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是位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內陸海。
黑海地處歐洲東南部地區和亞洲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向西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通,向北經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其形似橢圓形,東西最長1150公裏,南北最寬611公裏,中部最窄263公裏,麵積42.2萬平方公裏,海岸線長約3400公裏。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新世末期小亞細亞發生隆起,黑海與地中海分開,逐漸形成內海。
袁華一直把這地方叫做黑海,可他其實也不知道這地方黑在哪裏?
後來他知道了!
這個海,有兩個地方黑!
首先,這鬼地方隻要航行出去不遠,向下看就是黑漆漆的,向下投入測量水深的沉底測深繩索,兩三百米都到不了底。。。真的又黑,又深。。。
深度與含鹽度,黑海是世界最深的內海之一,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從河流和地中海流入的水含鹽度比較小,因此比較輕,它們浮在含鹽度高的海水上。
缺氧現象,黑海的出口隻有一處同地中海相連,即土耳其海峽,海峽狹窄使得海水交換受到阻止。黑海的表層密度由於受到頓河、第聶伯河、多瑙河等大量淡水河的注入而較小,深層海水密度較高,導致200米以下的海水與外界隔絕,得不到充足氧氣補給,水中硫化細菌活躍,分解海底有機物形成硫化氫,越積越多的硫化氫把海底的淤泥染得黑乎乎的。
古希臘殖民時期,古希臘人的殖民活動始於公元前8世紀,黑海沿岸地區因其豐富的資源和商業潛力成為他們的首選目標。古希臘人在黑海沿岸的殖民擴張,對地區經濟、文化和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
袁華慢慢的也算看明白了,希臘人的文明確實因為地理優勢,天生對整個黑海區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帕提亞的語言文字,到貴霜帝國的金幣之上,希臘的字母文字無處不在。
而且希臘人和羅馬人的長相是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他們隻是鼻梁高一點,其實和中亞的人種是如此的相似。
反正在袁華看來,從羅馬到大漢,其實都是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瞳孔,黃色的皮膚,隻是鼻梁的結構有所不同。
怎麽說呢?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沿著地中海,到黑海,到裏海,在跨越天山,直到大漢,這麽廣闊的地區都是黑頭發和黑眼睛的世界。
隻有達契亞人和東哥特人的發色和眼球的顏色有一些不同,這非常有意思。
黑海北部的勢力範圍,也非常有意思,黑海的東北角全是阿蘭人的地盤,黑海的北部是東哥特人的地盤,黑海的西北角以前是達契亞人的家園,現在羅馬人已經統治了那片區域。
羅馬人現在和東哥特人也有很多摩擦。
黑海北部地區的政治局勢錯綜複雜、撲朔迷離,對於袁華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完全摸不著頭腦。在這裏,東哥特人的情況尤為複雜,其中一部分與羅馬帝國之間頻繁爆發激烈的戰爭衝突,烽火連天;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還有另一部分東哥特人與羅馬竟然保持著一種奇特的軍事雇傭關係,彼此合作無間。
綜合當前所掌握的種種信息和跡象來分析,可以發現東哥特人和阿蘭人的社會架構極為相似。在他們的族群之中,並不存在那種傳統意義上至高無上、統禦一切的王權統治。相反,這些民族更像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且分散的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各個部落各自為政,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來整合和統領全局。
