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狗腿子們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能成為狗腿子的,在座眾人多少有些謀略,若不然也不會被逢紀這名謀士招募。
聽到王充一番分析過後,一名消瘦的青年也挺身出列。
他叫孫利,與逢紀一樣善於揣摩人心,雖出言勸諫:“大人,北侯讓您暫理事宜,大概是想培養一下大人政務方麵的能力,好日後為大軍分憂!”
“北侯麾下悍將多矣,但內事方麵的人才比較匱乏,隨著大軍征伐攻略的地盤愈發遼闊,自然需要人才治理!”
“大人時常跟隨北侯出征在外,增強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也能在關鍵時刻分憂...”
“德達所言有理,侯爺既然把河套政事交由大人處理,便可放手去做,哪怕到時有些瑕疵,也總比碌碌無為來得強...”
一眾狗腿子你言我語,其中的意見,出乎意料的統一。
總結起來就是,李信有意培養逢紀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既然把任務委下,便可放心大膽的去做,就算做錯了,也比是什麽都不做來的強。
而且上麵還有李信,以及軍中諸將在壓著,即使出了紕漏也,有人為他兜底,逢紀完全不必憂慮。
還有就是,他們這些狗腿子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王充、孫利、張即這些人也算有點才幹,能為他分憂。
有道是為大人分憂,但做事的同時也是在分權,這裏不同的人有各自的看法,至少逢紀對於這些事,看的很開。
若是手下有人能力出眾,被主公看重,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從這方麵來說,逢紀雖然行事陰損,一副小人模樣,但他卻不是嫉妒賢能的蠢才。
夏軍集團中,論資曆,論身份,論地位,逢紀大小也是屬於早期從龍的人物,與相同境遇的郭圖,也是好友。
但好友如今已經主政一州之地,被大帥委任為後方大總管,而他逢紀頭上,仍然掛著一個軍中參事的名頭。
就算他自己不知進取,手下依附的一幫幕僚,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也會想方設法的讓他前進。
.......
匈奴有人口百萬眾,奴隸無算,各部歸降之後,要登記造冊。
還要接見各部落頭人代表,行拉攏安穩之事宜,麻煩事一大堆
此刻夏軍高層,正在美稷王庭,接見各部落歸附的頭人。
王帳內杯盤酒盞,瓜果肉食豐盛,氣氛一片融洽。
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此刻王帳中,坐滿了形形色色的人種...
有黑皮厚唇的山羌人,鼻梁高挺的烏孫人,碧眼長髯的鮮卑人,當然更多的還是黑發黑眼的匈奴人...
作為陰山及河套地區的主要人種,帳內各部頭人代表,他們的數量占居百分之八十以上...
匈奴人眼裏隻有強弱,至於什麽民族大義,除了少數覺醒者,其他人還真沒啥感覺...
因為他們可以臣服於夫羅,可以依附漢庭,同樣他們也可以歸順李屠夫...
且以漢人以往的尿性,隻要他們上表歸附,到時李屠夫為了展示自己的寬宏與氣度,少不得要賞賜大量的美人財貨,以示恩賞...
對於這一點,是有很大可能的,甚至觀李屠夫往日的種種大方所為,奴隸美人大大滴有...
所以,對於上表歸服,各部匈奴毫無心力負擔,甚至還在想著李屠夫到時賞賜多少...
對於匈奴人的各種心思,作為河套暫理總管的逢紀,自然是一清二楚...
不過,這些人想要美人恩賞,卻是打錯了算盤...
因為,夏軍攻掠河套,精髓就在於掠字...
逢紀望著一眾身高體壯,開懷暢飲的匈奴頭人,踱步走到眾人中央。
他悄悄的向上首看了一眼,見主公自飲自斟,麵上平靜無波。
逢紀心中歎了口氣,環顧大帳四周朗聲道:“諸位大人,皆是真心歸附主上的,時務智者!”
“即歸於治下,當守我軍之規則,萬不可陽奉陰違...”
他聲音清朗,慷慨有力,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匈奴人既然歸服,就要遵守夏軍的領地內的規則。
逢紀雖然不善於政務,但有一點他是知道的,那就是依據主公的喜好行事,絕對不會錯。
跟隨李信這麽久,對於其中一些想法不說全部摸透,但也算是略知一二。
此刻當著一眾頭人,及軍中眾將,和主公的麵。
逢紀便開始了,思考許久的施政方略:“我軍出兵,乃是為拯救天下貧苦百姓,為救萬民於水火而戰...”
