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納土納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 作者:麥島小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中某款烈酒,瓷瓶上還特地以漢字標注“醫用”字樣。
這是75%酒精,都是以精致的小瓷瓶包裝,朱祁鎮的本意,是作為一款消毒藥品。
可是,還是有許多人將其作為烈酒。
不過,很多醫館很快便發現了酒精的妙用,一時間,兩廣地區因創傷感染致死者迅速下降,與之一並下降的還有產婦致死率。
嬰兒成活率,則有了明顯提升。
蘭芳花布同樣遠銷整個南洋。
從飛梭到珍妮機再到水力紡紗機,武安州的紡織廠一步到位。
這條件可比漠北草原爽多了,和林除了牛馬和苦力,幾乎沒有可以利用的自然之力。
就算修風車,戈壁的風也過於大了。
幾個月時間,安南朝廷已經從臥薪嚐膽,轉變到躺平認命。
安南人發現,海寇這效率……不服不行。
割讓出去的土地,安南人已經“人滾地留”了,剩下的隻是苦力和所謂“越奸”,而且蘭芳公司的移民越來越多,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鳩占鵲巢,已成定局。
不過,對朱祁鎮來說,這可不是鳩占鵲巢,而是破鏡重圓,故土重歸。
不用土地承載力逐漸飽和,再過一年半載,武安州與安南國的邊境,雨後春筍般的民團必將為安南人帶來驚喜。
搞摩擦,朱祁鎮是專業的。
安南遭遇痛打,在中南半島,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周邊國家紛紛打探消息。
尤其是占城,可以說既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是宿敵終於倒大黴了。
擔憂的是,唇亡齒寒,安南都不安全了,占城還會安全嗎?
於是,許多“商人”以通商名義,前來拜訪蘭芳公司,並暗自打探消息。
朱祁鎮有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人來海防逛一圈,不僅親身感受到了所謂“蘭芳海賊”的強大,還發現了許多新商機。
隻是,各類廠房剛剛草創,產能優先供給自己人。
倒是水力印刷機印刷的大量秘戲圖,成為遠銷南洋各國的拳頭產品。
秘戲圖,倭國人稱春畫,以圖畫為主。
在古代,這是大戶女子出嫁壓箱底的寶貝,甚至可以作為一份嫁妝。
而且,這同樣是一門高雅的藝術,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趙孟頫,都曾經畫過許多這類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鎮這些秘戲圖,質量遠超當下流行款。
首先是紙張精良,得益於安南的優質林木與朱祁鎮超前的技術,準工業化生產的紙張,整潔光亮,纖維紋理均勻,很是堅韌。
其次是畫工精湛,繪畫相當寫實。明朝雖然已經有少量彩色印刷,彩色木版年畫之類,但大部分書籍仍然是黑白色。這些秘戲圖采用眼下尚未大規模普及的套色疊印工藝,每一幅都色彩鮮明,形象逼真。
而且,中國古代繪畫更側重寫意,相較人物畫,山水畫更多。而且即便肖像畫,也不是高度寫實。
但朱祁鎮會現代繪畫啊,複現了那麽多小說,朱祁鎮也轉到了繪畫這一新賽道。
於是,無數形態各異的人物浮現在畫卷上,或明媚皓齒、或花容月貌、或秀色可餐、或吹彈可破……為億萬黎民蒼生提供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糧。
因此,雖然這些圖冊賣的很貴,甚至是那些武俠小說的十數倍,但仍然供不應求。
而且很多書販子想盜版,也沒有那個技術。
……
幾個月時間,夜鶯島基地,逐漸穩固。
竹筋與土法混凝土,將小島變成一座黑黝黝的堡壘。
水泥粘合磚石,一棟棟營房倉庫等建築整齊有序。
麵向大海的開闊位置,是一處處炮位。混凝土堡壘隻有微小開口,卻有著極其寬廣的射界。
納土納大島上,不速之客越來越多。
島上本就地廣人稀,此時猴子還在樹上啃香蕉,還沒有實現幾百年後的大規模移民。
因此,島上種群結構相當單一,全是下南洋的華人。
朱祁鎮派去的人,與這些人相安無事。
起初他們隻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比如修築營地、勘探測繪等等。
隨後,人越來越多。
觀望十幾日,島上的人逐漸坐不住了。
這些人乘大船而來,帶武器,全是青年男子。
原本與世無爭的島民,不由得心裏發毛。
最終,幾個老者,戰戰兢兢前去拜訪。結果卻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他們也是大明人,不會對島民怎樣。
壞消息是納土納群島以後是有主之地了,他們會接管所有無主之地,但對島民的房屋、耕地等私有財產,他們會予以妥善保護。
“唉,跑到了南洋,還是沒有脫離被管的命運。”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唉聲歎氣。
老人姓何,出生在廣州,少年時隨家人出海。
眼下,他已年逾古稀,兒孫滿堂。
父輩祖輩,早已在此入土為安。
其他幾個老人也是連連歎息,朝廷,終於還是將手伸過來了。
雖然那些人沒明說,但除了朝廷,誰的手伸的那麽長?
