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怕編隊失散,他們在夜晚來臨前,就會聚集所有海船,要麽靠岸停船,或者用繩索將船隻連接,在海麵上聚成一個漂浮的群島一樣過夜。
他們每天淩晨五點開始航行,這時艦船會在船隻的前後點燃大型琉璃煤油燈,用繩索拉起一串,可以在遠處被看到。
同樣,如果需要在海麵上聚成一團,他們也會在黃昏時,點燃琉璃煤油燈,開始聚集所有航船。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二十日,傍晚,他們抵達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北麵入口海麵之上。
這附近太多羅馬的海船出入,他們隻能聚集在海峽入口北麵的五十裏的海麵上。這個時代羅馬的海船都在沿岸航行,沒有指南針的羅馬海船,很少進入大海的深處,那樣做迷航的風險太大了。
黃昏降臨,船隻慢慢在海麵上匯集,一條條繩索把船隻按照各自規定的位置綁在一起。
快速戰艦在外側,大型貨船在內側,就像一群聚集在海麵的野鴨子。
八月的黑海,是一幅溫柔的畫卷。海風輕拂,帶著鹹鹹的海水味和遠方陸地的芬芳,溫柔而怡人。天空澄澈如洗,繁星點綴其間,仿佛是天神灑落的鑽石,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夜幕降臨,海麵上一片寧靜,隻有波浪輕輕拍打著船身,發出柔和的呢喃。
在這片寧靜的海域,三十條海船悄然聚攏,在這一刻匯聚在一起,人們來至大漢,烏孫,阿蘭,羅馬,好像是是命運的安排。
船上的水手們忙碌了一天,此刻終於可以稍作歇息。他們點燃了船上的琉璃燈,燈光透過玻璃的縫隙,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星星點點,如同夜空中墜落的星辰。
燈光在海麵上搖曳,隨著波浪的起伏輕輕晃動。三十條海船,三十簇燈光,它們相互唿應,交織成一片溫暖的光海。從遠處望去,這些燈光仿佛是海麵上星星的聚落,美輪美奐,令人陶醉。水手們站在甲板上,望著這夢幻般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溫暖。在這片浩瀚無垠的大海中,他們不再是孤獨的旅人,而是彼此的依靠。
海風繼續輕拂,帶著一絲涼意,卻也帶著一絲溫柔。海浪輕輕拍打著船身,像是在為這寧靜的夜晚伴奏。水手們低聲交談,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和夢想。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膚色和語言,但在這一刻,他們都成為了這片大海的兒女,共同書寫著屬於他們的航海詩篇。
夜深了,海麵上的燈光漸漸稀疏,但那溫暖的光芒依然在閃爍。三十條海船在黑海的懷抱中,靜靜地航行著。它們如同漂浮在夜空中的星星,雖然微小,但卻堅定。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海域,它們希翼著遠方的彼岸,向著未知的未來。
八月的黑海,海風溫柔而怡人。
兩名不奴族士兵和蓋尤斯一起,將兩份飲食送給兩個雙腳被捆綁的羅馬海員,看著他們吃完,蓋尤斯和他們說了一些話,然後又把餐盒帶走。
上一次戰鬥,共救起四十六名羅馬海員,被平均分配到三十條海船之上,其中兩人被送上了“美麗新世界號”。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淩晨四點,天還未明,所有的船隻都在鼓聲中蘇醒。
海員們快速解開繩索,艦隊燈火通明在海麵上慢慢做環形航行,開始編隊。
五點,天空開始有一絲亮光。
艦隊開始向著南方海峽的入口開始航行而去。
袁華很嚴肅的站在船頭,這一天無比關鍵,因為他們要橫穿兩個海峽,先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是馬爾馬拉海。然後他們要在馬爾馬拉海休息一夜,最後還要穿越達達尼爾海峽,才能到達地中海。
問題的關鍵是,整個航海的距離長達三百六十公裏,而且這個區域羅馬的船舶很多,將會有很多船隻看到不奴族的艦隊。
五點半,第一條戰艦開始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半個小時後,三十條海船全部進入。
這條海峽全長約30.4公裏,最寬處為3.6公裏,最窄處僅708米。海峽兩岸為堅硬的花崗岩和片麻岩,地形陡峭,海流湍急。