麵對這樣的局麵,精明狡詐的羅馬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深諳分化瓦解之道,巧妙地運用策略手段將東哥特人一分為二。一方麵,羅馬人積極拉攏那些願意與之合作的部落,通過給予豐厚的利益迴報和政治支持等方式,使其成為自己忠實的盟友;另一方麵,則毫不留情地對那些堅決反抗羅馬統治的部落展開猛烈攻擊,試圖以武力逼迫其屈服。這種分而治之的策略,不禁讓人聯想到羅馬人曾經對待達契亞人的做法。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如今的東哥特人似乎也陷入了同樣被羅馬人操縱擺布的命運旋渦之中。
雖然,袁華他們的訓練,一直試圖躲避羅馬海軍,可就算他們一直沿著黑海的東北部和北部沿岸的海域航行,他們還是被羅馬的海軍給盯上了。
到八月份,他們要出行之前,連續兩次都遠遠的看見羅馬人的海軍出現在海平線上,而且明顯向著他們航行。
他估計是北部沿海的東哥特人,向羅馬人泄露了他們的行蹤。
有一次為了擺脫羅馬人的軍艦,他們不得不,進入刻赤海峽,躲進亞速海之中,隻為了不暴露黑海城的位置。
雖然,終有一天羅馬人會發現黑海城的存在,但袁華希望能多苟一天,就是一天。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在黑海東北角,黑海城如一位雄壯的守護者,屹立於海岸的山海之畔。城邊的碼頭上,晨曦初露,霞光萬丈,照亮了這繁忙而充滿情感的一幕。
三十條海船靜靜停泊,船身在晨光中泛著微光,仿佛即將遠航的勇士,整裝待發。碼頭上人頭攢動,大量的人員正有序地登上船隻,他們的身影在霞光中拉出長長的剪影,忙碌而堅定。這些勇敢的水手們,即將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索那遙遠的海域,去尋找新的大陸和文明。
碼頭邊,送別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中有依依不舍的親人,有情誼深厚的摯友,有含淚相送的愛人。他們揮動著手臂,大聲唿喊著即將遠行之人的名字,聲音在海風中飄蕩,與海浪的濤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激昂而感傷的離別之歌。
遠處,高加索群山巍峨聳立,山巔被晨光染成了金色,宛如一條條巨龍橫臥在天邊,守護著這片土地。黑海城在群山的映襯下,更顯雄壯威嚴,城牆高聳,城樓雄偉,仿佛在傾聽紅塵裏的離別。城外,森林茂密,綠意盎然,樹木在晨風中輕輕搖曳,為這壯美的畫麵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
在船頭之上,袁華站在人群之中,目光望向碼頭之上的劉玉、劉行、崔力、古爾麗、老阿拉什和乞力。他們曾一起經曆過無數風雨,一起並肩戰鬥,一起分享過歡笑與淚水。如今,他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去追尋永不饑餓的夢想。
袁華高高地舉起手臂,用力地揮動著,向碼頭上眾人道別。
他們也揮動著手臂,迴應著袁華的告別,那一刻,霞光萬丈,將他們的身影緊緊包裹,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
隨著一聲聲牛角長號的長鳴,海船緩緩駛離碼頭,向著遠方的海平線進發。送別的人群依舊站在碼頭上,目送著船隻漸漸遠去,直到它們消失在那片金色的霞光之中。這一刻,雖然充滿了離別的傷感,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劉玉問崔力:“你放心他一個人去尋找新大陸?”
崔力笑著說:“娃,已經長大了!他會照顧好自己。”
劉行問老阿拉什:“你擔心嗎?”
老阿拉什看著遠方,反問:“擔心什麽?”
劉行看向大海,說道:“這大海不可捉摸”。
老阿拉什說道:“我不擔心,他是天命之人,必可完成他想到的任何地方!”。
劉行也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乞力問古爾麗,“今天怎麽沒有看到古塔?”
古爾麗愣了愣,她看向左右,然後她懵了,她跳著腳,對著船支消失的方向大聲罵到:“古塔,有本事你別迴來!迴來,看我不打死你!”
所有人都投來目光,古爾麗氣的不行,對他們說道:“今天起床的時候,來碼頭的時候,古塔都在。偏偏告別的時候沒看見他,他能去哪裏?他又會去哪裏?”
好吧!現在隻要不是一個豬腦子,都能想到古塔究竟去了哪?
老阿拉什問道:“要不要派一條快船追上去?”
