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國如日中天之時,鹹陽宮巍峨聳立,莊嚴肅穆。秦始皇嬴政,這位橫掃六國、威震四海的千古一帝,正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目光如炬,神色威嚴。他的心中正盤算著一個宏偉卻又頗具爭議的計劃 —— 驅逐所有在秦的外國賓客。


    有一天呢,秦始皇坐在大殿上,臉色陰沉得像要下雨的天。他對大臣們說:“朕覺得啊,那些從外國來的人在咱大秦,沒幾個好東西。他們說不定都是間諜,天天在這兒搗亂,讓咱大秦不安生。朕決定啦,把這些外來的賓客都給朕攆走,一個都不許留!” 大臣們一聽,都愣住了,可誰也不敢吱聲啊,秦始皇那脾氣,誰敢反對,那不是找不痛快嘛。


    這消息一傳開,整個鹹陽城可就像炸了鍋一樣。那些從各國來的賓客,嚇得魂兒都沒了。有的在屋裏急得直轉圈,不知道該咋辦;有的收拾包袱,準備跑路;還有的在那兒罵罵咧咧,說秦始皇太不講理了。


    在這些人裏啊,有個叫李斯的,這人可不得了。他是楚國上蔡人,本來是個小官,可他有大誌向,就像一隻雄鷹,不甘心在小地方待著。他一路跑到秦國來,在呂不韋手下幹活兒,後來因為有本事,被秦始皇看上了,成了秦國的大臣。


    李斯聽說秦始皇要驅逐賓客,心裏那叫一個急啊,就像火燒眉毛一樣。他在自己家裏,走來走去,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他心裏想:“陛下這可真是糊塗啦!秦國能有今天,那可多虧了這些外來的賓客啊,要是把他們都趕走,秦國可就完啦!”


    李斯坐在桌前,迴想起秦國的曆史。他就像打開了一本精彩的故事書,那些畫麵在眼前一幅幅閃過。他想到了秦穆公,那可是個求賢若渴的主兒。穆公西邊從戎地把由餘招攬過來,東邊在宛這個地方找到了百裏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請來了邳豹和公孫支。這五個人都不是秦國人,可穆公重用他們,結果怎麽樣?秦國一下子就厲害了,吞並了二十個小國家,在西戎那一帶稱霸了。


    還有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商鞅是衛國人,他這一變法,可不得了,秦國的風氣都變啦,老百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國家富得流油,軍隊也強得嚇人。諸侯們都對秦國服服帖帖的,秦國還打了楚國和魏國的軍隊,占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到現在秦國還靠著商鞅變法的成果呢,強大得很。


    秦惠王的時候,用了張儀的計謀。張儀是魏國人,他那腦子可機靈啦!他用連橫的辦法,把六國的合縱給破了。秦國在他的幫助下,得到了三川之地,西邊把巴、蜀都並了過來,北邊占了上郡,南邊拿了漢中,周圍那些少數民族的地方也被收服了,還控製了鄢、郢這些重要的地方,東邊守住了成皋這個險要的地方,又占了好多肥沃的土地。六國的聯盟被打散了,都得乖乖地向秦國稱臣,張儀的功勞到現在都還看得見呢。


    秦昭王的時候,得到了範雎。範雎是魏國人,他幫昭王把穰侯給廢了,把華陽君也趕走了,讓秦國的王室更有權力了,那些貴族的勢力被打壓下去了。秦國就像一隻兇猛的老虎,開始一點點地吞並諸侯的土地,最後成就了帝王之業。


    李斯越想越激動,他覺得這些事兒就像一顆顆閃亮的星星,照亮了秦國發展的道路。這些外來的人才,就像寶貝一樣,怎麽能說趕走就趕走呢?


    他拿起毛筆,鋪開竹簡,準備給秦始皇寫封信,勸勸他。他一邊寫,一邊就像在和秦始皇麵對麵說話一樣。


    “陛下啊,我聽說大臣們商量著要驅逐賓客,我覺得這可大錯特錯啦!您看看以前,穆公找人才,找來的這些人都不是咱秦國的,可他用了他們,秦國變得多厲害啊!孝公重用商鞅,那秦國的變化,就像從一隻小麻雀變成了一隻大鳳凰。惠王用張儀,秦國的地盤就像吹氣一樣,越來越大。昭王有範雎幫忙,秦國的權力都集中在王室手裏了,這才一步步有了今天的帝業。從這些事兒就能看出來,這些外來的賓客可沒對不起秦國啊!”


