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媳婦心腸好,見孔氏一個勁兒埋怨薑采月,有點看不下去了,說道:“薑大嫂,月兒都這樣了,你還數落她幹啥,快點帶她迴家去吧!”
孔氏這才起身,架著薑采月的胳膊把她扶起來。
或許是剛剛穿越過來的原因,薑采月感覺身子有點發軟,不過站起來之後還是讓她開心不已。
前世因為工作和自身體質的問題,身材有點“圓潤”,可是現在卻是個身材纖細的小姑娘。
重返十五六歲、變苗條,這都是自己從前夢想的,現在終於實現了,看來老天對自己還算不薄。
母女倆向迴走,薑采月下意識地轉頭又向潘家院裏看,透過籬笆縫隙,見到潘景玉正在屋裏向自己招手,好像示意自己不要跟孔氏迴去。
薑采月把頭轉迴來假裝沒看見,雖然那小子確實長得不錯,可是自己又沒和他交往過,怎麽可能接受他的感情,而且,他也太小了吧,放在現代還是個中學生,自己怎麽可能下得去手……
她邊想邊和孔氏迴到家中。
她們進門的時候,到田裏去幹活的薑采月哥哥薑盛喜也正好迴來,扛著鋤頭向薑采月看了一眼,神情有惱火,說道:“娘,你倒去找她幹啥呀,她都在人家老潘家住了,你把她找迴來,別人能娶她是咋的!”
這是在屋裏做飯的薑采月嫂子許春姑從屋門伸頭看了一眼,然後當地一聲把手裏的水瓢扔在鍋裏,進屋裏哄孩子去了。
很明顯,這也是對薑采月不滿。
薑采月在心裏暗想,唉,前身這算幹的什麽事啊,竟然把自己搞到這種境地,和別人私奔不成,以後自己可是有“好日子”過了……
孔氏知道兒子和媳婦不樂意,可是女兒又理虧,隻好朝薑采月吼道:“還傻站著幹啥,快去做飯,我去割豬草,為了找你豬崽餓到現在,都餓掉膘了!”
薑采月家很窮,薑采月的爹前幾年進山砍柴的時候失蹤,之後整個家都是孔氏在撐著,好不容易給薑盛喜娶了媳婦,便像祖宗一樣哄著,生怕因為家窮媳婦再跑了,所以家裏的活多數都是薑采月和孔氏幹。
其實薑采月從前在村裏名聲還挺好,人長和漂亮,脾氣也好,還能幹活,好多人家在惦記著,可是自從她和潘景玉的事情被傳出來之後,幾乎全村人都背後笑話她,自從有五牛莊這個小村以來,沒定親沒成親,就跑到人家裏去過夜的女子,她薑采月是頭一個,也算引領五牛莊的潮流了。
孔氏吼完薑采月便提著土籃子出去割豬草了,薑采月隻好進屋去做飯。
初來乍到的,不能掌握自主權,所以暫時隻能按從前的習慣來。
院裏的薑盛喜便也放下鋤頭進屋,路過薑采月身邊時還在斜眼,感覺這個妹子給他丟了大人。
他進屋後薑采月豎著耳朵聽,隻聽嫂子許春姑小聲嘀咕道:“你說娘也是,她都********認準潘家了,吃虧占便宜的,讓她去就是,硬找迴來幹什麽,找迴來不也還得嫁,不嫁的話,擱在家裏更丟人……”
薑盛喜擔心薑采月聽到,小聲說道:“行了,你就別叨叨了,叨叨不也還是那麽迴事,被娘聽到又要生氣……”
許氏窩火,仍舊坐在炕上小聲磨嘰,薑盛喜見她聲音又小了些,便不再說什麽。
薑采月暗暗無奈,自己這可真是有苦說不出,沒辦法,隻能將就著了,於是便從鍋撈出水瓢準備做飯。
她前世也是農村孩子,什麽活計都做過,後來離開家,陰差陽錯地做了廚師,興趣加上勤奮,技術也還算不錯,南北大菜信手拈來,煎炒烹炸都不話下,所以在做一點家常菜肯定難不倒她。
可是她在廚房裏看一圈後卻傻了眼,簡陋的廚房被收拾得幹幹淨淨,隻是幹淨得過了頭,幹淨到缸裏隻有一點高粱米、壇裏隻有一點豬油,小碗裏隻有一點點鹽巴。
薑采月站在那裏愣了半天才想起這個家的狀況,歎了一口氣後出屋來到菜園,還好菜園裏有些小白菜、小蘿卜和剛長大的小青瓜之類的。
薑采月看了看,青瓜還小,現在吃了太可惜,便拔了幾顆小白菜出來,打算用豬油炒白菜。
她這裏才拿著小白菜走出菜園,便聽到院角的母雞咯噠咯噠地叫,抖著翅膀從雞窩裏跳出來。
“咦,有菜吃了!”
