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未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盜賊蜂起。 桓帝延熹三年(160),三月十九日。
高高懸起的烈陽恣意地蒸騰著大地,漫漫飄起的水蒸氣讓大地看上去就像是在微微地晃動著、朦朧淒美,被籠罩著的皇宮更是白霧騰騰、若隱若現。
洛陽城大內皇宮中,本應用於處理國家政事的恆德殿內,傳出了清如脆鈴般的朗朗笑聲,隨後是書桌被撞倒的聲音,由全國各地上呈的奏折散如小山般堆積起來,被撞落在地上發出“劈啪”的響聲。
“看你們往哪裏跑!還不讓我抓到!哈哈哈!”當朝天子孝桓帝劉誌用錦華紗巾蒙住了雙眼,他伸張開雙手,向四周使勁地揮舞搜索著,宛如雙龍出海、捉摸不定。其身邊則是一眾向四麵八方跑散開來躲避孝桓帝的絕美妃子,個個如天仙下凡,華衣薄紗、濃妝修飾、天姿國色,一時帶起滿殿春光無限。
然而隨著書桌、奏折倒地的聲響,孝桓帝與妃子們的笑聲也嘎然而止,眾妃子各有所思,不過紛紛都把目光投向一位躺倒在地上的妃子,也就是那個撞倒書桌和奏折的妃子。寬敞的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
孝桓帝一把摘下蒙眼的錦華紗巾,循眾妃子的目光望去,最終也盯看著那個躺倒於地的妃子,神情似笑非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突然,孝桓帝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邁出笨重的步伐走到那妃子跟前,彎下腰溫柔地扶起妃子,摟著滑嫩的纖腰,柔聲說道:“郭愛妃,沒有撞傷吧!”
郭愛妃順勢緊緊依偎在孝桓帝懷中,纖腰晃動、滿眼通紅,眼角更是溢出一絲晶瑩的淚光,更平添幾分嬌色。她用雪齒咬了咬櫻唇,嬌聲而帶幾分淒怨地說道:“聖上,臣妾撞傷了,好痛啊!我不依!”說完,豆粒大的晶瑩淚珠就奪眶而出了。
孝桓帝憐心大起,伏下身子,湊近郭貴妃嬌嫩欲滴的俏臉,往上麵那顆晶瑩剔透的淚珠輕輕一吻,然後抬起頭,大聲吆喝道:“來人!”
大殿的門應聲而開,一身穿黃色護甲的禦前護衛單膝跪倒在地,低著頭,雙手抱拳道:“到!請問聖上有何吩咐?”“朕不是吩咐過了嗎?不準再把雜物奏折放在恆德殿上,通通給朕搬去偏宮放著!到底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違抗聖旨,讓郭愛妃嬌體受痛,給朕通通拖出午門斬首!” 孝桓帝怒道。
禦前護衛一詫,結結巴巴地說道:“可是……可是堅持要把奏折……放在恆德殿上的是……是白馬令李雲大人。”
孝恆帝聞言眉頭一皺,說:“李雲大人?就是先帝最重用的老臣之一的那個?那個老不死,老是幹這些大掃朕雅興的事。偏偏先帝有遺囑,要我好好聽那老不死的話,我不能夠將他怎麽樣!”
郭貴妃扯一扯孝桓帝的龍袍,嬌聲嬌氣地嗔道:“臣妾不依嘛!”
周圍一眾妃子一時神色各異,紛紛向郭貴妃投來異樣的目光,不屑的、埋怨的、怨恨的、討厭的,個個都是嫉妒心大起,恨不得生生把這造作萬分的郭貴妃撕碎。連一旁的禦前護衛也不禁眉頭一皺,甚是厭惡。
孝桓帝輕輕撫摸郭貴妃的如瀑布流瀉的烏黑秀發,說道:“愛妃勿怒,你可是朕心頭之肉啊,朕怎麽舍得讓你白白受痛呢?這樣吧,轉頭朕把鮮卑剛進貢來的冰山夜明珠賜給你。”
郭貴妃聞言立即眉開眼笑,朗朗笑道:“謝謝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話音剛落,從殿外傳來將近百人齊聲朗道:“臣等懇請聖上勤理政事、振興吾國、造福萬民!請聖上勤理政事、振興吾國、造福萬民!……”
孝桓帝大吃一驚,叫道:“發生什麽事?快快稟告!”
