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拖延之計
嫡女王妃美又嬌,王爺看著她作妖 作者:萬裏扶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公公久經官場,想的自然是比我等要更為周全,如此便聽您的安排。
隻是我兩家先前為著這批單子,已經在人力物力上花費不少,若是讓一時之間拿出諸多銀兩,也是難辦。
不若您再幫忙想想法子,容我們兩家幾日,各自去籌措一番才好。”
王如盛這話說的言辭懇切,有理有據。
張公公本以為要費一番口舌他二人才能答應,見他答應的這般爽快,麵上露出喜色 ,說話自然也就鬆動許多。
“不知你想要幾日?”
“十日為期可好?”
“好。”那便就這般說下,十日之後你二人各自拿出份額銀子便好。
商量完此事,張公公端茶送客。
他二人一前一後走出府門,宋青山麵露愁容,歎氣道:“原以為此番能撿迴一條命來,實乃萬幸,想不到還是要花那許多銀子來買命。如盛兄,這可如何是好呀。”
王如盛將他引到自家馬車上說話:“此事是你我兩家一同應承下的,自然是要同甘共苦,若是你府中周轉困難,我去想法子,先將咱們兩家的份額一同交上才是。”
宋青山激動的險些落下淚來,王如盛拍了拍他的肩膀,也不好將李正澤事先安排的事情透露給他,一路忍到了家,去到王老太太院裏給他報平安。
王老太太在家中等他許久,見他平安歸來,這才鬆下口氣,聽得他說起張公公吩咐之事,她道:“權當是花錢買平安吧,現下本就是多事之秋,倒了一個宋家,咱們王家便成了他們眼中的肥肉。
便是沒有今日之事,也會有其他的在前麵等著,怕也是沒有用的,還是要想個法子才是,總這般任人宰割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王如盛終究是悶不住,將李正澤交代他的事說給王老太太聽。
王老太太聞言驚疑道:“他今日一早便來與你說,張公公可能要打咱們家的主意,隻讓你答應下來,交付的日子定到十日為佳?”
王如盛點頭稱是,他也想不通這其中道理,看在他是昭昭的夫君的份上,自然是不能害王家的。
“如此說,他定然是有另外一番安排,或許是拖延之計也未嚐可知。”
“兒子本還有些心虛,生怕張公公不肯答應,沒想到他答應的倒也幹脆。似是並不甚急於此事一般。”
王老太太似是想通了其中關竅,誇讚道:“此事你做的不錯,若是早日查到那些水匪和貨物的下落,便也不用交這批銀子了。
隻是這銀子還是要準備的,這幾日你都找了牙人來看房屋、田地莊子,勢必要做出正在盡力籌措銀兩的架勢。”
王如盛答應下來,自安排人去辦,務必將變賣家產的陣仗擺起來。
………
李正澤這廂一連三日在湘雲樓中揮金如土,不僅為青川包下廂房獨住,還專門從城中的為他買了不少的小玩意送到樓中,其中不乏各種珍玩字畫和名貴玉器,惹得其他人豔羨不已。
便是老鴇香菱都忍不住趁李正澤不在樓裏,到青川這來打秋風。
她手上拿著一顆寶石對著光瞧,不禁嘖嘖稱奇道:“這位李公子當真是舍得,這般少見的珍貴寶石就當石頭一般隨意送人。”
青川神色淡淡,麵上也瞧不出多歡喜的模樣,道:“若是喜歡,送給您便是。”
香菱聞言,當下將那寶石放進袖袋裏,生怕他後悔一般,瞧他神色懨懨的,開口勸道:“這是多少人幾世修不來的福氣,如今你可要抓住,若是能哄得他為你脫了奴籍,贖了身,便是得了大造化。屆時可不要忘了我對你的提點才是。”
她這般說著走近青川,伸出手去扯起他的胳膊翻起袖子看,見那素白的腕子上纖塵不染,當下笑起來:“沒想到這李公子還是個不磋磨人的,你也是有福氣的。若非他不喜女子,我都想要跟著他了。”
青川在這樓裏也有幾日,見過其他人接待客人後身上總留下各種被施虐後的痕跡,尤其以小倌為甚,還有的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直接被坮去了亂葬崗。
這位客人每晚來了也隻是讓他睡在軟榻之上,並不對他做什麽,卻是另有所圖。
他想起那位李公子走之前交代的話,迴轉心思,道:“他倒是寵我,昨日還曾親自去到街上鋪子裏要請人為我量體裁衣做幾身衣衫,隻是一時尋不到好料子罷了,街上鋪子裏的那些料子都入不得他的眼。”
“他可曾說想要什麽樣的?”香菱眼珠一轉問他。
“這倒是未曾聽說,隻提起先前四處遊曆時曾見到過幾個南洋人,他們身上衣物的料子和花紋都十分獨特,很是少見,印象深刻。
今日便又去到鋪子裏為我去尋了。隻怕也是難找,有銀子花不出去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痛苦。”
青川這般說著麵上浮起一陣惋惜之色。
香菱心中自有一番計較,有些懷疑道:“他當真這般說的 ?”
