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大殿,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


    劉備端坐龍椅,俯視群臣,威嚴的聲音迴蕩:“諸位愛卿,倭國已平,朕意將倭國更名扶桑,設三州郡,以固邊陲。”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接著宣布:“北部為伊努州,原幽州牧審配任州牧。中部為本中州,原並州牧田豐任州牧。南部為四海州,原青州牧田疇任州牧。”


    “另設扶桑都督府,鎮海侯鄭和任扶桑都督,總領三州政務。驃騎侯馬超任扶桑軍司馬,總領三州軍務。”


    “陛下聖明!”郭嘉率先出列,躬身行禮。


    “陛下,臣等遵旨!”鄭和、馬超等人亦出列領命。


    朝堂之上,一片歡騰。


    “陛下,”荀彧上前一步,“審配、田豐、田疇三位大人離任,其職不可空缺。”


    他略微沉吟,繼續:“臣以為,可從大漢學府中選拔賢才,以補其缺。”


    劉備點頭:“文若所言甚是,諸位愛卿可有舉薦?”


    “陛下,”沮授上前,“臣舉薦江東魯肅,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可任幽州牧。”


    “臣舉薦呂蒙,此人智勇雙全,可任青州牧。”


    “陛下,”郭嘉也上前一步,“臣舉薦鍾會,此人雖年輕,卻才華橫溢,可任並州牧。”


    劉備聞言,撫掌大笑,對沮授和郭嘉的舉薦很是滿意。因為根據他上一世的記憶,三國曆史中,魯肅、呂蒙和鍾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好!三位愛卿所薦皆是良才,朕準了!”


    “謝陛下!”沮授、郭嘉躬身謝恩。


    陛下,”沮授再次出列,“臣有一事啟奏。”


    “講。”


    “倭國已平,然高句麗仍虎視眈眈,臣以為,當趁此良機,一舉剿滅,以絕後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


    “不可!”關羽出列,聲若洪鍾,“將士們連年征戰,已疲憊不堪,當休養生息,不可再動幹戈!”


    “雲長此言差矣!”沮授反駁,“兵貴神速,豈能坐失良機?”


    “陛下,”賈詡也出列道,“臣附議。扶桑遠離大漢本土,若有意外,本土難以即時支援。若能剿滅高句麗,則可保扶桑無虞。”


    “臣亦附議,”荀攸也上前一步,“若占據高句麗,大漢本土與扶桑便可連成一片,互為犄角,進可攻,退可守,實乃上策。”


    “你...你們!”關羽濃眉緊鎖,“將士們也是血肉之軀,豈能不顧他們的死活?”


    “雲長,言之有理。”沮授寸步不讓,“可如今正是剿滅高句麗的大好時機,豈能因噎廢食?”


    “你!”關羽怒目圓睜,氣勢逼人。


    “好了!”劉備一拍龍椅,“諸位愛卿不必爭執,此事容後再議!”


    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下來。


    “退朝!”劉備起身,拂袖而去。


    群臣紛紛跪拜,恭送劉備離開。


    朝堂外,沮授追上關羽。


    “雲長,你為何反對出兵高句麗?”沮授不解。


    “將士們需要休息。”關羽聲音低沉。


    “可是……”


    “沒有可是!”關羽打斷沮授,“某意已決,你休要再勸!”


    說罷,關羽大步離去。


    沮授望著關羽遠去的背影,歎了口氣。


    皇宮內,劉備獨自一人坐在禦書房中,眉頭緊鎖。


    “陛下,”一名內侍輕聲喚道,“沮大人求見。”


    “宣。”


    “臣沮授,參見陛下。”沮授躬身行禮。


    “公與,你來找朕,可是為了高句麗之事?”劉備問道。


    “陛下聖明。”沮授點頭,“臣以為,出兵高句麗,勢在必行。”


    “可是雲長他……”劉備麵露難色。


    “陛下,”沮授打斷劉備,“雲長將軍雖勇猛,卻不識大局。如今正是剿滅高句麗的大好時機,一旦錯過,悔之晚矣!”


    “公與所言,朕何嚐不知?”劉備歎了口氣,“隻是雲長那邊……”


    “叮!係統任務發布:占據朝鮮半島,消滅高句麗。任務獎勵:十萬積分。”


    劉備一聽,頓時喜上眉梢,這可真是瞌睡送枕頭,正愁沒地方賺積分呢!