又一位禦前護衛從殿門外衝入殿內,以同樣的姿勢跪倒在地,抱拳道:“稟告聖上,李雲大人、杜喬大人、劉質大人和李固大人等朝庭重臣近百人全都跪在烈日之下,高唿口號請告聖上!”
禦前護衛所說出的大臣竟全是當朝僅存的數十位忠臣!
高唿仍不絕於耳。
“什麽!那群老不死膽敢壓迫朕?”孝桓帝緊撚一下拳頭,發現自己手心竟不知何時開始冒出了絲絲冷汗。殿外的高唿聲就像一把千斤重錘重重地痛擊孝桓帝心胸。劇創之下,孝桓帝的額眉也不斷地冒出豆粒大的冷汗珠,冷汗涔涔,連龍袍背上也露出了汗濕的印子。
其實孝桓帝又何嚐不想當一明君,治理好國家?可是當年他十五歲登帝位,滿朝皆是奸臣庸官,加上梁太後專政,他隻不過是一介傀儡,令不行、禁不止,有心無力。與專政勢力對壘了十餘年,他不但鞏固不了皇權,反而輸得一敗塗地。內憂不隻,還有外患。近幾年來,東漢周邊的少數民族日益猖獗,經常踏入東漢領土,燒殺搶掠,使得民心惶惶。前幾天鮮卑派使者進貢禮品,估計也隻是想麻痹東漢君臣,以謀他日進攻東漢能夠出其不意,一把拿下驚恐未定的東漢。心力交瘁之下,兩年前孝桓帝大病一場,從鬼門關蕩過一場之後,孝桓帝感到空前的絕望,於是從此放棄理想,不理政事,隻知道終日沉迷女色,甘為一介昏君。
孝桓帝一把推開仍依偎在自己人懷裏不知所措的郭貴妃,雙手緊捂著雙耳,發瘋似的大喊:“別再說了!不要再吵啊!”
妃子們皆是第一次看見平時風流無道的聖上發起難來,都被嚇得驚慌失措,不顧儀態地爭先恐後往後方躲去。兩位禦前護衛一時間也不知是否應該上前阻止,愣在那裏。
“哈哈哈!聖上又何須如此煩惱?”一把陰陽怪氣的聲音劃空而來,因為距離較近,竟像是把殿外的高唿聲硬生生地壓了下去,但這把聲音粗氣中帶有尖銳,既像男聲又似女聲,加上語氣陰冷,宛如陰水死潭,讓人聽了不禁毛骨悚然。
但孝桓帝似乎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喜悅之情形於色,“彭公公,快快救救朕!”
從大殿門後走出了一個人影,高挑骨瘦的身材,蒼白無血色的臉廓,光滑的下巴上竟沒有一根須根,尖銳的雙眼似笑非笑地盯著孝桓帝。這儼然就是當朝第一奸臣、宦官總管彭銘!
彭銘麵部的肌肉微微地抽動了一下,嘴角露出一絲陰險的笑:“聖上既然不能夠斬了李雲大人他們,難道還不能把他們全都禁錮起來嗎?”
與此同時,在距離洛陽城數千公裏外的巨鹿郡,一間略顯破舊的廟堂中,牆上供奉著“南華老仙”四個大字神位,神位前,以三角陣勢盤坐著三個身穿道士袍的人。
為首一人穿著最為華貴,頭戴羽冠,身穿金絲銀邊道士袍,道士袍背麵淺淺地印有黃龍一條,正麵前胸位置則繡著金黃色的“太平道人”四字。此人骨瘦如嶙,但掩飾不住麵上的血氣紅潤,炯炯有神的虎眼濃眉,顯得氣血非常紅潤充足。
此人正是自封“太平道人”的巨鹿郡“三張道人”的龍頭大哥,名叫張角。張角本來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不第秀才,仕途坎坷。然而卻是一段神話般的經曆改變了他的一生。
傳說三年前,張角上山采藥,竟碰上一隻吊睛白額虎。嚇得手無搏雞之力的張角屎尿亂流,狼狽不堪地逃到一洞口前。張角想也沒想跑進洞中,竟發現裏麵坐著一位老人,白發飄飄,碧眼童顏,手中執著一根藜杖,正在閉目養神。
張角一驚,說道:“老人家何故在此,洞外有隻吊睛白額虎,兇狠得很,這裏很危險。”
老人似是未聞,一動也不動。
張角無可奈何,總不能讓老人家受驚吧,等吊睛白額虎一進來,老人家還哪有生還的可能?於是說道:“這樣吧,我出去與那隻吊睛白額虎一鬥,或許尚有半分勝算,老人家您呆在這裏,等我趕跑吊睛白額虎,再迴來帶您離開這裏。”
說完,張角目光向四周一掃,拾起幾塊稱手的石頭,欲出洞與虎冒死一搏。這時,背後傳來微微的唿吸聲。
張角一轉頭,這一驚嚇可就非同小可——吊睛白額虎就伏在他身後不足一丈的地方,裂嘴切齒,虎眼圓瞪,作狀欲撲上來撕碎張角。嚇得張角雙腳發麻大唿“救命”。
這時候,奇跡突然發生了,吊睛白額虎突然間合上嘴,緊閉雙目,潛頭下伏,前爪縮起,後爪蹬地,尾巴竟然往上翹起不住擺動,儼然像是一隻向主人賣乖的小狗!
