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勤王軍心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平縣,洛陽北部,一座不起眼的城池。
縣城就在帝都三十多裏外,距離黃巾大營,不過半個時辰的路程!
城內駐紮著來自中原各地的勤王大軍,隨著時間流轉,陸陸續續又有大批士卒來援。
此刻縣城周圍的兵力,已經達到二十多萬人。
可以說,這就是在抵在司隸黃巾心腹上的一把尖刀,隨時都有可能捅下去。
隻不過需要一個機會,如今這個機會,似乎快要來了。
縣衙內,各地勤王將領匯聚一堂,其中增加了一些新麵孔也少了一些老麵孔。
勤王大軍來自中原各地,人員參差不齊,有曹操、袁紹、袁術、鮑鴻、淳於瓊這樣的朝廷將領。
也有丁原、王匡、張邈、喬瑁等一眾地方長官。
亦或者像孫堅劉備等自起義軍,以及趙平張晏這些新來的邊軍統帥,不一而足。
林林總總加起來,平縣地區兵力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可以說是一縣之地,所能駐軍的極限了。
除了這些人,洛陽外還有其他的勤王軍隊,其他地方比如邙山的孫雍,帶兵在外圍遊擊的徐榮等等。
在冷兵器時代,當雙方兵力達到數十萬,乃至百萬這個級別,已經不能單純的論兵力多寡,來衡量雙方的實力了。
比如巨鹿之戰的破釜沉舟、彭城劉邦的拋妻棄子、疑似穿越者皮尅天命之子的昆陽之戰。
又比如曹老板高光時刻的官渡與赤壁,投鞭斷流的淝水之戰。
野豬皮屢創奇跡的老祖,完顏阿骨韃的護步達岡之戰等等,這些都是經典的兵力不代表戰力。
戰爭勝負的因素,總結起來有很多,決定戰爭勝負的,已經不是單純的兵力多寡。
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甚至有時候,一場戰爭的勝負都不在戰場上。
黃巾百萬裹挾而聚,而勤王漢軍同樣來自中原各地,有自主投軍的也有被抓兵役的,參差不齊,互不統屬,總結起來就是雙方各有優劣。
而此時勤王大軍內部的毛病,也逐漸顯現出來了,眾人你言我語,爭持不下!
曹老板聲嘶力竭,極力的鼓動著周圍的將領:“如今張角老賊歸天,正是我等用兵之,撈取功名之時...”
“以吾之見,當盡起大軍與黃巾決一雌雄,以解洛陽之圍...”
“若能攻滅洛陽賊匪,以諸位之功績,陛下定然不吝賞賜,官位侯爵指日可待...”
“哼,曹阿瞞說得倒是輕巧,汝有何能可以指揮數十萬大軍作戰...”
袁術冷眼嘲諷:“正所謂哀兵必勝,如今黃巾主喪全軍悲憤,正值上下一心之時期,這個時候與黃巾決戰是屬不智...”
“以吾之見,各位將軍隻需引兵騷擾,施以疲兵之計,待其士氣磨滅,心氣盡喪,不戰自潰...”
自從平縣之戰過後,黃巾與勤王人馬,便沒有發生過十萬人規模以上的戰事...
不過大戰沒有,小戰卻不斷,其中又以曹操所部戰事最為頻繁!
洛陽之戰,他本人更是三天兩頭的帶兵,去找黃巾麻煩。
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但兵事這種東西,在河邊走久了自然濕鞋。
曹老弟帶出來的六千多家底,打多了就算有補充,最後隻剩下小貓三兩隻...
若不然當初也不至於,連劉豹的三百騎,也攔不住...
正所謂兵是將膽,沒了軍隊撐腰,曹操即使說得再有理,也沒有幾個人鳥他。
相反袁術可就雞賊多了,如果曹老板是那種,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的人...
那袁術就屬於沒有機會,老子就等待機會的類別...
其麾下張勳、橋蕤、雷薄、陳蘭等將領在這段時間內,也是斬殺了不少黃巾將領,戰績頗豐。
這些人武力可能沒有關羽張飛那種萬人敵耀眼,但也不容小覷,這也是袁術終於敢於在獨眼龍麵前,貶低曹老板的原因。
對於兩人之間的矛盾,眾人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摻和的興趣。
劉備趙評等人雖然心有支持,但二者白身後繼,委實說不上話。
最後還是袁紹看不下去了,他輕咳一聲待眾人目光轉向後:“孟德與公路所言,皆有道理!”
“但軍事兇險,決戰與否還需細細商榷,畢竟洛陽安危,還要靠各位將軍來保證...”
說到這裏,袁紹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他環顧四周,將眾人表情看在眼裏,而後接著道:“張角老賊已死,冀州賊匪無人服眾,想來要不了多久,盧帥便能攻破廣宗抄了黃巾老巢…”
“到時河北精銳大軍盡數南下,洛陽三張縱使有兵百萬,亦不足為慮也...”
“時間,是站在大漢這一邊的!”
“本初將軍所言極是,時勢在漢!”
“我等隻需把三張拖在洛陽,待董將軍與盧師率軍來援,必能將黃巾高層一網打盡...”
“到時三張覆滅,天下自然靖平...”
眾人你言我語,對於袁紹所言,皆表示認同。
這個時候,確實不宜與黃巾硬拚,就算想要決戰,也要等到冀州戰場有了結果,那時才是最佳的時機!
最終,曹老板的建議被大多人否決了,為此老曹心中多少有些抑鬱!
既然事情已經有了定論,眾人心思不定,陸陸續續的起身離開。
隻有曹老板仰著腦袋,不時唉聲歎氣,興致不高...
