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童貫領命
魂穿史文恭,開局不去曾頭市 作者:九年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沒多時,二龍山之上的操刀鬼曹正也將密信送到了青雲山內史文恭的手中。
信中曹正解釋,先前二龍山出兵青雲山一事屬實不知。
隻因其與顧明二人皆碰巧被宋江安排在外去探查附近州府處的小山小寨。
這才導致了盧俊義受伏而大敗。
史文恭也自知此事怨不得曹正,當即便迴信對其好生寬慰了一番。
而與此同時,東京皇宮書房內的趙佶卻是龍顏大怒。
書房的地麵之上更是一片狼藉。
當朝宰相蔡京,樞密使童貫,大太監楊戩,樞密院事蔡攸等四人皆是站在書房內,不敢言語。
不過隱約卻可見,樞密院事蔡攸的嘴角抹過一絲冷笑。
太尉高俅之死,終是沒能隱瞞得住。
在蔡京,童貫等人的忽悠之下,雖趙佶並沒有察覺出什麽不對,但是身為蔡京長子的蔡攸,卻從近日朝堂之上的局勢中察覺出了端倪。
近日來,原本屬於高俅的勢力,被蔡京童貫等人大肆瓜分。
此番大的動作,自是被做夢都想除掉蔡京,而以此上位的蔡攸所察覺。
二人雖為父子,但蔡攸卻恨不得將蔡京除之而後快。
蔡京,蔡攸皆是視權如命的性子,隨著蔡攸如今在趙佶麵前愈發受寵,便逐漸與蔡京形成了競爭之勢。
父子二人皆在朝廷中拉幫結派,互相攻訐,都想爭奪到手裏更多的權利和資源,進而導致了二人關係加劇惡化。
蔡攸為了討得趙佶的歡心,更是不惜身著短衣窄褲,塗抹青紅,扮作女子之相,夾雜在歌舞伎中。
滿嘴盡是戲謔浮浪之語,與歌舞伎在趙佶麵前互相玩鬧,學以各種市井中人的模樣,或是沿街叫賣,或是爭價還價,或是口出穢語。
每每都能逗得趙佶開懷大笑,長此以往,在趙佶心中,有些時候蔡攸的地位猶在蔡京之上。
而蔡攸更是借著趙佶的寵愛,將原本歸於蔡京的樊樓,一整個掌控在了手中。
並於皇宮之內,秘密令人挖出了一條直通樊樓的密道。
此密道除了趙佶與蔡攸之外,連同其製造者皆被蔡攸處死。
而蔡攸便由此密道,隔三差五便帶著趙佶到樊樓之內消遣。
因此,而更加引發了蔡京的不滿,也加劇了二人之間的矛盾。
再加上童貫,楊戩等人或明或暗的在二人之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更使得二人之間猜忌不斷,加深爭鬥逐漸升級。
然而,引發這父子二人之間矛盾的根源便是蔡京的第四子蔡條。
蔡條天生聰慧,更兼得容貌上佳,最是擅長書法,向來便受得蔡京的寵愛。
蔡京曾多次於人前所言,蔡家諸子當中,唯有蔡條之能方能既承其衣缽。
身為蔡京長子的蔡攸,自是對此事不能容忍。
故而,在得知高俅之死被蔡京童貫等人所隱瞞後,當即便將此事告知給了趙佶。
趙佶得知此事後,當即便勃然大怒。
如今其麾下寵臣中,唯有高俅跟隨其時間最久。
早在其還是端王之際,高俅便已經兢兢業業的跟隨在趙佶的身邊。
卻不想此番隻是帶兵前去剿滅一夥賊寇,竟就一去不複返。
更讓趙佶不能忍受的,便是此事竟被蔡京童貫等人隱瞞至今,自己才從蔡攸的口中知曉。
看著眼前默不作聲的幾人,趙佶越想越氣,一把抓起了桌案之上的卷宗,用力一甩,便扔到了蔡京的腳前。
“堂堂的當朝殿帥府太尉,卻因征討一處山賊而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爾等欲讓這大宋朝的百姓如何看待我這大宋朝廷?”
“你們平日專營權勢也就罷了,對於此等軍國大事還敢如此隱瞞朕,你們是要造反嗎!!!”
