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什麽品種的豬?打算年出欄多少頭豬?
要用多少畝土地?需要投資多少錢?
這一係列的問題,商健查過資料,考慮過,也和孟川討論過。
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在半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從養豬行業賺夠一百萬?
隻有盈利一百萬,第一行業才能滿足升級要求。
豬的品種很多,商健就打算養三元豬,早就考慮好了。
那要養多少頭生豬才能賺夠錢,滿足升級要求?
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一般來說,一頭生豬的毛利=賣價-成本;
賣價=出欄重量x市場生豬價
成本=仔豬成本+飼料成本+獸藥及消毒成本(約20元/頭)+人工成本+豬舍成本(暫略)
仔豬和生豬價浮動很大,在12年6月份,全國三元生豬價平均為13.98元/kg,比年初跌了三四塊錢一公斤,這個時候,養豬基本處於虧損期。
三元豬的出欄重量一般在110kg,可算出一頭生豬的賣價大概在1540元。
像幾年後,生豬和仔豬價格高,就會繼續養到130-150kg,一頭豬就值數千塊錢。
仔豬成本是個大頭,從格跟需求量有很大關係,一般比生豬價貴一些。
豬苗的價格跟其品種、重量、公母等有關,不同地區豬苗售價不同。
商健準備養殖的是外三元豬,價格就比土雜豬和內三元豬要貴一些,但生長得快。
12年上半年,三元仔豬均價維持在30元/kg的高位,比去年的37.24元/kg的曆史高位跌幅明顯。
如今七月份,已經跌至28元/kg。
一般仔豬在15kg時賣出,價格在420元。
如果重量差不多,一般按頭算;
如果超過30斤,超出的重量價格肯定要低許多,誰也不是傻子。
而且仔豬跟地域,時段相差很大,比生豬價格浮動很大。
商健記得後世豬肉大漲時期,一頭仔豬要一千幾百塊,而且還搶不到,太瘋狂了。
飼料成本也好算,現階段成品乳、仔豬飼料價格每公斤3.6——3.7元,育肥豬飼料每公斤3.2元,平均價格每公斤3.4元。
養一頭出欄到110kg的三元生豬大體累積用250公斤飼料,費用約850元。
如果自配飼料,則每公斤花費2.8元,大約700元。
相差專業數據統計,今年的平均飼料成本在791.19元/頭,說明數據還是比較準確的,可以取個800元/頭。
可以看出,生豬養殖成本=仔豬+飼料成本+獸藥及消毒成本=1240元
這還不包括人工成本和豬舍投入成本,要是碰上發病率很高的話,可能就是虧本了。
所以,一般養豬場養一頭豬的毛利在200元-400元。
以商健金手指的情況,不錯的技術條件和人員,加快成長、減少發病率的功能,毛利會高出許多。
他估計,保守得半年出欄2500頭生豬才賺足一百萬。
那要建造多少個豬舍,多少平合適?
這就要看養多少頭豬,母豬有多少。
商健前期沒打算養母豬,一頭母豬可不便宜,占用成本,如今仔豬又不貴。
如果是低密度養殖,每頭生豬占地1.5-2.5平方,如此可以算出大概需要多少平方的豬舍。
但高度密養殖成豬時,隻需要1平方。
能減少建圈麵積,減低費用,且沒有多餘的活動場地,能使豬長肉塊、增重塊,還能減少飼養費用,加快出欄時間。
商健前期打算使用高密度養豬法,加上通道及倉庫,大概需要3000平方的豬舍,大約占地4.5畝。
豬舍建築成本算起來很複雜,比如屋頂材料,石棉瓦、彩鋼、木皮、木板還是水泥;
牆體,大多是水泥磚之類,但水泥磚也有很多種,空心的,實心的。
反正,二三百元一平能搞;
豪華點的,幾千元一平都有,比人住的還好,設備什麽的全是自動化。
這東西差異非常大,又不是標準產品。
商健前期要省錢,要升級,注定不能投入太多的成本。
他就打算弄大棚式豬舍,二百多元一平那種。
若加上其它設施、建築等等,總投資至少需要70萬元;
弄得先進點,可能就是二百萬以上了。
商健打算使用係統建築工人建造,而且還是一頂三的係統工人,可以節省一大筆錢,隻要購買材料費就行。
預算五十五萬,幸好不是一次性投入。
土地租賃,打算一次性租20畝地。
2500頭仔豬,當然不是一批全部購入,而是可以分為數批養,免得出售太集中。
不管怎麽樣,養豬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
為什麽這樣說?
有許許多多的豬場因為爆發疫病,大部分的豬都死亡,弄得血本無歸。
同時還要關注行情、環保等問題,現在養豬也不容易。
如果商健沒有金手指,肯定不會進這一行業。
既然如此決定了,準備向村裏租賃土地,還有可能要走貸款。
向外宣傳是年出欄五萬頭豬,一期項目計劃年出欄一萬頭豬。
把架勢弄得大一點,方便貸款。
反正租賃荒地不值什麽錢。
荒地算林地,承包每年多少錢一畝?
據農業資料顯示,地區不一樣,價格有所不同,一般50—200元一畝,有石頭的16元,而且還與當地村委會協商價格,以合同為準。
先不說耕地租賃價格貴,那用耕地做養豬場,到底行不行?
那用林地,為什麽可以?
用耕地,還真不行。
養豬場用地雖然不像工業用地有那麽多限製,除了不能隨便占用耕地,國家鼓勵利用廢棄地和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地開展畜禽養殖。
從政策上分析,國家是鼓勵養豬的,但要注意環境保護。
下午村委召集人員村委會議室討論養豬場租賃時,商健就跟村委爭吵起來了。
要用多少畝土地?需要投資多少錢?