“如今幾經輾轉,入主政並州,解放河套,拯救匈奴百姓於苦海,便會將這個目標貫徹到底...”
“所以自今日以後,河套之地一視同仁,皆不許有奴,各位頭人作為識務俊傑,當以身作則才是....”
當逢紀提出要各部族釋放奴隸,還治下人身自由時,整個大帳一時靜默沉悶。
眾人無言,一個麵色陰晴不定,氣氛稍顯壓抑。
就連太史慈、臧霸等人,也是麵露複雜。
誰也沒想到,一向不顯山露水的逢紀,竟然有膽行這種變革的壯舉。
讓人感歎不自量力的同時,又心中欽佩,甚至暗暗喝彩。
有些事,許多人明知道需要改變,但真當踏出那一步時,是需要很大勇氣和毅力的。
在座匈奴頭人,盡管心中惴惴,但還是小心翼翼,瞅了眼上首處麵色平靜的李屠夫。
見其若無其事,把玩著骨玉酒器,好似沒把此事放在心上...
西山頭人禿魯,抖著膽子,上前道:“逢大人,奴隸青壯,乃部族重要私產...”
“平日裏做些繁重雜務,為我等分憂,若是沒了奴隸,我們這些頭人怎麽過舒坦日子!”
“大人您看這樣如何,我等先期釋放部分,留一部分緩衝…”
“禿魯頭人所言有理,沒了奴隸為我等分憂,還怎麽快活…”
“還請逢大人,看在河套八百萬族人的生計上,網開一麵....”
一時間整個大帳內的新附頭人,你言我語,大都出言附和,表示釋放奴隸可以,卻要保留一部分為己分憂。
而且他們還隱晦的表示,部眾八百萬,人多勢眾,你逢總管,想要做事,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
且青壯奴隸,是部落中的私產,夏軍也不能行強盜之事…
匈奴各部雖然俯首,雖然表態稱臣,但不代表他們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底線。
青壯奴隸,是族中除了牛羊馬匹之外,最重要的私產。
如果他們今日妥協,那麽日後夏軍肯定會得寸進尺,釋放奴隸,然後在釋放馬匹牛羊啥的。
到時候他們是該拒絕,還是繼續委屈求全,甚至含血苦吞...
有些事往往是從小漸大的,今日夏軍打你一巴掌,你默不吭聲,那麽來日可能就是兩拳頭,底線會被一步步蠶食殆盡...
帳內的匈奴人,能當上頭領,智商還算勉強在線,底線這東西一旦失守,後麵的結果很難想象,你絕對想不到。
大帳嘈雜,眾人你言我語,交頭接耳,心情各異。
麵對出聲反對的匈奴各部頭人,夏軍眾將麵無表情沉默不語,自顧自的酌著奶酒,不發一言!
唯有郭藴等,一眾雁門將士麵露喜色,匈奴中的奴隸,大都是從北地邊郡所擄掠,和朝廷綏靖賞賜的大量漢奴。
這些人具體有多少,他們不知道,但在邊關常年與匈奴接觸,且這些時日深入腹地見聞,僅美稷王庭和南北三大聚集地的在冊奴隸,粗略估計便不少於三百萬…
更何況,還有其他地區,數以百計的,散落四方的大小部落,其中蓄奴數量難以估量…
以匈奴人口和奴隸一比七比八的比例,若匈奴有八百萬人口,那奴隸數量至少也是千萬級別的。
當然,匈奴人自詡的八百萬部眾,肯定有虛張聲勢,威脅恫嚇的成分。
但是無論如何,八百萬也好,八十萬也罷,其族內蓄奴數量絕不少於五百萬。
而郭藴等人,身為漢人,身為常年駐守邊境的將領,無論是身份還是心中的責任感,都想要做出改變,想要拯救...
但,河套和陰山地區,畢竟是匈奴人的主場,現在更是李屠夫說了算...
他們想要改變,也無從談起,李屠夫也未必允許他們插手...
