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稷王帳三步崗五步哨,不時有巡邏士兵四周巡視守夜。


    燈火通明的大帳內,一道身影正端坐案牘前,目不轉睛的翻看著手中竹簡。


    “啪啪!”火光恍惚,搖曳出李信那雙黑亮有神的眸子。


    良久,他放下書簡,將目光轉向下手,那裏一青年正襟危坐。


    這是名瘦弱的文士,兩腮微凹但雙目有神,雖然跪坐於席,但身姿依然挺拔,觀氣質可為才俊。


    李信緩緩收迴目光,唿出一口熱氣道:“王充,此書可有續…”


    下首正襟危坐的青年,赫然是逢總管的狗腿子王充,但是此刻被舉薦到了李信這裏。


    王充知道,現在就是自己魚躍龍門的,關鍵時刻。


    為了把握好這次時機,他更是將家族傳承古遠的古簡,獻了出來,為的就是給李信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此刻聽到問話,王充心中微喜,知道所獻書簡,成功引起了侯爺的興趣。


    他不敢怠慢,急忙起身拱手道:“迴侯爺,商簡有無續卷,吾不知詳...”


    “但此類書簡,王氏族中有三卷存世,乃祖上先人所傳,至今已有三十代矣...”


    其實王充也不知道商君書有幾卷,今日所獻的這一卷,乃是他父親臨終前托付給他的,為的就是讓他以後有晉身之資。


    而為了這卷書簡,族長老王更是多番逼迫,若不是他還算機警,說不定早就被扔到河裏喂魚了。


    “三卷!”李信皺了皺眉:“這麽說來,還有一卷尚在洛陽王氏手中...”


    洛陽,現在可是黃巾三張的地盤,想要在其中謀事,恐怕難矣。


    畢竟,三張如今得兵百萬眾,霸占大半司州,圍困洛陽。


    周圍各大小世家,不是被夷為平地,便是早早提桶跑路...


    所謂的洛陽王氏,現在恐怕連渣渣都未必剩下,所有藏書,可能已經付之一炬了...


    “商君書啊...”李信搖頭,心中感歎的同時,又有些惋惜...


    能被王氏,傳承數十代的竹簡,自然不是凡物,正是大名鼎鼎的商君所書!


    就是那個先秦時代,被車裂的法家大能,變法的先賢之一商鞅...


    而值得李信這名人主,細細拜讀的,不是明史就是兵書,這卷商君書卻是個例外。


    此書,無疑是曆代君王與繼任者,必讀的一本書。


    這本書,被皇家正統,視為禁書,往往隻有皇宮內有存,而且隻有皇帝與儲君,才能有機會拜讀。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往往被皇朝統治者避諱莫深,乃至明令禁止的知識,絕對是不想讓普通人接觸乃至知道的...


    商君書有幾卷,李信不知,單是手中的這一殘卷,就讓他心有感觸。


    比如商君書弱民篇載: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樸則強,淫則弱,弱則軌,淫則越誌等等...


    其中文言文有點繞口,很多人就算看了,可能都不明白說得啥,但是李信這種人屠頭子,一看就懂,一讀就通...


    為毛,因為過往的經驗,與梟雄潛質,讓他能更深刻且快速,明白其中的道與理。


    所謂弱民篇,還不是最吸引李信的,最吸引他的,也是最精髓的,


    則是其中所提到的弱民五術: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


    故,戰事兵用,曰強,民有私榮,則賤列卑官,富則輕賞…


    治民羞辱以刑,戰則戰,民畏死,事亂而戰,故兵農怠,而國弱...


    壹民,統一思想,弱民,國強民弱,疲民,疲民奔命,無所生事...


    辱民,罪者連坐,民無尊信,相檢互防,終日惶惶,不得異動...


    五術大成,則天下大治,秦之強,在於商鞅變法,這是曆史公認的,也是秦國君王,和秦書自己以為的。


    兩千年的黑化也好讚揚也罷,早已讓人看之不清,但有些事,隻要在他有軌跡,便能看出點東西。


    商鞅變法,從民起,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禁止糧食貿易,商人和農民都不得賣糧。


    為防備人員四處流動,然後收以丁稅、地稅、田稅、糧稅、重稅、徭役、兵役、將人民餘糧,和勞動餘力,等掌握在朝廷手中。


    民眾被禁錮在土地上,隻能成為農民,日夜顧田,禁止百姓私自遠行。


    民不能離開田畝半步,無法獲得知識更新,隻能成為君主的奴隸和生產工具...


    這與河套,與逢紀等人,在河套匈奴頭上,施行的策略,本質上是一個東西...