古爾麗想了想,她搖頭說道:“他也不小了,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就讓他跟著袁華吧。”
而袁華旗艦設立在一條三百噸的海船上,在朝霞的照耀。
一個時辰以後,一條貨船的船艙之中,一個超級大的糧食籮筐蓋子被頂開,一個大男孩,悄悄摸摸的爬出來。
一邊爬,這小家夥還一邊說:“嘿嘿,出去玩,居然不帶我。”
袁華此時正在思考究竟該如何,快速安全的通過拜占庭旁邊的海峽(今伊斯坦布爾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身邊的羅馬海員在向所有艦長介紹博斯普魯斯海峽:“這個海峽的名字源自希臘人神話中的伊娥,她被宙斯變成了一頭牛,從而穿越了這片水域,它用巨大的身軀拱開土石,這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來源。”
袁華問:“這個海峽有多長,最狹窄的地方有多寬?水深如何?”
羅馬海員從皮包裏掏出一個陳舊的羊皮書,然後拿出一張不奴族和羅馬的換算表,在桌子上計算,須臾抬起頭說道:“按照你們的度量衡,海峽全長約60裏,最寬處為7.2裏,最窄處1.5裏,水深從27.5米到120米”。
高進說:“水深沒有問題,我們的船隻全部可以通過”
青羊卻說:“真正的問題是700米左右的寬度,羅馬如果願意,能用海船封死這個海峽。”
袁華說道:“所以,穿越這個海峽隻能用最快的速度,在黎明,或者黃昏時快速穿越。”
高進補充道:“黃昏不行,這時有大量船舶進港,他們可以很快反應,我們隻能選擇黎明前,天空剛剛明亮的時刻,這時大量的船隻還在海港之中,人員登船和啟動都需要時間。”
這時,有船隻打來信號旗,有緊急事情,要求靠上來。
不多時,一個大孩子被領進船艙。。。
一個海軍軍官的身後,冒出一個腦袋,古塔嘿嘿的笑著,說道:“大家好啊!”
袁華無語了。。。
所有人都無語了。。。
黑海地處歐洲東南部地區和亞洲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向西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通,向北經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其形似橢圓形,東西最長1150公裏,南北最寬611公裏,中部最窄263公裏,麵積42.2萬平方公裏,海岸線長約3400公裏。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新世末期小亞細亞發生隆起,黑海與地中海分開,逐漸形成內海。
袁華一直把這地方叫做黑海,可他其實也不知道這地方黑在哪裏?
後來他知道了!
這個海,有兩個地方黑!
首先,這鬼地方隻要航行出去不遠,向下看就是黑漆漆的,向下投入測量水深的沉底測深繩索,兩三百米都到不了底。。。真的又黑,又深。。。
深度與含鹽度,黑海是世界最深的內海之一,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從河流和地中海流入的水含鹽度比較小,因此比較輕,它們浮在含鹽度高的海水上。
缺氧現象,黑海的出口隻有一處同地中海相連,即土耳其海峽,海峽狹窄使得海水交換受到阻止。黑海的表層密度由於受到頓河、第聶伯河、多瑙河等大量淡水河的注入而較小,深層海水密度較高,導致200米以下的海水與外界隔絕,得不到充足氧氣補給,水中硫化細菌活躍,分解海底有機物形成硫化氫,越積越多的硫化氫把海底的淤泥染得黑乎乎的。
古希臘殖民時期,古希臘人的殖民活動始於公元前8世紀,黑海沿岸地區因其豐富的資源和商業潛力成為他們的首選目標。古希臘人在黑海沿岸的殖民擴張,對地區經濟、文化和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
袁華慢慢的也算看明白了,希臘人的文明確實因為地理優勢,天生對整個黑海區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帕提亞的語言文字,到貴霜帝國的金幣之上,希臘的字母文字無處不在。
而且希臘人和羅馬人的長相是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他們隻是鼻梁高一點,其實和中亞的人種是如此的相似。
反正在袁華看來,從羅馬到大漢,其實都是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瞳孔,黃色的皮膚,隻是鼻梁的結構有所不同。
怎麽說呢?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沿著地中海,到黑海,到裏海,在跨越天山,直到大漢,這麽廣闊的地區都是黑頭發和黑眼睛的世界。
隻有達契亞人和東哥特人的發色和眼球的顏色有一些不同,這非常有意思。
