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悲戚哭嚎良久,才迎接猴王進洞。
大聖坐在中間,群怪羅拜於前,啟道:“大聖爺爺,近聞得人族修士說您得脫性命,正保唐僧往西天取經。
我等還以為沒個十年八載您定迴不來,如今卻如何不在那西方路上了?”
大聖道:“小的們,你不知道。
那唐三藏不識好壞人。
我為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盡了平生的手段,幾番出力打殺要害他的邪禍,他卻說我行兇作惡,不要我做徒弟。
隻寫立貶書為照,把我逐趕迴來,永不聽用了。”
眾猴喜得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
大王有偌大本事,憑什麽去做他家和尚受氣?
您且歸家坐鎮,好讓孩子們無後顧之憂在陽光戲耍!”
言說之際,有將軍叫:“快安排椰子酒來,與大聖爺爺接風。”
猴王道:“我不飲酒,那呆子為我爭來的時間不多,咱們先得辦事為先。
俺問你,那偷獵的人,如今幾時來我山上一度?”
馬流道:“大王,那些家夥去年還能收斂些。
可自打今年開春,便不論甚麽晴雨,逐日在這裏搜查纏擾。”
大聖冷哼道:“他們怎今日不來?”
馬流道:“看待來耶。”
大聖吩咐:“小的們,都出去把那山上燒酥了的碎石頭與我搬將起來堆著。
或二三十個一推,或五六十個一堆,稍後我有用處。”
那些小猴都是一窩峰,一個個跳天搠地,亂搬了許多堆集。
猴王看了又教:“小的們,爾等都往洞內藏躲好了,看俺老孫作法。”
那大聖上了山巔看處,隻見那南半邊,冬冬鼓響,噹噹鑼鳴,閃上有千餘人馬,都架著鷹犬,持著刀槍。
猴王睜開火眼金睛仔細看那些人,他們哪卻是什麽人類?
隻見這些人,天魔本相,天兵身軀,也難怪有了法力的猴子猴孫們依舊招架不住。
但見他們:
狐皮苫肩頂,錦綺裹腰胸。
袋插狼牙箭,胯掛寶雕弓。
人似搜山虎,馬如跳澗龍。
成群引著犬,滿膀架其鷹。
荊筐抬火炮,帶定海東青。
粘竿百十舚,兔叉有千根。
牛頭攔路網,閻王扣子繩。
一齊亂吆喝,散撒滿天星。
亂中又有序,細節嚴森森。
大聖見那些人湧上他的山來,微微合眼幾息,忽然金睛暴睜。
隻見他手裏撚訣,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吸了一口氣,唿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
好風!但見:
揚塵播土,倒樹摧林。
海浪如山聳,渾波萬迭侵。
乾坤昏蕩蕩,日月暗沉沉。
一陣搖鬆如虎嘯,忽然入竹似龍吟。
萬竅怒號天噫氣,飛砂走石亂傷人。
大聖作起這大風,將那碎石乘風亂飛亂舞,可憐把那些千餘人馬,一個個: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
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難歸上界,天庭怎得還鄉?
屍骸輕粉臥山場,修行從此化虛無。
詩曰:
人亡馬死怎歸伍?野鬼孤魂不似神。
可憐從惡英雄將,不辨對錯血染沙。
大聖按落雲頭,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從歸順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勸我話道:
千日行善,善猶不足;
一日行惡,惡自有餘。
真有此話!
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
可這些天兵天將喬裝人類,打死捉走了我的多少兒孫?
身為大王,可報仇否?”
又叫:“小的們,出來!打掃戰場!”
那群猴躲在水簾之後無知無覺,隱約感到外間有狂風過去,便聽得大聖唿喚,一個個跳將出來。見到那滿地屍骸,盡驚得張大嘴巴說不出話。
大聖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些天兵的衣服,剝得來家洗淨血跡,穿了遮寒禦敵;
把天將的屍首,都推到那萬丈深潭裏;
把死倒的戰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醃著,慢慢的食用;
把那些弓箭槍刀神兵寶器分了,與你們操演武藝;
將那雜色旗號,收來重新浸染,留待我用!”