    李斯寫著寫著,就更來勁兒了。他接著寫:“要是這四位先王把這些外來的賓客都趕走,不用他們,那秦國哪能有現在這麽富,這麽強大呢?連個名都不會有啦!陛下您看看,您現在有昆山的美玉,有和氏璧、隨侯珠這些寶貝,有像明月一樣亮的珠子,有太阿劍,有纖離馬,還有用翠鳥羽毛做的旗子,用鱷魚皮做的鼓。這些寶貝可沒一個是秦國自己產的,可您喜歡得不得了,這是為啥呢?要是非得秦國產的東西您才用,那夜光璧就不能在朝廷裏擺著了,犀牛角、象牙做的玩意兒您也不能玩了,鄭國、衛國的美女也不能在後宮待著了,那些好馬也不能在馬廄裏了,江南的金錫不能用,西蜀的顏料也不能采了。要是裝飾後宮、讓您開心的東西都得是秦國自己的,那那些漂亮的簪子、耳環、衣服、飾品都不能在您眼前晃悠了,那些又漂亮又會打扮的趙國美女也不能在您身邊伺候了。”


    “咱秦國自己的音樂,像敲瓦罐、彈古箏、拍大腿唱歌,雖然也熱鬧,可那些鄭國、衛國、桑間的音樂,還有《昭》《虞》《武》《象》這些曲子,那多好聽啊!您現在喜歡聽這些外國的音樂,不用咱秦國自己的,為啥呢?還不是因為好聽,能讓您高興嘛!可您找人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不管這人有沒有本事,不管是對是錯,隻要不是秦國人,就都要趕走。那您這不是看重那些珠寶美女、音樂這些東西,不看重人才嘛!這可不是能讓秦國變得更強大,能管住那些諸侯的辦法啊!”


    李斯寫到這兒,心裏的火都快冒出來了。他接著寫:“陛下,我聽說地大的國家糧食就多,國家大人口就多,軍隊強士兵就勇敢。泰山不嫌棄那些小土塊,所以能那麽高大;江河湖海不挑那些小水流,所以能那麽深;當王的不拒絕老百姓,不管是哪兒的人,所以才能有品德。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哪個國家,一年四季都過得好,連鬼神都降福呢!五帝、三王這些厲害的人就是這麽無敵的。現在您要是把這些人都趕走,送給敵人,這就像把武器借給強盜,把糧食送給小偷一樣啊!東西不是秦國的,可寶貝多著呢;人不是秦國的,可願意為秦國效力的人也多著呢!現在您要趕走這些賓客,這是損害自己,幫助敵人啊!國內空虛了,還在外麵和諸侯們結仇,您還想讓秦國不危險,那可不可能啦!”


    李斯寫完了信,把竹簡卷起來,就往鹹陽宮跑。他跑得氣喘籲籲的,就像屁股後麵有狼攆著一樣。


    這時候的鹹陽宮呢,還是緊張兮兮的。秦始皇坐在大殿上,心裏其實也有點不踏實。他知道這驅逐賓客是個大事兒,可能會有麻煩,可他覺得為了秦國安全,也得這麽幹。


    李斯跑到大殿外麵,喊著要見秦始皇。秦始皇一聽,就知道李斯是為了驅逐賓客的事兒來的,他皺了皺眉頭,還是讓李斯進來了。


    李斯捧著竹簡,恭恭敬敬地走進大殿,給秦始皇行了個大禮,然後把竹簡遞上去,說:“陛下,我有話跟您說,您可得好好看看。” 秦始皇接過竹簡,就開始看。大殿裏安靜得掉根針都能聽見,大臣們都盯著秦始皇,不知道這信裏寫了啥,會有啥結果。


    秦始皇看著看著,臉色就變了。一會兒皺眉頭,一會兒又好像在思考。李斯在旁邊站著,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秦始皇。