她便來到雞窩前,向窩裏看了看,卻見窩裏竟然有兩個雞蛋,看來兩隻母雞都已經產過了,她便伸手把雞蛋拿出來。
可是蛋剛拿到手,她腦海裏便又跳出之前薑采月的記憶,這蛋她們是不能吃的,如果隻有一隻,就是給小侄子,如果有兩個,那就要給姥姥送去一個。
了解到這情況,薑采月便把雞蛋拿進屋,先燒水煮著蛋,同時淘米洗菜,蛋熟後又把飯下鍋都煮上。
高粱米熟起來太慢,她算了算時間,自己趁這工夫把蛋給姥姥送去也足夠,她便把鍋燒開,確定灶裏的餘柴不會把飯烘糊,便拿上那一顆雞蛋出了門。
薑采月的姥姥和二兒子孔繼富住在一起,就是村子最東頭的那家,和薑采月家隔了七八戶人家。
而薑采月家左右兩院住的又是兩個親叔叔,出門左轉便是二叔薑仲貴家。
無論是在孔氏嘴裏還是從前薑采月的印象裏,這兩個叔叔對薑采月一家都不怎麽樣,所以薑采月跟他們一直親近不起來。
她拿著雞蛋一出門,便見到二叔家門口的大柳樹下坐著幾個女人。
村裏的女人閑著沒事便愛湊到一起講一講別人家的閑話打發時間,而薑仲貴媳婦柴氏又是村裏出了名兒的包打聽,什麽事都知道,所以這些人便愛到她家來閑坐。
薑采月沒出門的時候便聽到她們似乎在講自己的閑話,走到門前的路上,這些人還把頭拱在一起議論。有人明明看到她過來卻還不停,捂嘴竊笑著說道:“你說可真是不要臉,真不知道你大伯嫂是咋養的閨女,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這下人可丟大了……”
孔氏這才起身,架著薑采月的胳膊把她扶起來。
或許是剛剛穿越過來的原因,薑采月感覺身子有點發軟,不過站起來之後還是讓她開心不已。
前世因為工作和自身體質的問題,身材有點“圓潤”,可是現在卻是個身材纖細的小姑娘。
重返十五六歲、變苗條,這都是自己從前夢想的,現在終於實現了,看來老天對自己還算不薄。
母女倆向迴走,薑采月下意識地轉頭又向潘家院裏看,透過籬笆縫隙,見到潘景玉正在屋裏向自己招手,好像示意自己不要跟孔氏迴去。
薑采月把頭轉迴來假裝沒看見,雖然那小子確實長得不錯,可是自己又沒和他交往過,怎麽可能接受他的感情,而且,他也太小了吧,放在現代還是個中學生,自己怎麽可能下得去手……
她邊想邊和孔氏迴到家中。
她們進門的時候,到田裏去幹活的薑采月哥哥薑盛喜也正好迴來,扛著鋤頭向薑采月看了一眼,神情有惱火,說道:“娘,你倒去找她幹啥呀,她都在人家老潘家住了,你把她找迴來,別人能娶她是咋的!”
這是在屋裏做飯的薑采月嫂子許春姑從屋門伸頭看了一眼,然後當地一聲把手裏的水瓢扔在鍋裏,進屋裏哄孩子去了。
很明顯,這也是對薑采月不滿。
薑采月在心裏暗想,唉,前身這算幹的什麽事啊,竟然把自己搞到這種境地,和別人私奔不成,以後自己可是有“好日子”過了……
孔氏知道兒子和媳婦不樂意,可是女兒又理虧,隻好朝薑采月吼道:“還傻站著幹啥,快去做飯,我去割豬草,為了找你豬崽餓到現在,都餓掉膘了!”