這一係列的問題,商健查過資料,考慮過,也和孟川討論過。
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在半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從養豬行業賺夠一百萬?
隻有盈利一百萬,第一行業才能滿足升級要求。
豬的品種很多,商健就打算養三元豬,早就考慮好了。
那要養多少頭生豬才能賺夠錢,滿足升級要求?
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一般來說,一頭生豬的毛利=賣價-成本;
賣價=出欄重量x市場生豬價
成本=仔豬成本+飼料成本+獸藥及消毒成本(約20元/頭)+人工成本+豬舍成本(暫略)
仔豬和生豬價浮動很大,在12年6月份,全國三元生豬價平均為13.98元/kg,比年初跌了三四塊錢一公斤,這個時候,養豬基本處於虧損期。
三元豬的出欄重量一般在110kg,可算出一頭生豬的賣價大概在1540元。
像幾年後,生豬和仔豬價格高,就會繼續養到130-150kg,一頭豬就值數千塊錢。
仔豬成本是個大頭,從格跟需求量有很大關係,一般比生豬價貴一些。
豬苗的價格跟其品種、重量、公母等有關,不同地區豬苗售價不同。
商健準備養殖的是外三元豬,價格就比土雜豬和內三元豬要貴一些,但生長得快。
12年上半年,三元仔豬均價維持在30元/kg的高位,比去年的37.24元/kg的曆史高位跌幅明顯。
如今七月份,已經跌至28元/kg。
一般仔豬在15kg時賣出,價格在420元。
如果重量差不多,一般按頭算;
如果超過30斤,超出的重量價格肯定要低許多,誰也不是傻子。
而且仔豬跟地域,時段相差很大,比生豬價格浮動很大。
商健記得後世豬肉大漲時期,一頭仔豬要一千幾百塊,而且還搶不到,太瘋狂了。
飼料成本也好算,現階段成品乳、仔豬飼料價格每公斤3.6——3.7元,育肥豬飼料每公斤3.2元,平均價格每公斤3.4元。
養一頭出欄到110kg的三元生豬大體累積用250公斤飼料,費用約850元。
如果自配飼料,則每公斤花費2.8元,大約700元。
相差專業數據統計,今年的平均飼料成本在791.19元/頭,說明數據還是比較準確的,可以取個800元/頭。
可以看出,生豬養殖成本=仔豬+飼料成本+獸藥及消毒成本=1240元
這還不包括人工成本和豬舍投入成本,要是碰上發病率很高的話,可能就是虧本了。
所以,一般養豬場養一頭豬的毛利在200元-400元。
以商健金手指的情況,不錯的技術條件和人員,加快成長、減少發病率的功能,毛利會高出許多。
他估計,保守得半年出欄2500頭生豬才賺足一百萬。
那要建造多少個豬舍,多少平合適?
這就要看養多少頭豬,母豬有多少。
商健前期沒打算養母豬,一頭母豬可不便宜,占用成本,如今仔豬又不貴。
如果是低密度養殖,每頭生豬占地1.5-2.5平方,如此可以算出大概需要多少平方的豬舍。
但高度密養殖成豬時,隻需要1平方。
能減少建圈麵積,減低費用,且沒有多餘的活動場地,能使豬長肉塊、增重塊,還能減少飼養費用,加快出欄時間。
商健前期打算使用高密度養豬法,加上通道及倉庫,大概需要3000平方的豬舍,大約占地4.5畝。
豬舍建築成本算起來很複雜,比如屋頂材料,石棉瓦、彩鋼、木皮、木板還是水泥;
牆體,大多是水泥磚之類,但水泥磚也有很多種,空心的,實心的。
反正,二三百元一平能搞;
豪華點的,幾千元一平都有,比人住的還好,設備什麽的全是自動化。
這東西差異非常大,又不是標準產品。
商健前期要省錢,要升級,注定不能投入太多的成本。
他就打算弄大棚式豬舍,二百多元一平那種。
若加上其它設施、建築等等,總投資至少需要70萬元;
弄得先進點,可能就是二百萬以上了。
商健打算使用係統建築工人建造,而且還是一頂三的係統工人,可以節省一大筆錢,隻要購買材料費就行。
預算五十五萬,幸好不是一次性投入。
土地租賃,打算一次性租20畝地。
2500頭仔豬,當然不是一批全部購入,而是可以分為數批養,免得出售太集中。
不管怎麽樣,養豬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
為什麽這樣說?
有許許多多的豬場因為爆發疫病,大部分的豬都死亡,弄得血本無歸。
同時還要關注行情、環保等問題,現在養豬也不容易。
如果商健沒有金手指,肯定不會進這一行業。
既然如此決定了,準備向村裏租賃土地,還有可能要走貸款。
向外宣傳是年出欄五萬頭豬,一期項目計劃年出欄一萬頭豬。
把架勢弄得大一點,方便貸款。
反正租賃荒地不值什麽錢。
荒地算林地,承包每年多少錢一畝?
據農業資料顯示,地區不一樣,價格有所不同,一般50—200元一畝,有石頭的16元,而且還與當地村委會協商價格,以合同為準。
先不說耕地租賃價格貴,那用耕地做養豬場,到底行不行?
那用林地,為什麽可以?
用耕地,還真不行。
養豬場用地雖然不像工業用地有那麽多限製,除了不能隨便占用耕地,國家鼓勵利用廢棄地和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地開展畜禽養殖。
從政策上分析,國家是鼓勵養豬的,但要注意環境保護。
下午村委召集人員村委會議室討論養豬場租賃時,商健就跟村委爭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