但現在,逢紀這名勇士,這名改革急先鋒站了出來,他們內心是一百一萬個的支持...
聽到王充一番分析過後,一名消瘦的青年也挺身出列。
他叫孫利,與逢紀一樣善於揣摩人心,雖出言勸諫:“大人,北侯讓您暫理事宜,大概是想培養一下大人政務方麵的能力,好日後為大軍分憂!”
“北侯麾下悍將多矣,但內事方麵的人才比較匱乏,隨著大軍征伐攻略的地盤愈發遼闊,自然需要人才治理!”
“大人時常跟隨北侯出征在外,增強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也能在關鍵時刻分憂...”
“德達所言有理,侯爺既然把河套政事交由大人處理,便可放手去做,哪怕到時有些瑕疵,也總比碌碌無為來得強...”
一眾狗腿子你言我語,其中的意見,出乎意料的統一。
總結起來就是,李信有意培養逢紀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既然把任務委下,便可放心大膽的去做,就算做錯了,也比是什麽都不做來的強。
而且上麵還有李信,以及軍中諸將在壓著,即使出了紕漏也,有人為他兜底,逢紀完全不必憂慮。
還有就是,他們這些狗腿子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王充、孫利、張即這些人也算有點才幹,能為他分憂。
有道是為大人分憂,但做事的同時也是在分權,這裏不同的人有各自的看法,至少逢紀對於這些事,看的很開。
若是手下有人能力出眾,被主公看重,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從這方麵來說,逢紀雖然行事陰損,一副小人模樣,但他卻不是嫉妒賢能的蠢才。
夏軍集團中,論資曆,論身份,論地位,逢紀大小也是屬於早期從龍的人物,與相同境遇的郭圖,也是好友。
但好友如今已經主政一州之地,被大帥委任為後方大總管,而他逢紀頭上,仍然掛著一個軍中參事的名頭。
就算他自己不知進取,手下依附的一幫幕僚,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也會想方設法的讓他前進。
.......
匈奴有人口百萬眾,奴隸無算,各部歸降之後,要登記造冊。
還要接見各部落頭人代表,行拉攏安穩之事宜,麻煩事一大堆
此刻夏軍高層,正在美稷王庭,接見各部落歸附的頭人。
王帳內杯盤酒盞,瓜果肉食豐盛,氣氛一片融洽。
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此刻王帳中,坐滿了形形色色的人種...
有黑皮厚唇的山羌人,鼻梁高挺的烏孫人,碧眼長髯的鮮卑人,當然更多的還是黑發黑眼的匈奴人...
作為陰山及河套地區的主要人種,帳內各部頭人代表,他們的數量占居百分之八十以上...
匈奴人眼裏隻有強弱,至於什麽民族大義,除了少數覺醒者,其他人還真沒啥感覺...
因為他們可以臣服於夫羅,可以依附漢庭,同樣他們也可以歸順李屠夫...
且以漢人以往的尿性,隻要他們上表歸附,到時李屠夫為了展示自己的寬宏與氣度,少不得要賞賜大量的美人財貨,以示恩賞...
對於這一點,是有很大可能的,甚至觀李屠夫往日的種種大方所為,奴隸美人大大滴有...
所以,對於上表歸服,各部匈奴毫無心力負擔,甚至還在想著李屠夫到時賞賜多少...
對於匈奴人的各種心思,作為河套暫理總管的逢紀,自然是一清二楚...
不過,這些人想要美人恩賞,卻是打錯了算盤...
因為,夏軍攻掠河套,精髓就在於掠字...
逢紀望著一眾身高體壯,開懷暢飲的匈奴頭人,踱步走到眾人中央。
他悄悄的向上首看了一眼,見主公自飲自斟,麵上平靜無波。
逢紀心中歎了口氣,環顧大帳四周朗聲道:“諸位大人,皆是真心歸附主上的,時務智者!”
“即歸於治下,當守我軍之規則,萬不可陽奉陰違...”
他聲音清朗,慷慨有力,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匈奴人既然歸服,就要遵守夏軍的領地內的規則。
逢紀雖然不善於政務,但有一點他是知道的,那就是依據主公的喜好行事,絕對不會錯。
跟隨李信這麽久,對於其中一些想法不說全部摸透,但也算是略知一二。
此刻當著一眾頭人,及軍中眾將,和主公的麵。
逢紀便開始了,思考許久的施政方略:“我軍出兵,乃是為拯救天下貧苦百姓,為救萬民於水火而戰...”