是的,這裏的海流非常獨特,海洋表麵的海水從黑海湧進馬爾馬拉海,而底層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流進黑海。
在袁華的體感而言,大船在海峽之中被海流加速,在風帆,斯特林發動機和洋流的帶動下,飛速向著南方的馬爾馬拉海航行而去。
海鷗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它們的叫聲和海浪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首自然的交響樂。偶爾可以看到幾隻海魚躍出水麵,濺起一片片水花,為這片古老的水域增添了幾分靈動。黎明時分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卷。歐洲與亞洲神秘的在這裏交織,在這裏融合。陽光灑在海麵上,灑在兩岸的建築上,東方西方的建築在兩岸融合在一起,陽光灑在亞歐大陸上每一個蘇醒的靈魂上。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一個新的開始。
博斯普魯斯海峽在黎明的光輝中,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
沿路,有兩條羅馬貨運海船,在向北穿越。當三十條不奴族展開全部風帆,艦船從他們身邊一條接一條,一掠而過時。
羅馬船員們全都擁擠到左側的船舷,來觀看這些奇怪的船隻。
居然,有羅馬人在對麵的船隻上揮舞手臂,高聲喊道:“朋友,一路順風!”
袁華知道這句拉丁語,這是羅馬海員之間的問候。他有時候希望這個世界一切都能如同這一刻這般,和平和美好!
袁華在觀察沙漏,這東西已經旋轉過一次,現在已經再次流失一半。
抬頭看向前方,猛然視野開闊,身邊的羅馬海員大聲喊道:“偉大的普羅龐提斯海(現代的馬爾馬拉海),華,海神保佑,我們已經進入普羅龐提斯海的懷抱。”
袁華站在船頭上,指著西方說道:“調整風帆,把斯特林發動機的火焰加到最大,沿著南部的海岸線,我們一直向西”。
這是來時就做好的計劃,普羅龐提斯海的南部城鎮較少,有大片無人的海岸線。所以,艦隊將沿著普羅龐提斯(馬爾馬拉)海的南麵向著達達尼爾海峽前進。
這一路,他們看見了幾隻羅馬人的海船隊伍,但他們的速度太快,海麵上24公裏的平均速度,是羅馬海船的一倍以上,幾乎轉眼,就遠遠的錯身而過。
夜裏,他們停泊在馬爾馬拉海南側,靠近達達尼爾海峽的一個山峰環抱的海灣裏,沒有人下船,整夜都有人員值守,畢竟這裏是羅馬海軍的勢力範圍。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天空開始下雨,因為視線關係,他們延遲了一個小時出發,淩晨五點四十,當周圍的山峰在視線裏邊的清晰起來。
整整三十條海船浩浩蕩蕩地再次踏上了那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途。這些船隻就好似一串璀璨奪目的珍珠鏈一般,彼此相隔大約兩百米,整齊劃一地排列著。
此時,在亞歐大陸交界處那如煙似霧的細雨之中,這三十條海船正緩緩駛入達達尼爾海峽,艦隊橫亙六公裏的煙波之海。隨著海風的吹拂,船上那些潔白如雪的船帆紛紛揚起,仿佛一條若隱若現、朦朧迷離的白色珍珠鏈橫亙於海麵之上。從遠處眺望而去,這一景象宛如一幅精妙絕倫的水墨畫,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那絲絲縷縷的煙雨輕輕地籠罩著整個海峽,給原本波濤洶湧的海麵增添了幾分神秘而柔和的氣息。在這片迷蒙的水霧之間,兩側的山巒和丘陵若隱若現,白色的船帆時現時隱,山巒仿佛是隱藏在雲霧深處的白色仙子舞動的長袖;而海船則像是一顆顆鑲嵌在畫卷中的珍珠,散發著淡淡的光芒。
海浪拍打著船舷,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與風聲雨聲交織在一起,共同奏響了一曲激昂壯闊的海洋之歌。每一艘海船都鼓足了風帆,勇往直前地向著西南麵的愛琴海駛去,它們所留下的航跡在海麵上漸漸消散,卻又仿佛永遠銘刻在了這片廣袤無垠的大海之上。
沙漏迴轉四圈,前方戰艦上的水手吹響了號角,旗艦上的人們全部衝上甲板的前部。
在蒙蒙的煙雨之中,廣敖的大海再次展開了,她美麗而開闊的懷抱。
船員們在歡唿,袁華和古塔卻披著東方的蓑笠,屹立在船頭之上,遙望著遠處的島嶼,袁華輕輕的說道:“是你嗎?偉大的地中海?曾經的希臘,迦太基和埃及,現在的羅馬,你們好啊!這裏是來自東方的問候,願世界和平!”
