能為李慕辰提供很多實用建議。在幫助李慕辰找到調味料後,馬克還主動向他介紹了一些荷蘭人常用的食材和菜品,比如奶酪、熏魚片、以及適合做土豆泥的土豆品種。馬克並沒有太多意識到,自己在無形中成為了李慕辰的“向導”和依靠,反而隻是覺得對這個新認識的朋友提供些幫助再自然不過。
在接下來的幾周中,李慕辰發現自己和馬克的相處越來越自然,甚至有些依賴對方的幫助。他們會一起去學校圖書館,偶爾在午餐時間一起討論課程內容,馬克還會向他講解一些課堂上的學術知識。這些點滴相處讓李慕辰感到溫馨,也讓他開始意識到,馬克在他生活中逐漸占據了一個特殊的地位。
一次,在課堂上,他們被分成小組完成一個建築設計的作業。李慕辰與馬克分在同一組,兩人開始頻繁地在學校或圖書館碰麵,商討設計的細節。一天晚上,他們在圖書館裏討論設計方案,馬克用手指著設計圖紙,向李慕辰解釋著他的構思。當他稍微傾身靠近時,李慕辰忽然感到一陣熟悉的溫暖與緊張。
“你怎麽看這個設計思路?”馬克的聲音溫柔而清晰,帶著荷蘭特有的口音。
李慕辰愣了一下,抬眼與他對視,心跳在這一刻似乎變得不再受控製。他吞了吞口水,努力讓自己看起來鎮定,低聲迴答:“我覺得…這個思路很有意思,可以突出荷蘭的建築特色,也符合我們的主題。”
馬克微笑著點了點頭,專注地繼續修改設計圖。李慕辰卻在這一刻意識到,自己對馬克的感覺似乎已不僅僅是朋友間的依賴和欣賞。每當馬克無意間靠近、觸碰他的肩膀,或者溫柔地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時,李慕辰會感到心跳加速,內心湧動著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情感。
這個發現令他惶恐,卻又讓他內心有著微妙的渴望。他不知如何解釋自己的情緒,甚至不敢去深究,隻能在內心壓抑著這種感覺,試圖將它歸為一種對朋友的依賴。然而,這種悸動的情感似乎像細微的水流,在他的心中悄然蔓延,逐漸打破了他內心的平靜。
迷失與掙紮
夜深人靜,宿舍樓的走廊一片寂靜,偶爾傳來幾聲風拂過窗戶的輕響。李慕辰坐在書桌前,房間裏隻亮著桌上的一盞小台燈,溫暖的光芒灑在他的書本和筆記本上,映襯出他微微皺起的眉頭。他並沒有在學習,而是雙手交握在桌麵上,目光落在台燈邊緣,失神地迴想著和馬克相處的點滴。
自從和馬克成為朋友以來,他的生活變得溫暖而充實。馬克的陽光笑容、溫柔的關切、無微不至的幫助,仿佛驅散了他初到異國的孤獨與迷茫。然而,隨著兩人關係的逐漸親密,李慕辰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在心中悄然滋長,每當馬克靠近他,輕輕拍他的肩膀,或是用那雙清澈的藍眼睛看著他微笑時,他的心跳會不自覺地加速,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他知道這種感覺並不尋常。一個人對朋友不該有這種心跳加速、如沐春風的悸動,這超出了他所理解的友誼範圍。可是,作為一個從小在保守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從未質疑過自己的性取向,更未想過可能會喜歡上一個同性。他深吸了一口氣,內心陷入矛盾與掙紮,腦海中充滿了對自我情感的困惑和恐慌。
“這隻是因為我孤單。”他低聲喃喃,試圖說服自己,“在異國他鄉,我沒有其他熟悉的朋友,馬克隻是剛好出現了…這並不是愛,可能隻是對朋友的依賴。”
他努力讓自己相信這種解釋,甚至翻閱了心理學的書籍來安慰自己。可是每當他迴憶起和馬克在一起的時光,那份溫馨和悸動總會不受控製地湧上心頭。他甚至能清楚地迴想起,那個夜晚在超市裏,馬克輕輕拍他肩膀的瞬間。那股溫柔的觸感如同電流,直擊他的內心。他記得那一刻自己的窘迫,記得那一瞬間臉頰的微微發燙,也記得那份突如其來的渴望。
他不敢去想太多,害怕自己越深思,越難以麵對真實的情感。他緊閉雙眼,試圖壓抑住內心的躁動,腦海中卻浮現出從小耳濡目染的觀念。在國內,很多人對同性戀充滿偏見,甚至將之視為病態。他記得父母對他未來婚姻的殷切期望,母親偶爾會說起希望他成家立業,為家裏帶來孫輩的想法。這樣的記憶像一道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令他惶恐不已。
“我不能是這樣的。”他喃喃道,聲音幾乎在顫抖,“我不可能喜歡上一個男生……這不應該是我。”
他睜開眼睛,看著桌上那本建築設計的書,卻無法集中注意力。他的視線飄向窗外,夜色朦朧,遠處的燈火靜謐而溫柔,仿佛在包容著他內心的掙紮。可這份溫柔也無法驅散他心中的恐懼——他怕自己真正愛上了馬克,怕這種感情讓自己難以麵對家人,甚至難以麵對自己。
“這是孤獨感,是依賴,是新環境帶來的錯覺。”他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仿佛在宣告一個並不真實的事實。然而,這樣的宣告並未讓他平靜下來,反而讓他的內心越發煎熬。他不禁迴憶起馬克的一切,那些微笑、那些溫柔的眼神、那些細微的碰觸。這樣的迴憶令他既感到幸福,又感到深深的恐懼。
他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已不受控製。每當想起馬克,他的心裏便會泛起一種溫暖的漣漪,這種感覺是如此真實,又如此令人心醉。可是,他對自己越是坦誠,心中的掙紮就越發劇烈。他知道,如果讓這份感情繼續下去,意味著將要違背從小到大的教育和家庭觀念,意味著要去麵對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恐懼。
他把臉埋在雙手之間,內心充滿了迷失的無助。他不知該如何麵對這份情感,如何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