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十安退到殿外,衝明昭微微頷首:“三殿下,陛下召見。”
明昭再次道謝:“有勞陳公公。”
就算這一出戲,眾人皆可謂是知情知趣、知根知底,但這樣子,到底還是要做透、做足。
與陳十安的反應一般無二,明昭也把目光鎖在腳邊,沒有半點分神之態。
他停在階前,沉膝叩首:“兒臣拜見父皇。”
裴濟再次側身,不著痕跡地退後幾步。
“起來。”皇帝失笑,“難得見你如此乖覺。”
麵對明昭,皇帝倒也收斂了慣有的威嚴,頗為和緩地問他:“你夤夜前來,可是有事?”
明昭應命起身,目光一頓,麵上寫著三分遲疑。
然而,他終究還是直言不諱:“兒臣行事魯莽,特來請罪。”
猶豫三五息,向來坦蕩的三殿下,又低低補了一句:“夜深之時,兒臣不該打擾父皇。隻是思來想去,卻也不敢遷延。”
“你說,魯莽?”皇帝揚眸睥睨,意味深長地看著他,“早不來,晚不來,為何偏偏挑了今日?”
明昭微微一怔,坦然迴答:“是經長兄囑咐,兒臣才敢見您。”
皇帝笑道:“你去見了太子?”
明昭抿著唇,用了一個委婉的說辭:“兒臣……十分喜歡太子妃的茶。”
“你呀。”皇帝搖了搖頭,不輕不重地斥了一聲。
明昭垂目屏息,似有慚顏。
一番狀似尋常的父子閑話到此為止,君臣之間種種隱情,皆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如明燎一般恣肆的人,終究隻是少數。朝堂紛紛無數年月,許多事,無非隻缺一個借口而已。
何況,明昭交付的,還是一個破綻百出,經不得任何推敲的借口。
等同於,交給天子一個降責訓斥的理由。
畢竟,明昭要請的罪,既無違禮數國法,也無違聖人訓教。
若想領受君父教導,他自然要足夠知趣。
然而,皇帝隻是低哼一聲,似乎無心與他計較,反而說起了另一事:“朕還以為——”
他刻意放緩聲音,有意無意地笑了笑:“……以為你也學聰明了。”
明昭微怔,稍稍抬頭:“父皇?”
皇帝挑眉問道:“如何?”
明昭垂目作答,仿佛不解一般:“兒臣愚鈍,請父皇示下。”
皇帝深深看他一眼,慢條斯理地一搖頭:“罷了。”
明昭反而皺起眉,略有不滿地瞄著他。
少年心性,就該有如斯之直爽——麵對天子,一樣如是。
皇帝睨他一眼,將注意放到裴濟身上:“這些時日,你與徐師可有聯係?”
裴濟答道:“這些年中,臣與徐太傅,始終不曾斷絕來往。即使繁忙之時,無暇去信,也會托付來往親朋,為老師捎個消息。”
皇帝揚眸一掃,目光在兩人之間折過幾迴。
片刻之後,他意味不明地說道:“避重就輕,答非所問。朕本以為,你們當是朝堂之中,最為坦率的人。”
裴濟謙謹俯身,敬受訓教。明昭也斂眉沉目,褪去一身隨意。
這位少卿大人的應對之法,與方才的明昭並無不同。
他的意圖,無非也隻是規規矩矩地領受訓斥,聽任皇帝發作而已。
皇帝的言外之意,本就不是能夠直白挑明的東西。身為天子,他可以施以告誡,可若換了為臣者——必然就將觸及大忌。
“不過,今日倒是巧得很。”皇帝悠悠一歎,衝明昭揚了揚頜,“裴卿此來,倒是和你有關。”
明昭愣了愣,而後笑道:“兒臣雖是莽撞了些,卻也……”
他稍稍側過身,和裴濟對視一眼,又道:“偶爾有些任性之舉,或將惹惱父皇母妃,卻也不至於驚動大理寺?”