群猴一個個興奮得上躥下跳,紛紛領諾。
那大聖把旗拆洗,總鬥拚做麵雜彩花旗,上寫“重修花果山複整水簾洞齊天大聖”十四字,豎起杆子,將旗掛於洞外。
逐日招魔聚獸,積草屯糧,再不題“和尚”二字。
他曾一統妖族,如今法力本事更勝曾經。
即便五百年過去,那些故交人情猶在,加之手段又高,便直去四海龍王那裏借來些甘霖仙水,把山重新洗青。
前栽榆柳,後種鬆楠,桃李棗梅,無所不備。
一時逍遙自在,領子孫們修家演武,樂業安居不題。
卻說唐僧也不真是傻子,八戒那點伎倆心思他怎會參悟不透。
直到悟空飛得消失,他才緩緩抬頭背過西方,隻朝東望那猴子遠去方向良久,不言。
忽然間,這高僧縱放心猿,攀鞍上馬。
八戒得意洋洋趕到前邊開路,沙僧挑著行李西行追隨。
朱小傑吧唧吧唧嘴,覺得這西遊,真與此前故事中有些不同。
過了白虎嶺,忽見一帶林丘,隻見藤攀葛繞,柏翠鬆青。
三藏叫道:“徒弟呀,山路崎嶇,甚是難走,卻又鬆林叢簇,樹木森羅,切須仔細,恐有妖邪妖獸。”
言畢,隻看那呆子,抖擻精神,叫沙僧帶著馬,他接下大師兄職責使釘鈀開路,領唐僧徑入鬆林之內。
正行處,唐長老卻兜住馬道:“八戒,我這一日已經饑了,你去哪尋些齋飯來給我吃吧?”
八戒一反往日憊懶之態,利索來到馬前道:“請師父下馬安坐在此歇息等候,俺老孫這便去尋。”
長老在他攙扶中下了馬,沙僧歇了擔,取出缽盂,遞與八戒。
八戒道:“沙師弟注意防備,俺去也。”
長老問:“哪裏去尋?”
八戒被問得一愣,他可沒有大師兄那般火眼金睛,可既然是他把猴子放跑了,這事情自該由他擔下。
於是悟能嗬嗬一笑道:“師父莫管,我這一去,鑽冰取火一定尋齋至,壓雪求油也要化飯來。”
你看他出了鬆林隻好盲走亂試,往西行經十餘裏,也不曾撞著一個人家,真是有狼虎無人煙的去處。
那呆子走得辛苦,嘴邊還不忘高聲自言自語道:“啊!當年那潑猴在的時候,老和尚要飯便就能想法子找得飯來。
卻為何如今日輪到我身上,就沒個搭理招唿?
難道是我‘天蓬元帥’的名頭不如他‘齊天大聖’好使不成?
誠所謂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父娘恩。公道自在人心!”
又走一段,覺得這麽下去可真不是個辦法,於是再道:“啊!我若就迴去,對老和尚說沒處化齋,他也不信我走了這許多路。
眼下我困了,也不知睡一覺起來,這缽盂會不會被過路的好心人給裝滿?
也罷,也罷,且往這草科裏睡睡。
我睡覺去了啊!合眼了啊!不看了啊!給些麵子啊!”
嚷畢,這呆子真就把頭拱在草裏睡下,當時也隻說朦朧朦朧就起來,豈知走路辛苦的人,丟倒頭隻管齁齁睡起。
且不言八戒在此睡覺,卻說長老在那林間等了好久好久。稍一亂想,便被急得耳熱眼跳身心不安。
恰逢逍遙子迴長安吃飯去了,於是隻好迴叫沙僧問道:“悟能去化齋,怎麽這早晚還不迴?”
沙僧道:“師父,我也不曉得哩。
想來是二師兄見這西方上人家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怕要多弄些吃飽再迴來。”
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裏貪著吃齋,我們哪裏會他?
眼下天色晚了,此間也不是個過夜住處,須要尋個下塌落腳之地才好。”
沙僧道:“不打緊,師父,
你且坐在這裏,等我去尋他來。”
三藏道:“正是,正是。有齋沒齋也都算了,隻是天陰欲雨,抓緊尋下處要緊。”
沙僧丟下玄奘,綽了寶杖,徑出鬆林來找八戒。
長老獨坐林中,八分饑餓,十分悶倦。
隻得強打精神,勉強起身,把行李攢在一處;
將馬拴在樹上,柬下戴的鬥笠,插定了錫杖;
整一整緇衣,徐步幽林,權為散悶。
長老眼看著野草山花,傾聽著歸巢鳥噪。
不覺間順著林子內的草深路小的去處,情思紊亂卻走錯了。
他一來也是想散心悶,二來也是要尋八戒、沙僧。不期他兩個走的是直西路,長老轉了一會,卻走向南邊去了。
出得鬆林,三藏恍惚抬頭,突然看到那壁廂金光閃爍,彩氣騰騰。
仔細看處,前方原是座寶塔,金頂放光。
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著那金頂放亮。
他道:“真是我弟子的緣法哩!
