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白馬將軍的果斷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深深,銀月彎彎,繁星點綴。
夏軍大營,除了一些巡邏放哨者,其他人皆已深眠。
中軍大帳,當李信整理手中兵簡,準備再閱完一篇尉繚子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快速響起。
踏踏,帳簾掀開,逢紀快步走了進來:“主公,漁陽守軍趁夜出城了!”
“什麽!”李信先是一愣,而後很快反應了過來:“趁夜出城!”
“不好,周倉有危險...”
說話間,李信急忙衝出大帳,對著身邊侍衛吩咐道:“快,傳我軍令,讓黃紹帶人去支援周倉!”
“所有人立即起身披甲,準備作戰...”
“嗚嗚!”嘹亮的牛角號聲陡然響起,大營中原本沉睡的士兵,也一個個的從睡夢中驚醒。
還沒弄明白怎麽迴事,便接到了將領的軍令:“快,集合!”
“大帥令,全軍集合,今夜攻城!”
“快,所有人,迅速集合攻城!!”
隨著命令下達,各部將領開始催促士兵加快動作,以最快的速度列陣。
聽著營中嘈雜的哨令聲,李信不由抬頭望向漁陽古城,內心中的憂慮揮之不去。
公孫瓚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果斷,本以為對方會死守個三兩日,但是如今看來自己是失算了。
周倉帶人剛走不過三個時辰,公孫瓚就果斷率大軍出城。
算算時間,兩者很可能會夜貓碰鬼,下場難料。
以公孫瓚的性格,此時出城的,絕對是漁陽主力。
雖然其中大都是新兵蛋子,但架不住對方兵多將廣,忽然碰撞到一起,單憑周倉估計不是敵人對手。
事實上李信的直覺向來很準,漁陽城東三十裏,安樂縣官道...
當周倉帶人繞道此處時,正前方一條火光長龍引起了他的注意:“希率律,去探探前方是何人隊伍!”
“諾!”斥候隊領命而去!
踏踏,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不多時幾名斥候狼狽的奔了迴來:“報,將軍,天色太黑,我等折了數十名兄弟,也沒看清對方人馬旗幟...”
“但根據火光規模,應該不下於三萬人...”
黑暗中的火光,如指路的明燈,根據己方火把的規模,不難判斷對方的大致人數。
周倉能發現對方的火焰長龍,同樣對方也能發現他們,區別隻是雙方誰更警惕而已。
他雖然先行帶人出發,甚至比公孫瓚出城還早了三個多時辰,但是為了避免被漁陽城內的守軍發現異常進而警覺。
他們一行是繞行很遠的路程才趕到此地,準備找合適的地點做埋伏,卻正好與對方碰迎麵碰上了!
與此同時,公孫瓚等人也快速的做著臨戰應對:“嚴綱,命令各部將將所有的火把,全都點燃,一個不留...”
“諾!”
“鄒丹、單經你二人各率三千人馬,從兩翼向對方包抄,記住人手十根火把並行,同時擂鼓以壯聲勢...”
“諾!”
“中軍陣型不變,繼續向前行軍...”
黑夜中,長長的火龍瞬間變幻,由一變成三,其中火光最盛者分別從兩側向周倉等人圍攏了過去!
官道寂靜,黑夜茫茫,遮蔽了眾人的視線,但明亮的火光長龍,卻是那麽的耀眼灼目。
周倉雖然沒有徐晃以及太史慈那樣有謀略,但也是跟隨李信南征北戰的宿將了。
他根據火光強弱,一眼便判斷出了對方的意圖:“想要分兵包抄,那老子便崩了你的門牙!”
校尉劉豐似乎看出了周倉的打算,遂上前直言,言明其中利害:“將軍,夜色深沉,敵我不明,此時進兵恐怕......”
“狹路相逢勇者勝,黑夜作戰對我軍不利,對敵人同樣有影響...”
“再說這漁陽境內,突然多出萬眾人馬,肯定是幽州援兵無疑...”