黑海北部的勢力範圍,也非常有意思,黑海的東北角全是阿蘭人的地盤,黑海的北部是東哥特人的地盤,黑海的西北角以前是達契亞人的家園,現在羅馬人已經統治了那片區域。
羅馬人現在和東哥特人也有很多摩擦。
黑海北部地區的政治局勢錯綜複雜、撲朔迷離,對於袁華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完全摸不著頭腦。在這裏,東哥特人的情況尤為複雜,其中一部分與羅馬帝國之間頻繁爆發激烈的戰爭衝突,烽火連天;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還有另一部分東哥特人與羅馬竟然保持著一種奇特的軍事雇傭關係,彼此合作無間。
綜合當前所掌握的種種信息和跡象來分析,可以發現東哥特人和阿蘭人的社會架構極為相似。在他們的族群之中,並不存在那種傳統意義上至高無上、統禦一切的王權統治。相反,這些民族更像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且分散的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各個部落各自為政,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來整合和統領全局。
麵對這樣的局麵,精明狡詐的羅馬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深諳分化瓦解之道,巧妙地運用策略手段將東哥特人一分為二。一方麵,羅馬人積極拉攏那些願意與之合作的部落,通過給予豐厚的利益迴報和政治支持等方式,使其成為自己忠實的盟友;另一方麵,則毫不留情地對那些堅決反抗羅馬統治的部落展開猛烈攻擊,試圖以武力逼迫其屈服。這種分而治之的策略,不禁讓人聯想到羅馬人曾經對待達契亞人的做法。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如今的東哥特人似乎也陷入了同樣被羅馬人操縱擺布的命運旋渦之中。
雖然,袁華他們的訓練,一直試圖躲避羅馬海軍,可就算他們一直沿著黑海的東北部和北部沿岸的海域航行,他們還是被羅馬的海軍給盯上了。
到八月份,他們要出行之前,連續兩次都遠遠的看見羅馬人的海軍出現在海平線上,而且明顯向著他們航行。
他估計是北部沿海的東哥特人,向羅馬人泄露了他們的行蹤。
有一次為了擺脫羅馬人的軍艦,他們不得不,進入刻赤海峽,躲進亞速海之中,隻為了不暴露黑海城的位置。
雖然,終有一天羅馬人會發現黑海城的存在,但袁華希望能多苟一天,就是一天。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在黑海東北角,黑海城如一位雄壯的守護者,屹立於海岸的山海之畔。城邊的碼頭上,晨曦初露,霞光萬丈,照亮了這繁忙而充滿情感的一幕。
三十條海船靜靜停泊,船身在晨光中泛著微光,仿佛即將遠航的勇士,整裝待發。碼頭上人頭攢動,大量的人員正有序地登上船隻,他們的身影在霞光中拉出長長的剪影,忙碌而堅定。這些勇敢的水手們,即將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索那遙遠的海域,去尋找新的大陸和文明。
碼頭邊,送別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中有依依不舍的親人,有情誼深厚的摯友,有含淚相送的愛人。他們揮動著手臂,大聲唿喊著即將遠行之人的名字,聲音在海風中飄蕩,與海浪的濤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激昂而感傷的離別之歌。
遠處,高加索群山巍峨聳立,山巔被晨光染成了金色,宛如一條條巨龍橫臥在天邊,守護著這片土地。黑海城在群山的映襯下,更顯雄壯威嚴,城牆高聳,城樓雄偉,仿佛在傾聽紅塵裏的離別。城外,森林茂密,綠意盎然,樹木在晨風中輕輕搖曳,為這壯美的畫麵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
在船頭之上,袁華站在人群之中,目光望向碼頭之上的劉玉、劉行、崔力、古爾麗、老阿拉什和乞力。他們曾一起經曆過無數風雨,一起並肩戰鬥,一起分享過歡笑與淚水。如今,他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去追尋永不饑餓的夢想。
袁華高高地舉起手臂,用力地揮動著,向碼頭上眾人道別。
他們也揮動著手臂,迴應著袁華的告別,那一刻,霞光萬丈,將他們的身影緊緊包裹,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
隨著一聲聲牛角長號的長鳴,海船緩緩駛離碼頭,向著遠方的海平線進發。送別的人群依舊站在碼頭上,目送著船隻漸漸遠去,直到它們消失在那片金色的霞光之中。這一刻,雖然充滿了離別的傷感,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劉玉問崔力:“你放心他一個人去尋找新大陸?”
