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蠻荒之地,有一個名為不奴的部落。
這個新生部落的先民們曾經被匈奴追殺,他們居無定所,長途跋涉,從蔥嶺以西,一直逃到阿蘭草原,他們曾經無比艱苦,經曆很多生死的別離。
然而,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和對未來的渴望。部落的首領們是一群智慧與勇氣兼具的人。他們日複一日的戰鬥和勞作,從逃亡的大車時期,女官們就教育後代,曆史,文字和算數。
起初,部落隻有幾千人,人們生活在簡陋的大車中,每日為生存拚上性命。
直到來到裏海邊,在山海之間居住下來,族人們響應匠師們的號召,男女老少齊上陣,開荒,燒窯,冶鐵,造船,耕種,圈養牛羊,用磚塊和木頭搭建房屋和城牆。
經過十年的辛勤勞作和戰鬥,整個部族已然擁有百萬人口。擁有山海,江海,源啟,希望,不屈,四河,伊犁,落日,黑海,原本屬於羅馬的拜占庭和恰拉卡萊,原本屬於貴霜的撒馬爾罕(原馬拉坎達城),卡爾金,泰爾梅茲,喀布爾,庫什克,非洲西部的前進城,南美洲的新世界城,中美洲的兩洋城,以及大漢朱崖郡的南海城,共二十座城池,地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
在部族的引領下,不奴族的教育體係一直在不斷完善。他們教育部族中的青年和孩童,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傳授曆史,知識,科學思想,工業,戰鬥和農業知識,甚至從幼年就進入工坊學習。這些孩童被稱作“白馬少年”,寓意著他們如同白馬般純潔、勇敢,承載著部落的希望。十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不奴族的人口增長到了百萬之眾。曾經的荒野之上,如今矗立著一座座繁榮的城市,田地裏稻穀金黃,牲畜成群。
而那些白馬少年,也已成長為部落的中堅力量。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工具,還能解讀星辰,解讀曆史。他們用知識指導族人更好地耕種、狩獵,鍛造和研究,記錄整個文明的事物和曆史。白馬少年們穿梭於各個城市和村落之間,傳播知識,成為文明的行者。
他們如同這個民族揚起的風帆,推動著不奴族這艘巨輪滾滾向前。在他們的努力下,部落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不奴族的崛起,證明了知識的力量,也展現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到公元一一七年,不奴族擁有經過至少六年教育的少年,共四萬五千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放大。
最可怕的是,不奴族從一一四年開始,每年在各個行業裏會挑選出五百白馬少年,進入不奴族科學院。
到一一七年,共有兩千人的研究團隊,專門從事農業育種,工業冶煉,工業鍛造,發動機,軍事,政治和經濟等七個方麵的研究。
白馬少年們是驕傲的,他們能看到一個部族每一段時間就會改變,就會出現很多以前不曾見過的東西,而這些都是他們的學長們設計和製造的,所以他們承載天命。
東漢王朝的車輪已滾滾前行至安帝劉祜在位時期。這一年,洛陽城東南的開陽門外的太學裏,學子們的心境複雜而微妙,猶如春日裏洛陽城外的洛水,波瀾起伏,既有奔騰向前的激蕩,也有深流不露的靜謐。
作為東漢最高學府,太學承載著無數學子的榮耀與夢想。踏入太學的那一刻,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在太學的講堂上,儒學經典被反複研讀,從《詩經》的浪漫吟唱到《禮記》的嚴謹規範,從《易經》的深奧哲理到《春秋》的史海鉤沉,每一部經典都像是一座寶藏,等待著學子們去挖掘。他們相信,通過這些經典的學習,能夠開啟智慧之門,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然而,現實並非如理想般美好。東漢王朝自光武中興後,雖有明章之治的輝煌,但如今已逐漸顯露出頹勢。天災不斷,蠻族反叛,宦官幹政、外戚專權的陰影悄然籠罩,朝堂之上,正直之士屢遭排擠,而阿諛奉承之人卻能平步青雲。太學學子們對此心知肚明,他們的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迷茫與焦慮。他們擔憂,即使自己學富五車,也難以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施展才華,實現抱負。
但太學的學子們並非全是消極的。他們深知,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無論世道如何變遷,學問都不會被磨滅。在太學的圖書館裏,他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各種典籍,從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從醫學算術到兵法謀略,他們試圖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他們相信,隻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太學的學生們也積極參與各種學術討論和辯論。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切磋,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他們討論著國家的興衰之道,探討著社會的改革之策,他們渴望用自己的智慧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盡管他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他們依然懷揣著希望,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學子們的心境是複雜的。他們既有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
十一月,伊犁城的匠師和第一批白馬少年抵達洛陽,他們在洛陽的開陽門外搭建帳篷開始營建新的學校。
這地方選的也極為有趣,就距離大漢的太學不到五百米。
一群少年在寒冷的荒草地裏,在大漢開陽門的大道邊豎立了一塊大大的牌子,“理學園”。
負責對接的洛陽將作,乘坐馬車剛剛抵達,他看到這塊牌子倒是有些詫異,他問正在敲擊木牌的少年,“不是新拜火教廟嗎?”
