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小項的大計劃
鍋包肉,花棉襖,帶著火車迴東北 作者:奶油公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變革不止發生在城市,農村的包產到戶政策也提早實行了。
項大誠高興地給女兒連發三封電報,表達自己再也不用罵人催大懶蛋子們幹活的喜悅之情。
愛吃大米的項海河也表示,明年堅決不種春小麥。老項“以權謀私”把別人不要的濕地劃摟到自己名下,項家準備把旱田改水田,種出最好的東北大米。
養豬能手王春花在大隊部光榮下崗,要自己單幹,等開春在家裏後園子建個更大的豬圈,抓上二十幾個小豬羔子,她要搞家庭養殖。
對於家人的幹勁,項海瀾全力支持,給母親填了張匯款單,豬羔子的錢她包圓了。
金熠不聲不響也幹了件大事,下了課來找小項,遞給她一張拖拉機購買憑證。
現在工業產品,尤其是機動車輛還是奇缺無比,私人想買一台拖拉機難於登天。
“你家裏承包的地多,靠人力幹不過來,我還弄了配套的翻地機,錢已經付過了,拿著票讓你爸和你三哥去站官城提車。”
金廉誠成了政府的經濟顧問,這家夥狐假虎威不知道在哪弄了稀缺的拖拉機票,也算是雪中送炭,項家確實缺個拖拉機。
小項沒客氣,接過票,看四周沒人在金小狗臉頰上香了一個,“幹得不錯,獎勵你的。”
小金嫌棄地擦了擦臉,皺著眉頭教訓她,“學校風紀組最近抓得嚴,你老實點。”
奶奶個腿,這把項海瀾給氣的,朝他後背狠狠捶了兩拳,“我要把你打吐血。”
受虐狂越打越高興,原地蹦了個高,轉身告訴小項,“在外麵不方便,等迴家歡迎你盡情獎勵我。”
“美得你,沒了,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那我再給你弄一台拖拉機?”
“你是不是有毛病?你幹脆買六輛吧,連愛國和愛民的也捎帶上。”
“可以考慮。”
項海瀾被金小狗的財大氣粗給氣笑了。
政府又清空兩棟房產還給金家,當初收繳的其他實物資產已經沒了,想還也還不了。
老喬新官上任三把火,政府開始啟動了補償程序,金家被補償了一筆可觀的數額。
小項隱晦地跟金廉誠提起繼承法,防止其他金家人以後為繼承權打官司。
金老板一點就通,竟搞了個陰陽補償協議,把補償全揣自己兜裏了,他把不給別人分一分錢的想法貫徹到底。
金老板的錢都是他寶貝兒子的,也不知道他當初藏在哪的,有一天飯後,竟給兩人看了他在瑞士銀行的保險箱憑證,裏麵有他二十年前存下的黃金等財物。
靠信譽享譽世界的瑞士銀行,很值得信賴,這些財富一直安全得很,且沒離開金家。
總之,金小狗現在錢包鼓鼓,要是願意都能重塑小狗金身。
他當然願意把家產全部掏幹淨都給項海瀾,但項海瀾沒被財富腐蝕了進取心。
財富是死的,人是活的,何況金廉誠要重振金家昔日榮光,需要的起步資金肯定不是小數目。她不想占用這筆錢。
項海瀾奉行的原則是讓錢生出更多的錢。既然改革提前到來,她打算改變原來的計劃,是時候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了。
兩人辦了走讀,一起出了校園。先坐了一段公交,在家附近的淮海路提前下了車。
正趕上下班時間,路上的行人很多。跟往常不一樣的是,淮海路兩旁多了許多攤位。
有人用推車推了炭爐過來,賣餛飩,油墩子,生煎饅頭,還有人賣自己用縫紉機紮的鞋墊。
甚至項海瀾曾經提到的自己的時空在改開初期因為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賣炒瓜子被抓起來判了刑的瓜子攤位也有,生意還相當不錯。
擺攤的好大一部分都是年輕人,看年齡像是迴城知青,找不到工作出來擺攤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能看出來,收入肯定不錯。
“你也想擺攤嗎?”金熠陪項海瀾在這條街上已經考察了一星期。
小項白了他一眼,“是你有時間做發圈,還是我有時間做?”
既然上了大學,不好好學習,對不起那些吃了很多苦,認真負責,教學嚴謹的老教授們。
她來考察主要還是想看看政府對小攤販的管製狀態,觀察了一星期,暫時看管理很鬆。
迴家後在飯桌上又問了老喬,“政府現在對私營經濟是什麽態度?”
