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見識蟲達劍法後,由衷地稱讚道:“果真是好劍法,有名字嗎?”
“曲城劍法。”蟲達迴應道。
瑆兒和羅平還真不是恭維之詞,因為蟲達的劍法名留青史啊!
王充《論衡·別通》:“劍伎之家,鬥戰必勝者,得曲城、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遭,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之家也。孔、墨之業,賢聖之書,非徒曲城、越女之功也。”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之六十一:“少年學擊刺,妙伎過曲城。”
阮籍《元父賦》:“鳴鳩廕其前,曲城發其後。”
吳均《邊城將詩》四首之四:“臨淄重蹴鞠,曲城好擊刺。”
隋柱國、靈州總管、海陵公《賀若誼碑》:“襟神高亮,學劍曲城。”
當然,他們在這夥秦軍麵前毫不隱晦地袒露實情,就沒有打算讓這夥秦軍留下活口。
談笑之間,羅平、蟲達在瑆兒、曲昕、曲昳督戰下,不僅各自完全展示了秦開劍法和曲城劍法,也消滅了這股秦軍。
戰後,羅平握住蟲達的手,以感激之情說道:“受教啦!”
羅平之所以這樣說,因為蟲達有意通過這場實戰,向他傳授了曲城劍法。
然而,蟲達並不貪功,也發自肺腑地說道:“今天有幸見識正宗的秦開劍法,在下也是獲益良多啊!”
“先生接下來作何打算?”羅平問道。
“先生不敢當,我們兄弟相稱如何?”蟲達迴應道。
“今天得授曲城劍法,應該拜先生為師才行啊!?”羅平答道。
“我用你看,這不算正式傳藝,我應該比你年長,托大為兄如何?”蟲達迴應道。
既然如此,羅平跪拜道:“兄長在上,請受小弟叩拜之禮。”
蟲達接受羅平跪拜後,將羅平攙扶起來,說道:“從今往後,我們就是兄弟,可不能客套啦!”
話說到這份上,羅平也不再客氣,徑直問道:“兄長接下來作何打算?”
“我與賤內住在曲成莊,那裏還有丁禮、耏蹠、陳濞、戴野、劉釗等朋友,我要迴去通知他們,準備轉移啦!”蟲達說道。
羅平聽罷,說道:“小弟有一個主意,不知可行否。”
“直說無妨。”蟲達說道。
“小弟和瑆兒要西行去白馬門,幹脆打著兄長和嫂夫人的旗號招搖而去,兄長隱伏起來,靜觀其變如何?”羅平說道。
蟲達聽罷,迴應道:“主意很好,可是老弟和弟妹為此要承擔很大風險啊!?”
“我們兄弟之間就不要客氣了,再加小弟和瑆兒能應付過來,兄長要以大局為重啊!”羅平說道。
“我們曲成莊承擔沛公糧草籌集事宜,萬不得已不能放棄,這事就拜托老弟啦!”蟲達說道。
“好吧!我們就此別過。”羅平說道。
“我會密切關注接下來的動靜,事成後請老弟來曲成莊做客啊!”蟲達說道。
“一言為定。”羅平說道。
言畢,蟲達、曲昕、曲昳隨即隱藏起來,羅平、瑆兒則招搖地前往碭山,引誘敵人。
路上,瑆兒擔心道:“我們假扮他們夫妻,不僅樣子不像,人數也不夠啊!?”
“了解兄嫂的秦軍已被殲滅,其他人哪知實情啊!我們隻需裝裝樣子,讓人知道那些秦軍是我們殺得就行啦!”羅平安慰道。
瑆兒還不踏實,當即求證道:“怎麽裝樣子哪?”