少年們笑著說:“華先生說,此為理學,天有理,地有理,人有理,萬物皆有理,故稱為理學!而育人,如同為大漢育養有益的蔬果和糧食,故為園。”
將作停了,倒覺得有些意思,他說道:“這名字有些意思,但吾還要報給朝廷批複。”
然後,又說道:“可有營造圖本?吾等需看看是否符合規製!”
少年叫來自己的大匠師,大匠師笑著說,“還需等等,吾等也還沒有收到,請見諒!”
將作點頭,提醒道:“營造之前,需要提交司空審定,不可先破土。”
大匠師點頭道:“知曉了”。
就在此時,馬蹄聲響起,一名不奴族商人騎馬而來,他取下一個長木桶,交到大匠師手裏,說道:“八百裏加急,華先生的設計圖本。”
大匠師取過,打開長木桶頂蓋,取出一卷圖紙,領著洛陽將作去到一張木桌前,徐徐展開。。。
洛陽將作,眼前一亮,這設計稿一式三份,每份分為七小份,一份是鉛筆想定畫稿,一份是總工程詳細尺寸圖,另外有五份是各個建築的詳細尺寸圖。
單單隻看鉛筆畫本,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東西,居然惟妙惟肖,如同真實呈現在眼前一般。
不奴族的畫師裏有一些希臘和羅馬的畫匠,他們帶來了西方雕刻藝術的畫稿方式,有三維透視效果。
在輔助以標尺和鉛筆,這畫的簡直就不是營造圖本,這簡直就是一幅極好的藝術品。
再仔細看,每個漢字都認識,可意思卻不太明白。
學堂,操練場,食堂都能理解!
實驗室是什麽?
宿舍樓是什麽?等等這樓居然要起五層?十五米什麽意思?呃。。。有換算,大漢的64.38尺?居然如此高?!
為什麽有一大片菜園子?
百畝之地,卻無圍牆?
不怕賊嗎?
再仔細看,這些建築都是極為高大,最少也是三層,最高居然是五層,這要耗費多少錢糧?
再說,64.38尺這樣的樓,不奴族真能造出來?這要用多少棟梁之材?
大匠師將圖紙看過,然後先交由洛陽將作,說道:“還請司空大人審定。”
將作點點頭,仔細的將設計圖本收好,再裝進長木桶中,這才和眾人道別,坐馬車迴到洛陽城內。
這一天,洛陽將作府裏,甚是熱鬧。大量的洛陽匠師全都趕來一睹不奴族的設計稿。
大司空虞詡,端坐榻上,輕輕展開畫卷,一張張看過,良久無語,最後隻說了一句:“好嗎,這畫的真是極好!就是這營造,怕是極難啊!”
將作問道:“是否允許其營造?”
大司空,手指輕彈,說道:“這個宿舍樓,降到六十尺,必須低於皇宮,其他的讓他們建造吧!”
將作點頭稱諾。
臨出門前,大司空說道:“你去看一看,他們究竟如何建造,我倒是對六十尺的建築頗為好奇!”
他揉了揉眉心,又說道:“這建築怕是要造幾年了,袁華倒是好氣魄!”