張角驚詫得張大嘴,感到不可置信,隻呆呆地盯視著這隻“賣乖”白額虎,就連舉著石頭的手也停滯在半空中,忘卻了放下。
這時,一把氣海充盈的深厚聲音從張角身後傳來,聽在耳裏宛如暖流入體,說不盡的舒服:“哈哈哈!年青人,你有著善良的的本性,濟世的胸懷,實屬難得。你我雖隻剛見一麵,但看得出你道根非淺,若肯下苦工夫,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緣分源於天命,你我此刻相見恐怕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乃當順應天緣,贈你三卷《太平要術》。參透此書,你將會有普濟天下,造福萬民的能力。當然,如果你心術不正、入歧途而不返,就等於賦予你暴動天下、禍害萬民的資本。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將墮入萬劫不複之境,曆盡天譴。正與邪,隻在於你一念之間,你好自為之吧!”
張角全身一凜,猛然想起了什麽,轉身驚道:“老人家?”
隻見老人雙腳離地,浮空而起,背後七彩光芒亂射,姹紫嫣紅,把整個山洞照的閃爍不定,漫天光舞,煞是奪目刺眼。張角隻能半睜閉雙眼,仰望著老人神話般的騰空而起。
老人左手輕輕一揮,正如憑空而來,三卷竹卷淩空飛向張角。還未等張角反應過來,老人身體微微前傾,緩緩地向洞外飄去。
張角不敢怠慢,連忙甩開手中的石頭,恭恭敬敬地伸出雙手接過竹卷,低頭一看,果真寫著“太平要術”四個燙金大字。
張角心中驚喜萬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猛然,他似乎迴過神來,立馬跪倒在地,朝洞口方向磕了三個響頭,然後提聲問道:“老人家再造之恩,張角永世難忘。敢問老人家是何方神仙?”過了半晌,不見任何迴應,急忙一抬頭,可是哪裏還有老人的身影?
這時,就像是從遠方遙遙傳來洪亮的字句:“吾乃南華老仙”。
張角口中喃喃道:“南華老仙……南華老仙……”把這四個字牢牢銘記在心中。然後再向南華老仙離去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
等張角再迴過神來,一切都迴歸平靜,就像是從未有事發生一般。張角不禁懷疑這是否隻是南柯一夢,伸手撚一下自己,卻發現手中還抓著三卷《太平要術》。
神如南華老仙都始料不及,自己一時隨緣傳授天書的書生,竟會引發一場空前的災難,締造一個時代的浩劫。
三年後的今天,張角埋頭苦心鑽研《太平要術》有三年時光,已經略有小成,能夠唿風喚雨、施符治病,甚得民心。
張角身後的二人,左邊的為張角二弟張寶,右邊的為張角三弟張梁。他們二人都跟著張角修研《太平要術》,不過天資遠不如大哥張角,所以成效甚微,修為尚淺。但借著大哥的名氣,也在人們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此時的張角早已尚非當初心地善良、手無搏雞之力的窮書生了,他借著自己的修為,打著普濟世人的旗號,不斷地建立自己的名望,自封“太平道人”,廣招門徒,已經收下了門下弟子三四十人,崇拜的百姓更是多不勝數。
張梁忍不住先開口發話:“大哥,現在我們已經在人們心目中建立起崇高的名望,何不趁漢朝失去民心的機會起義發難,白白浪費機會豈不叫人可惜?況且我們若現在想要起義發難,人們中響應者不下百人,再聯合各地人民起義軍,推翻漢朝豈不美哉?”
張角緊閉雙眼,緩緩說道:“三弟太過鼠目寸光,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現時這樣的起義根本毫無作用,隻會白白浪費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一切。現在的時機尚未成熟,耐心等候吧!”