說實話,好不容易找到的無憂無慮的桃花源,突然變成被官府騎在頭上的小村落,任誰心裏也不高興。
“沒辦法,往好處想想,有了官軍,至少不怕海盜了……”
一個老人自我安慰道。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有沒有一種可能,咱大明官軍,還不如海盜呢……”
“或者,他們就是假扮官軍的海盜呢……”
“老兄弟們,還是多往好處想想吧,如果他們有惡意,眼下咱們早就沒了。”
“就是就是。”
於是,島上的百姓,除了日複一日的耕作、捕魚之外,經常好奇地看著這些人。
他們發現,這些人膚色、相貌和自己一樣,可穿著打扮,卻有明顯不同。
所有人都穿相同製式的服裝,但據老人迴憶,大明官軍,不是這種服飾。
他們手中的兵器看起來也頗為精良。所有刀槍,大小重量分毫不差。
他們的甲胄精美華麗,看上去質地極佳。
這些人果真是秋毫無犯,有孩子主動打招唿,他們也是笑臉相迎。
而且,總有一些白色軍帽的士兵不時巡邏,後來他們才知道,這些人是軍紀官。
曾有幾個士兵在村子裏偷了雞,剛在林中糊上泥巴生好火,軍紀官便如同神兵天降。
結果,幾個倒黴蛋手中抱著糊滿泥巴的雞,被軍紀官押迴案發現場。
賠錢、道歉,隨後,軍紀官解開長鞭,每人結結實實三鞭子。
島民們看呆了,幾個婦女紛紛上來勸解,甚至雞的主人也急忙說不用追究。
軍紀官們不為所動,這幾個倒黴蛋,每人結結實實吃了三鞭子。
這件小插曲之後,這些人在島上居民眼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來。
這是75%酒精,都是以精致的小瓷瓶包裝,朱祁鎮的本意,是作為一款消毒藥品。
可是,還是有許多人將其作為烈酒。
不過,很多醫館很快便發現了酒精的妙用,一時間,兩廣地區因創傷感染致死者迅速下降,與之一並下降的還有產婦致死率。
嬰兒成活率,則有了明顯提升。
蘭芳花布同樣遠銷整個南洋。
從飛梭到珍妮機再到水力紡紗機,武安州的紡織廠一步到位。
這條件可比漠北草原爽多了,和林除了牛馬和苦力,幾乎沒有可以利用的自然之力。
就算修風車,戈壁的風也過於大了。
幾個月時間,安南朝廷已經從臥薪嚐膽,轉變到躺平認命。
安南人發現,海寇這效率……不服不行。
割讓出去的土地,安南人已經“人滾地留”了,剩下的隻是苦力和所謂“越奸”,而且蘭芳公司的移民越來越多,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鳩占鵲巢,已成定局。
不過,對朱祁鎮來說,這可不是鳩占鵲巢,而是破鏡重圓,故土重歸。
不用土地承載力逐漸飽和,再過一年半載,武安州與安南國的邊境,雨後春筍般的民團必將為安南人帶來驚喜。
搞摩擦,朱祁鎮是專業的。
安南遭遇痛打,在中南半島,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周邊國家紛紛打探消息。
尤其是占城,可以說既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是宿敵終於倒大黴了。
擔憂的是,唇亡齒寒,安南都不安全了,占城還會安全嗎?