將作也道:“伐木和運送都怕要一年,洛陽周邊已經無如此多棟梁之材了。挑選巨木,伐倒,冬天從山林裏製作滑道而出,用水路運來洛陽,都極其耗費人力和工時。”
大司空卻說,“這倒是好事,洛陽的工匠們倒是能多些事做,這些年朝廷無錢糧,營造極少,他們過的也不好。”
將作拱手道:“司空善也!”
司空卻揮手道,“去吧!”
將作告退。
大司空再次看向營造圖本,他覺得這倒是新奇之物,大漢可以學習一下。
倒是不知道,那個什麽理學園有沒有營造這一科?若是有,他要送些家族青年去學習繪製這樣的圖本。
再次看過圖本,他覺得越看越愛,愛不釋手啊!
要不,裱起來?
讓那些繪圖本的匠人們都來看一看,看看人家是怎麽作圖的!
他再次想了想,還是拿出兩張主圖,前去皇宮,請太後和皇帝過目,這新奇東西也要給他們看看。
此時,太學生也已經圍在理學園外,看著那塊木牌議論紛紛。
“這不是新拜火教的廟宇嗎?為何叫理學園”,有太學生問園區裏正在搭建帳篷的白馬少年,都是年輕人好打交道。
白馬少年驕傲的說道:“講萬物之道理,所以叫做理學園。”
一位博士也聽到了,冷笑道:“好大的口氣,新拜火教如何能講天下之道理?”
白馬少年不服氣,說道:“為何不能講?”
博士說:“此天下的道理盡在我儒學,安邦治國皆在其中!”
少年笑道:“你的天下和我們的萬物不一樣。”
這下周邊人,無論路人,太學生還是諸位博士都來了興趣,問少年,“萬物和天下有何區別?”
少年手指太陽說道:“在天之下,而我們的學問連天之上也管!飛鳥魚蟲,鋼鐵巨物,宇宙星辰,皆在萬物之中!”
眾人皆驚,博士們倒是覺得這學問太過龐雜,說道:“雜而不精,有何用處?”
少年說道:“用來養育生民,用來行於滄海,用來飛翔天空,用來與神明同行!”
博士們哈哈大笑,說道:“誇誇其談,誇誇其談!”
白馬少年們也不想多說,他們對外麵的人群高聲喊道:“先生說了,帳篷搭好,理學園就可以招收學生,有願意的可來報名!”
他們拿出一疊紙張,送於眾人,上麵每個字都工工整整,一模一樣,居然是雕版印刷的?
一太學生念到:“工學,農學,物理,化學,機械,航海,醫藥”
這一天,公元一一七年十一月八日,洛陽理學園打開山門,授課七門。
這一天,袁華帶著妹妹和三位道長啟程迴大漢。
這一天,崔力和劉玉為山海城的連接海港的鐵軌剪彩。
這一天,老阿拉什拍了拍乞力的肩膀,說道:“做好大統領,你可以的!”
乞力問他,“老貨,你要去哪裏?”
老阿拉什說道:“老漢今年四十有六,還沒看過袁華說的世界,準備帶妻女去美洲耍一耍。”
他聽說,南美洲有一片無比廣闊的草原,想要去看一看。
這一天,古塔看著手裏最後出來的槍,無語了,這他娘是槍嗎?
他說道:“明明之前的圖紙不是這樣的,怎麽整出個這東西?”
可劉進扛著槍說道:“這才給勁!之前那破玩意,上個子彈要死人的節奏,出去一個沒有準頭的小鉛子,頂個屁用?”
這一天,不奴啟玉在落日城上,看到在外麵唿嘯而過的鮮卑騎兵,對身邊親衛說道:“這些人敢不守規矩,就剁了喂狗!”
