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蘭芳土樓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 作者:麥島小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在納土納這片土地上,屯田軍迅速且高效地與先前駐守在此的蘭芳軍順利完成了換防工作。
這裏有著諸多便利條件,不僅有已經建好的房屋可供居住,還有大片肥沃的耕地可以耕種,更讓南洋第一衛的士兵們驚喜的是,當地還有為數不少的居民生活於此。
而且都是兩廣同鄉。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廣袤無垠、渺無人煙的婆羅洲西部。
在這裏,隻有稀稀拉拉地點綴著為數不多的華人村鎮。
有時候,行走數十裏乃至上百裏的路程,都難以尋覓到一個像樣的人類聚落。
當士兵們沿著海岸線不斷向深處探索時,甚至還會時不時地遭遇島上那些野蠻的土著人。
麵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士兵們別無他法,隻能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創造安身之所。
於是乎,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因地製宜地展開了營房搭建工作。
他們利用周圍豐富的木材資源,迅速搭建起能夠遮風擋雨的簡易木棚,以暫時解決住宿問題。
接著,大家又馬不停蹄地分頭行動,四處收集各種建築所需的原材料。有的人負責砍伐樹木並加工成合適的木料。
有的人則不辭辛勞地挖掘黏土,並通過傳統工藝燒製出堅固耐用的磚瓦;還有一部分人,則精心調配貝殼、石灰石、沙子等原料,製作出土法的混凝土。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士兵們便嚴格按照上級下發的建築圖樣,熱火朝天地投入到土樓的修築工程之中。
這些土樓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防禦功能,還要能夠抵禦風雨侵蝕以及其他自然災害的侵襲。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一座座嶄新的營房終於拔地而起,宛如鋼鐵長城一般屹立於這片荒涼之地,成為了士兵們溫暖而堅實的家。
土樓形狀各異,有方形也有圓形,不過還是以圓形居多。
它們的根基由堅硬的石頭砌成,而主體部分則主要使用了混凝土這種材料,並巧妙地搭配上了竹子和木材來充當支撐整個建築的骨架與筋絡。
從外觀來看,這些土樓顯然是借鑒了客家土樓的設計理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客家土樓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在當時其分布範圍還相當有限,並且大多屬於早期的樣式,規模相對較小、結構也較為簡單。
相比之下,位於南洋地區的蘭芳土樓可謂是客家土樓的“究極版本”。
這裏的土樓摒棄了傳統的夯土建造方式,轉而利用當地充足的原材料,自行燒製出高質量的混凝土用於建設。
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土樓的結構變得異常堅固,而且還能夠更好地抵禦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土樓的底部外牆厚度至少都有兩米之厚,然後隨著樓層的升高逐漸變薄。
更為特別的是,土樓的一、二層通常不會設置窗戶,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射擊孔,這顯然是出於防禦的考慮。
而到了第三層才會開始出現窗戶,且尺寸逐漸增大,等到第四層時更是變成了寬敞的大窗。
在大多數時期,這些窗戶或許隻是用來采光通風,但一旦遭遇戰事,它們立刻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絕佳的炮位,從而讓居住其中的人們擁有強大的反擊能力。
這些土樓,易守難攻!