羅平聽罷,清清嗓子,高聲吟唱《邶風·擊鼓》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瑆兒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走到羅平身邊,牽起他的手,歡快地攜手朝碭山進發。
《水經注》記載:“芒碭二縣之間,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並隱於碭山得道。漢高祖隱之,即於是處也。”
主柱不知是哪裏人,他和道士一起上宕山,道士說這裏有丹砂,能夠得到幾萬斤。
宕山縣的縣令知道後,就上山將山禁封了。丹砂流出來,像火焰一樣迸飛,縣令隻得聽任主柱取用。
他為縣令章君明冶煉丹砂,三年後煉得神砂飛雪。章君明吃了,五年後能夠飛行,於是和主柱一起離開了。有詩讚曰:
主柱同窺,道士精徹。
玄感通山,丹砂出穴。
熒熒流丹,飄飄飛雪。
宕長悟之,終然同悅。
涓子是齊國人,喜歡服食養氣之術,吸食日月精華。過了三百年,竟在齊國出現,著《天人經》四十八篇。
後來,涓子在荷澤釣魚,在鯉魚腹中得一符,於是隱居到宕山中,能唿風吹雨。受學老子的《九仙法》。有詩讚曰:
涓老餌術,享遐紀。
九仙既傳,三才乃理。
赤鯉投符,風雨是使。
拊琴幽岩,高棲遐峙。
碭山今稱芒碭山,又稱“仙女峰”,該地區是一片澤國,薛湖、灤湖南繞,豐西澤、沛澤北環,西邊是孟渚澤,東邊有沙澤、餘澤,碭水、獲水、穀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縱橫其間,芒碭山周邊全部是原始森林,鬱鬱蔥蔥,芒碭山也因此顯得更為清秀與峻拔。
《水經注》記載:“山有梁孝王墓,或(獲)水又東,穀水注之。水上呈碭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諸坡流散,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謂之碭水。”
芒碭山因距離黃河較近,曆史上屢受其泛濫之害,黃河數次大決口,泥沙洶湧而下,最終將芒碭山周邊的河流湖泊連同芒碭古城淤積於地下。
羅平、瑆兒來到碭山後,按照蟲達的指點,到了紫氣岩,這裏乃劉邦斬蛇之後在芒碭山的隱身之處。
紫氣岩位於芒碭山主峰南坡,其名起於《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水經注》雲:“(芒碭)山有紫氣岩,為漢高祖隱處。”
清光緒二十九年篡《永城縣誌》載:“至今有洞,摩崖刊‘紫雲洞’。”
據永城文史資料記載,晚清時有一位叫做呂永輝的永城人,他在遊遍永城的各處山水景點之後,一時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八首詩,一詩一景,合稱《太丘八景》,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稱,故太丘八景即永城八景。
八景題詩分別為《芒碭王氣》、《澮水春聲》、《隋堤煙柳》、《陳廟霜鬆》、《巴河夜月》、《酂台曉晴》、《石崖滴翠》、《寶塔盤雲》。
其中,《芒碭王氣》寫道:
岩端紫氣滿晴空,縹緲雲龍在望中。
萬疊煙雲餘故國,雙輪日月照新豐。
掃除秦楚威猶壯,壓倒淮徐勢尚雄。
喜猶賢侯開絳帳,弦歌多士坐春風。
紫氣岩曆來為芒碭山之名勝,吸引很多仁人誌士來此懷古,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唐代高適在遊覽紫氣岩後寫道:“朝臨孟諸上,忽見芒碭間。赤帝終已矣,白雲長不還。時清複何有,禾黍滿空山。”
明朝永城詩人張星在《碭山》中寫到:“高峰占紫氣,帝子此中分。”
“曲城劍法。”蟲達迴應道。
瑆兒和羅平還真不是恭維之詞,因為蟲達的劍法名留青史啊!
王充《論衡·別通》:“劍伎之家,鬥戰必勝者,得曲城、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遭,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之家也。孔、墨之業,賢聖之書,非徒曲城、越女之功也。”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之六十一:“少年學擊刺,妙伎過曲城。”
阮籍《元父賦》:“鳴鳩廕其前,曲城發其後。”
吳均《邊城將詩》四首之四:“臨淄重蹴鞠,曲城好擊刺。”
隋柱國、靈州總管、海陵公《賀若誼碑》:“襟神高亮,學劍曲城。”
當然,他們在這夥秦軍麵前毫不隱晦地袒露實情,就沒有打算讓這夥秦軍留下活口。
談笑之間,羅平、蟲達在瑆兒、曲昕、曲昳督戰下,不僅各自完全展示了秦開劍法和曲城劍法,也消滅了這股秦軍。
戰後,羅平握住蟲達的手,以感激之情說道:“受教啦!”
羅平之所以這樣說,因為蟲達有意通過這場實戰,向他傳授了曲城劍法。
然而,蟲達並不貪功,也發自肺腑地說道:“今天有幸見識正宗的秦開劍法,在下也是獲益良多啊!”
“先生接下來作何打算?”羅平問道。
“先生不敢當,我們兄弟相稱如何?”蟲達迴應道。
“今天得授曲城劍法,應該拜先生為師才行啊!?”羅平答道。
“我用你看,這不算正式傳藝,我應該比你年長,托大為兄如何?”蟲達迴應道。
既然如此,羅平跪拜道:“兄長在上,請受小弟叩拜之禮。”
蟲達接受羅平跪拜後,將羅平攙扶起來,說道:“從今往後,我們就是兄弟,可不能客套啦!”
話說到這份上,羅平也不再客氣,徑直問道:“兄長接下來作何打算?”
“我與賤內住在曲成莊,那裏還有丁禮、耏蹠、陳濞、戴野、劉釗等朋友,我要迴去通知他們,準備轉移啦!”蟲達說道。
羅平聽罷,說道:“小弟有一個主意,不知可行否。”
“直說無妨。”蟲達說道。
“小弟和瑆兒要西行去白馬門,幹脆打著兄長和嫂夫人的旗號招搖而去,兄長隱伏起來,靜觀其變如何?”羅平說道。
蟲達聽罷,迴應道:“主意很好,可是老弟和弟妹為此要承擔很大風險啊!?”
