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匈奴底蘊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套總督府,郭圖正與並州各地官員,商議要事。
因為並州的很多官員,皆是漢人出身,不習慣待帳篷。
郭圖便直接將辦公地點,搬到了美稷城內的,一座附院中。
方便辦公的同時,也能讓一眾手下,更快的投入工作狀態!
總督府內,郭圖高坐上首,一眾文官侍從分列左右。
近側是崔正、高歡、鄭智、劉安這些他從基層提拔的青年才俊。
右側則是,以傅恆、劉毅、張遠、王申等人為首的,並州名官能吏。
這些人,有的是郭圖親近心腹,有的是朝廷故吏。
但不論遠近,隻要有能力,且積極認真辦事,便會大力提拔。
眾人到齊以後,郭圖將目光轉向身側:“季安,汝與諸位同僚,介紹一下河套情況!”
崔正會意,隨即挺身出列:“大人,屬下已將河套、諸胡、匈奴、及釋放的奴隸人口,重新整理造冊…”
“其中山南三郡大營,有雜胡三萬六千頭,匈奴十八萬口,釋放奴隸一百二十萬眾...”
“徐晃所在南郡大營,有雜胡五萬七千頭,匈奴二十四萬口,釋放奴隸一百八十萬眾...”
“美稷王庭及周邊地區,有鮮羌六萬九千頭,匈奴四十七萬口,釋放奴隸二百四十萬眾...”
“西套平原,及各地尚未及時造冊的,零散部落,目前尚在統合整理中...”
說到這裏,崔正不動聲色的掃了眼周圍一眾麵露驚色的並州同僚。
他將手中冊薄攤開,繼續道:“如此,河套目前在冊,有鮮羌胡虜十七萬頭,匈奴八十九萬口,新釋奴隸五百四十萬...”
“粗略統計,總人口大約有,六百五十萬,與逢大人統計相差無幾...”
“六百萬!”隨同入套的一些並州官員,在聽到匈奴人口時,不由大驚失色。
劉毅更是驚的寒毛聳立,不可置信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之眾?”
“匈奴人,什麽時候壯大至斯?”
“八十萬匈奴主體族眾,控弦之士不下三十萬...”
“在大漢眼皮子底下,竟然臥了一頭猛虎,尚不自知?”
一眾並州文吏,麵露驚色,更是禁不住失聲欲言...
盡管很早就知道,匈奴人實力強勁,但是沒想到會壯大至此。
若是沒有李屠夫,沒有夏軍夫此番出兵征伐,可能他們這些人,還被表象蒙在鼓裏呢。
若是加上高闕駐紮的,三十多萬奴兵,與前套平原和陰山地區,一些隱匿的部落和奴隸。
及夏軍在這期間,刀劍犁地,屠戮所消滅的人口,六百萬可能隻是保守數字。
然而若隻是單純的總人口數量,眾人雖驚,但還不至於失態...
最關鍵的是,匈奴這個主體民族,竟然有著八十萬,甚至此前可能不下於百萬的人口...
這才是,並州一眾官員,感覺最恐怖的,也是最讓人驚心和忌憚的地方...
“怪不得!”張遠等人似有恍然,怪不得先前並州邊軍,屢戰屢敗...
哪怕有丁原、郭藴、呂布、張遼、高順、曹性等這些盡職盡責的邊軍將領在統率,依然奈何不得匈奴人,甚至被連番侵擾...
原來根子在匈奴人口數量,與積累的底蘊實力上。
遊牧民族,曆來兇悍異常,若哪個族群,擁有幾十萬的主體人口。
便能輕鬆霸占,數以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並且坐地稱王...
南匈奴雖然內遷,但仍然保持著,一部分的遊牧習俗。
且因為文化傳統的原因,民風彪悍,族中青壯上馬為兵,下馬為民。
九十多萬的人口,足以組織,武裝起三十多萬的控線之士...
同時期,漢庭的各地常備駐軍才多少,不過五十多萬人...
當年冒頓單於,憑借七八十萬度匈奴主體族人,和十幾萬部族勇士。
直接將統治千萬人口,擁兵七十萬的高祖劉邦,打的和親納貢,伏低做小,可想而知其中複雜...