先不說那擁有武器裝備優勢的衛所兵們,單就這土樓本身的建築結構而言,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即便是島上那些土著擁有著十倍,甚至百倍的人數優勢,想要攻下這樣一座土樓,也是難如登天。
若是換成東南亞地區那些所謂的小強國家,比如渤泥國、滿者伯夷國等等。
即便它們能夠仿照大明製造出一些火炮,但想要憑借這些粗製濫造的武器,去轟開土樓那堅不可摧的外牆,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再者,土樓內部設施齊全,不僅有著開闊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風,還有清澈見底的水塘提供充足的水源,更有儲備豐富的倉庫以備不時之需。
想要把這樣一座土樓圍困到彈盡糧絕的地步,對於那些野蠻未開化的土著部落,或是區域性的小國來說,幾乎就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
土樓的規模大小不一。
通常情況下,每個總旗,土樓都是按照至少能夠容納 300 人進行生產和日常生活來修建的。
盡管目前每個總旗僅有區區 50 名士兵,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都將會娶妻生子,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其實,預留出能容納 300 人的空間實際上還是略顯保守了一些。不過,這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安排。
畢竟,當居住空間變得擁擠不堪時,也就意味著土樓的防禦功能已經不那麽重要。
到那時,一座座繁榮的城市,高度單一的種群構成,也就不再需要依賴土樓來抵禦外敵。
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士兵們,用不了多久便會迎來成家立業、妻兒環繞的幸福時光,這也是他們今天這麽士氣高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他們即將踏上征程之際,長官們鄭重地許下諾言:在未來的三年裏,定會竭盡全力,幫助大家解決婚姻大事,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溫馨美滿的家庭。
朱祁鎮可不單單是嘴上說說而已,他深知屯田這件事情的複雜性和重要性。
屯田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往往都是拖家帶口一起參與其中。
屯田屯田,本就意味著要如同種子一般深深地紮根於土地之中。
如果那些年輕力壯的屯墾士兵們連個老婆都沒有,那還屯個毛線!
一開始的一兩年,或許還能勉強維持穩定,但是時間一長,到了第三年、第五年的時候,必然會導致人心浮躁不安定。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有可能會冒著生命危險起來造反或者幹脆選擇逃跑流亡。
隻是,眼下,朱祁鎮手頭的資源雖然不少,但還是不夠。
好在南洋五鎮不用自己操心,疍家船民性別比例比較平衡,隨泉州各大家族而來的人,也要麽早已成家,要麽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後麵從海參崴、舟山而來的水手、士兵,有些還沒成家。被編入蘭芳軍第四、第五鎮的那些優秀士兵,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人,朱祁鎮優先給他們安排。
之前曆次戰役手頭俘獲的安南苦力,還健在的婦女足有六七萬,她們或在工廠,或在狹小礦洞,雖然勞動效率比不過成年男子,但多少也能發揮些獨特作用。
比如做飯洗衣,比如和孩子一起鑽男人進不去的狹小礦洞。
這裏有著諸多便利條件,不僅有已經建好的房屋可供居住,還有大片肥沃的耕地可以耕種,更讓南洋第一衛的士兵們驚喜的是,當地還有為數不少的居民生活於此。
而且都是兩廣同鄉。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廣袤無垠、渺無人煙的婆羅洲西部。
在這裏,隻有稀稀拉拉地點綴著為數不多的華人村鎮。
有時候,行走數十裏乃至上百裏的路程,都難以尋覓到一個像樣的人類聚落。
當士兵們沿著海岸線不斷向深處探索時,甚至還會時不時地遭遇島上那些野蠻的土著人。
麵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士兵們別無他法,隻能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創造安身之所。
於是乎,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因地製宜地展開了營房搭建工作。
他們利用周圍豐富的木材資源,迅速搭建起能夠遮風擋雨的簡易木棚,以暫時解決住宿問題。
接著,大家又馬不停蹄地分頭行動,四處收集各種建築所需的原材料。有的人負責砍伐樹木並加工成合適的木料。
有的人則不辭辛勞地挖掘黏土,並通過傳統工藝燒製出堅固耐用的磚瓦;還有一部分人,則精心調配貝殼、石灰石、沙子等原料,製作出土法的混凝土。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士兵們便嚴格按照上級下發的建築圖樣,熱火朝天地投入到土樓的修築工程之中。
這些土樓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防禦功能,還要能夠抵禦風雨侵蝕以及其他自然災害的侵襲。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一座座嶄新的營房終於拔地而起,宛如鋼鐵長城一般屹立於這片荒涼之地,成為了士兵們溫暖而堅實的家。
土樓形狀各異,有方形也有圓形,不過還是以圓形居多。
它們的根基由堅硬的石頭砌成,而主體部分則主要使用了混凝土這種材料,並巧妙地搭配上了竹子和木材來充當支撐整個建築的骨架與筋絡。
從外觀來看,這些土樓顯然是借鑒了客家土樓的設計理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客家土樓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在當時其分布範圍還相當有限,並且大多屬於早期的樣式,規模相對較小、結構也較為簡單。
相比之下,位於南洋地區的蘭芳土樓可謂是客家土樓的“究極版本”。
這裏的土樓摒棄了傳統的夯土建造方式,轉而利用當地充足的原材料,自行燒製出高質量的混凝土用於建設。
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土樓的結構變得異常堅固,而且還能夠更好地抵禦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土樓的底部外牆厚度至少都有兩米之厚,然後隨著樓層的升高逐漸變薄。
更為特別的是,土樓的一、二層通常不會設置窗戶,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射擊孔,這顯然是出於防禦的考慮。
而到了第三層才會開始出現窗戶,且尺寸逐漸增大,等到第四層時更是變成了寬敞的大窗。
在大多數時期,這些窗戶或許隻是用來采光通風,但一旦遭遇戰事,它們立刻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絕佳的炮位,從而讓居住其中的人們擁有強大的反擊能力。
這些土樓,易守難攻!