“我們兄弟之間就不要客氣了,再加小弟和瑆兒能應付過來,兄長要以大局為重啊!”羅平說道。
“我們曲成莊承擔沛公糧草籌集事宜,萬不得已不能放棄,這事就拜托老弟啦!”蟲達說道。
“好吧!我們就此別過。”羅平說道。
“我會密切關注接下來的動靜,事成後請老弟來曲成莊做客啊!”蟲達說道。
“一言為定。”羅平說道。
言畢,蟲達、曲昕、曲昳隨即隱藏起來,羅平、瑆兒則招搖地前往碭山,引誘敵人。
路上,瑆兒擔心道:“我們假扮他們夫妻,不僅樣子不像,人數也不夠啊!?”
“了解兄嫂的秦軍已被殲滅,其他人哪知實情啊!我們隻需裝裝樣子,讓人知道那些秦軍是我們殺得就行啦!”羅平安慰道。
瑆兒還不踏實,當即求證道:“怎麽裝樣子哪?”
羅平聽罷,清清嗓子,高聲吟唱《邶風·擊鼓》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瑆兒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走到羅平身邊,牽起他的手,歡快地攜手朝碭山進發。
《水經注》記載:“芒碭二縣之間,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並隱於碭山得道。漢高祖隱之,即於是處也。”
主柱不知是哪裏人,他和道士一起上宕山,道士說這裏有丹砂,能夠得到幾萬斤。
宕山縣的縣令知道後,就上山將山禁封了。丹砂流出來,像火焰一樣迸飛,縣令隻得聽任主柱取用。
他為縣令章君明冶煉丹砂,三年後煉得神砂飛雪。章君明吃了,五年後能夠飛行,於是和主柱一起離開了。有詩讚曰:
主柱同窺,道士精徹。
玄感通山,丹砂出穴。
熒熒流丹,飄飄飛雪。
宕長悟之,終然同悅。
涓子是齊國人,喜歡服食養氣之術,吸食日月精華。過了三百年,竟在齊國出現,著《天人經》四十八篇。
後來,涓子在荷澤釣魚,在鯉魚腹中得一符,於是隱居到宕山中,能唿風吹雨。受學老子的《九仙法》。有詩讚曰:
涓老餌術,享遐紀。
九仙既傳,三才乃理。
赤鯉投符,風雨是使。
拊琴幽岩,高棲遐峙。
碭山今稱芒碭山,又稱“仙女峰”,該地區是一片澤國,薛湖、灤湖南繞,豐西澤、沛澤北環,西邊是孟渚澤,東邊有沙澤、餘澤,碭水、獲水、穀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縱橫其間,芒碭山周邊全部是原始森林,鬱鬱蔥蔥,芒碭山也因此顯得更為清秀與峻拔。
《水經注》記載:“山有梁孝王墓,或(獲)水又東,穀水注之。水上呈碭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諸坡流散,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謂之碭水。”
芒碭山因距離黃河較近,曆史上屢受其泛濫之害,黃河數次大決口,泥沙洶湧而下,最終將芒碭山周邊的河流湖泊連同芒碭古城淤積於地下。
羅平、瑆兒來到碭山後,按照蟲達的指點,到了紫氣岩,這裏乃劉邦斬蛇之後在芒碭山的隱身之處。
紫氣岩位於芒碭山主峰南坡,其名起於《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水經注》雲:“(芒碭)山有紫氣岩,為漢高祖隱處。”
清光緒二十九年篡《永城縣誌》載:“至今有洞,摩崖刊‘紫雲洞’。”
據永城文史資料記載,晚清時有一位叫做呂永輝的永城人,他在遊遍永城的各處山水景點之後,一時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八首詩,一詩一景,合稱《太丘八景》,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稱,故太丘八景即永城八景。
八景題詩分別為《芒碭王氣》、《澮水春聲》、《隋堤煙柳》、《陳廟霜鬆》、《巴河夜月》、《酂台曉晴》、《石崖滴翠》、《寶塔盤雲》。
其中,《芒碭王氣》寫道:
岩端紫氣滿晴空,縹緲雲龍在望中。
萬疊煙雲餘故國,雙輪日月照新豐。
掃除秦楚威猶壯,壓倒淮徐勢尚雄。
喜猶賢侯開絳帳,弦歌多士坐春風。
紫氣岩曆來為芒碭山之名勝,吸引很多仁人誌士來此懷古,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唐代高適在遊覽紫氣岩後寫道:“朝臨孟諸上,忽見芒碭間。赤帝終已矣,白雲長不還。時清複何有,禾黍滿空山。”
明朝永城詩人張星在《碭山》中寫到:“高峰占紫氣,帝子此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