    所以,其中效用如何,李信這名最上層的統治者,比誰都清楚...


    過往種種,使得他都是在摸著石頭前行,雖說個中經驗,極其豐富,認識也極為深刻,但總是感覺缺了點什麽...


    而商君書的出現,則恰恰給予了李信,理論上的,係統上的,以及法製上的指導方向...


    深讀書簡,在以史為鑒,李信感覺大有所獲。


    他搖頭晃腦,反複揣摩:“有道之國,在於弱民矣!”


    “吾能做到幾何?”


    “得其精髓幾何?


    “若能踐行,何愁天下不定?”


    他不著痕跡的,瞥了眼王充,語氣不善:“有此寶簡,為何不早早獻出!”


    “這......侯爺教訓的是...”


    “小人...有罪...”王充心頭沉重,隻得低首告罪。


    麵對李信這種上位者,這種人屠頭子,王充是萬萬不敢辯駁的...


    “唿!”李信深深吸了口氣,心中既是惋惜,又是感歎...


    若是早有此簡在手,他也不至於,被張曼成趕出豫州。


    若早能領悟一二,也不至於接受朝廷招安。


    若能做到其中半分,他也不至於,被匈奴人多番欺辱。


    豫州有民三百萬,司州和洛陽也有八百萬民眾。


    若他當初,能早點領悟治民之道,領悟到弱民精髓...


    以其中任何一地為根基,都能成就大勢,何以至於,被趕到這地偏民隙的,蠻荒之地。


    甚至不得不將河套作為立身根基,與匈奴鮮羌這些散落的部族,周旋鬥角...


    在匈奴胡人身上,實戰弱民之術,哪有在中原撿現成的來的方便...


    畢竟,商君的弱民之策,施行了一百五十多年...


    後麵漢承秦製,赤帝接力,武帝又在思想和深度上加強改進...


    可以說,中原百姓,已經被弱民術閹割了將近六百年,其中的馴服程度,幾乎是臘肉入味,深入到了骨子裏...


    李信隻要接管漢地州郡統治,根本不需要像在河套匈奴,那樣三番五次的耗費心力,甚至屠刀犁地那般複雜...


    他隻需要將漢庭的製度,和各種典律上的法令,貫徹落實到位...


    哪怕僅憑司州一地,便足以掀翻整個大漢,乃至吞並中原萬裏,入主神州...


    這不是沒有可能,當年赤帝劉邦,奪得關中,以先秦故地為根基,擊敗霸王項羽,鯨吞天下...


    這裏麵,除了赤帝的個人能力之外,還有大秦的原有製度,和老秦人血流不幹,死不休戰的極限壓榨潛力...


    而民眾所能忍受的,極限壓榨出油率,便代表了統治者,所能調動力量的多寡…


    這也是赤帝屢戰屢敗,像個不倒翁一樣,挫而不倒,敗而不泯的根本所在…


    李信心中感慨道:“趙慫常言,半部論語治天下...”


    “今,亦有半部商簡,平天下,快哉,至哉...”


    時代強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雖然隻是大致瀏覽一遍,李信便感覺身舒暢,思想境界更上一層。


    好似頓悟般,整個人都在升華,四肢百骸更是熱流湧動,如登天境...


    無論是商君書,弱民五術,皆讓他眼前明亮,好似找到了治兵強國之本...


    對於所書內容,李信本人深有感觸和體會,因為當初在洛陽時期,就曾用過相似的道與理。


    當初離開豫州時,軍隊中每人隻準攜帶三日幹糧,多帶的直接軍法斬首,為何?


    因為離開大部隊你活不長,資源糧草都掌握在李信手中,士兵們隻能牢牢的團結在身邊...


    攻伐洛陽時,夏軍以衙役和無良人為督戰隊,就牢牢壓製了底層那些數以百萬計的青壯炮灰。


    而且為了防止青壯暴動,他還采用了連坐檢舉製,讓青壯們自危而不敢異動,為何?


    因為商君早有造詣,以奸馭良,是為治民之本…


    奸者平日橫行鄉裏,自有威嚇治民,連坐檢舉更是讓百姓相互內耗,相互提防。


    便如同那,窮鬼撓惡鬼,難有串聯?


    這就是,為什麽李信當初,要啟用無良人,作為督戰劊子手的精髓所在...


    那時的李信,雖然沒讀過商君書,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梟雄的道路,更是相同的...


    有梟雄潛質的人,對於統治那一套,自有理解,如今有先行者的心得著作,及理論思想指路,能不領悟的快嗎...


    而河套目前所行的莽政,估計就是王充從書中所得,其所行種種,已經更好的詮釋了,什麽叫一通百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