“若我軍不能滅了這夥援軍,等到對方與公孫瓚會合,幽州戰略又會突生變故…”
周倉一番大道理,說得好有道見解。
但是劉豐總覺得哪裏不對:“將軍,若這夥人是漁陽援軍,為什麽他們會行進的方向...”
聞言,周倉猛然一怔,心中若有所思...
不過當他抬頭看到左右兩翼,不斷包抄過來的長龍時,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他果斷抽刀,下令道:“全軍抽刀,殺穿他們!”
“殺過去!”
轟隆隆,一聲令下萬馬奔騰,黑夜中兩條綿延數裏的火龍,以極快的速度相互逼近著。
“穩住,保持陣型,刀盾手不要慌!”
官道登登,急促的馬蹄聲,不斷的敲打著幽州每一個士兵的心髒。
讓他們不自覺的握緊手中的長矛與刀劍,好似如此才能給與他們一絲安慰與勇氣。
公孫瓚三萬六千人的隊伍,大都是一群新兵,其中真正經過合格訓練的,隻有本部三千人,和心腹嫡係白馬義從。
若是白日間,正麵對抗一萬多人的鐵蹄洪流,幾乎毫無勝算。
但好在這時黑夜,敵方人數以及騎兵衝鋒時的威勢不可見,士兵們倒還能勉強穩住陣型不亂。
但這就夠了,隻要陣型不亂,即使麵對數倍於己的騎兵,公孫瓚也有信心與其一戰!
“殺!”轟隆隆,鐵蹄踏地,借著瑩瑩火光,敵我終於看到雙方模糊的身影!
“噗嗤!”萬馬奔騰,橫刀高揚,一頭紮進步兵方陣之中,而後人馬嘶鳴鮮血四濺!
“穩住,左右不過八百人,我們能贏!”
幽州軍陣中,公孫瓚抽出隨身佩劍,將幾名惶惶亂叫的家夥砍翻,而後大聲怒吼竭力穩住軍心!
雖然不知道敵軍具體人數,但公孫瓚為了鼓勵士氣,直接將對方說成百人,為的就是消除將士們心中對未知的恐懼!
“殺啊!”夜茫茫,借著瑩瑩的火光,十丈之外,敵我雙方隻能看到模糊的身影。
夏軍騎兵刀鋒淩冽,不斷的砍殺著一名名敵,但他們很快便感覺前路困難,好似陷入了泥沼,不知敵軍盡頭何方。
同樣,幽州軍也拚命的揮舞槍矛,將一名名夏軍衝鋒而來的騎兵,捅落馬背。
他們也不知道敵軍幾何,也不知衝鋒何時能止,隻能拚命揮舞手中的刀槍,以驅散心中的恐懼。
更有甚者,隻需將長矛端平而後微揚,敵軍騎兵便會自己撞上來,然後連人帶馬被被穿成肉串。
戰事的慘烈程度,超乎了周倉的預料,他的目的,是想趁著對方兩翼合圍之前,將正前方薄弱的中軍擊潰,隻是現在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妙。
其實受夜盲症的影響,這個時代幾乎很少有將領,會在夜間作戰。
除了士兵沒有夜視能力之外,還有就是敵我不明情報不詳,對方多少人裝備如何統軍將領是誰,都縹緲不定。
這種情況下,雙方統帥根本就不會拿自己,以及士兵的身家性命冒險。
但有時候,一場戰役也受天時地利的影響,爆發的有點突然,並不是說不想打就不打的。
比如當公孫瓚虛張聲勢,準備讓對方知難而退時,周倉卻根據自己的判斷,直接下令衝鋒。
哪怕明知道夜間作戰,對騎兵大大的不利,但周倉還是下定決心打一仗,這種情況下戰役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繼續衝,不要停!”周倉長刀劈血,縱馬奔騰,哪怕是麵對未知的黑暗,依然悍勇前衝。
從目前焦灼的戰事來看,周倉不理智的行為,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進不知對方極限在哪。
雙方混戰在一起,若下令退兵可能會直接潰敗,敵軍側翼的火光越來越盛,隨時有合圍之險。
這個時候,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帶隊進攻,希望將對方軍陣鑿穿!
