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看,武安州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 作者:麥島小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交趾,古交州地,今為安南大越國。山環而險,溪道互布……”
朱祁鎮坐在船艙翻著《島夷誌略》。
航行十餘日,安南國已是不遠。
此時的安南國正值後黎朝。
後黎朝此時已傳至三世,國力鼎盛,不時征伐占城。
1433年太祖高皇帝黎利去世之後,子黎元龍即位,即太宗文皇帝。黎元龍去世之後,三子黎邦基即位,為黎仁宗。因其年僅2歲,朝政由宣慈太後阮英攝政。
安南國自認南天中華,地廣人稠,氣候常熱,田多沃饒。除言語差異,其餘種種皆與北方同。
安南國曾北屬1500餘年,北宋年間,安南國曾攻破邕州,邕州知州蘇緘殉國。
自從黎利戰勝大明之後,安南國雖為大明所冊封,兩國之間關係卻很是一般。要知道,安南除表麵對大明稱臣外,對內以及東南亞向來是稱帝的。他們搞了一套自己的朝貢體係,一直持續到髪國人到來。
因為關係一般,明朝商人很少有到安南的,即便前去,也被禁止上岸。
因為安南擔心被所謂“北寇”窺探虛實。
這不是此時才有的現象,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了,《島夷誌略》曾有記錄。
當然,在永樂年間,這些問題不存在。北屬的20多年裏,安南是大明船隊一個很好的補給基地。
……
朱祁鎮翻著舊書,也在翻著往日的記憶。
朱祁鎮還是很有理想的,他在位時徹底解決了麓川問題,西南邊陲得以安寧。也曾令人督造海船準備再下西洋,還曾認真考慮過再征安南。
當然,土木堡之後,這些也就煙消雲散了。
去安南補給,若不想惹事,肯定不能說自己是大明來的。
好在,漢字文化圈不止大明一國,手下李守仁一幫子人,更是倭寇扮演專業戶。
因此,西路船隊在安南補給時可佯裝倭人,許多瓦剌、野人士兵,除了身高和體格,從盔甲到發式,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高一點矮一點什麽的無所謂,誰規定倭寇沒有高個子……
“此次補給之戰,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登陸之後,假裝倭商上前交涉,袁彬,你帶800身穿倭國大鎧的士兵,半時辰內控製港口。”
“帶上抬槍,以防戰象。”
“是!”
夜鶯島,瓊州與交州之間的一座小島,西路船隊在此暫時停靠。
夜鶯島很小,隻有一個一百多人的小漁村,村民們望見龐大的船隊,卻沒人害怕。
許多人湊上來,試圖交易東西,以物易物、或者現錢交易,就這樣隨意地在島上展開了。
船隊在此隻補充了些淡水——其實物資本是不缺的,從泉州到這裏也沒多遠,更何況還在廣州補充了一次。
朱祁鎮是個求穩的人。淡水這東西,能多一點是一點。
南海島嶼美麗富饒,許多人從船上下來之後,在海灘上享受起了椰子與海鮮的盛宴……
不過此刻,朱祁鎮並未下船,各家話事人也沒有下船,他們在坐船船艙召開軍事會議。
拳頭大就是硬道理,至少從表麵上看,沒人不服朱祁鎮。
此次出海本就是汪家牽頭,汪家相較其他家族實力最強,投入力量資源更多,而汪家,卻唯朱祁鎮馬首是瞻。
其他一些家族並非沒人不服,但看到朱祁鎮麾下奇奇怪怪的船隊,滿腦子肌肉的野人士兵以及厚重的盔甲後,紛紛停下了雜七雜八的念頭。
“各家家兵,此次以觀摩學習為主,等我的士兵搶占港口後,分隊去收集物資,維持秩序。”
望著一個個欲言又止的家族話事人,朱祁鎮慢悠悠地說道。
“咱們規模動靜這麽大,去南洋之後,必然有強敵。更何況要去收複故土。”
“這一切,權當練兵吧,無規矩,不方圓。武安州,將是我們第一個考驗。”
“等到了滿剌加國,我們必須具備與所在國分庭抗禮的實力。到滿剌加國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必須有戰勝滿者伯夷的實力……”
“沒有血與火的考驗,甭想打出生存空間。”
“好了,就這樣,大家還有什麽想問的嗎?”