“這還能有假,看他送我這些便知他心悅於我,幾匹綢緞又算得了什麽?”
“既然如此,他迴來時,你與他說,我認識南洋人,能為他尋到那些綢緞布匹,隻讓他準備好銀票便好。”
青川卻似是不信一般:“您莫要為了那點銀子說下大話,萬一此事李公子當真,您到時候又拿不出東西,豈不是讓我從中為難,反倒是像我與你合夥要坑他的錢一般。”
見他不信自己,香菱有些惱怒,氣道:“給你小子兩瓶染料,你就敢開作坊了?敢質疑姑奶奶我的手段,你是皮癢了吧?”
青川故作害怕,連連求饒道:“這畢竟是我的財神爺,我可不敢得罪,不如您將那南洋人和綢緞一同帶到樓裏來,讓他瞧了。
若是有那看中的,當下結了銀兩,我又能得著新衣衫,豈不是對兩下裏都好。”
香菱稍一思忖,打定主意應道:“你讓他今晚在此等著,我帶人和綢緞過來讓他看便是。”
隻是我兩家先前為著這批單子,已經在人力物力上花費不少,若是讓一時之間拿出諸多銀兩,也是難辦。
不若您再幫忙想想法子,容我們兩家幾日,各自去籌措一番才好。”
王如盛這話說的言辭懇切,有理有據。
張公公本以為要費一番口舌他二人才能答應,見他答應的這般爽快,麵上露出喜色 ,說話自然也就鬆動許多。
“不知你想要幾日?”
“十日為期可好?”
“好。”那便就這般說下,十日之後你二人各自拿出份額銀子便好。
商量完此事,張公公端茶送客。
他二人一前一後走出府門,宋青山麵露愁容,歎氣道:“原以為此番能撿迴一條命來,實乃萬幸,想不到還是要花那許多銀子來買命。如盛兄,這可如何是好呀。”
王如盛將他引到自家馬車上說話:“此事是你我兩家一同應承下的,自然是要同甘共苦,若是你府中周轉困難,我去想法子,先將咱們兩家的份額一同交上才是。”
宋青山激動的險些落下淚來,王如盛拍了拍他的肩膀,也不好將李正澤事先安排的事情透露給他,一路忍到了家,去到王老太太院裏給他報平安。
王老太太在家中等他許久,見他平安歸來,這才鬆下口氣,聽得他說起張公公吩咐之事,她道:“權當是花錢買平安吧,現下本就是多事之秋,倒了一個宋家,咱們王家便成了他們眼中的肥肉。
便是沒有今日之事,也會有其他的在前麵等著,怕也是沒有用的,還是要想個法子才是,總這般任人宰割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王如盛終究是悶不住,將李正澤交代他的事說給王老太太聽。
王老太太聞言驚疑道:“他今日一早便來與你說,張公公可能要打咱們家的主意,隻讓你答應下來,交付的日子定到十日為佳?”