自離東土,發願逢廟燒香,見佛拜佛,遇塔掃塔。
那放光的不正是座黃金寶塔嗎?
隻是怎麽就不曾走過這條路?
塔下必有寺院,院內必有僧家,且等我走走。
此處無人行走,行李、白馬,暫擱卻也無事。那裏若有方便處,隻待徒弟們迴來,也好一同借歇。”
噫!長老越想越是高興,一時竟都忘記解。
你看他拽開步,竟至塔邊,但見那:
石崖高萬丈,山大接青霄。
根連地厚,峰插天高。
兩邊雜樹數千顆,前後藤纏百餘裏。
花映草梢風有影,水流雲竇月無根。
倒木橫擔深澗,枯藤結掛光峰。
石橋下,流滾滾清泉;
台座上,長明明玉粉。
遠觀一似三島天堂,近看有如蓬萊勝境。
香鬆紫竹繞山溪,鴉鵲猿猴穿峻嶺。
洞門外,有一來一往的走獸成行;
樹林裏,有或出或入的飛禽作隊。
青青香草秀,豔豔野花開。
這所在分明是惡境,那長老晦氣撞將來。
唐長老舉步進前,才來到塔門之下,隻見一個斑竹簾兒掛在裏麵。
他破步入門,揭起來往裏就進,猛得抬頭,見那石床上側睡著個妖魔。你道他怎生模樣:
青靛臉,白獠牙,一張大口呀呀。
兩邊亂蓬蓬的鬢毛,卻都是些胭脂染色;
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
鸚嘴般的鼻兒拱拱,曙星樣的眼兒巴巴。
兩個拳頭,和尚缽盂模樣;
一雙藍腳,懸崖榾柮椏槎。
斜披著淡黃袍帳,賽過那織錦袈裟。
拿的一口刀,精光耀映;
眠的一塊石,細潤無瑕。
他也曾小妖排蟻陣,他也曾老怪坐蜂衙。
你看他威風凜凜,大家吆喝,叫一聲“爺”。
他也曾月作三人壺酌酒,他也曾風生兩腋盞傾茶。
你看他神通浩浩,霎著下眼,遊遍天涯。
荒林喧鳥雀,深莽宿龍蛇。
仙子種田生白玉,道人伏火養丹砂。
小小洞門,雖到不得那阿鼻地獄;
楞楞妖怪,卻就是一個牛頭夜叉。
大聖坐在中間,群怪羅拜於前,啟道:“大聖爺爺,近聞得人族修士說您得脫性命,正保唐僧往西天取經。
我等還以為沒個十年八載您定迴不來,如今卻如何不在那西方路上了?”
大聖道:“小的們,你不知道。
那唐三藏不識好壞人。
我為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盡了平生的手段,幾番出力打殺要害他的邪禍,他卻說我行兇作惡,不要我做徒弟。
隻寫立貶書為照,把我逐趕迴來,永不聽用了。”
眾猴喜得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
大王有偌大本事,憑什麽去做他家和尚受氣?
您且歸家坐鎮,好讓孩子們無後顧之憂在陽光戲耍!”
言說之際,有將軍叫:“快安排椰子酒來,與大聖爺爺接風。”
猴王道:“我不飲酒,那呆子為我爭來的時間不多,咱們先得辦事為先。
俺問你,那偷獵的人,如今幾時來我山上一度?”
馬流道:“大王,那些家夥去年還能收斂些。
可自打今年開春,便不論甚麽晴雨,逐日在這裏搜查纏擾。”
大聖冷哼道:“他們怎今日不來?”
馬流道:“看待來耶。”
大聖吩咐:“小的們,都出去把那山上燒酥了的碎石頭與我搬將起來堆著。
或二三十個一推,或五六十個一堆,稍後我有用處。”
那些小猴都是一窩峰,一個個跳天搠地,亂搬了許多堆集。
猴王看了又教:“小的們,爾等都往洞內藏躲好了,看俺老孫作法。”
那大聖上了山巔看處,隻見那南半邊,冬冬鼓響,噹噹鑼鳴,閃上有千餘人馬,都架著鷹犬,持著刀槍。
猴王睜開火眼金睛仔細看那些人,他們哪卻是什麽人類?