古塔一言不發,黑色的眼睛閃閃發光。
當然,他並不知道羅馬決絕的拒絕了和平。
袁華並不喜歡戰爭和鮮血,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對於任何艱苦求存的民族,對於蒙昧前行的人類各個文明,在內心裏始終保持敬畏。
同時,他對於和平保持足夠的最大的真誠,因為人類太少了。
這一路,他戰鬥了太多次,見過太多的血。哪怕是這片大海,目力所及之處,荒涼和蠻荒才是主題,人類何其珍貴!
他不懼戰,但唯有老兵才真正珍惜和平!
他堅信,戰爭就如同這愛琴海上的煙雨,和平的陽光終將普照這片宏偉的山海之地。
袁華轉身對傳令兵說:“告訴所有艦船,收起斯特林發動機,展開風帆,讓地中海的風,帶著我們翱翔。向西,一直向西!穿越直布羅陀海峽,讓風,讓洋流,讓大自然帶著我們去看看真正遼闊的大海!”
他們每天淩晨五點開始航行,這時艦船會在船隻的前後點燃大型琉璃煤油燈,用繩索拉起一串,可以在遠處被看到。
同樣,如果需要在海麵上聚成一團,他們也會在黃昏時,點燃琉璃煤油燈,開始聚集所有航船。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二十日,傍晚,他們抵達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北麵入口海麵之上。
這附近太多羅馬的海船出入,他們隻能聚集在海峽入口北麵的五十裏的海麵上。這個時代羅馬的海船都在沿岸航行,沒有指南針的羅馬海船,很少進入大海的深處,那樣做迷航的風險太大了。
黃昏降臨,船隻慢慢在海麵上匯集,一條條繩索把船隻按照各自規定的位置綁在一起。
快速戰艦在外側,大型貨船在內側,就像一群聚集在海麵的野鴨子。
八月的黑海,是一幅溫柔的畫卷。海風輕拂,帶著鹹鹹的海水味和遠方陸地的芬芳,溫柔而怡人。天空澄澈如洗,繁星點綴其間,仿佛是天神灑落的鑽石,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夜幕降臨,海麵上一片寧靜,隻有波浪輕輕拍打著船身,發出柔和的呢喃。
在這片寧靜的海域,三十條海船悄然聚攏,在這一刻匯聚在一起,人們來至大漢,烏孫,阿蘭,羅馬,好像是是命運的安排。
船上的水手們忙碌了一天,此刻終於可以稍作歇息。他們點燃了船上的琉璃燈,燈光透過玻璃的縫隙,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星星點點,如同夜空中墜落的星辰。
燈光在海麵上搖曳,隨著波浪的起伏輕輕晃動。三十條海船,三十簇燈光,它們相互唿應,交織成一片溫暖的光海。從遠處望去,這些燈光仿佛是海麵上星星的聚落,美輪美奐,令人陶醉。水手們站在甲板上,望著這夢幻般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溫暖。在這片浩瀚無垠的大海中,他們不再是孤獨的旅人,而是彼此的依靠。
海風繼續輕拂,帶著一絲涼意,卻也帶著一絲溫柔。海浪輕輕拍打著船身,像是在為這寧靜的夜晚伴奏。水手們低聲交談,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和夢想。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膚色和語言,但在這一刻,他們都成為了這片大海的兒女,共同書寫著屬於他們的航海詩篇。
