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戈壁腹地,東鄰嘉峪關,西通敦煌,總部所屬的西北分公司就坐落在這裏。


    我們是坐火車走蘭新線一路穿越河西走廊來到這裏的。透過車窗,一路上大地的褶皺就不曾平複。祁連山、阿爾金山岩石裸露難見一點點綠色,南北兩側山地衝刷而下的砂礫遍及整個走廊,坡積帶、洪積扇帶、洪積衝積帶、衝積帶和北山南麵的坡積帶仿佛是一道道結痂的傷口,提示我們這裏曾極度刀光劍影。


    在嘉峪關下了火車,我們就坐著吉普車一路來到西北分公司。遠遠就見一座座雄偉的煉塔在強烈的日光下與遠處山頂的積雪一同泛著銀光,大片人工栽種的胡楊則是則是在秋風中閃耀著一身金甲。這正是我心目中想要表現的風景,我忙叫司機師傅停車,跑上路邊最近的一座小山坡,用隨身的水彩筆快速記錄下眼前的風景。


    到了分公司以後,在房間剛進行了簡單的洗漱,分公司的同誌就來邀請我們參加例行的招待酒會。我向黃副處長請假了,理由是我有一些高原反應,需要休息一下。實際上是我要趁記憶正清晰,創作欲望也正強烈的時候,抓緊把這個主題的正式作品完成。


    送黃副處長和王團長離開後,我就鎖好房門來到畫境中找到梁貝貝,告訴她我們現在已經在大西北的嘉峪關附近,梁貝貝就央求我想個辦法讓她也出去看看。我說先陪著我把畫畫完,我再想辦法帶你出去看看。梁貝貝幫我準備顏料,我立刻動筆,很快這幅《祁連山上立標杆》就完成了。出了畫境,我在桌上留了一張我去出門買藥,順便上街看看的紙條,然後就離開招待所來到了大街上。


    在一處隱蔽的牆角,我領出梁貝貝,手拉手走在黃昏時刻熱鬧的街道,把滋滋冒油、香氣撲鼻的嘉峪關烤肉、麻辣鮮香的嘉峪關麻辣燙、酥脆可口的燒殼子、滑利爽口麵條柔韌的牛肉麵、甜蜜蜜的野麻灣西瓜、湯鮮味美的羊肉粉湯、外酥裏嫩的烤全羊幾乎嚐了個遍。最後才找了家藥店買了兩盒紅景天,送梁貝貝迴到畫境,我返迴招待所。


    等到黃副處長和王團長都醉醺醺的被人送迴來,我看沒什麽特殊情況,就迴到自己房間反鎖了房門進了畫境,好讓畫境繼續運轉起來。


    第二天,分公司的同誌帶我們參觀了整個工廠,介紹了分公司的曆史和企業文化,還貼心的安排我們明天去敦煌遊覽莫高窟和鳴沙山。當時我就想找個什麽理由能讓梁貝貝也能名正言順的跟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想來想去,想出一個理由,就當著王團長的麵對黃副處長說:我在草原收了一個學畫的徒弟,聽說我來西北了,也要跟著我一同寫生,目前人坐著火車已經快到了,能不能向分公司借台車,我好去接站。


    王團長說:是梁書記的姑娘梁貝貝吧?我說:正是她,明年就要高考了,想報考中央美院,所以才突擊和我學畫。黃副處長說:這好辦,我和他們說一下,再多準備一個房間。車你是自己開還是跟個司機過去?我說:就不麻煩司機了,我自己開就行。


    車一到手,我就立刻出發。離開廠區我就讓梁貝貝出了畫境坐到副駕駛位上。走在戈壁大漠,梁貝貝興趣盎然,我們先是遊覽了嘉峪關古城,接著就跑到戈壁灘上追黃羊,捉到好幾隻可愛的小黃羊。在嘉峪關市南湖,恰好成群結隊的大天鵝、紅嘴鷗等候鳥遷徙途中在此駐足,我就成對的收進畫境好幾對大天鵝。


    再迴到分公司交還了車,把梁貝貝介紹給黃副處長認識,我們就謝絕了分公司的安排,四個人來到街上,找了一家當地有名的特色飯館吃了一頓烤全羊。王團長念叨,這麽好的羊肉可沒有好酒太遺憾了!我瞅瞅他說:昨天醉的不省人事,今天還能喝嗎?王團長說:這不是見到貝貝姑娘心裏高興,多少總要喝一點。於是我把手伸到梁貝貝隨身的挎包裏,掏出兩瓶酒說:時刻準備著!請兩位領導品嚐。


    黃副處長本來說不勝酒力,今天不喝了。可是聞到酒香後,還是幹掉了半斤多。我和梁貝貝隻是少陪了一點,剩下有大半瓶就被團長收藏了。


    ——“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這段是摘自餘秋雨的散文《莫高窟》中的原話。而我看這莫高窟,看到的卻是基於信仰而又擺脫了信仰的人的靈魂的解放,當現實的壓抑在夢想的天堂裏消失了的時候,人的天性就是最動人的藝術,連留下的投影都生動的讓人流淚,這就是被時間所醞釀過的藝術的源頭活水,真水無香,不摻雜任何雜質,自由流淌,無比奔放!