小項是過來人,明白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沒經驗,思想上的認識也不充分,投機倒把這項口袋罪名,在改開初期被頻繁拿來給人扣帽子。
金廉誠喝了一口項海瀾用大黃魚鹹齏熬的奶白魚湯,真好喝,鮮得人從內到外得舒坦,不疾不徐地開了口,“魚湯有點淡。”
項海瀾:“……”問你話呢,跟我驢唇不對馬嘴扯啥呢?
共同生活兩個月,她深有體會,金廉誠這人是個吹毛求疵的毒舌,比他兒子還難搞,小金也是毒舌,但不挑吃穿。
這老家夥蹲了十年監獄都改不來挑剔的怪毛病,吳啟蓮劈腿找上顧建明不是沒有原因的。
“您如果不想動脈硬化,腦血栓,成天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下次做魚湯我可以放一斤鹽。”偏頭疼患者,還想吃鹹的堵血管,對不懂養生的人,小項才不會客氣。
金廉誠找兒子評理,“你看看她,詛咒我呢。”
小金嘴更毒,“你要是癱瘓,我不會伺候你的。”
這仨嘴都不太好的湊一起生活,倒也不失熱鬧。
金廉誠不開玩笑了,認真迴答項海瀾的問題,“別著急,等上麵人再辯論一個月,思想越辯越明,我都沒動呢,你也別動。”
薑還是老的辣,他沒問就能猜出項海瀾要有大舉動。
是的,小項已經不滿足小打小鬧,靠做頭飾那種密集的勞動付出掙辛苦錢,她幹煩了。
這次她準備從原材料入手,專家她有現成的。
周末假期,她把李婉清老兩口請到小洋樓,李奶奶說的報答,其實早就跟她兌現過。
現在她想用這份報答,讓老兩口和她共同富裕。
李氏家族世代經營布匹生意,不光銷售,還管生產,戚爺爺是家族給李奶奶找的上門女婿,從小在李家鋪子學徒,不是八麵玲瓏的做生意人才,是一個精通染布技藝的天才,女主外,男主內,將家族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
李奶奶把戚爺爺畢生的染布心得寫成一本秘籍交給了項海瀾,這其中就有香雲紗的製作工藝,相當於後世非遺工藝的大合集。
項海瀾大方地收下了,不是因為借出兩百塊救命錢才收的,作為失獨老人,沒有傳承人,這些非遺技藝留在她手裏才能發揚光大。
不過她這次找兩位老人來,不是為了研究非遺技術的,五十年後生活富足,人們才有閑情逸致研究古老傳承。
包括香雲紗,成本高昂,不適合普羅大眾消費,注定是陽春白雪的存在。
她需要第一桶金,牛仔布料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
項大誠高興地給女兒連發三封電報,表達自己再也不用罵人催大懶蛋子們幹活的喜悅之情。
愛吃大米的項海河也表示,明年堅決不種春小麥。老項“以權謀私”把別人不要的濕地劃摟到自己名下,項家準備把旱田改水田,種出最好的東北大米。
養豬能手王春花在大隊部光榮下崗,要自己單幹,等開春在家裏後園子建個更大的豬圈,抓上二十幾個小豬羔子,她要搞家庭養殖。
對於家人的幹勁,項海瀾全力支持,給母親填了張匯款單,豬羔子的錢她包圓了。
金熠不聲不響也幹了件大事,下了課來找小項,遞給她一張拖拉機購買憑證。
現在工業產品,尤其是機動車輛還是奇缺無比,私人想買一台拖拉機難於登天。
“你家裏承包的地多,靠人力幹不過來,我還弄了配套的翻地機,錢已經付過了,拿著票讓你爸和你三哥去站官城提車。”
金廉誠成了政府的經濟顧問,這家夥狐假虎威不知道在哪弄了稀缺的拖拉機票,也算是雪中送炭,項家確實缺個拖拉機。
小項沒客氣,接過票,看四周沒人在金小狗臉頰上香了一個,“幹得不錯,獎勵你的。”
小金嫌棄地擦了擦臉,皺著眉頭教訓她,“學校風紀組最近抓得嚴,你老實點。”
奶奶個腿,這把項海瀾給氣的,朝他後背狠狠捶了兩拳,“我要把你打吐血。”
受虐狂越打越高興,原地蹦了個高,轉身告訴小項,“在外麵不方便,等迴家歡迎你盡情獎勵我。”
“美得你,沒了,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那我再給你弄一台拖拉機?”