    “陛下,”沮授見劉備不說話,再次勸道,“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斷而不斷,必有後患!”


    “好!”劉備一拍桌子,“朕意已決,出兵高句麗!”


    “陛下,聖明!”沮授激動地說道,“大漢必興!”


    夜幕低垂,紫禁城內燈火通明,禦書房中,燭光搖曳,映照著劉備凝重的麵龐。


    案牘之上,堆滿了奏折,一旁香爐中,檀香嫋嫋,散發著寧神的香氣。


    “陛下,關將軍求見。”內侍輕聲稟報,打破了禦書房的寂靜。


    “宣。”劉備放下手中的朱筆,揉了揉眉心。


    片刻之後,關羽大步走進禦書房,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臣關羽,參見陛下!”


    “雲長,你我兄弟,私下不必多禮,賜座。”劉備抬手示意。


    “謝陛下。”關羽起身,在下首的錦凳上坐下,腰杆挺得筆直。


    劉備看著關羽,這位義弟,多年來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


    他麵容剛毅,美髯飄飄,雙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雲長,今日朝堂之事,朕已有了決斷。”劉備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陛下,臣……”關羽張了張嘴,想要解釋,卻被劉備抬手打斷。


    “你不必多說,朕知道你是為了將士們著想。”劉備歎了口氣,“連年征戰,將士們確實疲憊不堪,朕又何嚐不知?隻是……”


    劉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深邃的夜空,繼續說道:“隻是這高句麗,始終是我大漢的心腹大患。如今倭國已平,正是我軍士氣高漲之時,若能趁此良機,一舉將其剿滅,則可保我大漢北方邊境數十年的安寧!”


    關羽沉默不語,他知道劉備所言非虛。


    高句麗與大漢接壤,幽州百姓更是深受其害。


    他們多年來屢次犯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若不將其徹底鏟除,始終是個禍害。


    “陛下,”關羽沉聲說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隻是將士們……”


    “朕知道你的顧慮。”劉備轉過身來,看著關羽,“朕已經決定,此役將派出我軍主力炮兵和火槍隊,盡量減少將士們的傷亡。”


    關羽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炮兵和火槍隊,乃是大漢軍中最為精銳的部隊,裝備精良,威力巨大。


    若是有了他們的協助,此戰的勝算將大大提高,將士們的傷亡也會大大減少。


    “陛下,您真的決定動用炮兵和火槍隊?”關羽確認道。


    “君無戲言。”劉備點頭,“朕意已決,此戰,務必全殲高句麗,以絕後患!”


    關羽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決然:“陛下,既然如此,臣願領兵出征,為陛下蕩平高句麗!”


    劉備聞言,心中大喜。


    他知道,關羽雖然反對出兵,但一旦決定出征,必定全力以赴,不勝不歸。


    “好!雲長,朕果然沒有看錯你!”劉備走上前,拍了拍關羽的肩膀,“此戰,你打算如何部署?”


    關羽起身,走到一旁的地圖前,指著高句麗的疆域說道:“陛下請看,高句麗雖占據遼東,但其國力遠不及我大漢。臣以為,可兵分三路,一路從遼西出兵,直取高句麗都城丸都;一路從遼東出兵,牽製敵軍主力;另一路則從海上進軍,直搗敵軍後方,斷其退路。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定可一舉擊潰高句麗!”


    劉備看著地圖,聽著關羽的部署,頻頻點頭。


    關羽的計劃,可謂是滴水不漏,將高句麗的地理形勢和兵力部署都考慮了進去。


    “好!就依雲長之計!”劉備一錘定音,“此戰,就由你擔任主帥,統領三軍!”


    “臣,領命!”關羽再次單膝跪地,抱拳領命,聲若洪鍾,響徹禦書房。


    劉備親自上前,將關羽扶起,目光灼灼地看著他:“雲長,此戰關係重大,你務必要小心謹慎,不可輕敵冒進。”


    “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關羽的眼中,燃燒著熊熊的戰意。


    “好!朕相信你!”劉備重重地點了點頭,“朕在洛陽,等著你的好消息!”


    “臣,告退!”關羽再次行禮,轉身大步離去。


    劉備望著關羽離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這一戰,將是關羽軍事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戰。


    勝,則大漢北方邊境將徹底安寧;敗,則後果不堪設想。


    夜色更深,禦書房的燭火,依舊搖曳不定,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血雨腥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為尊劉大耳的春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洛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洛施並收藏三國我為尊劉大耳的春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