    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這裏不讓照相。我和梁貝貝就癡迷的臨摹,久久不願離去。黃副處長看到我近乎癡魔的狀態,就決定在這裏多停留一天,讓我們師徒好多一些時間臨摹。


    到鳴沙山看過小小的一彎月牙泉後,我們告別敦煌沒有再迴嘉峪關,而是轉道蘭州去往天府之國成都,那裏是西南分公司所在地,開發著幾座四川盆地的大型氣田,氣化工也頗具規模。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千年前的古人憑著竹筒頓鑽鑿出的千餘米深的氣井和鹽井,看到了天然氣大規模工業化開采的宏大場麵,也就是在這裏,我拋棄了原有的構思,繪製出融合了工筆與潑墨的巨幅國畫《氣貫長虹》,畫麵內容也是古今交融,圍繞著“氣”字,表現前赴後繼、堅韌執著的不屈意誌。


    在西南分公司的創作任務完成後,為了節省時間,我們乘飛機飛往最後一站,海濱城市青島。到了青島就坐車來到黃河口,這裏有全國第二大的陸上油田,也有聳立於近海波濤之上的海上鑽井平台。


    在鑽井平台上,為我們做技術介紹的是年輕的女機械工程師龍蔚。她自豪的告訴我們:這座平台是我們國家自主設計建造的,整個平台為矩形,屬於雙沉墊、非自航半潛式鑽井平台,總長91米,寬71米,由6根大型立柱、一座箱式甲板、一座高聳入雲的井架和兩隻潛艇式的沉墊組成。從沉墊底部到平台上的甲板有35.2米,相當於一棟12層高的樓房,如果再加上井架頂部的高度足有100米,看上去很像一座島嶼一樣。


    建造“勘探三號”的最大困難是如何把麵積4200平方米、重達2000餘噸的大型平台甲板,在相當於12層樓高的空中與6根直徑9米的巨型立柱準確定位合攏。據了解,當時國外有三種建造方法:一是下沉法。在水深30米以上的天然無風港內,沉墊、立柱沉入水下,再與水麵上的平台甲板合攏。二是吊裝法。沉墊和立柱先在特殊船台上或船塢內合攏,然後用大型浮吊把平台甲板分段,依次吊至立柱上進行高空合攏。三是液壓頂升法。在合攏水麵打入直徑1.8米,長70米的合金鋼管樁8根,在樁上安裝液壓千斤頂,把平台甲板頂到要求的高度,再與立柱、沉墊合攏。但當時國內既沒有這樣的場地和設備,也沒有這樣的條件。這一難題一直困擾著設計師祝源鈞。一天,他走在海邊的沙灘上,突然看到海麵上正在救人的場麵,救生圈一沉一浮,突然的靈感,觸發了他的思路,於是連奔帶跑趕迴去,奮筆疾書地寫起來,這就是“浮力頂升法”的雛形。在上海船廠附近寬廣的黃浦江麵上,采用三隻方駁,類似浮碼頭,也稱之為“工裝駁”,以及在船台上建造並已下水的兩隻沉墊,作為水上合攏、組裝整座鑽井平台的工裝設備。這個方案的巧妙之處在於,在水麵上的浮力調節三個“工裝駁”和兩個“沉墊”之間的吃水差,巧妙地把每根9米x25米高的6根立柱分成若幹段,用一段一段疊加焊接頂升方法在水麵上把一個相當於足球場大小的甲板平台頂升至距沉墊25米高的位置,然後同兩個沉墊合攏組裝焊接成一體,成為整座海上鑽井平台。這一極具開創與創新的工藝,得到了當時上海船廠各位領導以及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師傅的傾力支持。


    這個方法還得到了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肯定,錢老指出:“要采取措施保護我國科技人員的這一創舉。”


    聽了龍蔚的介紹,我們也感到胸中熱血洶湧澎湃。梁貝貝佩服的說:龍姐姐,你們真棒!龍蔚謙虛的說:我們還得繼續加倍努力,才能縮小與國外同行的差距,現在看還任重道遠!為了深入了解這座平台,我提出就在這座平台上和工人師傅們一起住一夜,黃副處長和平台經理一商量,平台經理說:平台宿舍還有床位,就是條件艱苦些,希望領導們見諒!我說:我也是工人,沒那麽嬌貴!


    晚飯後,我和梁貝貝、龍蔚一起靠在欄杆上看夕陽,龍蔚忽然問了一句:你們會遊泳嗎?梁貝貝隻在遊泳池裏玩過水,我卻是經常在湖裏潛水嬉戲,我信口說:我的水性在這海裏捉條鯊魚迴來應該沒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畫境奇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煙呈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煙呈祥並收藏畫境奇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