隻見這些人,天魔本相,天兵身軀,也難怪有了法力的猴子猴孫們依舊招架不住。
但見他們:
狐皮苫肩頂,錦綺裹腰胸。
袋插狼牙箭,胯掛寶雕弓。
人似搜山虎,馬如跳澗龍。
成群引著犬,滿膀架其鷹。
荊筐抬火炮,帶定海東青。
粘竿百十舚,兔叉有千根。
牛頭攔路網,閻王扣子繩。
一齊亂吆喝,散撒滿天星。
亂中又有序,細節嚴森森。
大聖見那些人湧上他的山來,微微合眼幾息,忽然金睛暴睜。
隻見他手裏撚訣,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吸了一口氣,唿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
好風!但見:
揚塵播土,倒樹摧林。
海浪如山聳,渾波萬迭侵。
乾坤昏蕩蕩,日月暗沉沉。
一陣搖鬆如虎嘯,忽然入竹似龍吟。
萬竅怒號天噫氣,飛砂走石亂傷人。
大聖作起這大風,將那碎石乘風亂飛亂舞,可憐把那些千餘人馬,一個個: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
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難歸上界,天庭怎得還鄉?
屍骸輕粉臥山場,修行從此化虛無。
詩曰:
人亡馬死怎歸伍?野鬼孤魂不似神。
可憐從惡英雄將,不辨對錯血染沙。
大聖按落雲頭,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從歸順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勸我話道:
千日行善,善猶不足;
一日行惡,惡自有餘。
真有此話!
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
可這些天兵天將喬裝人類,打死捉走了我的多少兒孫?
身為大王,可報仇否?”
又叫:“小的們,出來!打掃戰場!”
那群猴躲在水簾之後無知無覺,隱約感到外間有狂風過去,便聽得大聖唿喚,一個個跳將出來。見到那滿地屍骸,盡驚得張大嘴巴說不出話。
大聖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些天兵的衣服,剝得來家洗淨血跡,穿了遮寒禦敵;
把天將的屍首,都推到那萬丈深潭裏;
把死倒的戰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醃著,慢慢的食用;
把那些弓箭槍刀神兵寶器分了,與你們操演武藝;
將那雜色旗號,收來重新浸染,留待我用!”
群猴一個個興奮得上躥下跳,紛紛領諾。
那大聖把旗拆洗,總鬥拚做麵雜彩花旗,上寫“重修花果山複整水簾洞齊天大聖”十四字,豎起杆子,將旗掛於洞外。
逐日招魔聚獸,積草屯糧,再不題“和尚”二字。
他曾一統妖族,如今法力本事更勝曾經。
即便五百年過去,那些故交人情猶在,加之手段又高,便直去四海龍王那裏借來些甘霖仙水,把山重新洗青。
前栽榆柳,後種鬆楠,桃李棗梅,無所不備。
一時逍遙自在,領子孫們修家演武,樂業安居不題。
卻說唐僧也不真是傻子,八戒那點伎倆心思他怎會參悟不透。
直到悟空飛得消失,他才緩緩抬頭背過西方,隻朝東望那猴子遠去方向良久,不言。
忽然間,這高僧縱放心猿,攀鞍上馬。
八戒得意洋洋趕到前邊開路,沙僧挑著行李西行追隨。
朱小傑吧唧吧唧嘴,覺得這西遊,真與此前故事中有些不同。
過了白虎嶺,忽見一帶林丘,隻見藤攀葛繞,柏翠鬆青。
三藏叫道:“徒弟呀,山路崎嶇,甚是難走,卻又鬆林叢簇,樹木森羅,切須仔細,恐有妖邪妖獸。”
言畢,隻看那呆子,抖擻精神,叫沙僧帶著馬,他接下大師兄職責使釘鈀開路,領唐僧徑入鬆林之內。
正行處,唐長老卻兜住馬道:“八戒,我這一日已經饑了,你去哪尋些齋飯來給我吃吧?”
八戒一反往日憊懶之態,利索來到馬前道:“請師父下馬安坐在此歇息等候,俺老孫這便去尋。”
長老在他攙扶中下了馬,沙僧歇了擔,取出缽盂,遞與八戒。
八戒道:“沙師弟注意防備,俺去也。”
長老問:“哪裏去尋?”
八戒被問得一愣,他可沒有大師兄那般火眼金睛,可既然是他把猴子放跑了,這事情自該由他擔下。
於是悟能嗬嗬一笑道:“師父莫管,我這一去,鑽冰取火一定尋齋至,壓雪求油也要化飯來。”
你看他出了鬆林隻好盲走亂試,往西行經十餘裏,也不曾撞著一個人家,真是有狼虎無人煙的去處。
那呆子走得辛苦,嘴邊還不忘高聲自言自語道:“啊!當年那潑猴在的時候,老和尚要飯便就能想法子找得飯來。
卻為何如今日輪到我身上,就沒個搭理招唿?
難道是我‘天蓬元帥’的名頭不如他‘齊天大聖’好使不成?
誠所謂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父娘恩。公道自在人心!”