這一天,青羊看到新希望城出產的第一台蒸汽渦輪機,眼裏有著光芒。
這一天,蓋尤斯帶著八十條海船抵達兩洋城,六千四百大漢新的移民,登陸美洲。
這一天,爾青在南海城開工建造第一條大型剪式風帆船,長寬比七比一,排水量高達一千六百噸,四根巨大的桅杆高達三十米,光風帆麵積就達到兩千平米,命名為“南海號”。
這個新生部落的先民們曾經被匈奴追殺,他們居無定所,長途跋涉,從蔥嶺以西,一直逃到阿蘭草原,他們曾經無比艱苦,經曆很多生死的別離。
然而,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和對未來的渴望。部落的首領們是一群智慧與勇氣兼具的人。他們日複一日的戰鬥和勞作,從逃亡的大車時期,女官們就教育後代,曆史,文字和算數。
起初,部落隻有幾千人,人們生活在簡陋的大車中,每日為生存拚上性命。
直到來到裏海邊,在山海之間居住下來,族人們響應匠師們的號召,男女老少齊上陣,開荒,燒窯,冶鐵,造船,耕種,圈養牛羊,用磚塊和木頭搭建房屋和城牆。
經過十年的辛勤勞作和戰鬥,整個部族已然擁有百萬人口。擁有山海,江海,源啟,希望,不屈,四河,伊犁,落日,黑海,原本屬於羅馬的拜占庭和恰拉卡萊,原本屬於貴霜的撒馬爾罕(原馬拉坎達城),卡爾金,泰爾梅茲,喀布爾,庫什克,非洲西部的前進城,南美洲的新世界城,中美洲的兩洋城,以及大漢朱崖郡的南海城,共二十座城池,地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
在部族的引領下,不奴族的教育體係一直在不斷完善。他們教育部族中的青年和孩童,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傳授曆史,知識,科學思想,工業,戰鬥和農業知識,甚至從幼年就進入工坊學習。這些孩童被稱作“白馬少年”,寓意著他們如同白馬般純潔、勇敢,承載著部落的希望。十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不奴族的人口增長到了百萬之眾。曾經的荒野之上,如今矗立著一座座繁榮的城市,田地裏稻穀金黃,牲畜成群。
而那些白馬少年,也已成長為部落的中堅力量。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工具,還能解讀星辰,解讀曆史。他們用知識指導族人更好地耕種、狩獵,鍛造和研究,記錄整個文明的事物和曆史。白馬少年們穿梭於各個城市和村落之間,傳播知識,成為文明的行者。
他們如同這個民族揚起的風帆,推動著不奴族這艘巨輪滾滾向前。在他們的努力下,部落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不奴族的崛起,證明了知識的力量,也展現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到公元一一七年,不奴族擁有經過至少六年教育的少年,共四萬五千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放大。
最可怕的是,不奴族從一一四年開始,每年在各個行業裏會挑選出五百白馬少年,進入不奴族科學院。
到一一七年,共有兩千人的研究團隊,專門從事農業育種,工業冶煉,工業鍛造,發動機,軍事,政治和經濟等七個方麵的研究。
白馬少年們是驕傲的,他們能看到一個部族每一段時間就會改變,就會出現很多以前不曾見過的東西,而這些都是他們的學長們設計和製造的,所以他們承載天命。
東漢王朝的車輪已滾滾前行至安帝劉祜在位時期。這一年,洛陽城東南的開陽門外的太學裏,學子們的心境複雜而微妙,猶如春日裏洛陽城外的洛水,波瀾起伏,既有奔騰向前的激蕩,也有深流不露的靜謐。
作為東漢最高學府,太學承載著無數學子的榮耀與夢想。踏入太學的那一刻,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在太學的講堂上,儒學經典被反複研讀,從《詩經》的浪漫吟唱到《禮記》的嚴謹規範,從《易經》的深奧哲理到《春秋》的史海鉤沉,每一部經典都像是一座寶藏,等待著學子們去挖掘。他們相信,通過這些經典的學習,能夠開啟智慧之門,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然而,現實並非如理想般美好。東漢王朝自光武中興後,雖有明章之治的輝煌,但如今已逐漸顯露出頹勢。天災不斷,蠻族反叛,宦官幹政、外戚專權的陰影悄然籠罩,朝堂之上,正直之士屢遭排擠,而阿諛奉承之人卻能平步青雲。太學學子們對此心知肚明,他們的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迷茫與焦慮。他們擔憂,即使自己學富五車,也難以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施展才華,實現抱負。
但太學的學子們並非全是消極的。他們深知,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無論世道如何變遷,學問都不會被磨滅。在太學的圖書館裏,他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各種典籍,從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從醫學算術到兵法謀略,他們試圖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他們相信,隻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太學的學生們也積極參與各種學術討論和辯論。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切磋,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他們討論著國家的興衰之道,探討著社會的改革之策,他們渴望用自己的智慧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盡管他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他們依然懷揣著希望,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學子們的心境是複雜的。他們既有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
十一月,伊犁城的匠師和第一批白馬少年抵達洛陽,他們在洛陽的開陽門外搭建帳篷開始營建新的學校。
這地方選的也極為有趣,就距離大漢的太學不到五百米。
一群少年在寒冷的荒草地裏,在大漢開陽門的大道邊豎立了一塊大大的牌子,“理學園”。
負責對接的洛陽將作,乘坐馬車剛剛抵達,他看到這塊牌子倒是有些詫異,他問正在敲擊木牌的少年,“不是新拜火教廟嗎?”