唿,不知奮戰多久,周倉隻感身前一空,再無阻力!
夜深深,迴首望去火光寥寥喊殺聲烈,不知敵人幾何:“撤,撤離!”
經過一番奮戰,夏軍雖然殺穿了對方軍陣,但損兵折將太甚,周倉來不及清點人馬,直接帶人遁入黑夜中。
主帥撤離,戰役也沒了懸念,在加上公孫越與嚴綱兩翼的數千人馬,也及時合圍,將敵軍逐一殘部殲滅。
“大哥,剛剛逃出去的那股騎兵是夏軍周倉所部,要不要我帶人追上去,若是能斬了敵將...”
戰事結束,通過俘虜口中的信息,公孫越也知道了敵人的具體情況,以及統軍將領。
若是能一鼓作氣斬了對方一將,挫敵軍銳氣的同時,也能向天下人證明他們幽州軍,不是好惹的。
公孫瓚知道兄弟的意思,想也沒有想直接否決道:“不用了,通知下去,全軍緊急撤離!”
當前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證自己手中這三萬城防主力,安全撤離。
隻有保留有生力量,才能在接下來的戰事中與敵人周旋,而不是在這裏與敵人糾纏僵持。
萬一耽擱了撤退的時機,讓李屠夫有所反應,並率主力咬上來,那才是真的兇險。
而且此戰之所以能勝,天時與運氣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
若是換一個統帥,或者是白日裏的遭遇戰,僅憑手中三萬多名新兵蛋子,和本部人馬,硬撼敵軍萬馬奔騰的鐵騎,想想就覺得兇險。
戰略主次公孫瓚分的很清楚,目前的情況下,一場戰役的勝負,根本影響不了大局。
保留大軍主力,依靠城池堅牆節節據守,磨練出更多的敢戰士卒,才能保住幽州不失...
.........
夏軍大營,除了一些巡邏放哨者,其他人皆已深眠。
中軍大帳,當李信整理手中兵簡,準備再閱完一篇尉繚子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快速響起。
踏踏,帳簾掀開,逢紀快步走了進來:“主公,漁陽守軍趁夜出城了!”
“什麽!”李信先是一愣,而後很快反應了過來:“趁夜出城!”
“不好,周倉有危險...”
說話間,李信急忙衝出大帳,對著身邊侍衛吩咐道:“快,傳我軍令,讓黃紹帶人去支援周倉!”
“所有人立即起身披甲,準備作戰...”
“嗚嗚!”嘹亮的牛角號聲陡然響起,大營中原本沉睡的士兵,也一個個的從睡夢中驚醒。
還沒弄明白怎麽迴事,便接到了將領的軍令:“快,集合!”
“大帥令,全軍集合,今夜攻城!”
“快,所有人,迅速集合攻城!!”
隨著命令下達,各部將領開始催促士兵加快動作,以最快的速度列陣。
聽著營中嘈雜的哨令聲,李信不由抬頭望向漁陽古城,內心中的憂慮揮之不去。
公孫瓚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果斷,本以為對方會死守個三兩日,但是如今看來自己是失算了。
周倉帶人剛走不過三個時辰,公孫瓚就果斷率大軍出城。
算算時間,兩者很可能會夜貓碰鬼,下場難料。
以公孫瓚的性格,此時出城的,絕對是漁陽主力。
雖然其中大都是新兵蛋子,但架不住對方兵多將廣,忽然碰撞到一起,單憑周倉估計不是敵人對手。
事實上李信的直覺向來很準,漁陽城東三十裏,安樂縣官道...
當周倉帶人繞道此處時,正前方一條火光長龍引起了他的注意:“希率律,去探探前方是何人隊伍!”
“諾!”斥候隊領命而去!
