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大雪落得少了。


    一支破破爛爛的商隊在官道上前進,袁華第一次看見這麽多被苦難折磨的已經麻木的人群。


    車隊停,他們就停;車隊走,他們就走;眼神麻木,而空洞,好像沒有任何希望。


    就連每天喝粥的時候,也很安靜。每個人,都有一隻破碗,就這麽寂靜的排著隊,然後蹲在一邊默默的吃。


    這些人,完全沒有交流,就像是死了一般。


    雖然有麻袋製作的衣服,可這個寒冷的天氣,依然是這群人難以扛過去的。


    走了五天,這條路上已經倒下了十三人。


    不奴族戰士騎著馬,逆行去搶救倒地之人的時候,那些背著糧食同行的人們卻毫無察覺,或者就算察覺了,他們依然麻木前行,冷的如同寒冬裏堆在戶外的鐵料。


    袁華將馬車讓給那些帶著兒童的婦人,每天帶人翻開大雪,割下茅草,讓這些婦人編織草席。


    隻有在這個時候,袁華才能看到這些婦人有一些人氣,她們就坐在車廂裏,低著頭一直做,一直做,雙手都有凍瘡,可是依然靈巧的不行。


    同樣,那些男人們,隻有在勞作的時候,用斧頭砍伐大樹,在雪地裏掏兔子洞,或者刮樹皮的時候,他們會流露出一些人氣,仿佛隻有在和自然搏鬥時,才能看到他們的毅力和勇氣。


    哈尼爾問他:“這麽冷的天,你做這麽多草席和樹皮衣做什麽?”


    袁華再次告訴他一個道理:“為什麽羊皮襖子穿著暖和?”


    哈尼爾說道:“裏麵有羊毛,羊毛暖和啊!”


    袁華看著遠處穿著麻袋衣服勞作的男人們,搖了搖頭,說道:“並不是羊毛暖和,而是因為羊毛能留住人體的熱量”


    哈尼爾好奇的問道,“難道席子能暖和?”


    袁華還是搖搖頭,看著遠處說道:“他們不暖和,但可以擋風。這樣冷風不會肆意帶走人體熱量,他們會暖和一點。”


    袁華讓女人們,將草席編的很密,很緊實,又用後樹皮做成披肩,然後把這兩個東西用草繩編織在一起。看上去,這就像是一件草做的披風,袁華還讓婦人們為這個草席披風,做了草繩穿的木扣子。


    每天,袁華在夜裏會將大約五十件草披風,送給那些白日裏做事最多的男人,跟他們說:“走路的時候,披上它,然後扣起來,防風,下雨天也能防雨。”


    那些男人什麽也不會說,隻是將披風披上,然後睡覺也不會再脫下。


    他們每天淩晨六點出發,吃完早飯,水壺換上涼白開就出發。


    馬車已經裝滿,馬匹全都馱運糧食,男人們也要背上一小袋糧食。他們先吃男人們背的糧食,慢慢減重。


    隻有巡邏的戰士,擁有十匹戰馬,他們巡視在隊伍兩邊。


    崔力也有兩輛馬車,他帶著幾個會木工的男人,在馬車上不斷鋸木,刨木,用火爐烤木頭,全天都在勞作。


    中午,他們會休息兩個小時,二十個女人做飯,其餘人還是要勞作。


    男人們一半會去尋找小動物的洞穴,老鼠,兔子,蛇,他們總是能找到。或許他們走過死亡的邊緣,這世界上所有能吃的,他們可能全都吃過。


    另外一半,會翻開雪層,收割茅草,一半用來喂馬,一半用來編織草席。


    而不奴族的戰士,會出去狩獵,偶爾會有飛鳥和一些野生的動物。


    每一天,找到的肉食,袁華他們會統一處理,然後用陶罐煮一碗野草肉湯,每個人都能喝一碗。


    如果沒有抓到袁華也會用買來的鹹肉,切碎煮野菜肉湯,人們需要熱量,不然走不完這條漫長的路。


    他們每天要走五十裏,吃飽飯的人們還能夠堅持。


    夜晚,是他們最舒服的時候。


    袁華會燒很多開水,然後所有人要把手和腳洗幹淨,才能吃飯。


    吃完飯,袁華會給商隊講故事,然後解答商隊人們的問題。


    這時候,所有流民也會聽,他們這時在眼裏會流動一些神采。


    隻是這些人,從不提問,就圍著火堆,默默的坐在外圍,側耳傾聽。


    變形金剛的故事,早就講完了。


    現在,袁華講的是《魯濱遜漂流記》。


    這本書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於1719年出版的一部小說。這部作品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語寫成的長篇小說之一,也是笛福最著名的作品。故事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在一次航海冒險中遭遇海難,獨自一人流落荒島,經過長達28年的孤島生活後最終獲救的故事。