三卷《太平要術》,帶來的不知是福是禍。
高高懸起的烈陽恣意地蒸騰著大地,漫漫飄起的水蒸氣讓大地看上去就像是在微微地晃動著、朦朧淒美,被籠罩著的皇宮更是白霧騰騰、若隱若現。
洛陽城大內皇宮中,本應用於處理國家政事的恆德殿內,傳出了清如脆鈴般的朗朗笑聲,隨後是書桌被撞倒的聲音,由全國各地上呈的奏折散如小山般堆積起來,被撞落在地上發出“劈啪”的響聲。
“看你們往哪裏跑!還不讓我抓到!哈哈哈!”當朝天子孝桓帝劉誌用錦華紗巾蒙住了雙眼,他伸張開雙手,向四周使勁地揮舞搜索著,宛如雙龍出海、捉摸不定。其身邊則是一眾向四麵八方跑散開來躲避孝桓帝的絕美妃子,個個如天仙下凡,華衣薄紗、濃妝修飾、天姿國色,一時帶起滿殿春光無限。
然而隨著書桌、奏折倒地的聲響,孝桓帝與妃子們的笑聲也嘎然而止,眾妃子各有所思,不過紛紛都把目光投向一位躺倒在地上的妃子,也就是那個撞倒書桌和奏折的妃子。寬敞的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
孝桓帝一把摘下蒙眼的錦華紗巾,循眾妃子的目光望去,最終也盯看著那個躺倒於地的妃子,神情似笑非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突然,孝桓帝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邁出笨重的步伐走到那妃子跟前,彎下腰溫柔地扶起妃子,摟著滑嫩的纖腰,柔聲說道:“郭愛妃,沒有撞傷吧!”
郭愛妃順勢緊緊依偎在孝桓帝懷中,纖腰晃動、滿眼通紅,眼角更是溢出一絲晶瑩的淚光,更平添幾分嬌色。她用雪齒咬了咬櫻唇,嬌聲而帶幾分淒怨地說道:“聖上,臣妾撞傷了,好痛啊!我不依!”說完,豆粒大的晶瑩淚珠就奪眶而出了。
孝桓帝憐心大起,伏下身子,湊近郭貴妃嬌嫩欲滴的俏臉,往上麵那顆晶瑩剔透的淚珠輕輕一吻,然後抬起頭,大聲吆喝道:“來人!”
大殿的門應聲而開,一身穿黃色護甲的禦前護衛單膝跪倒在地,低著頭,雙手抱拳道:“到!請問聖上有何吩咐?”“朕不是吩咐過了嗎?不準再把雜物奏折放在恆德殿上,通通給朕搬去偏宮放著!到底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違抗聖旨,讓郭愛妃嬌體受痛,給朕通通拖出午門斬首!” 孝桓帝怒道。
禦前護衛一詫,結結巴巴地說道:“可是……可是堅持要把奏折……放在恆德殿上的是……是白馬令李雲大人。”
孝恆帝聞言眉頭一皺,說:“李雲大人?就是先帝最重用的老臣之一的那個?那個老不死,老是幹這些大掃朕雅興的事。偏偏先帝有遺囑,要我好好聽那老不死的話,我不能夠將他怎麽樣!”
郭貴妃扯一扯孝桓帝的龍袍,嬌聲嬌氣地嗔道:“臣妾不依嘛!”
周圍一眾妃子一時神色各異,紛紛向郭貴妃投來異樣的目光,不屑的、埋怨的、怨恨的、討厭的,個個都是嫉妒心大起,恨不得生生把這造作萬分的郭貴妃撕碎。連一旁的禦前護衛也不禁眉頭一皺,甚是厭惡。
孝桓帝輕輕撫摸郭貴妃的如瀑布流瀉的烏黑秀發,說道:“愛妃勿怒,你可是朕心頭之肉啊,朕怎麽舍得讓你白白受痛呢?這樣吧,轉頭朕把鮮卑剛進貢來的冰山夜明珠賜給你。”
郭貴妃聞言立即眉開眼笑,朗朗笑道:“謝謝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話音剛落,從殿外傳來將近百人齊聲朗道:“臣等懇請聖上勤理政事、振興吾國、造福萬民!請聖上勤理政事、振興吾國、造福萬民!……”
孝桓帝大吃一驚,叫道:“發生什麽事?快快稟告!”
又一位禦前護衛從殿門外衝入殿內,以同樣的姿勢跪倒在地,抱拳道:“稟告聖上,李雲大人、杜喬大人、劉質大人和李固大人等朝庭重臣近百人全都跪在烈日之下,高唿口號請告聖上!”