縣城就在帝都三十多裏外,距離黃巾大營,不過半個時辰的路程!
城內駐紮著來自中原各地的勤王大軍,隨著時間流轉,陸陸續續又有大批士卒來援。
此刻縣城周圍的兵力,已經達到二十多萬人。
可以說,這就是在抵在司隸黃巾心腹上的一把尖刀,隨時都有可能捅下去。
隻不過需要一個機會,如今這個機會,似乎快要來了。
縣衙內,各地勤王將領匯聚一堂,其中增加了一些新麵孔也少了一些老麵孔。
勤王大軍來自中原各地,人員參差不齊,有曹操、袁紹、袁術、鮑鴻、淳於瓊這樣的朝廷將領。
也有丁原、王匡、張邈、喬瑁等一眾地方長官。
亦或者像孫堅劉備等自起義軍,以及趙平張晏這些新來的邊軍統帥,不一而足。
林林總總加起來,平縣地區兵力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可以說是一縣之地,所能駐軍的極限了。
除了這些人,洛陽外還有其他的勤王軍隊,其他地方比如邙山的孫雍,帶兵在外圍遊擊的徐榮等等。
在冷兵器時代,當雙方兵力達到數十萬,乃至百萬這個級別,已經不能單純的論兵力多寡,來衡量雙方的實力了。
比如巨鹿之戰的破釜沉舟、彭城劉邦的拋妻棄子、疑似穿越者皮尅天命之子的昆陽之戰。
又比如曹老板高光時刻的官渡與赤壁,投鞭斷流的淝水之戰。
野豬皮屢創奇跡的老祖,完顏阿骨韃的護步達岡之戰等等,這些都是經典的兵力不代表戰力。
戰爭勝負的因素,總結起來有很多,決定戰爭勝負的,已經不是單純的兵力多寡。
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甚至有時候,一場戰爭的勝負都不在戰場上。
黃巾百萬裹挾而聚,而勤王漢軍同樣來自中原各地,有自主投軍的也有被抓兵役的,參差不齊,互不統屬,總結起來就是雙方各有優劣。
而此時勤王大軍內部的毛病,也逐漸顯現出來了,眾人你言我語,爭持不下!
曹老板聲嘶力竭,極力的鼓動著周圍的將領:“如今張角老賊歸天,正是我等用兵之,撈取功名之時...”
“以吾之見,當盡起大軍與黃巾決一雌雄,以解洛陽之圍...”
“若能攻滅洛陽賊匪,以諸位之功績,陛下定然不吝賞賜,官位侯爵指日可待...”
“哼,曹阿瞞說得倒是輕巧,汝有何能可以指揮數十萬大軍作戰...”
袁術冷眼嘲諷:“正所謂哀兵必勝,如今黃巾主喪全軍悲憤,正值上下一心之時期,這個時候與黃巾決戰是屬不智...”
“以吾之見,各位將軍隻需引兵騷擾,施以疲兵之計,待其士氣磨滅,心氣盡喪,不戰自潰...”
自從平縣之戰過後,黃巾與勤王人馬,便沒有發生過十萬人規模以上的戰事...
不過大戰沒有,小戰卻不斷,其中又以曹操所部戰事最為頻繁!
洛陽之戰,他本人更是三天兩頭的帶兵,去找黃巾麻煩。
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但兵事這種東西,在河邊走久了自然濕鞋。
曹老弟帶出來的六千多家底,打多了就算有補充,最後隻剩下小貓三兩隻...
若不然當初也不至於,連劉豹的三百騎,也攔不住...
正所謂兵是將膽,沒了軍隊撐腰,曹操即使說得再有理,也沒有幾個人鳥他。
相反袁術可就雞賊多了,如果曹老板是那種,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的人...
那袁術就屬於沒有機會,老子就等待機會的類別...
其麾下張勳、橋蕤、雷薄、陳蘭等將領在這段時間內,也是斬殺了不少黃巾將領,戰績頗豐。
這些人武力可能沒有關羽張飛那種萬人敵耀眼,但也不容小覷,這也是袁術終於敢於在獨眼龍麵前,貶低曹老板的原因。
對於兩人之間的矛盾,眾人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摻和的興趣。
劉備趙評等人雖然心有支持,但二者白身後繼,委實說不上話。
最後還是袁紹看不下去了,他輕咳一聲待眾人目光轉向後:“孟德與公路所言,皆有道理!”
“但軍事兇險,決戰與否還需細細商榷,畢竟洛陽安危,還要靠各位將軍來保證...”
說到這裏,袁紹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他環顧四周,將眾人表情看在眼裏,而後接著道:“張角老賊已死,冀州賊匪無人服眾,想來要不了多久,盧帥便能攻破廣宗抄了黃巾老巢…”
“到時河北精銳大軍盡數南下,洛陽三張縱使有兵百萬,亦不足為慮也...”
“時間,是站在大漢這一邊的!”
“本初將軍所言極是,時勢在漢!”
“我等隻需把三張拖在洛陽,待董將軍與盧師率軍來援,必能將黃巾高層一網打盡...”
“到時三張覆滅,天下自然靖平...”
眾人你言我語,對於袁紹所言,皆表示認同。
這個時候,確實不宜與黃巾硬拚,就算想要決戰,也要等到冀州戰場有了結果,那時才是最佳的時機!
最終,曹老板的建議被大多人否決了,為此老曹心中多少有些抑鬱!
既然事情已經有了定論,眾人心思不定,陸陸續續的起身離開。
隻有曹老板仰著腦袋,不時唉聲歎氣,興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