雖說組織十萬大軍,與供養或統禦兵馬作戰,是兩迴事。
但同樣,如今的大漢與匈奴,也不複立國之初的境地。
於夫羅不是冒頓,李屠夫也不是高祖,夏軍也不是正統漢兵...
但即使如此,眾人在聽到匈奴人口數字,在驚出一身冷汗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李屠夫的魄力。
前後不過十餘日的功夫,便連戰連捷,直接將匈奴數十代人,三百多年的努力,直接摧毀瓦解,不可謂不兇殘。
與並州一眾等同,哪怕郭圖此前已經多番核對統計,各地人口數據也了然於胸。
但再次聽到崔正,那精確的數字匯報時,心中仍然濺起一陣波瀾。
河套之所以能統計如此多的人口,其實還要歸功於逢紀的酷烈手段,因為他堅持貫徹落實了廢奴政策。
拿並州來說,二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肯定不止在冊的九十多萬人口。
若將奴仆,或者世家豪強,隱匿的人口也算上,至少能再添三五百萬,不是問題。
所以河套陰山,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偌大地盤,在逢紀王充等人的鐵腕整治下,將所有奴隸和胡人部落綜合,弄出六百多萬人口,不是太誇張。
此時總督府內,坐下來商議事情的,多少是讀過經略,腹有學識的,若不然也不會主政地方,並被帶到河套助力。
所以等到眾人震撼過後,平複了一其中情緒,郭圖又坐直身軀。
他把目光轉向侍候在側的另一個青年,示意道:“文惠,汝把逢大人從這些時日的施政成果,報與各位同僚!”
高歡神色振奮,亦掏出隨身簿冊,踏步出列道:“見過大人,與諸位同僚!”
“逢大人雖然手段酷烈,但也正因如此,總督府收獲頗豐...”
“其中所得財富,足可造福我並州百萬軍民,保我邊疆百年之安穩...”
“那...不知具體造冊多少...”並州文武緩過神來,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窺河套財富...
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河套六百萬多萬人口,所得產出的財富,又不需要上貢給朝廷...
其中就算有消耗,但常年積累下來,絕對是一比難以想象的巨富...
高歡也不賣關子,直接宣讀其中數據:“總督府,盡收河套之利,得珠寶玉石二十萬箱,金絲綢緞三百萬匹,五銖銅錢八萬萬緡,皮毛珍料不計...”
“另外,東南西北大營,共收攏良馬三百六十萬匹,牛羊牲畜四千七百萬頭,刀兵皮革無數...”
“三百萬?”數據一經報出,整個總督府再一次炸鍋。
傅恆更是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匈奴人,竟然如此富庶?”
“這般牛馬...太過矣...”
“這苦寒之地,竟然比我中原還要富庶...”
不提高歡崔正這些心腹,就是鄭渾這些北地官員,亦激動的無以複加,這可比之前所出的人口,更加讓人震撼。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被朝廷棄之如履的河套之地,竟然隱藏如此巨富。
這北方,無論是草原,還是大漠,給中原士子的印象就是,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
塞外本身就苦就寒,無論是環境條件,還是物資產出...
整日裏不是毛大雪飄搖,就是風沙迷眼,說句千裏無人煙都不誇張。
後續在經過中原朝廷,加工修飾一下,給人的感覺,就是所謂的不毛之地...
所以有人在聽到這個數據時,不大相信,或者是懷疑自己聽錯了。
佐史劉毅,更是直接出言道:“高大人,是不是前人造冊有誤,三百多萬匹戰馬,實在有些...”
“是呀,這個數字,的確讓人難以置信...”
不怪劉毅等人質疑,因為無論是漢庭官方記載,還是民間固有印象。
亦或者是見識過世麵的官員,他們總認為北方苦寒之地,物資貧瘠匱乏。
鮮卑匈奴這些北地胡族,更是一群不事生產,且擄掠成性的強盜。
一群靠著搶掠,維持生活的蠻夷,竟然如此富有,怎麽不讓他們吃驚。
若是按照均算,那就是每一名匈奴人便擁有一三五匹戰馬,與數十頭牛羊牲畜。
這個數字,在新時代的人看來沒什麽,但相對於此時大漢內部,很多連飯都吃不飽的人來說...