皇帝失笑,斥道:“油嘴滑舌。”
明昭略略躬身,賣乖一般:“兒臣愚鈍,著實是想不到,裴少卿所奏之事,能與兒臣有何關係。”
皇帝唇角稍揚,轉而看向裴濟,微微頷首。
裴濟垂首領命,沉聲說道:“說來也巧,臣奉命提審南行謹,本為追查南府疑雲。卻不料,此前護國寺之懸案,竟也與南行謹有關。”
明昭脊背生津,渾身一冷。
此事,倒也著實在他意料之外。
皇帝居高臨下,將愛子的反應收入眼底,意味不明地應了一聲:“繼續。”
裴濟又道:“毒殺嫡母在前,戕害百姓在後,兩樁大案,令人發指。南行謹此人,可謂是陰狠毒辣,罪不容誅。隻是……”
“陛下,南氏一族規矩森嚴,卻養出如此狠毒之人。朝中盛譽南家家風——”
一句話戛然而止,裴濟深深一拜,懇切進言:“如此惡劣行徑,南家上下一無所知。非但蹊蹺,甚至離奇。臣鬥膽,請陛下降旨徹查。”
明昭眼簾低垂,遮住眸間驚異。
至此,他終於明白,為何太子無意彈壓,卻仍要故布疑陣,強行逼出他的真話。為何皇帝高拿輕放,仿佛無心斥責,卻晾了他整整一個時辰。
原來如此。
一句搪塞托辭,竟然一語成讖,最終成了真話。
莽撞。
他的確莽撞。
明昭心中清楚,南為雅這般女子,絕不會甘心嫁給他。
可他本也無欲無求,從來不慕萬人之上。
正如明燎所言,他隻是想以這種方式,向君父及兩位兄長,剖白真心,遞呈赤骨。
在他眼中,南為雅戕害母親,雙手染血——但終究翻不起任何風浪。
隻是,他仍然高估了南家人。
正在明昭悵然之時,裴濟的聲音再次響起。
“臣失職,此案之受害者……已盡數遭人滅口。”
明昭霍然抬頭。
護國寺一案瞞得極緊,明昭在朝中沒有根基,得到的消息並不確切。
他著實沒有想到,此事之真相,竟然如此。
但,真正令明昭震驚錯愕的,反而還是皇帝之言辭。
“昭兒大抵不知,此事之中,尚有一人幸存,如今就在宮裏。”
皇帝說得極慢,可謂字字清晰:“太子和襄王目睹要案,又將此事奏與朕聽。有一人傷得極重,你二哥主動做主,將她留在府中,好生照料。自她手中,得到了一件出人意料的東西。”
“陵州錦。”
明昭再次道謝:“有勞陳公公。”
就算這一出戲,眾人皆可謂是知情知趣、知根知底,但這樣子,到底還是要做透、做足。
與陳十安的反應一般無二,明昭也把目光鎖在腳邊,沒有半點分神之態。
他停在階前,沉膝叩首:“兒臣拜見父皇。”
裴濟再次側身,不著痕跡地退後幾步。
“起來。”皇帝失笑,“難得見你如此乖覺。”
麵對明昭,皇帝倒也收斂了慣有的威嚴,頗為和緩地問他:“你夤夜前來,可是有事?”
明昭應命起身,目光一頓,麵上寫著三分遲疑。
然而,他終究還是直言不諱:“兒臣行事魯莽,特來請罪。”
猶豫三五息,向來坦蕩的三殿下,又低低補了一句:“夜深之時,兒臣不該打擾父皇。隻是思來想去,卻也不敢遷延。”
“你說,魯莽?”皇帝揚眸睥睨,意味深長地看著他,“早不來,晚不來,為何偏偏挑了今日?”
明昭微微一怔,坦然迴答:“是經長兄囑咐,兒臣才敢見您。”
皇帝笑道:“你去見了太子?”
明昭抿著唇,用了一個委婉的說辭:“兒臣……十分喜歡太子妃的茶。”
“你呀。”皇帝搖了搖頭,不輕不重地斥了一聲。
明昭垂目屏息,似有慚顏。
一番狀似尋常的父子閑話到此為止,君臣之間種種隱情,皆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如明燎一般恣肆的人,終究隻是少數。朝堂紛紛無數年月,許多事,無非隻缺一個借口而已。
何況,明昭交付的,還是一個破綻百出,經不得任何推敲的借口。
等同於,交給天子一個降責訓斥的理由。
畢竟,明昭要請的罪,既無違禮數國法,也無違聖人訓教。
若想領受君父教導,他自然要足夠知趣。
然而,皇帝隻是低哼一聲,似乎無心與他計較,反而說起了另一事:“朕還以為——”
他刻意放緩聲音,有意無意地笑了笑:“……以為你也學聰明了。”
明昭微怔,稍稍抬頭:“父皇?”