話音一落,蔡京童貫等人當即便滿臉惶恐的跪了下來。
更是齊齊口中高唿。
“罪臣不敢”
看著低眉搭眼的四人,趙佶心中這才緩和了些。
緩緩坐於椅子之上,沉吟了片刻後,繼而說道。
“高俅戰敗於梁山之事,與爾等謀劃失當皆有關係,區區一夥山賊草寇竟害我當朝太尉,將其盡皆碎屍萬段,都不足以滅我心頭之恨。”
一邊說著,一邊將目光定在了童貫的身上。
四大奸臣中,論及帶兵打仗,當以童貫為首。
童貫在少年時便淨身入宮,曾在同鄉的宦官李憲手下做事。
後因緣結識到了蔡京,看中了蔡京的能力,祝其重迴到朝廷任職,二人自此之後便互相援引。
蔡京再次主政後,便全力舉薦童貫監軍西北。
童貫倒也是頗為爭氣。
仗著自身有著幾分軍略,以及趙佶的寵愛,竟敢違背詔令而進軍攻敵。
卻不想配合著領軍大將王厚,竟然真就接連打出了幾場勝仗。
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亂,收複了青海甘肅地區以及四川之地。
而童貫也因此戰功,而升任到了景福殿使及襄州觀察使一職。
而後童貫便接連領兵在外,因功遷至武康軍節度使一職,並收複了積石軍,洮州等地。
因其是太監的身份,再加上軍功在身,極受當朝皇帝的寵愛。
畢竟對於老趙家的人來說,沒有什麽是比太監領軍在外更讓人放心的了。
而童貫仗著皇恩,曾多次在選拔西北地區將校官吏時,不按正規流程走,而是直接從當朝皇帝那兒領旨任命。
聖眷程度,可見一斑。
感受到趙佶的目光,童貫不敢含糊,當即便伏地請命。
“陛下,今梁山賊寇聚眾造反,占山為王,肆虐州縣,不僅使周圍百姓人心惶惶,更是膽大妄為,竟敢謀害我當朝太尉,使我朝廷威嚴掃地。”
“臣雖不才,蒙陛下隆恩,添掌軍權,願提虎狼之師,親赴梁山,以陛下天威,必能破賊巢,擒賊首,將一應賊寇盡皆押送東京,交由陛下決斷。”
“還望陛下恩準,臣當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為高太尉報得此仇。”
言罷,頭重重叩於地上,靜候趙佶旨意。
趙佶聞罷童貫之言,微微沉吟,而後緩緩開口道。
“如今梁山賊勢頗大,非往昔草寇可比,連高太尉都身死其手,你雖有忠心,然此行亦不可輕忽大意。”
“軍中諸將,朕許你隨意調遣,糧草器械亦會著人籌備,但需謹慎謀劃,萬不可重蹈前番高太尉折戟之覆轍,務要全勝而歸,彰顯我大宋之天威。”
言畢,目光凝重地望向童貫,似有千鈞之壓。
童貫聞言,趕忙再次叩首。
。。。
信中曹正解釋,先前二龍山出兵青雲山一事屬實不知。
隻因其與顧明二人皆碰巧被宋江安排在外去探查附近州府處的小山小寨。
這才導致了盧俊義受伏而大敗。
史文恭也自知此事怨不得曹正,當即便迴信對其好生寬慰了一番。
而與此同時,東京皇宮書房內的趙佶卻是龍顏大怒。
書房的地麵之上更是一片狼藉。
當朝宰相蔡京,樞密使童貫,大太監楊戩,樞密院事蔡攸等四人皆是站在書房內,不敢言語。
不過隱約卻可見,樞密院事蔡攸的嘴角抹過一絲冷笑。
太尉高俅之死,終是沒能隱瞞得住。
在蔡京,童貫等人的忽悠之下,雖趙佶並沒有察覺出什麽不對,但是身為蔡京長子的蔡攸,卻從近日朝堂之上的局勢中察覺出了端倪。
近日來,原本屬於高俅的勢力,被蔡京童貫等人大肆瓜分。
此番大的動作,自是被做夢都想除掉蔡京,而以此上位的蔡攸所察覺。
二人雖為父子,但蔡攸卻恨不得將蔡京除之而後快。
蔡京,蔡攸皆是視權如命的性子,隨著蔡攸如今在趙佶麵前愈發受寵,便逐漸與蔡京形成了競爭之勢。
父子二人皆在朝廷中拉幫結派,互相攻訐,都想爭奪到手裏更多的權利和資源,進而導致了二人關係加劇惡化。
蔡攸為了討得趙佶的歡心,更是不惜身著短衣窄褲,塗抹青紅,扮作女子之相,夾雜在歌舞伎中。
滿嘴盡是戲謔浮浪之語,與歌舞伎在趙佶麵前互相玩鬧,學以各種市井中人的模樣,或是沿街叫賣,或是爭價還價,或是口出穢語。
每每都能逗得趙佶開懷大笑,長此以往,在趙佶心中,有些時候蔡攸的地位猶在蔡京之上。
而蔡攸更是借著趙佶的寵愛,將原本歸於蔡京的樊樓,一整個掌控在了手中。
並於皇宮之內,秘密令人挖出了一條直通樊樓的密道。
此密道除了趙佶與蔡攸之外,連同其製造者皆被蔡攸處死。