“你是不是有毛病?你幹脆買六輛吧,連愛國和愛民的也捎帶上。”
“可以考慮。”
項海瀾被金小狗的財大氣粗給氣笑了。
政府又清空兩棟房產還給金家,當初收繳的其他實物資產已經沒了,想還也還不了。
老喬新官上任三把火,政府開始啟動了補償程序,金家被補償了一筆可觀的數額。
小項隱晦地跟金廉誠提起繼承法,防止其他金家人以後為繼承權打官司。
金老板一點就通,竟搞了個陰陽補償協議,把補償全揣自己兜裏了,他把不給別人分一分錢的想法貫徹到底。
金老板的錢都是他寶貝兒子的,也不知道他當初藏在哪的,有一天飯後,竟給兩人看了他在瑞士銀行的保險箱憑證,裏麵有他二十年前存下的黃金等財物。
靠信譽享譽世界的瑞士銀行,很值得信賴,這些財富一直安全得很,且沒離開金家。
總之,金小狗現在錢包鼓鼓,要是願意都能重塑小狗金身。
他當然願意把家產全部掏幹淨都給項海瀾,但項海瀾沒被財富腐蝕了進取心。
財富是死的,人是活的,何況金廉誠要重振金家昔日榮光,需要的起步資金肯定不是小數目。她不想占用這筆錢。
項海瀾奉行的原則是讓錢生出更多的錢。既然改革提前到來,她打算改變原來的計劃,是時候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了。
兩人辦了走讀,一起出了校園。先坐了一段公交,在家附近的淮海路提前下了車。
正趕上下班時間,路上的行人很多。跟往常不一樣的是,淮海路兩旁多了許多攤位。
有人用推車推了炭爐過來,賣餛飩,油墩子,生煎饅頭,還有人賣自己用縫紉機紮的鞋墊。
甚至項海瀾曾經提到的自己的時空在改開初期因為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賣炒瓜子被抓起來判了刑的瓜子攤位也有,生意還相當不錯。
擺攤的好大一部分都是年輕人,看年齡像是迴城知青,找不到工作出來擺攤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能看出來,收入肯定不錯。
“你也想擺攤嗎?”金熠陪項海瀾在這條街上已經考察了一星期。
小項白了他一眼,“是你有時間做發圈,還是我有時間做?”
既然上了大學,不好好學習,對不起那些吃了很多苦,認真負責,教學嚴謹的老教授們。
她來考察主要還是想看看政府對小攤販的管製狀態,觀察了一星期,暫時看管理很鬆。
迴家後在飯桌上又問了老喬,“政府現在對私營經濟是什麽態度?”
小項是過來人,明白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沒經驗,思想上的認識也不充分,投機倒把這項口袋罪名,在改開初期被頻繁拿來給人扣帽子。
金廉誠喝了一口項海瀾用大黃魚鹹齏熬的奶白魚湯,真好喝,鮮得人從內到外得舒坦,不疾不徐地開了口,“魚湯有點淡。”
項海瀾:“……”問你話呢,跟我驢唇不對馬嘴扯啥呢?
共同生活兩個月,她深有體會,金廉誠這人是個吹毛求疵的毒舌,比他兒子還難搞,小金也是毒舌,但不挑吃穿。
這老家夥蹲了十年監獄都改不來挑剔的怪毛病,吳啟蓮劈腿找上顧建明不是沒有原因的。
“您如果不想動脈硬化,腦血栓,成天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下次做魚湯我可以放一斤鹽。”偏頭疼患者,還想吃鹹的堵血管,對不懂養生的人,小項才不會客氣。
金廉誠找兒子評理,“你看看她,詛咒我呢。”
小金嘴更毒,“你要是癱瘓,我不會伺候你的。”
這仨嘴都不太好的湊一起生活,倒也不失熱鬧。
金廉誠不開玩笑了,認真迴答項海瀾的問題,“別著急,等上麵人再辯論一個月,思想越辯越明,我都沒動呢,你也別動。”
薑還是老的辣,他沒問就能猜出項海瀾要有大舉動。
是的,小項已經不滿足小打小鬧,靠做頭飾那種密集的勞動付出掙辛苦錢,她幹煩了。
這次她準備從原材料入手,專家她有現成的。
周末假期,她把李婉清老兩口請到小洋樓,李奶奶說的報答,其實早就跟她兌現過。
現在她想用這份報答,讓老兩口和她共同富裕。
李氏家族世代經營布匹生意,不光銷售,還管生產,戚爺爺是家族給李奶奶找的上門女婿,從小在李家鋪子學徒,不是八麵玲瓏的做生意人才,是一個精通染布技藝的天才,女主外,男主內,將家族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
李奶奶把戚爺爺畢生的染布心得寫成一本秘籍交給了項海瀾,這其中就有香雲紗的製作工藝,相當於後世非遺工藝的大合集。
項海瀾大方地收下了,不是因為借出兩百塊救命錢才收的,作為失獨老人,沒有傳承人,這些非遺技藝留在她手裏才能發揚光大。
不過她這次找兩位老人來,不是為了研究非遺技術的,五十年後生活富足,人們才有閑情逸致研究古老傳承。
包括香雲紗,成本高昂,不適合普羅大眾消費,注定是陽春白雪的存在。
她需要第一桶金,牛仔布料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