崔力笑著說:“娃,已經長大了!他會照顧好自己。”
劉行問老阿拉什:“你擔心嗎?”
老阿拉什看著遠方,反問:“擔心什麽?”
劉行看向大海,說道:“這大海不可捉摸”。
老阿拉什說道:“我不擔心,他是天命之人,必可完成他想到的任何地方!”。
劉行也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乞力問古爾麗,“今天怎麽沒有看到古塔?”
古爾麗愣了愣,她看向左右,然後她懵了,她跳著腳,對著船支消失的方向大聲罵到:“古塔,有本事你別迴來!迴來,看我不打死你!”
所有人都投來目光,古爾麗氣的不行,對他們說道:“今天起床的時候,來碼頭的時候,古塔都在。偏偏告別的時候沒看見他,他能去哪裏?他又會去哪裏?”
好吧!現在隻要不是一個豬腦子,都能想到古塔究竟去了哪?
老阿拉什問道:“要不要派一條快船追上去?”
古爾麗想了想,她搖頭說道:“他也不小了,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就讓他跟著袁華吧。”
而袁華旗艦設立在一條三百噸的海船上,在朝霞的照耀。
一個時辰以後,一條貨船的船艙之中,一個超級大的糧食籮筐蓋子被頂開,一個大男孩,悄悄摸摸的爬出來。
一邊爬,這小家夥還一邊說:“嘿嘿,出去玩,居然不帶我。”
袁華此時正在思考究竟該如何,快速安全的通過拜占庭旁邊的海峽(今伊斯坦布爾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身邊的羅馬海員在向所有艦長介紹博斯普魯斯海峽:“這個海峽的名字源自希臘人神話中的伊娥,她被宙斯變成了一頭牛,從而穿越了這片水域,它用巨大的身軀拱開土石,這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來源。”
袁華問:“這個海峽有多長,最狹窄的地方有多寬?水深如何?”
羅馬海員從皮包裏掏出一個陳舊的羊皮書,然後拿出一張不奴族和羅馬的換算表,在桌子上計算,須臾抬起頭說道:“按照你們的度量衡,海峽全長約60裏,最寬處為7.2裏,最窄處1.5裏,水深從27.5米到120米”。
高進說:“水深沒有問題,我們的船隻全部可以通過”
青羊卻說:“真正的問題是700米左右的寬度,羅馬如果願意,能用海船封死這個海峽。”
袁華說道:“所以,穿越這個海峽隻能用最快的速度,在黎明,或者黃昏時快速穿越。”
高進補充道:“黃昏不行,這時有大量船舶進港,他們可以很快反應,我們隻能選擇黎明前,天空剛剛明亮的時刻,這時大量的船隻還在海港之中,人員登船和啟動都需要時間。”
這時,有船隻打來信號旗,有緊急事情,要求靠上來。
不多時,一個大孩子被領進船艙。。。
一個海軍軍官的身後,冒出一個腦袋,古塔嘿嘿的笑著,說道:“大家好啊!”
袁華無語了。。。
所有人都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