“如今幾經輾轉,入主政並州,解放河套,拯救匈奴百姓於苦海,便會將這個目標貫徹到底...”
“所以自今日以後,河套之地一視同仁,皆不許有奴,各位頭人作為識務俊傑,當以身作則才是....”
當逢紀提出要各部族釋放奴隸,還治下人身自由時,整個大帳一時靜默沉悶。
眾人無言,一個麵色陰晴不定,氣氛稍顯壓抑。
就連太史慈、臧霸等人,也是麵露複雜。
誰也沒想到,一向不顯山露水的逢紀,竟然有膽行這種變革的壯舉。
讓人感歎不自量力的同時,又心中欽佩,甚至暗暗喝彩。
有些事,許多人明知道需要改變,但真當踏出那一步時,是需要很大勇氣和毅力的。
在座匈奴頭人,盡管心中惴惴,但還是小心翼翼,瞅了眼上首處麵色平靜的李屠夫。
見其若無其事,把玩著骨玉酒器,好似沒把此事放在心上...
西山頭人禿魯,抖著膽子,上前道:“逢大人,奴隸青壯,乃部族重要私產...”
“平日裏做些繁重雜務,為我等分憂,若是沒了奴隸,我們這些頭人怎麽過舒坦日子!”
“大人您看這樣如何,我等先期釋放部分,留一部分緩衝…”
“禿魯頭人所言有理,沒了奴隸為我等分憂,還怎麽快活…”
“還請逢大人,看在河套八百萬族人的生計上,網開一麵....”
一時間整個大帳內的新附頭人,你言我語,大都出言附和,表示釋放奴隸可以,卻要保留一部分為己分憂。
而且他們還隱晦的表示,部眾八百萬,人多勢眾,你逢總管,想要做事,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
且青壯奴隸,是部落中的私產,夏軍也不能行強盜之事…
匈奴各部雖然俯首,雖然表態稱臣,但不代表他們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底線。
青壯奴隸,是族中除了牛羊馬匹之外,最重要的私產。
如果他們今日妥協,那麽日後夏軍肯定會得寸進尺,釋放奴隸,然後在釋放馬匹牛羊啥的。
到時候他們是該拒絕,還是繼續委屈求全,甚至含血苦吞...
有些事往往是從小漸大的,今日夏軍打你一巴掌,你默不吭聲,那麽來日可能就是兩拳頭,底線會被一步步蠶食殆盡...
帳內的匈奴人,能當上頭領,智商還算勉強在線,底線這東西一旦失守,後麵的結果很難想象,你絕對想不到。
大帳嘈雜,眾人你言我語,交頭接耳,心情各異。
麵對出聲反對的匈奴各部頭人,夏軍眾將麵無表情沉默不語,自顧自的酌著奶酒,不發一言!
唯有郭藴等,一眾雁門將士麵露喜色,匈奴中的奴隸,大都是從北地邊郡所擄掠,和朝廷綏靖賞賜的大量漢奴。
這些人具體有多少,他們不知道,但在邊關常年與匈奴接觸,且這些時日深入腹地見聞,僅美稷王庭和南北三大聚集地的在冊奴隸,粗略估計便不少於三百萬…
更何況,還有其他地區,數以百計的,散落四方的大小部落,其中蓄奴數量難以估量…
以匈奴人口和奴隸一比七比八的比例,若匈奴有八百萬人口,那奴隸數量至少也是千萬級別的。
當然,匈奴人自詡的八百萬部眾,肯定有虛張聲勢,威脅恫嚇的成分。
但是無論如何,八百萬也好,八十萬也罷,其族內蓄奴數量絕不少於五百萬。
而郭藴等人,身為漢人,身為常年駐守邊境的將領,無論是身份還是心中的責任感,都想要做出改變,想要拯救...
但,河套和陰山地區,畢竟是匈奴人的主場,現在更是李屠夫說了算...
他們想要改變,也無從談起,李屠夫也未必允許他們插手...
但現在,逢紀這名勇士,這名改革急先鋒站了出來,他們內心是一百一萬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