禦前護衛所說出的大臣竟全是當朝僅存的數十位忠臣!
高唿仍不絕於耳。
“什麽!那群老不死膽敢壓迫朕?”孝桓帝緊撚一下拳頭,發現自己手心竟不知何時開始冒出了絲絲冷汗。殿外的高唿聲就像一把千斤重錘重重地痛擊孝桓帝心胸。劇創之下,孝桓帝的額眉也不斷地冒出豆粒大的冷汗珠,冷汗涔涔,連龍袍背上也露出了汗濕的印子。
其實孝桓帝又何嚐不想當一明君,治理好國家?可是當年他十五歲登帝位,滿朝皆是奸臣庸官,加上梁太後專政,他隻不過是一介傀儡,令不行、禁不止,有心無力。與專政勢力對壘了十餘年,他不但鞏固不了皇權,反而輸得一敗塗地。內憂不隻,還有外患。近幾年來,東漢周邊的少數民族日益猖獗,經常踏入東漢領土,燒殺搶掠,使得民心惶惶。前幾天鮮卑派使者進貢禮品,估計也隻是想麻痹東漢君臣,以謀他日進攻東漢能夠出其不意,一把拿下驚恐未定的東漢。心力交瘁之下,兩年前孝桓帝大病一場,從鬼門關蕩過一場之後,孝桓帝感到空前的絕望,於是從此放棄理想,不理政事,隻知道終日沉迷女色,甘為一介昏君。
孝桓帝一把推開仍依偎在自己人懷裏不知所措的郭貴妃,雙手緊捂著雙耳,發瘋似的大喊:“別再說了!不要再吵啊!”
妃子們皆是第一次看見平時風流無道的聖上發起難來,都被嚇得驚慌失措,不顧儀態地爭先恐後往後方躲去。兩位禦前護衛一時間也不知是否應該上前阻止,愣在那裏。
“哈哈哈!聖上又何須如此煩惱?”一把陰陽怪氣的聲音劃空而來,因為距離較近,竟像是把殿外的高唿聲硬生生地壓了下去,但這把聲音粗氣中帶有尖銳,既像男聲又似女聲,加上語氣陰冷,宛如陰水死潭,讓人聽了不禁毛骨悚然。
但孝桓帝似乎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喜悅之情形於色,“彭公公,快快救救朕!”
從大殿門後走出了一個人影,高挑骨瘦的身材,蒼白無血色的臉廓,光滑的下巴上竟沒有一根須根,尖銳的雙眼似笑非笑地盯著孝桓帝。這儼然就是當朝第一奸臣、宦官總管彭銘!
彭銘麵部的肌肉微微地抽動了一下,嘴角露出一絲陰險的笑:“聖上既然不能夠斬了李雲大人他們,難道還不能把他們全都禁錮起來嗎?”
與此同時,在距離洛陽城數千公裏外的巨鹿郡,一間略顯破舊的廟堂中,牆上供奉著“南華老仙”四個大字神位,神位前,以三角陣勢盤坐著三個身穿道士袍的人。
為首一人穿著最為華貴,頭戴羽冠,身穿金絲銀邊道士袍,道士袍背麵淺淺地印有黃龍一條,正麵前胸位置則繡著金黃色的“太平道人”四字。此人骨瘦如嶙,但掩飾不住麵上的血氣紅潤,炯炯有神的虎眼濃眉,顯得氣血非常紅潤充足。
此人正是自封“太平道人”的巨鹿郡“三張道人”的龍頭大哥,名叫張角。張角本來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不第秀才,仕途坎坷。然而卻是一段神話般的經曆改變了他的一生。
傳說三年前,張角上山采藥,竟碰上一隻吊睛白額虎。嚇得手無搏雞之力的張角屎尿亂流,狼狽不堪地逃到一洞口前。張角想也沒想跑進洞中,竟發現裏麵坐著一位老人,白發飄飄,碧眼童顏,手中執著一根藜杖,正在閉目養神。
張角一驚,說道:“老人家何故在此,洞外有隻吊睛白額虎,兇狠得很,這裏很危險。”
老人似是未聞,一動也不動。
張角無可奈何,總不能讓老人家受驚吧,等吊睛白額虎一進來,老人家還哪有生還的可能?於是說道:“這樣吧,我出去與那隻吊睛白額虎一鬥,或許尚有半分勝算,老人家您呆在這裏,等我趕跑吊睛白額虎,再迴來帶您離開這裏。”
說完,張角目光向四周一掃,拾起幾塊稱手的石頭,欲出洞與虎冒死一搏。這時,背後傳來微微的唿吸聲。
張角一轉頭,這一驚嚇可就非同小可——吊睛白額虎就伏在他身後不足一丈的地方,裂嘴切齒,虎眼圓瞪,作狀欲撲上來撕碎張角。嚇得張角雙腳發麻大唿“救命”。
這時候,奇跡突然發生了,吊睛白額虎突然間合上嘴,緊閉雙目,潛頭下伏,前爪縮起,後爪蹬地,尾巴竟然往上翹起不住擺動,儼然像是一隻向主人賣乖的小狗!