又走一段,覺得這麽下去可真不是個辦法,於是再道:“啊!我若就迴去,對老和尚說沒處化齋,他也不信我走了這許多路。
眼下我困了,也不知睡一覺起來,這缽盂會不會被過路的好心人給裝滿?
也罷,也罷,且往這草科裏睡睡。
我睡覺去了啊!合眼了啊!不看了啊!給些麵子啊!”
嚷畢,這呆子真就把頭拱在草裏睡下,當時也隻說朦朧朦朧就起來,豈知走路辛苦的人,丟倒頭隻管齁齁睡起。
且不言八戒在此睡覺,卻說長老在那林間等了好久好久。稍一亂想,便被急得耳熱眼跳身心不安。
恰逢逍遙子迴長安吃飯去了,於是隻好迴叫沙僧問道:“悟能去化齋,怎麽這早晚還不迴?”
沙僧道:“師父,我也不曉得哩。
想來是二師兄見這西方上人家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怕要多弄些吃飽再迴來。”
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裏貪著吃齋,我們哪裏會他?
眼下天色晚了,此間也不是個過夜住處,須要尋個下塌落腳之地才好。”
沙僧道:“不打緊,師父,
你且坐在這裏,等我去尋他來。”
三藏道:“正是,正是。有齋沒齋也都算了,隻是天陰欲雨,抓緊尋下處要緊。”
沙僧丟下玄奘,綽了寶杖,徑出鬆林來找八戒。
長老獨坐林中,八分饑餓,十分悶倦。
隻得強打精神,勉強起身,把行李攢在一處;
將馬拴在樹上,柬下戴的鬥笠,插定了錫杖;
整一整緇衣,徐步幽林,權為散悶。
長老眼看著野草山花,傾聽著歸巢鳥噪。
不覺間順著林子內的草深路小的去處,情思紊亂卻走錯了。
他一來也是想散心悶,二來也是要尋八戒、沙僧。不期他兩個走的是直西路,長老轉了一會,卻走向南邊去了。
出得鬆林,三藏恍惚抬頭,突然看到那壁廂金光閃爍,彩氣騰騰。
仔細看處,前方原是座寶塔,金頂放光。
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著那金頂放亮。
他道:“真是我弟子的緣法哩!
自離東土,發願逢廟燒香,見佛拜佛,遇塔掃塔。
那放光的不正是座黃金寶塔嗎?
隻是怎麽就不曾走過這條路?
塔下必有寺院,院內必有僧家,且等我走走。
此處無人行走,行李、白馬,暫擱卻也無事。那裏若有方便處,隻待徒弟們迴來,也好一同借歇。”
噫!長老越想越是高興,一時竟都忘記解。
你看他拽開步,竟至塔邊,但見那:
石崖高萬丈,山大接青霄。
根連地厚,峰插天高。
兩邊雜樹數千顆,前後藤纏百餘裏。
花映草梢風有影,水流雲竇月無根。
倒木橫擔深澗,枯藤結掛光峰。
石橋下,流滾滾清泉;
台座上,長明明玉粉。
遠觀一似三島天堂,近看有如蓬萊勝境。
香鬆紫竹繞山溪,鴉鵲猿猴穿峻嶺。
洞門外,有一來一往的走獸成行;
樹林裏,有或出或入的飛禽作隊。
青青香草秀,豔豔野花開。
這所在分明是惡境,那長老晦氣撞將來。
唐長老舉步進前,才來到塔門之下,隻見一個斑竹簾兒掛在裏麵。
他破步入門,揭起來往裏就進,猛得抬頭,見那石床上側睡著個妖魔。你道他怎生模樣:
青靛臉,白獠牙,一張大口呀呀。
兩邊亂蓬蓬的鬢毛,卻都是些胭脂染色;
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
鸚嘴般的鼻兒拱拱,曙星樣的眼兒巴巴。
兩個拳頭,和尚缽盂模樣;
一雙藍腳,懸崖榾柮椏槎。
斜披著淡黃袍帳,賽過那織錦袈裟。
拿的一口刀,精光耀映;
眠的一塊石,細潤無瑕。
他也曾小妖排蟻陣,他也曾老怪坐蜂衙。
你看他威風凜凜,大家吆喝,叫一聲“爺”。
他也曾月作三人壺酌酒,他也曾風生兩腋盞傾茶。
你看他神通浩浩,霎著下眼,遊遍天涯。
荒林喧鳥雀,深莽宿龍蛇。
仙子種田生白玉,道人伏火養丹砂。
小小洞門,雖到不得那阿鼻地獄;
楞楞妖怪,卻就是一個牛頭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