皇帝挑眉問道:“如何?”
明昭垂目作答,仿佛不解一般:“兒臣愚鈍,請父皇示下。”
皇帝深深看他一眼,慢條斯理地一搖頭:“罷了。”
明昭反而皺起眉,略有不滿地瞄著他。
少年心性,就該有如斯之直爽——麵對天子,一樣如是。
皇帝睨他一眼,將注意放到裴濟身上:“這些時日,你與徐師可有聯係?”
裴濟答道:“這些年中,臣與徐太傅,始終不曾斷絕來往。即使繁忙之時,無暇去信,也會托付來往親朋,為老師捎個消息。”
皇帝揚眸一掃,目光在兩人之間折過幾迴。
片刻之後,他意味不明地說道:“避重就輕,答非所問。朕本以為,你們當是朝堂之中,最為坦率的人。”
裴濟謙謹俯身,敬受訓教。明昭也斂眉沉目,褪去一身隨意。
這位少卿大人的應對之法,與方才的明昭並無不同。
他的意圖,無非也隻是規規矩矩地領受訓斥,聽任皇帝發作而已。
皇帝的言外之意,本就不是能夠直白挑明的東西。身為天子,他可以施以告誡,可若換了為臣者——必然就將觸及大忌。
“不過,今日倒是巧得很。”皇帝悠悠一歎,衝明昭揚了揚頜,“裴卿此來,倒是和你有關。”
明昭愣了愣,而後笑道:“兒臣雖是莽撞了些,卻也……”
他稍稍側過身,和裴濟對視一眼,又道:“偶爾有些任性之舉,或將惹惱父皇母妃,卻也不至於驚動大理寺?”
皇帝失笑,斥道:“油嘴滑舌。”
明昭略略躬身,賣乖一般:“兒臣愚鈍,著實是想不到,裴少卿所奏之事,能與兒臣有何關係。”
皇帝唇角稍揚,轉而看向裴濟,微微頷首。
裴濟垂首領命,沉聲說道:“說來也巧,臣奉命提審南行謹,本為追查南府疑雲。卻不料,此前護國寺之懸案,竟也與南行謹有關。”
明昭脊背生津,渾身一冷。
此事,倒也著實在他意料之外。
皇帝居高臨下,將愛子的反應收入眼底,意味不明地應了一聲:“繼續。”
裴濟又道:“毒殺嫡母在前,戕害百姓在後,兩樁大案,令人發指。南行謹此人,可謂是陰狠毒辣,罪不容誅。隻是……”
“陛下,南氏一族規矩森嚴,卻養出如此狠毒之人。朝中盛譽南家家風——”
一句話戛然而止,裴濟深深一拜,懇切進言:“如此惡劣行徑,南家上下一無所知。非但蹊蹺,甚至離奇。臣鬥膽,請陛下降旨徹查。”
明昭眼簾低垂,遮住眸間驚異。
至此,他終於明白,為何太子無意彈壓,卻仍要故布疑陣,強行逼出他的真話。為何皇帝高拿輕放,仿佛無心斥責,卻晾了他整整一個時辰。
原來如此。
一句搪塞托辭,竟然一語成讖,最終成了真話。
莽撞。
他的確莽撞。
明昭心中清楚,南為雅這般女子,絕不會甘心嫁給他。
可他本也無欲無求,從來不慕萬人之上。
正如明燎所言,他隻是想以這種方式,向君父及兩位兄長,剖白真心,遞呈赤骨。
在他眼中,南為雅戕害母親,雙手染血——但終究翻不起任何風浪。
隻是,他仍然高估了南家人。
正在明昭悵然之時,裴濟的聲音再次響起。
“臣失職,此案之受害者……已盡數遭人滅口。”
明昭霍然抬頭。
護國寺一案瞞得極緊,明昭在朝中沒有根基,得到的消息並不確切。
他著實沒有想到,此事之真相,竟然如此。
但,真正令明昭震驚錯愕的,反而還是皇帝之言辭。
“昭兒大抵不知,此事之中,尚有一人幸存,如今就在宮裏。”
皇帝說得極慢,可謂字字清晰:“太子和襄王目睹要案,又將此事奏與朕聽。有一人傷得極重,你二哥主動做主,將她留在府中,好生照料。自她手中,得到了一件出人意料的東西。”
“陵州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