張角驚詫得張大嘴,感到不可置信,隻呆呆地盯視著這隻“賣乖”白額虎,就連舉著石頭的手也停滯在半空中,忘卻了放下。
這時,一把氣海充盈的深厚聲音從張角身後傳來,聽在耳裏宛如暖流入體,說不盡的舒服:“哈哈哈!年青人,你有著善良的的本性,濟世的胸懷,實屬難得。你我雖隻剛見一麵,但看得出你道根非淺,若肯下苦工夫,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緣分源於天命,你我此刻相見恐怕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乃當順應天緣,贈你三卷《太平要術》。參透此書,你將會有普濟天下,造福萬民的能力。當然,如果你心術不正、入歧途而不返,就等於賦予你暴動天下、禍害萬民的資本。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將墮入萬劫不複之境,曆盡天譴。正與邪,隻在於你一念之間,你好自為之吧!”
張角全身一凜,猛然想起了什麽,轉身驚道:“老人家?”
隻見老人雙腳離地,浮空而起,背後七彩光芒亂射,姹紫嫣紅,把整個山洞照的閃爍不定,漫天光舞,煞是奪目刺眼。張角隻能半睜閉雙眼,仰望著老人神話般的騰空而起。
老人左手輕輕一揮,正如憑空而來,三卷竹卷淩空飛向張角。還未等張角反應過來,老人身體微微前傾,緩緩地向洞外飄去。
張角不敢怠慢,連忙甩開手中的石頭,恭恭敬敬地伸出雙手接過竹卷,低頭一看,果真寫著“太平要術”四個燙金大字。
張角心中驚喜萬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猛然,他似乎迴過神來,立馬跪倒在地,朝洞口方向磕了三個響頭,然後提聲問道:“老人家再造之恩,張角永世難忘。敢問老人家是何方神仙?”過了半晌,不見任何迴應,急忙一抬頭,可是哪裏還有老人的身影?
這時,就像是從遠方遙遙傳來洪亮的字句:“吾乃南華老仙”。
張角口中喃喃道:“南華老仙……南華老仙……”把這四個字牢牢銘記在心中。然後再向南華老仙離去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
等張角再迴過神來,一切都迴歸平靜,就像是從未有事發生一般。張角不禁懷疑這是否隻是南柯一夢,伸手撚一下自己,卻發現手中還抓著三卷《太平要術》。
神如南華老仙都始料不及,自己一時隨緣傳授天書的書生,竟會引發一場空前的災難,締造一個時代的浩劫。
三年後的今天,張角埋頭苦心鑽研《太平要術》有三年時光,已經略有小成,能夠唿風喚雨、施符治病,甚得民心。
張角身後的二人,左邊的為張角二弟張寶,右邊的為張角三弟張梁。他們二人都跟著張角修研《太平要術》,不過天資遠不如大哥張角,所以成效甚微,修為尚淺。但借著大哥的名氣,也在人們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此時的張角早已尚非當初心地善良、手無搏雞之力的窮書生了,他借著自己的修為,打著普濟世人的旗號,不斷地建立自己的名望,自封“太平道人”,廣招門徒,已經收下了門下弟子三四十人,崇拜的百姓更是多不勝數。
張梁忍不住先開口發話:“大哥,現在我們已經在人們心目中建立起崇高的名望,何不趁漢朝失去民心的機會起義發難,白白浪費機會豈不叫人可惜?況且我們若現在想要起義發難,人們中響應者不下百人,再聯合各地人民起義軍,推翻漢朝豈不美哉?”
張角緊閉雙眼,緩緩說道:“三弟太過鼠目寸光,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現時這樣的起義根本毫無作用,隻會白白浪費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一切。現在的時機尚未成熟,耐心等候吧!”
三卷《太平要術》,帶來的不知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