踏踏,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不多時幾名斥候狼狽的奔了迴來:“報,將軍,天色太黑,我等折了數十名兄弟,也沒看清對方人馬旗幟...”
“但根據火光規模,應該不下於三萬人...”
黑暗中的火光,如指路的明燈,根據己方火把的規模,不難判斷對方的大致人數。
周倉能發現對方的火焰長龍,同樣對方也能發現他們,區別隻是雙方誰更警惕而已。
他雖然先行帶人出發,甚至比公孫瓚出城還早了三個多時辰,但是為了避免被漁陽城內的守軍發現異常進而警覺。
他們一行是繞行很遠的路程才趕到此地,準備找合適的地點做埋伏,卻正好與對方碰迎麵碰上了!
與此同時,公孫瓚等人也快速的做著臨戰應對:“嚴綱,命令各部將將所有的火把,全都點燃,一個不留...”
“諾!”
“鄒丹、單經你二人各率三千人馬,從兩翼向對方包抄,記住人手十根火把並行,同時擂鼓以壯聲勢...”
“諾!”
“中軍陣型不變,繼續向前行軍...”
黑夜中,長長的火龍瞬間變幻,由一變成三,其中火光最盛者分別從兩側向周倉等人圍攏了過去!
官道寂靜,黑夜茫茫,遮蔽了眾人的視線,但明亮的火光長龍,卻是那麽的耀眼灼目。
周倉雖然沒有徐晃以及太史慈那樣有謀略,但也是跟隨李信南征北戰的宿將了。
他根據火光強弱,一眼便判斷出了對方的意圖:“想要分兵包抄,那老子便崩了你的門牙!”
校尉劉豐似乎看出了周倉的打算,遂上前直言,言明其中利害:“將軍,夜色深沉,敵我不明,此時進兵恐怕......”
“狹路相逢勇者勝,黑夜作戰對我軍不利,對敵人同樣有影響...”
“再說這漁陽境內,突然多出萬眾人馬,肯定是幽州援兵無疑...”
“若我軍不能滅了這夥援軍,等到對方與公孫瓚會合,幽州戰略又會突生變故…”
周倉一番大道理,說得好有道見解。
但是劉豐總覺得哪裏不對:“將軍,若這夥人是漁陽援軍,為什麽他們會行進的方向...”
聞言,周倉猛然一怔,心中若有所思...
不過當他抬頭看到左右兩翼,不斷包抄過來的長龍時,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他果斷抽刀,下令道:“全軍抽刀,殺穿他們!”
“殺過去!”
轟隆隆,一聲令下萬馬奔騰,黑夜中兩條綿延數裏的火龍,以極快的速度相互逼近著。
“穩住,保持陣型,刀盾手不要慌!”
官道登登,急促的馬蹄聲,不斷的敲打著幽州每一個士兵的心髒。
讓他們不自覺的握緊手中的長矛與刀劍,好似如此才能給與他們一絲安慰與勇氣。
公孫瓚三萬六千人的隊伍,大都是一群新兵,其中真正經過合格訓練的,隻有本部三千人,和心腹嫡係白馬義從。
若是白日間,正麵對抗一萬多人的鐵蹄洪流,幾乎毫無勝算。
但好在這時黑夜,敵方人數以及騎兵衝鋒時的威勢不可見,士兵們倒還能勉強穩住陣型不亂。
但這就夠了,隻要陣型不亂,即使麵對數倍於己的騎兵,公孫瓚也有信心與其一戰!
“殺!”轟隆隆,鐵蹄踏地,借著瑩瑩火光,敵我終於看到雙方模糊的身影!
“噗嗤!”萬馬奔騰,橫刀高揚,一頭紮進步兵方陣之中,而後人馬嘶鳴鮮血四濺!
“穩住,左右不過八百人,我們能贏!”
幽州軍陣中,公孫瓚抽出隨身佩劍,將幾名惶惶亂叫的家夥砍翻,而後大聲怒吼竭力穩住軍心!