而蔡攸便由此密道,隔三差五便帶著趙佶到樊樓之內消遣。
因此,而更加引發了蔡京的不滿,也加劇了二人之間的矛盾。
再加上童貫,楊戩等人或明或暗的在二人之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更使得二人之間猜忌不斷,加深爭鬥逐漸升級。
然而,引發這父子二人之間矛盾的根源便是蔡京的第四子蔡條。
蔡條天生聰慧,更兼得容貌上佳,最是擅長書法,向來便受得蔡京的寵愛。
蔡京曾多次於人前所言,蔡家諸子當中,唯有蔡條之能方能既承其衣缽。
身為蔡京長子的蔡攸,自是對此事不能容忍。
故而,在得知高俅之死被蔡京童貫等人所隱瞞後,當即便將此事告知給了趙佶。
趙佶得知此事後,當即便勃然大怒。
如今其麾下寵臣中,唯有高俅跟隨其時間最久。
早在其還是端王之際,高俅便已經兢兢業業的跟隨在趙佶的身邊。
卻不想此番隻是帶兵前去剿滅一夥賊寇,竟就一去不複返。
更讓趙佶不能忍受的,便是此事竟被蔡京童貫等人隱瞞至今,自己才從蔡攸的口中知曉。
看著眼前默不作聲的幾人,趙佶越想越氣,一把抓起了桌案之上的卷宗,用力一甩,便扔到了蔡京的腳前。
“堂堂的當朝殿帥府太尉,卻因征討一處山賊而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爾等欲讓這大宋朝的百姓如何看待我這大宋朝廷?”
“你們平日專營權勢也就罷了,對於此等軍國大事還敢如此隱瞞朕,你們是要造反嗎!!!”
話音一落,蔡京童貫等人當即便滿臉惶恐的跪了下來。
更是齊齊口中高唿。
“罪臣不敢”
看著低眉搭眼的四人,趙佶心中這才緩和了些。
緩緩坐於椅子之上,沉吟了片刻後,繼而說道。
“高俅戰敗於梁山之事,與爾等謀劃失當皆有關係,區區一夥山賊草寇竟害我當朝太尉,將其盡皆碎屍萬段,都不足以滅我心頭之恨。”
一邊說著,一邊將目光定在了童貫的身上。
四大奸臣中,論及帶兵打仗,當以童貫為首。
童貫在少年時便淨身入宮,曾在同鄉的宦官李憲手下做事。
後因緣結識到了蔡京,看中了蔡京的能力,祝其重迴到朝廷任職,二人自此之後便互相援引。
蔡京再次主政後,便全力舉薦童貫監軍西北。
童貫倒也是頗為爭氣。
仗著自身有著幾分軍略,以及趙佶的寵愛,竟敢違背詔令而進軍攻敵。
卻不想配合著領軍大將王厚,竟然真就接連打出了幾場勝仗。
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亂,收複了青海甘肅地區以及四川之地。
而童貫也因此戰功,而升任到了景福殿使及襄州觀察使一職。
而後童貫便接連領兵在外,因功遷至武康軍節度使一職,並收複了積石軍,洮州等地。
因其是太監的身份,再加上軍功在身,極受當朝皇帝的寵愛。
畢竟對於老趙家的人來說,沒有什麽是比太監領軍在外更讓人放心的了。
而童貫仗著皇恩,曾多次在選拔西北地區將校官吏時,不按正規流程走,而是直接從當朝皇帝那兒領旨任命。
聖眷程度,可見一斑。
感受到趙佶的目光,童貫不敢含糊,當即便伏地請命。
“陛下,今梁山賊寇聚眾造反,占山為王,肆虐州縣,不僅使周圍百姓人心惶惶,更是膽大妄為,竟敢謀害我當朝太尉,使我朝廷威嚴掃地。”
“臣雖不才,蒙陛下隆恩,添掌軍權,願提虎狼之師,親赴梁山,以陛下天威,必能破賊巢,擒賊首,將一應賊寇盡皆押送東京,交由陛下決斷。”
“還望陛下恩準,臣當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為高太尉報得此仇。”
言罷,頭重重叩於地上,靜候趙佶旨意。
趙佶聞罷童貫之言,微微沉吟,而後緩緩開口道。
“如今梁山賊勢頗大,非往昔草寇可比,連高太尉都身死其手,你雖有忠心,然此行亦不可輕忽大意。”
“軍中諸將,朕許你隨意調遣,糧草器械亦會著人籌備,但需謹慎謀劃,萬不可重蹈前番高太尉折戟之覆轍,務要全勝而歸,彰顯我大宋之天威。”
言畢,目光凝重地望向童貫,似有千鈞之壓。
童貫聞言,趕忙再次叩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