匈奴人,表麵上的數據,可比那些天朝上民幸福多了...
雖然知道這些都隻是表象,也知道很多地方都有貧富差距,更知道皇權貴胄橫行。
但如果削去最上層百分零點幾的,那一小撮頭人貴族,匈奴人或許應該可能就真的比中原人幸福吧...
“大人,劉大人,您弄錯了一件事!”
高歡揚了揚手中賬簿,出言解釋道:“三百六十萬匹,隻是良馬,其中戰馬。隻占十一...”
“其它的,大都是一些,供普通牧民,宰殺或騎乘的飼馬,所以這個數字一點都不誇張...”
普通馬匹,與戰騎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前者隻是用於日常騎乘,與拖拽貨物之用,所行的都是普通力氣活。
而後者,則是經過精心培育篩選,與科學飼養出來的上等馬種,在長途奔跑百裏後,還能進行戰鬥衝鋒。
而且戰馬是經過專門訓練的,會無視障礙刀兵等物,且勇於衝撞人類,這一點是普通馬匹,難以做到的...。
待並州係官員從震撼中迴過神來,高歡接著道:“諸位可不要忘了,逢大人的莽政,所施所行,可沒有表麵上那麽簡單...”
“若這套製度,貫徹落實下去,後續所得馬匹牛羊等牲畜,隻多不少...”
這個時期的匈奴人,還是以放牧,為主要生存方式。
而且出行的工具,也沒有新時代繁多,多是以馬匹為主...
而匈奴人的生產資料,乃至生存保障,也是他們的牛羊馬匹,所以存欄和保有量,隻多不少...
以河套膏腴之地,供養的數字,在翻一倍也不誇張。
而且逢紀在任的這段時間,可是直接將河套,各部主要族群,遷徙到四大營集中管理...
後麵更是簡單粗暴,將匈奴人所有牲畜物資統一收繳,所有青壯勞力統一分配,其中所得積累不要太誇張...
亦如逢紀所言,王充這是在掘匈奴的根,在斷匈奴的種...
若果真繼續肆虐個三兩月,恐怕到時候,真沒人記得匈奴大單於是什麽模樣了...
因為並州的很多官員,皆是漢人出身,不習慣待帳篷。
郭圖便直接將辦公地點,搬到了美稷城內的,一座附院中。
方便辦公的同時,也能讓一眾手下,更快的投入工作狀態!
總督府內,郭圖高坐上首,一眾文官侍從分列左右。
近側是崔正、高歡、鄭智、劉安這些他從基層提拔的青年才俊。
右側則是,以傅恆、劉毅、張遠、王申等人為首的,並州名官能吏。
這些人,有的是郭圖親近心腹,有的是朝廷故吏。
但不論遠近,隻要有能力,且積極認真辦事,便會大力提拔。
眾人到齊以後,郭圖將目光轉向身側:“季安,汝與諸位同僚,介紹一下河套情況!”
崔正會意,隨即挺身出列:“大人,屬下已將河套、諸胡、匈奴、及釋放的奴隸人口,重新整理造冊…”
“其中山南三郡大營,有雜胡三萬六千頭,匈奴十八萬口,釋放奴隸一百二十萬眾...”
“徐晃所在南郡大營,有雜胡五萬七千頭,匈奴二十四萬口,釋放奴隸一百八十萬眾...”
“美稷王庭及周邊地區,有鮮羌六萬九千頭,匈奴四十七萬口,釋放奴隸二百四十萬眾...”
“西套平原,及各地尚未及時造冊的,零散部落,目前尚在統合整理中...”
說到這裏,崔正不動聲色的掃了眼周圍一眾麵露驚色的並州同僚。
他將手中冊薄攤開,繼續道:“如此,河套目前在冊,有鮮羌胡虜十七萬頭,匈奴八十九萬口,新釋奴隸五百四十萬...”
“粗略統計,總人口大約有,六百五十萬,與逢大人統計相差無幾...”
“六百萬!”隨同入套的一些並州官員,在聽到匈奴人口時,不由大驚失色。
劉毅更是驚的寒毛聳立,不可置信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之眾?”
“匈奴人,什麽時候壯大至斯?”