朱祁鎮微笑著環視四周的一個個中年漢子。
“沒有,那就準備行動吧。”
眾人散會之後,汪文煥留了下來,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隻想去找個大島,發點橫財,為家族未來奠基。
李疍送來的這個朋友,卻把自己所有人都綁上了賊船,不,綁上了戰船。
“汪族長是不是心有不安。”
看著汪文煥,朱祁鎮笑道。
汪文煥苦笑:“在下自然是信得過公子的,不過,作為族長,也得為族人考慮。”
朱祁鎮迴答道:“那是自然。”
汪文煥繼續說:“千人敵一國,把握大嗎?”
朱祁鎮則答道:“倭寇肆虐南直隸,何嚐不是千人敵一國?”
“乃至百人,十人敵一國?”
汪文煥點了點頭,道:“汪家族兵,公子不必擔心。但其他家族,很難說不是烏合之眾……”
朱祁鎮笑了:“烏合之眾?本來就沒指望他們。”
“汪兄可知濟州島?”
汪文煥疑惑地抬頭:“李朝第一大島,自然是知道。”
“現在濟州島,姓朱了。
“什麽?”
汪文煥目瞪口呆。
“汪家我還是信得過的,明天汪家作為預備隊,如果登陸之後,其他家族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希望汪家的刀足夠硬……”
汪文煥咽了口唾沫,深深點了點頭。
……
一日休整,第二天,經過兩個多時辰的漂泊,漫長的海岸線曆曆在目。
此時占城國還沒有被滅,古稱武安州的海防,是安南國最大的港口。
“那是什麽?”
“快上報!”
海防港的了望塔上,幾個無精打采的哨兵看到目之所及處的一個個黑點,一下子激靈了起來。
“阮將軍,不好了!不好了!”
一個如猿猴一樣的士兵麻溜地從了望塔上爬下,找到了此處的最高長官,他們的守備大人。
正在衙署看戲的阮將軍有點生氣,不好?哪裏不好?什麽不好?
打擾自己聽戲,便是最大的不好!
貌若猿猴的士兵氣喘籲籲,沒有注意到長官慍怒的神情,他一邊喘氣一遍喊道:“將軍,遠,遠處有船隊,很快就要開過來了!”
朱祁鎮坐在船艙翻著《島夷誌略》。
航行十餘日,安南國已是不遠。
此時的安南國正值後黎朝。
後黎朝此時已傳至三世,國力鼎盛,不時征伐占城。
1433年太祖高皇帝黎利去世之後,子黎元龍即位,即太宗文皇帝。黎元龍去世之後,三子黎邦基即位,為黎仁宗。因其年僅2歲,朝政由宣慈太後阮英攝政。
安南國自認南天中華,地廣人稠,氣候常熱,田多沃饒。除言語差異,其餘種種皆與北方同。
安南國曾北屬1500餘年,北宋年間,安南國曾攻破邕州,邕州知州蘇緘殉國。
自從黎利戰勝大明之後,安南國雖為大明所冊封,兩國之間關係卻很是一般。要知道,安南除表麵對大明稱臣外,對內以及東南亞向來是稱帝的。他們搞了一套自己的朝貢體係,一直持續到髪國人到來。
因為關係一般,明朝商人很少有到安南的,即便前去,也被禁止上岸。
因為安南擔心被所謂“北寇”窺探虛實。
這不是此時才有的現象,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了,《島夷誌略》曾有記錄。
當然,在永樂年間,這些問題不存在。北屬的20多年裏,安南是大明船隊一個很好的補給基地。
……
朱祁鎮翻著舊書,也在翻著往日的記憶。
朱祁鎮還是很有理想的,他在位時徹底解決了麓川問題,西南邊陲得以安寧。也曾令人督造海船準備再下西洋,還曾認真考慮過再征安南。
當然,土木堡之後,這些也就煙消雲散了。
去安南補給,若不想惹事,肯定不能說自己是大明來的。
好在,漢字文化圈不止大明一國,手下李守仁一幫子人,更是倭寇扮演專業戶。
因此,西路船隊在安南補給時可佯裝倭人,許多瓦剌、野人士兵,除了身高和體格,從盔甲到發式,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高一點矮一點什麽的無所謂,誰規定倭寇沒有高個子……
“此次補給之戰,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登陸之後,假裝倭商上前交涉,袁彬,你帶800身穿倭國大鎧的士兵,半時辰內控製港口。”
“帶上抬槍,以防戰象。”
“是!”