    在這段時間裏,魯濱遜不僅學會了如何生存,還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國,包括種植莊稼、馴養動物等。他與大自然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並且在精神上經曆了深刻的轉變。故事中還有一段著名的插曲,即魯濱遜救下了一個土著人,並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從此兩人成為了好朋友。這段友誼展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麵——即使在最極端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幫助也能超越種族和文化的界限。


    袁華刻意選擇了這個故事,他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所有人,無論落入何種境地,人都可以自我成長、自我救贖、人類可以戰勝自然,也可以戰勝自我,不同種族和文明的人可以相互攜手一起麵對自然。


    可這個故事,依然會有很多科學,比如大航海,比如帆船,比如火槍,比如世界的海洋,比如如何通過星星指引方向,比如指南針,比如海戰的火炮,比如全球航行還會發現什麽地方?


    人在困境裏,心靈比肉體更渴望慰藉。


    袁華說:“魯濱孫的困境何其艱難,他一個人麵對世界,為了不會失去語言的能力,連說話都要自言自語。可他從未放棄,因為他和我們一樣,我們都是凡人,可凡人從不屈服於困境和自然。記住,就像漢字寫的一樣,我們是站立在大地之上的人類!”


    袁華搞不清楚,到底是長久的相處?是一起日夜的勞作?還是,魯濱孫的故事?


    這些人,開始漸漸有了生氣。


    有一天,一個男人將一隻兔子遞給他的時候,朝他微笑。


    另一天,一個女人把一床草席交給他的時候,居然向他叩頭。


    雖然,他們不曾言語,但袁華能看到希望,對希望在慢慢迴到他們的身上。


    而那些孩子們,恢複的更快,他們已經開始歡笑,袁怡會帶著這群孩子,聽古塔給他們講漢字。


    古塔學著袁華的樣子,在沙地上畫一個圓,然後直指天上的太陽,問他們:“像不像太陽?”


    一群小孩都點頭,有些興奮的還跳來跳去。


    然後,古塔會慢慢給這個字變形,最後寫出一個“日”,說道:“這就是日,也就是太陽!”


    一群小孩,發出驚歎,然後很崇拜的看著古塔。


    古塔昂著頭,說道:“一群小鬼,去撿樹枝,全部給我在地上寫個日字,去,快去,誰寫不好,不準聽我講課!”


    一群披著席子的孩子全跑光了,他們樂嗬嗬的撿來各種樹枝,開始在地上鬼畫符。


    袁怡也很認真的寫一個“日”,她也不識字,要從頭學。


    每天,袁怡都會跟古塔學五個字,然後跑來寫給母親和哥哥看,袁華總是摸著她的小腦袋說:“真厲害,不愧是我的妹妹!”


    而母親,則在一邊編著草席,微笑的看著這對兄妹,她覺得挺好。


    袁華,現在每天夜裏都要巡視營區,如果一旦有人發燒,他就會把人放進一輛專用的馬車,讓女人們戴著布口罩照顧他們。


    有老人認識草藥,他們采來熬水,喂給這些病人。


    袁華盡力讓他們活下來,可這世間就是這麽殘忍,走到第三十天,倒下的人已經到了三十一人。


    每一次,袁華都會帶著所有人,為故去者建一個小小的墳包,然後崔力會豎起木頭的墓碑,而小古塔會寫下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個勇敢的不奴人,他走完了一生!”


    開始,是不奴人和商隊的四百人,會排隊在墳墓上,放上一根根樹枝,因為現在沒有花。


    後來,越來越多的流民也會放上一根樹枝,或一根草。


    那些小小的墳堆,看上去無比的隆重,那裏不再僅僅隻有哀傷,那裏漸漸變成了一種儀式,為了亡者,更為了生者!


    有一天,哈尼爾看著那些流民,對袁華說:“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某些東西。”


    袁華問:“是什麽?”


    哈尼爾想了想,說道:“希望,自我寬恕,升華!”


    袁華看不出升華,也看不出自我寬恕,他看到了希望,但他還看到了一種東西,那是一個人死過以後,再次活過來的無畏。


    就像遠處的那個男人,他正揮動著斧頭砍伐一棵大樹。以前他們如同僵屍,有力而無氣。可現在卻帶著一種沉靜,一種專注,一種一往無前的力量和氣勢。


    他每一次砍伐,都用足了力氣,心無旁騖,精準無比,力破群山。


    袁華很高興,凡人亦可以,再活一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