    秦始皇看完了,抬起頭看著李斯,眼神那叫一個複雜。大臣們都大氣不敢出,等著秦始皇說話。


    過了好一會兒,秦始皇才慢慢地說:“李斯啊,你寫的這些,朕得好好想想。” 李斯一聽,心裏一喜,趕緊說:“陛下,這驅逐賓客真的不行啊!秦國能這麽厲害,就是因為能接納各種各樣的人才。您要是因為懷疑就把他們都趕走,秦國以後可咋辦啊?這就像自己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這時候,有個大臣站出來說:“陛下,我覺得李斯說得不對。那些外來的人在秦國,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說不定啥時候就爆炸了,太危險了。咱可不能為了一時的好處,留下大禍根啊!” 其他大臣也跟著點頭,大殿裏又熱鬧起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李斯一看,著急了,他往前一步,大聲說:“陛下,不能這麽想啊!是,這些賓客裏可能有壞人,可不能因為這幾個壞人,就把所有好人都趕走啊!秦國要是想一直強大,當天下的老大,就得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啥都能包容。要是把這些賓客都攆走了,秦國的人才都跑光了,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嘛!”


    秦始皇抬手讓大臣們安靜,他眼睛看著前方,像是在思考很重要的事兒。他又看了看手裏的竹簡,心裏在權衡利弊。他知道,自己這決定可關係到秦國的生死存亡呢。


    又過了一會兒,秦始皇終於說話了:“李斯說得有道理,朕決定,先不著急驅逐賓客了,再好好調查一下,然後再做決定。” 李斯一聽,高興得差點跳起來,趕緊又給秦始皇行禮:“陛下聖明啊!”


    大臣們一聽,有的鬆了口氣,有的還不太樂意,可秦始皇都這麽說了,大家也沒辦法。


    這一場驅逐賓客的風波,暫時就這麽停了。這事兒在秦國可留下了大印記。李斯的信,就像一盞明燈,給秦國指了條明路,讓秦國沒犯一個大錯。秦始皇呢,也從這事兒裏知道了人才有多重要,為秦國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好基礎。


    從這以後,鹹陽城又慢慢熱鬧起來了。那些本來要被趕走的賓客,知道不被攆了,心裏的大石頭落了地。他們都特別感激李斯,都說李斯是大好人,有本事。


    李斯走在鹹陽的大街上,看著人來人往,心裏可感慨了。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更大了,秦國就像一艘大船,得靠他和其他有本事的人一起掌舵呢。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秦國越來越強大。


    秦始皇呢,開始重新琢磨秦國的人才政策。他讓人去調查那些賓客,看看哪些是有本事又忠心的,然後給他們更多的機會。秦國的朝廷又有活力了,各種想法、文化在這兒碰來碰去,就像火花一樣,讓秦國發展得更快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秦國越來越厲害。軍隊打勝仗就像家常便飯,地盤越來越大;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做生意的、種地的,都忙得不亦樂乎;秦國的學堂裏,那些小娃娃們讀書讀得可帶勁兒了,都想以後像李斯一樣,當個大官,為秦國效力。在宮廷裏,秦始皇和大臣們天天商量國家大事,眼睛都盯著遠方,心裏有更大的目標。李斯在他們中間,站得直直的,他知道,秦國的好時候才剛開始呢。


    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業,就像一輛開足馬力的馬車,跑得越來越快,誰都攔不住。其他國家在秦國的進攻下,有的抵抗,有的投降。秦國能這麽厲害,就是因為它有開放的胸懷,能吸引天下的人才。李斯的那封信,就像一顆種子,在秦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結出了大大的果子,成了秦國曆史上的一座大豐碑。


    在這過程中,李斯也成了秦國,甚至是整個中國曆史上的大名人。他的名字就像星星一樣亮,大家都知道他有智慧、有勇氣,都把他當成學習的榜樣。他的信,可不隻是一封信,那是一種思想,告訴大家,一個國家要是想繁榮昌盛,就得有開放的心態,得歡迎人才,得把各種好東西都吸收進來。


    不管是秦國的老百姓,還是其他國家有見識的人,都從這事兒裏看到了秦國的希望。他們知道,在秦始皇和李斯這些人的帶領下,秦國肯定會走向一個更輝煌的時代。這個時代,就像一場大風暴,改變了中國曆史的進程,成了中華民族發展曆史上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資治通鑒:曆史故事輕鬆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源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源生並收藏白話資治通鑒:曆史故事輕鬆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