雖然不知道敵軍具體人數,但公孫瓚為了鼓勵士氣,直接將對方說成百人,為的就是消除將士們心中對未知的恐懼!
“殺啊!”夜茫茫,借著瑩瑩的火光,十丈之外,敵我雙方隻能看到模糊的身影。
夏軍騎兵刀鋒淩冽,不斷的砍殺著一名名敵,但他們很快便感覺前路困難,好似陷入了泥沼,不知敵軍盡頭何方。
同樣,幽州軍也拚命的揮舞槍矛,將一名名夏軍衝鋒而來的騎兵,捅落馬背。
他們也不知道敵軍幾何,也不知衝鋒何時能止,隻能拚命揮舞手中的刀槍,以驅散心中的恐懼。
更有甚者,隻需將長矛端平而後微揚,敵軍騎兵便會自己撞上來,然後連人帶馬被被穿成肉串。
戰事的慘烈程度,超乎了周倉的預料,他的目的,是想趁著對方兩翼合圍之前,將正前方薄弱的中軍擊潰,隻是現在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妙。
其實受夜盲症的影響,這個時代幾乎很少有將領,會在夜間作戰。
除了士兵沒有夜視能力之外,還有就是敵我不明情報不詳,對方多少人裝備如何統軍將領是誰,都縹緲不定。
這種情況下,雙方統帥根本就不會拿自己,以及士兵的身家性命冒險。
但有時候,一場戰役也受天時地利的影響,爆發的有點突然,並不是說不想打就不打的。
比如當公孫瓚虛張聲勢,準備讓對方知難而退時,周倉卻根據自己的判斷,直接下令衝鋒。
哪怕明知道夜間作戰,對騎兵大大的不利,但周倉還是下定決心打一仗,這種情況下戰役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繼續衝,不要停!”周倉長刀劈血,縱馬奔騰,哪怕是麵對未知的黑暗,依然悍勇前衝。
從目前焦灼的戰事來看,周倉不理智的行為,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進不知對方極限在哪。
雙方混戰在一起,若下令退兵可能會直接潰敗,敵軍側翼的火光越來越盛,隨時有合圍之險。
這個時候,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帶隊進攻,希望將對方軍陣鑿穿!
唿,不知奮戰多久,周倉隻感身前一空,再無阻力!
夜深深,迴首望去火光寥寥喊殺聲烈,不知敵人幾何:“撤,撤離!”
經過一番奮戰,夏軍雖然殺穿了對方軍陣,但損兵折將太甚,周倉來不及清點人馬,直接帶人遁入黑夜中。
主帥撤離,戰役也沒了懸念,在加上公孫越與嚴綱兩翼的數千人馬,也及時合圍,將敵軍逐一殘部殲滅。
“大哥,剛剛逃出去的那股騎兵是夏軍周倉所部,要不要我帶人追上去,若是能斬了敵將...”
戰事結束,通過俘虜口中的信息,公孫越也知道了敵人的具體情況,以及統軍將領。
若是能一鼓作氣斬了對方一將,挫敵軍銳氣的同時,也能向天下人證明他們幽州軍,不是好惹的。
公孫瓚知道兄弟的意思,想也沒有想直接否決道:“不用了,通知下去,全軍緊急撤離!”
當前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證自己手中這三萬城防主力,安全撤離。
隻有保留有生力量,才能在接下來的戰事中與敵人周旋,而不是在這裏與敵人糾纏僵持。
萬一耽擱了撤退的時機,讓李屠夫有所反應,並率主力咬上來,那才是真的兇險。
而且此戰之所以能勝,天時與運氣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
若是換一個統帥,或者是白日裏的遭遇戰,僅憑手中三萬多名新兵蛋子,和本部人馬,硬撼敵軍萬馬奔騰的鐵騎,想想就覺得兇險。
戰略主次公孫瓚分的很清楚,目前的情況下,一場戰役的勝負,根本影響不了大局。
保留大軍主力,依靠城池堅牆節節據守,磨練出更多的敢戰士卒,才能保住幽州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