先不說那擁有武器裝備優勢的衛所兵們,單就這土樓本身的建築結構而言,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即便是島上那些土著擁有著十倍,甚至百倍的人數優勢,想要攻下這樣一座土樓,也是難如登天。
若是換成東南亞地區那些所謂的小強國家,比如渤泥國、滿者伯夷國等等。
即便它們能夠仿照大明製造出一些火炮,但想要憑借這些粗製濫造的武器,去轟開土樓那堅不可摧的外牆,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再者,土樓內部設施齊全,不僅有著開闊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風,還有清澈見底的水塘提供充足的水源,更有儲備豐富的倉庫以備不時之需。
想要把這樣一座土樓圍困到彈盡糧絕的地步,對於那些野蠻未開化的土著部落,或是區域性的小國來說,幾乎就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
土樓的規模大小不一。
通常情況下,每個總旗,土樓都是按照至少能夠容納 300 人進行生產和日常生活來修建的。
盡管目前每個總旗僅有區區 50 名士兵,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都將會娶妻生子,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其實,預留出能容納 300 人的空間實際上還是略顯保守了一些。不過,這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安排。
畢竟,當居住空間變得擁擠不堪時,也就意味著土樓的防禦功能已經不那麽重要。
到那時,一座座繁榮的城市,高度單一的種群構成,也就不再需要依賴土樓來抵禦外敵。
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士兵們,用不了多久便會迎來成家立業、妻兒環繞的幸福時光,這也是他們今天這麽士氣高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他們即將踏上征程之際,長官們鄭重地許下諾言:在未來的三年裏,定會竭盡全力,幫助大家解決婚姻大事,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溫馨美滿的家庭。
朱祁鎮可不單單是嘴上說說而已,他深知屯田這件事情的複雜性和重要性。
屯田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往往都是拖家帶口一起參與其中。
屯田屯田,本就意味著要如同種子一般深深地紮根於土地之中。
如果那些年輕力壯的屯墾士兵們連個老婆都沒有,那還屯個毛線!
一開始的一兩年,或許還能勉強維持穩定,但是時間一長,到了第三年、第五年的時候,必然會導致人心浮躁不安定。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有可能會冒著生命危險起來造反或者幹脆選擇逃跑流亡。
隻是,眼下,朱祁鎮手頭的資源雖然不少,但還是不夠。
好在南洋五鎮不用自己操心,疍家船民性別比例比較平衡,隨泉州各大家族而來的人,也要麽早已成家,要麽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後麵從海參崴、舟山而來的水手、士兵,有些還沒成家。被編入蘭芳軍第四、第五鎮的那些優秀士兵,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人,朱祁鎮優先給他們安排。
之前曆次戰役手頭俘獲的安南苦力,還健在的婦女足有六七萬,她們或在工廠,或在狹小礦洞,雖然勞動效率比不過成年男子,但多少也能發揮些獨特作用。
比如做飯洗衣,比如和孩子一起鑽男人進不去的狹小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