夜深了,海麵上的燈光漸漸稀疏,但那溫暖的光芒依然在閃爍。三十條海船在黑海的懷抱中,靜靜地航行著。它們如同漂浮在夜空中的星星,雖然微小,但卻堅定。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海域,它們希翼著遠方的彼岸,向著未知的未來。
八月的黑海,海風溫柔而怡人。
兩名不奴族士兵和蓋尤斯一起,將兩份飲食送給兩個雙腳被捆綁的羅馬海員,看著他們吃完,蓋尤斯和他們說了一些話,然後又把餐盒帶走。
上一次戰鬥,共救起四十六名羅馬海員,被平均分配到三十條海船之上,其中兩人被送上了“美麗新世界號”。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淩晨四點,天還未明,所有的船隻都在鼓聲中蘇醒。
海員們快速解開繩索,艦隊燈火通明在海麵上慢慢做環形航行,開始編隊。
五點,天空開始有一絲亮光。
艦隊開始向著南方海峽的入口開始航行而去。
袁華很嚴肅的站在船頭,這一天無比關鍵,因為他們要橫穿兩個海峽,先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是馬爾馬拉海。然後他們要在馬爾馬拉海休息一夜,最後還要穿越達達尼爾海峽,才能到達地中海。
問題的關鍵是,整個航海的距離長達三百六十公裏,而且這個區域羅馬的船舶很多,將會有很多船隻看到不奴族的艦隊。
五點半,第一條戰艦開始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半個小時後,三十條海船全部進入。
這條海峽全長約30.4公裏,最寬處為3.6公裏,最窄處僅708米。海峽兩岸為堅硬的花崗岩和片麻岩,地形陡峭,海流湍急。
是的,這裏的海流非常獨特,海洋表麵的海水從黑海湧進馬爾馬拉海,而底層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流進黑海。
在袁華的體感而言,大船在海峽之中被海流加速,在風帆,斯特林發動機和洋流的帶動下,飛速向著南方的馬爾馬拉海航行而去。
海鷗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它們的叫聲和海浪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首自然的交響樂。偶爾可以看到幾隻海魚躍出水麵,濺起一片片水花,為這片古老的水域增添了幾分靈動。黎明時分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卷。歐洲與亞洲神秘的在這裏交織,在這裏融合。陽光灑在海麵上,灑在兩岸的建築上,東方西方的建築在兩岸融合在一起,陽光灑在亞歐大陸上每一個蘇醒的靈魂上。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一個新的開始。
博斯普魯斯海峽在黎明的光輝中,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
沿路,有兩條羅馬貨運海船,在向北穿越。當三十條不奴族展開全部風帆,艦船從他們身邊一條接一條,一掠而過時。
羅馬船員們全都擁擠到左側的船舷,來觀看這些奇怪的船隻。
居然,有羅馬人在對麵的船隻上揮舞手臂,高聲喊道:“朋友,一路順風!”
袁華知道這句拉丁語,這是羅馬海員之間的問候。他有時候希望這個世界一切都能如同這一刻這般,和平和美好!