於是,許多“商人”以通商名義,前來拜訪蘭芳公司,並暗自打探消息。
朱祁鎮有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人來海防逛一圈,不僅親身感受到了所謂“蘭芳海賊”的強大,還發現了許多新商機。
隻是,各類廠房剛剛草創,產能優先供給自己人。
倒是水力印刷機印刷的大量秘戲圖,成為遠銷南洋各國的拳頭產品。
秘戲圖,倭國人稱春畫,以圖畫為主。
在古代,這是大戶女子出嫁壓箱底的寶貝,甚至可以作為一份嫁妝。
而且,這同樣是一門高雅的藝術,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趙孟頫,都曾經畫過許多這類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鎮這些秘戲圖,質量遠超當下流行款。
首先是紙張精良,得益於安南的優質林木與朱祁鎮超前的技術,準工業化生產的紙張,整潔光亮,纖維紋理均勻,很是堅韌。
其次是畫工精湛,繪畫相當寫實。明朝雖然已經有少量彩色印刷,彩色木版年畫之類,但大部分書籍仍然是黑白色。這些秘戲圖采用眼下尚未大規模普及的套色疊印工藝,每一幅都色彩鮮明,形象逼真。
而且,中國古代繪畫更側重寫意,相較人物畫,山水畫更多。而且即便肖像畫,也不是高度寫實。
但朱祁鎮會現代繪畫啊,複現了那麽多小說,朱祁鎮也轉到了繪畫這一新賽道。
於是,無數形態各異的人物浮現在畫卷上,或明媚皓齒、或花容月貌、或秀色可餐、或吹彈可破……為億萬黎民蒼生提供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糧。
因此,雖然這些圖冊賣的很貴,甚至是那些武俠小說的十數倍,但仍然供不應求。
而且很多書販子想盜版,也沒有那個技術。
……
幾個月時間,夜鶯島基地,逐漸穩固。
竹筋與土法混凝土,將小島變成一座黑黝黝的堡壘。
水泥粘合磚石,一棟棟營房倉庫等建築整齊有序。
麵向大海的開闊位置,是一處處炮位。混凝土堡壘隻有微小開口,卻有著極其寬廣的射界。
納土納大島上,不速之客越來越多。
島上本就地廣人稀,此時猴子還在樹上啃香蕉,還沒有實現幾百年後的大規模移民。
因此,島上種群結構相當單一,全是下南洋的華人。
朱祁鎮派去的人,與這些人相安無事。
起初他們隻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比如修築營地、勘探測繪等等。
隨後,人越來越多。
觀望十幾日,島上的人逐漸坐不住了。
這些人乘大船而來,帶武器,全是青年男子。
原本與世無爭的島民,不由得心裏發毛。
最終,幾個老者,戰戰兢兢前去拜訪。結果卻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他們也是大明人,不會對島民怎樣。
壞消息是納土納群島以後是有主之地了,他們會接管所有無主之地,但對島民的房屋、耕地等私有財產,他們會予以妥善保護。
“唉,跑到了南洋,還是沒有脫離被管的命運。”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唉聲歎氣。
老人姓何,出生在廣州,少年時隨家人出海。
眼下,他已年逾古稀,兒孫滿堂。
父輩祖輩,早已在此入土為安。
其他幾個老人也是連連歎息,朝廷,終於還是將手伸過來了。
雖然那些人沒明說,但除了朝廷,誰的手伸的那麽長?
說實話,好不容易找到的無憂無慮的桃花源,突然變成被官府騎在頭上的小村落,任誰心裏也不高興。
“沒辦法,往好處想想,有了官軍,至少不怕海盜了……”
一個老人自我安慰道。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有沒有一種可能,咱大明官軍,還不如海盜呢……”
“或者,他們就是假扮官軍的海盜呢……”
“老兄弟們,還是多往好處想想吧,如果他們有惡意,眼下咱們早就沒了。”
“就是就是。”
於是,島上的百姓,除了日複一日的耕作、捕魚之外,經常好奇地看著這些人。
他們發現,這些人膚色、相貌和自己一樣,可穿著打扮,卻有明顯不同。
所有人都穿相同製式的服裝,但據老人迴憶,大明官軍,不是這種服飾。
他們手中的兵器看起來也頗為精良。所有刀槍,大小重量分毫不差。
他們的甲胄精美華麗,看上去質地極佳。
這些人果真是秋毫無犯,有孩子主動打招唿,他們也是笑臉相迎。
而且,總有一些白色軍帽的士兵不時巡邏,後來他們才知道,這些人是軍紀官。
曾有幾個士兵在村子裏偷了雞,剛在林中糊上泥巴生好火,軍紀官便如同神兵天降。
結果,幾個倒黴蛋手中抱著糊滿泥巴的雞,被軍紀官押迴案發現場。
賠錢、道歉,隨後,軍紀官解開長鞭,每人結結實實三鞭子。
島民們看呆了,幾個婦女紛紛上來勸解,甚至雞的主人也急忙說不用追究。
軍紀官們不為所動,這幾個倒黴蛋,每人結結實實吃了三鞭子。
這件小插曲之後,這些人在島上居民眼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