薑采月家很窮,薑采月的爹前幾年進山砍柴的時候失蹤,之後整個家都是孔氏在撐著,好不容易給薑盛喜娶了媳婦,便像祖宗一樣哄著,生怕因為家窮媳婦再跑了,所以家裏的活多數都是薑采月和孔氏幹。
其實薑采月從前在村裏名聲還挺好,人長和漂亮,脾氣也好,還能幹活,好多人家在惦記著,可是自從她和潘景玉的事情被傳出來之後,幾乎全村人都背後笑話她,自從有五牛莊這個小村以來,沒定親沒成親,就跑到人家裏去過夜的女子,她薑采月是頭一個,也算引領五牛莊的潮流了。
孔氏吼完薑采月便提著土籃子出去割豬草了,薑采月隻好進屋去做飯。
初來乍到的,不能掌握自主權,所以暫時隻能按從前的習慣來。
院裏的薑盛喜便也放下鋤頭進屋,路過薑采月身邊時還在斜眼,感覺這個妹子給他丟了大人。
他進屋後薑采月豎著耳朵聽,隻聽嫂子許春姑小聲嘀咕道:“你說娘也是,她都********認準潘家了,吃虧占便宜的,讓她去就是,硬找迴來幹什麽,找迴來不也還得嫁,不嫁的話,擱在家裏更丟人……”
薑盛喜擔心薑采月聽到,小聲說道:“行了,你就別叨叨了,叨叨不也還是那麽迴事,被娘聽到又要生氣……”
許氏窩火,仍舊坐在炕上小聲磨嘰,薑盛喜見她聲音又小了些,便不再說什麽。
薑采月暗暗無奈,自己這可真是有苦說不出,沒辦法,隻能將就著了,於是便從鍋撈出水瓢準備做飯。
她前世也是農村孩子,什麽活計都做過,後來離開家,陰差陽錯地做了廚師,興趣加上勤奮,技術也還算不錯,南北大菜信手拈來,煎炒烹炸都不話下,所以在做一點家常菜肯定難不倒她。
可是她在廚房裏看一圈後卻傻了眼,簡陋的廚房被收拾得幹幹淨淨,隻是幹淨得過了頭,幹淨到缸裏隻有一點高粱米、壇裏隻有一點豬油,小碗裏隻有一點點鹽巴。
薑采月站在那裏愣了半天才想起這個家的狀況,歎了一口氣後出屋來到菜園,還好菜園裏有些小白菜、小蘿卜和剛長大的小青瓜之類的。
薑采月看了看,青瓜還小,現在吃了太可惜,便拔了幾顆小白菜出來,打算用豬油炒白菜。
她這裏才拿著小白菜走出菜園,便聽到院角的母雞咯噠咯噠地叫,抖著翅膀從雞窩裏跳出來。
“咦,有菜吃了!”
她便來到雞窩前,向窩裏看了看,卻見窩裏竟然有兩個雞蛋,看來兩隻母雞都已經產過了,她便伸手把雞蛋拿出來。
可是蛋剛拿到手,她腦海裏便又跳出之前薑采月的記憶,這蛋她們是不能吃的,如果隻有一隻,就是給小侄子,如果有兩個,那就要給姥姥送去一個。
了解到這情況,薑采月便把雞蛋拿進屋,先燒水煮著蛋,同時淘米洗菜,蛋熟後又把飯下鍋都煮上。
高粱米熟起來太慢,她算了算時間,自己趁這工夫把蛋給姥姥送去也足夠,她便把鍋燒開,確定灶裏的餘柴不會把飯烘糊,便拿上那一顆雞蛋出了門。
薑采月的姥姥和二兒子孔繼富住在一起,就是村子最東頭的那家,和薑采月家隔了七八戶人家。
而薑采月家左右兩院住的又是兩個親叔叔,出門左轉便是二叔薑仲貴家。
無論是在孔氏嘴裏還是從前薑采月的印象裏,這兩個叔叔對薑采月一家都不怎麽樣,所以薑采月跟他們一直親近不起來。
她拿著雞蛋一出門,便見到二叔家門口的大柳樹下坐著幾個女人。
村裏的女人閑著沒事便愛湊到一起講一講別人家的閑話打發時間,而薑仲貴媳婦柴氏又是村裏出了名兒的包打聽,什麽事都知道,所以這些人便愛到她家來閑坐。
薑采月沒出門的時候便聽到她們似乎在講自己的閑話,走到門前的路上,這些人還把頭拱在一起議論。有人明明看到她過來卻還不停,捂嘴竊笑著說道:“你說可真是不要臉,真不知道你大伯嫂是咋養的閨女,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這下人可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