少年們笑著說:“華先生說,此為理學,天有理,地有理,人有理,萬物皆有理,故稱為理學!而育人,如同為大漢育養有益的蔬果和糧食,故為園。”
將作停了,倒覺得有些意思,他說道:“這名字有些意思,但吾還要報給朝廷批複。”
然後,又說道:“可有營造圖本?吾等需看看是否符合規製!”
少年叫來自己的大匠師,大匠師笑著說,“還需等等,吾等也還沒有收到,請見諒!”
將作點頭,提醒道:“營造之前,需要提交司空審定,不可先破土。”
大匠師點頭道:“知曉了”。
就在此時,馬蹄聲響起,一名不奴族商人騎馬而來,他取下一個長木桶,交到大匠師手裏,說道:“八百裏加急,華先生的設計圖本。”
大匠師取過,打開長木桶頂蓋,取出一卷圖紙,領著洛陽將作去到一張木桌前,徐徐展開。。。
洛陽將作,眼前一亮,這設計稿一式三份,每份分為七小份,一份是鉛筆想定畫稿,一份是總工程詳細尺寸圖,另外有五份是各個建築的詳細尺寸圖。
單單隻看鉛筆畫本,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東西,居然惟妙惟肖,如同真實呈現在眼前一般。
不奴族的畫師裏有一些希臘和羅馬的畫匠,他們帶來了西方雕刻藝術的畫稿方式,有三維透視效果。
在輔助以標尺和鉛筆,這畫的簡直就不是營造圖本,這簡直就是一幅極好的藝術品。
再仔細看,每個漢字都認識,可意思卻不太明白。
學堂,操練場,食堂都能理解!
實驗室是什麽?
宿舍樓是什麽?等等這樓居然要起五層?十五米什麽意思?呃。。。有換算,大漢的64.38尺?居然如此高?!
為什麽有一大片菜園子?
百畝之地,卻無圍牆?
不怕賊嗎?
再仔細看,這些建築都是極為高大,最少也是三層,最高居然是五層,這要耗費多少錢糧?
再說,64.38尺這樣的樓,不奴族真能造出來?這要用多少棟梁之材?
大匠師將圖紙看過,然後先交由洛陽將作,說道:“還請司空大人審定。”
將作點點頭,仔細的將設計圖本收好,再裝進長木桶中,這才和眾人道別,坐馬車迴到洛陽城內。
這一天,洛陽將作府裏,甚是熱鬧。大量的洛陽匠師全都趕來一睹不奴族的設計稿。
大司空虞詡,端坐榻上,輕輕展開畫卷,一張張看過,良久無語,最後隻說了一句:“好嗎,這畫的真是極好!就是這營造,怕是極難啊!”
將作問道:“是否允許其營造?”
大司空,手指輕彈,說道:“這個宿舍樓,降到六十尺,必須低於皇宮,其他的讓他們建造吧!”
將作點頭稱諾。
臨出門前,大司空說道:“你去看一看,他們究竟如何建造,我倒是對六十尺的建築頗為好奇!”
他揉了揉眉心,又說道:“這建築怕是要造幾年了,袁華倒是好氣魄!”