袁華在觀察沙漏,這東西已經旋轉過一次,現在已經再次流失一半。
抬頭看向前方,猛然視野開闊,身邊的羅馬海員大聲喊道:“偉大的普羅龐提斯海(現代的馬爾馬拉海),華,海神保佑,我們已經進入普羅龐提斯海的懷抱。”
袁華站在船頭上,指著西方說道:“調整風帆,把斯特林發動機的火焰加到最大,沿著南部的海岸線,我們一直向西”。
這是來時就做好的計劃,普羅龐提斯海的南部城鎮較少,有大片無人的海岸線。所以,艦隊將沿著普羅龐提斯(馬爾馬拉)海的南麵向著達達尼爾海峽前進。
這一路,他們看見了幾隻羅馬人的海船隊伍,但他們的速度太快,海麵上24公裏的平均速度,是羅馬海船的一倍以上,幾乎轉眼,就遠遠的錯身而過。
夜裏,他們停泊在馬爾馬拉海南側,靠近達達尼爾海峽的一個山峰環抱的海灣裏,沒有人下船,整夜都有人員值守,畢竟這裏是羅馬海軍的勢力範圍。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天空開始下雨,因為視線關係,他們延遲了一個小時出發,淩晨五點四十,當周圍的山峰在視線裏邊的清晰起來。
整整三十條海船浩浩蕩蕩地再次踏上了那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途。這些船隻就好似一串璀璨奪目的珍珠鏈一般,彼此相隔大約兩百米,整齊劃一地排列著。
此時,在亞歐大陸交界處那如煙似霧的細雨之中,這三十條海船正緩緩駛入達達尼爾海峽,艦隊橫亙六公裏的煙波之海。隨著海風的吹拂,船上那些潔白如雪的船帆紛紛揚起,仿佛一條若隱若現、朦朧迷離的白色珍珠鏈橫亙於海麵之上。從遠處眺望而去,這一景象宛如一幅精妙絕倫的水墨畫,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那絲絲縷縷的煙雨輕輕地籠罩著整個海峽,給原本波濤洶湧的海麵增添了幾分神秘而柔和的氣息。在這片迷蒙的水霧之間,兩側的山巒和丘陵若隱若現,白色的船帆時現時隱,山巒仿佛是隱藏在雲霧深處的白色仙子舞動的長袖;而海船則像是一顆顆鑲嵌在畫卷中的珍珠,散發著淡淡的光芒。
海浪拍打著船舷,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與風聲雨聲交織在一起,共同奏響了一曲激昂壯闊的海洋之歌。每一艘海船都鼓足了風帆,勇往直前地向著西南麵的愛琴海駛去,它們所留下的航跡在海麵上漸漸消散,卻又仿佛永遠銘刻在了這片廣袤無垠的大海之上。
沙漏迴轉四圈,前方戰艦上的水手吹響了號角,旗艦上的人們全部衝上甲板的前部。
在蒙蒙的煙雨之中,廣敖的大海再次展開了,她美麗而開闊的懷抱。
船員們在歡唿,袁華和古塔卻披著東方的蓑笠,屹立在船頭之上,遙望著遠處的島嶼,袁華輕輕的說道:“是你嗎?偉大的地中海?曾經的希臘,迦太基和埃及,現在的羅馬,你們好啊!這裏是來自東方的問候,願世界和平!”
古塔一言不發,黑色的眼睛閃閃發光。
當然,他並不知道羅馬決絕的拒絕了和平。
袁華並不喜歡戰爭和鮮血,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對於任何艱苦求存的民族,對於蒙昧前行的人類各個文明,在內心裏始終保持敬畏。
同時,他對於和平保持足夠的最大的真誠,因為人類太少了。
這一路,他戰鬥了太多次,見過太多的血。哪怕是這片大海,目力所及之處,荒涼和蠻荒才是主題,人類何其珍貴!
他不懼戰,但唯有老兵才真正珍惜和平!
他堅信,戰爭就如同這愛琴海上的煙雨,和平的陽光終將普照這片宏偉的山海之地。
袁華轉身對傳令兵說:“告訴所有艦船,收起斯特林發動機,展開風帆,讓地中海的風,帶著我們翱翔。向西,一直向西!穿越直布羅陀海峽,讓風,讓洋流,讓大自然帶著我們去看看真正遼闊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