王如盛點頭稱是,他也想不通這其中道理,看在他是昭昭的夫君的份上,自然是不能害王家的。
“如此說,他定然是有另外一番安排,或許是拖延之計也未嚐可知。”
“兒子本還有些心虛,生怕張公公不肯答應,沒想到他答應的倒也幹脆。似是並不甚急於此事一般。”
王老太太似是想通了其中關竅,誇讚道:“此事你做的不錯,若是早日查到那些水匪和貨物的下落,便也不用交這批銀子了。
隻是這銀子還是要準備的,這幾日你都找了牙人來看房屋、田地莊子,勢必要做出正在盡力籌措銀兩的架勢。”
王如盛答應下來,自安排人去辦,務必將變賣家產的陣仗擺起來。
………
李正澤這廂一連三日在湘雲樓中揮金如土,不僅為青川包下廂房獨住,還專門從城中的為他買了不少的小玩意送到樓中,其中不乏各種珍玩字畫和名貴玉器,惹得其他人豔羨不已。
便是老鴇香菱都忍不住趁李正澤不在樓裏,到青川這來打秋風。
她手上拿著一顆寶石對著光瞧,不禁嘖嘖稱奇道:“這位李公子當真是舍得,這般少見的珍貴寶石就當石頭一般隨意送人。”
青川神色淡淡,麵上也瞧不出多歡喜的模樣,道:“若是喜歡,送給您便是。”
香菱聞言,當下將那寶石放進袖袋裏,生怕他後悔一般,瞧他神色懨懨的,開口勸道:“這是多少人幾世修不來的福氣,如今你可要抓住,若是能哄得他為你脫了奴籍,贖了身,便是得了大造化。屆時可不要忘了我對你的提點才是。”
她這般說著走近青川,伸出手去扯起他的胳膊翻起袖子看,見那素白的腕子上纖塵不染,當下笑起來:“沒想到這李公子還是個不磋磨人的,你也是有福氣的。若非他不喜女子,我都想要跟著他了。”
青川在這樓裏也有幾日,見過其他人接待客人後身上總留下各種被施虐後的痕跡,尤其以小倌為甚,還有的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直接被坮去了亂葬崗。
這位客人每晚來了也隻是讓他睡在軟榻之上,並不對他做什麽,卻是另有所圖。
他想起那位李公子走之前交代的話,迴轉心思,道:“他倒是寵我,昨日還曾親自去到街上鋪子裏要請人為我量體裁衣做幾身衣衫,隻是一時尋不到好料子罷了,街上鋪子裏的那些料子都入不得他的眼。”
“他可曾說想要什麽樣的?”香菱眼珠一轉問他。
“這倒是未曾聽說,隻提起先前四處遊曆時曾見到過幾個南洋人,他們身上衣物的料子和花紋都十分獨特,很是少見,印象深刻。
今日便又去到鋪子裏為我去尋了。隻怕也是難找,有銀子花不出去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痛苦。”
青川這般說著麵上浮起一陣惋惜之色。
香菱心中自有一番計較,有些懷疑道:“他當真這般說的 ?”
“這還能有假,看他送我這些便知他心悅於我,幾匹綢緞又算得了什麽?”
“既然如此,他迴來時,你與他說,我認識南洋人,能為他尋到那些綢緞布匹,隻讓他準備好銀票便好。”
青川卻似是不信一般:“您莫要為了那點銀子說下大話,萬一此事李公子當真,您到時候又拿不出東西,豈不是讓我從中為難,反倒是像我與你合夥要坑他的錢一般。”
見他不信自己,香菱有些惱怒,氣道:“給你小子兩瓶染料,你就敢開作坊了?敢質疑姑奶奶我的手段,你是皮癢了吧?”
青川故作害怕,連連求饒道:“這畢竟是我的財神爺,我可不敢得罪,不如您將那南洋人和綢緞一同帶到樓裏來,讓他瞧了。
若是有那看中的,當下結了銀兩,我又能得著新衣衫,豈不是對兩下裏都好。”
香菱稍一思忖,打定主意應道:“你讓他今晚在此等著,我帶人和綢緞過來讓他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