將作也道:“伐木和運送都怕要一年,洛陽周邊已經無如此多棟梁之材了。挑選巨木,伐倒,冬天從山林裏製作滑道而出,用水路運來洛陽,都極其耗費人力和工時。”
大司空卻說,“這倒是好事,洛陽的工匠們倒是能多些事做,這些年朝廷無錢糧,營造極少,他們過的也不好。”
將作拱手道:“司空善也!”
司空卻揮手道,“去吧!”
將作告退。
大司空再次看向營造圖本,他覺得這倒是新奇之物,大漢可以學習一下。
倒是不知道,那個什麽理學園有沒有營造這一科?若是有,他要送些家族青年去學習繪製這樣的圖本。
再次看過圖本,他覺得越看越愛,愛不釋手啊!
要不,裱起來?
讓那些繪圖本的匠人們都來看一看,看看人家是怎麽作圖的!
他再次想了想,還是拿出兩張主圖,前去皇宮,請太後和皇帝過目,這新奇東西也要給他們看看。
此時,太學生也已經圍在理學園外,看著那塊木牌議論紛紛。
“這不是新拜火教的廟宇嗎?為何叫理學園”,有太學生問園區裏正在搭建帳篷的白馬少年,都是年輕人好打交道。
白馬少年驕傲的說道:“講萬物之道理,所以叫做理學園。”
一位博士也聽到了,冷笑道:“好大的口氣,新拜火教如何能講天下之道理?”
白馬少年不服氣,說道:“為何不能講?”
博士說:“此天下的道理盡在我儒學,安邦治國皆在其中!”
少年笑道:“你的天下和我們的萬物不一樣。”
這下周邊人,無論路人,太學生還是諸位博士都來了興趣,問少年,“萬物和天下有何區別?”
少年手指太陽說道:“在天之下,而我們的學問連天之上也管!飛鳥魚蟲,鋼鐵巨物,宇宙星辰,皆在萬物之中!”
眾人皆驚,博士們倒是覺得這學問太過龐雜,說道:“雜而不精,有何用處?”
少年說道:“用來養育生民,用來行於滄海,用來飛翔天空,用來與神明同行!”
博士們哈哈大笑,說道:“誇誇其談,誇誇其談!”
白馬少年們也不想多說,他們對外麵的人群高聲喊道:“先生說了,帳篷搭好,理學園就可以招收學生,有願意的可來報名!”
他們拿出一疊紙張,送於眾人,上麵每個字都工工整整,一模一樣,居然是雕版印刷的?
一太學生念到:“工學,農學,物理,化學,機械,航海,醫藥”
這一天,公元一一七年十一月八日,洛陽理學園打開山門,授課七門。
這一天,袁華帶著妹妹和三位道長啟程迴大漢。
這一天,崔力和劉玉為山海城的連接海港的鐵軌剪彩。
這一天,老阿拉什拍了拍乞力的肩膀,說道:“做好大統領,你可以的!”
乞力問他,“老貨,你要去哪裏?”
老阿拉什說道:“老漢今年四十有六,還沒看過袁華說的世界,準備帶妻女去美洲耍一耍。”
他聽說,南美洲有一片無比廣闊的草原,想要去看一看。
這一天,古塔看著手裏最後出來的槍,無語了,這他娘是槍嗎?
他說道:“明明之前的圖紙不是這樣的,怎麽整出個這東西?”
可劉進扛著槍說道:“這才給勁!之前那破玩意,上個子彈要死人的節奏,出去一個沒有準頭的小鉛子,頂個屁用?”
這一天,不奴啟玉在落日城上,看到在外麵唿嘯而過的鮮卑騎兵,對身邊親衛說道:“這些人敢不守規矩,就剁了喂狗!”
這一天,青羊看到新希望城出產的第一台蒸汽渦輪機,眼裏有著光芒。
這一天,蓋尤斯帶著八十條海船抵達兩洋城,六千四百大漢新的移民,登陸美洲。
這一天,爾青在南海城開工建造第一條大型剪式風帆船,長寬比七比一,排水量高達一千六百噸,四根巨大的桅杆高達三十米,光風帆麵積就達到兩千平米,命名為“南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