“八十萬匈奴主體族眾,控弦之士不下三十萬...”
“在大漢眼皮子底下,竟然臥了一頭猛虎,尚不自知?”
一眾並州文吏,麵露驚色,更是禁不住失聲欲言...
盡管很早就知道,匈奴人實力強勁,但是沒想到會壯大至此。
若是沒有李屠夫,沒有夏軍夫此番出兵征伐,可能他們這些人,還被表象蒙在鼓裏呢。
若是加上高闕駐紮的,三十多萬奴兵,與前套平原和陰山地區,一些隱匿的部落和奴隸。
及夏軍在這期間,刀劍犁地,屠戮所消滅的人口,六百萬可能隻是保守數字。
然而若隻是單純的總人口數量,眾人雖驚,但還不至於失態...
最關鍵的是,匈奴這個主體民族,竟然有著八十萬,甚至此前可能不下於百萬的人口...
這才是,並州一眾官員,感覺最恐怖的,也是最讓人驚心和忌憚的地方...
“怪不得!”張遠等人似有恍然,怪不得先前並州邊軍,屢戰屢敗...
哪怕有丁原、郭藴、呂布、張遼、高順、曹性等這些盡職盡責的邊軍將領在統率,依然奈何不得匈奴人,甚至被連番侵擾...
原來根子在匈奴人口數量,與積累的底蘊實力上。
遊牧民族,曆來兇悍異常,若哪個族群,擁有幾十萬的主體人口。
便能輕鬆霸占,數以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並且坐地稱王...
南匈奴雖然內遷,但仍然保持著,一部分的遊牧習俗。
且因為文化傳統的原因,民風彪悍,族中青壯上馬為兵,下馬為民。
九十多萬的人口,足以組織,武裝起三十多萬的控線之士...
同時期,漢庭的各地常備駐軍才多少,不過五十多萬人...
當年冒頓單於,憑借七八十萬度匈奴主體族人,和十幾萬部族勇士。
直接將統治千萬人口,擁兵七十萬的高祖劉邦,打的和親納貢,伏低做小,可想而知其中複雜...
雖說組織十萬大軍,與供養或統禦兵馬作戰,是兩迴事。
但同樣,如今的大漢與匈奴,也不複立國之初的境地。
於夫羅不是冒頓,李屠夫也不是高祖,夏軍也不是正統漢兵...
但即使如此,眾人在聽到匈奴人口數字,在驚出一身冷汗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李屠夫的魄力。
前後不過十餘日的功夫,便連戰連捷,直接將匈奴數十代人,三百多年的努力,直接摧毀瓦解,不可謂不兇殘。
與並州一眾等同,哪怕郭圖此前已經多番核對統計,各地人口數據也了然於胸。
但再次聽到崔正,那精確的數字匯報時,心中仍然濺起一陣波瀾。
河套之所以能統計如此多的人口,其實還要歸功於逢紀的酷烈手段,因為他堅持貫徹落實了廢奴政策。
拿並州來說,二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肯定不止在冊的九十多萬人口。
若將奴仆,或者世家豪強,隱匿的人口也算上,至少能再添三五百萬,不是問題。
所以河套陰山,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偌大地盤,在逢紀王充等人的鐵腕整治下,將所有奴隸和胡人部落綜合,弄出六百多萬人口,不是太誇張。
此時總督府內,坐下來商議事情的,多少是讀過經略,腹有學識的,若不然也不會主政地方,並被帶到河套助力。
所以等到眾人震撼過後,平複了一其中情緒,郭圖又坐直身軀。
他把目光轉向侍候在側的另一個青年,示意道:“文惠,汝把逢大人從這些時日的施政成果,報與各位同僚!”
高歡神色振奮,亦掏出隨身簿冊,踏步出列道:“見過大人,與諸位同僚!”
“逢大人雖然手段酷烈,但也正因如此,總督府收獲頗豐...”
“其中所得財富,足可造福我並州百萬軍民,保我邊疆百年之安穩...”
“那...不知具體造冊多少...”並州文武緩過神來,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窺河套財富...
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河套六百萬多萬人口,所得產出的財富,又不需要上貢給朝廷...
其中就算有消耗,但常年積累下來,絕對是一比難以想象的巨富...