夜鶯島,瓊州與交州之間的一座小島,西路船隊在此暫時停靠。
夜鶯島很小,隻有一個一百多人的小漁村,村民們望見龐大的船隊,卻沒人害怕。
許多人湊上來,試圖交易東西,以物易物、或者現錢交易,就這樣隨意地在島上展開了。
船隊在此隻補充了些淡水——其實物資本是不缺的,從泉州到這裏也沒多遠,更何況還在廣州補充了一次。
朱祁鎮是個求穩的人。淡水這東西,能多一點是一點。
南海島嶼美麗富饒,許多人從船上下來之後,在海灘上享受起了椰子與海鮮的盛宴……
不過此刻,朱祁鎮並未下船,各家話事人也沒有下船,他們在坐船船艙召開軍事會議。
拳頭大就是硬道理,至少從表麵上看,沒人不服朱祁鎮。
此次出海本就是汪家牽頭,汪家相較其他家族實力最強,投入力量資源更多,而汪家,卻唯朱祁鎮馬首是瞻。
其他一些家族並非沒人不服,但看到朱祁鎮麾下奇奇怪怪的船隊,滿腦子肌肉的野人士兵以及厚重的盔甲後,紛紛停下了雜七雜八的念頭。
“各家家兵,此次以觀摩學習為主,等我的士兵搶占港口後,分隊去收集物資,維持秩序。”
望著一個個欲言又止的家族話事人,朱祁鎮慢悠悠地說道。
“咱們規模動靜這麽大,去南洋之後,必然有強敵。更何況要去收複故土。”
“這一切,權當練兵吧,無規矩,不方圓。武安州,將是我們第一個考驗。”
“等到了滿剌加國,我們必須具備與所在國分庭抗禮的實力。到滿剌加國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必須有戰勝滿者伯夷的實力……”
“沒有血與火的考驗,甭想打出生存空間。”
“好了,就這樣,大家還有什麽想問的嗎?”
朱祁鎮微笑著環視四周的一個個中年漢子。
“沒有,那就準備行動吧。”
眾人散會之後,汪文煥留了下來,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隻想去找個大島,發點橫財,為家族未來奠基。
李疍送來的這個朋友,卻把自己所有人都綁上了賊船,不,綁上了戰船。
“汪族長是不是心有不安。”
看著汪文煥,朱祁鎮笑道。
汪文煥苦笑:“在下自然是信得過公子的,不過,作為族長,也得為族人考慮。”
朱祁鎮迴答道:“那是自然。”
汪文煥繼續說:“千人敵一國,把握大嗎?”
朱祁鎮則答道:“倭寇肆虐南直隸,何嚐不是千人敵一國?”
“乃至百人,十人敵一國?”
汪文煥點了點頭,道:“汪家族兵,公子不必擔心。但其他家族,很難說不是烏合之眾……”
朱祁鎮笑了:“烏合之眾?本來就沒指望他們。”
“汪兄可知濟州島?”
汪文煥疑惑地抬頭:“李朝第一大島,自然是知道。”
“現在濟州島,姓朱了。
“什麽?”
汪文煥目瞪口呆。
“汪家我還是信得過的,明天汪家作為預備隊,如果登陸之後,其他家族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希望汪家的刀足夠硬……”
汪文煥咽了口唾沫,深深點了點頭。
……
一日休整,第二天,經過兩個多時辰的漂泊,漫長的海岸線曆曆在目。
此時占城國還沒有被滅,古稱武安州的海防,是安南國最大的港口。
“那是什麽?”
“快上報!”
海防港的了望塔上,幾個無精打采的哨兵看到目之所及處的一個個黑點,一下子激靈了起來。
“阮將軍,不好了!不好了!”
一個如猿猴一樣的士兵麻溜地從了望塔上爬下,找到了此處的最高長官,他們的守備大人。
正在衙署看戲的阮將軍有點生氣,不好?哪裏不好?什麽不好?
打擾自己聽戲,便是最大的不好!
貌若猿猴的士兵氣喘籲籲,沒有注意到長官慍怒的神情,他一邊喘氣一遍喊道:“將軍,遠,遠處有船隊,很快就要開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