高歡也不賣關子,直接宣讀其中數據:“總督府,盡收河套之利,得珠寶玉石二十萬箱,金絲綢緞三百萬匹,五銖銅錢八萬萬緡,皮毛珍料不計...”
“另外,東南西北大營,共收攏良馬三百六十萬匹,牛羊牲畜四千七百萬頭,刀兵皮革無數...”
“三百萬?”數據一經報出,整個總督府再一次炸鍋。
傅恆更是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匈奴人,竟然如此富庶?”
“這般牛馬...太過矣...”
“這苦寒之地,竟然比我中原還要富庶...”
不提高歡崔正這些心腹,就是鄭渾這些北地官員,亦激動的無以複加,這可比之前所出的人口,更加讓人震撼。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被朝廷棄之如履的河套之地,竟然隱藏如此巨富。
這北方,無論是草原,還是大漠,給中原士子的印象就是,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
塞外本身就苦就寒,無論是環境條件,還是物資產出...
整日裏不是毛大雪飄搖,就是風沙迷眼,說句千裏無人煙都不誇張。
後續在經過中原朝廷,加工修飾一下,給人的感覺,就是所謂的不毛之地...
所以有人在聽到這個數據時,不大相信,或者是懷疑自己聽錯了。
佐史劉毅,更是直接出言道:“高大人,是不是前人造冊有誤,三百多萬匹戰馬,實在有些...”
“是呀,這個數字,的確讓人難以置信...”
不怪劉毅等人質疑,因為無論是漢庭官方記載,還是民間固有印象。
亦或者是見識過世麵的官員,他們總認為北方苦寒之地,物資貧瘠匱乏。
鮮卑匈奴這些北地胡族,更是一群不事生產,且擄掠成性的強盜。
一群靠著搶掠,維持生活的蠻夷,竟然如此富有,怎麽不讓他們吃驚。
若是按照均算,那就是每一名匈奴人便擁有一三五匹戰馬,與數十頭牛羊牲畜。
這個數字,在新時代的人看來沒什麽,但相對於此時大漢內部,很多連飯都吃不飽的人來說...
匈奴人,表麵上的數據,可比那些天朝上民幸福多了...
雖然知道這些都隻是表象,也知道很多地方都有貧富差距,更知道皇權貴胄橫行。
但如果削去最上層百分零點幾的,那一小撮頭人貴族,匈奴人或許應該可能就真的比中原人幸福吧...
“大人,劉大人,您弄錯了一件事!”
高歡揚了揚手中賬簿,出言解釋道:“三百六十萬匹,隻是良馬,其中戰馬。隻占十一...”
“其它的,大都是一些,供普通牧民,宰殺或騎乘的飼馬,所以這個數字一點都不誇張...”
普通馬匹,與戰騎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前者隻是用於日常騎乘,與拖拽貨物之用,所行的都是普通力氣活。
而後者,則是經過精心培育篩選,與科學飼養出來的上等馬種,在長途奔跑百裏後,還能進行戰鬥衝鋒。
而且戰馬是經過專門訓練的,會無視障礙刀兵等物,且勇於衝撞人類,這一點是普通馬匹,難以做到的...。
待並州係官員從震撼中迴過神來,高歡接著道:“諸位可不要忘了,逢大人的莽政,所施所行,可沒有表麵上那麽簡單...”
“若這套製度,貫徹落實下去,後續所得馬匹牛羊等牲畜,隻多不少...”
這個時期的匈奴人,還是以放牧,為主要生存方式。
而且出行的工具,也沒有新時代繁多,多是以馬匹為主...
而匈奴人的生產資料,乃至生存保障,也是他們的牛羊馬匹,所以存欄和保有量,隻多不少...
以河套膏腴之地,供養的數字,在翻一倍也不誇張。
而且逢紀在任的這段時間,可是直接將河套,各部主要族群,遷徙到四大營集中管理...
後麵更是簡單粗暴,將匈奴人所有牲畜物資統一收繳,所有青壯勞力統一分配,其中所得積累不要太誇張...
亦如逢紀所言,王充這是在掘匈奴的根,在斷匈奴的種...
若果真繼續肆虐個三兩月,恐怕到時候,真沒人記得匈奴大單於是什麽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