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南下,過年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 作者:麥島小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行人在杭州遊山玩水七八天,七八天才開始返程。
其實主要是朱祁鎮帶著妹子在玩,比如湖心亭吃著火鍋看著雪,比如跑到寺院與老僧談古論今。
哈銘弄來了幾艘船,等朱祁鎮玩夠了,一行人悄悄經杭州灣迴到了舟山。
等他們到了舟山,李守仁早已守候在那裏,經李守仁介紹,數百名短工與幾十個落魄秀才、童生,也已經安置完畢。
“陛下,眼下很快便是年關了。是在舟山過年,還是繼續趕路?”
盡管早就有計劃,朱祁鎮上岸之後,李守仁還是就接下來的行程請示朱祁鎮。
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誰知道陛下是否有新打算呢?
“將士們修整的怎麽樣了?”
“迴稟陛下,一切就緒。”
“可曾有人水土不服?”
“有的,但很少,二十來人,而且經過醫官處置,均無大礙。”
李守仁想想,又補充了一句:“他們將留下來慢慢調養,等調養好後就留守舟山,作為舟山政務軍務的核心骨幹……”
朱祁鎮點了點頭,他其實挺擔心水土不服問題的,可結果還好。
一方麵是因為現在是冬天,即便舟山也在冰點之下;再一個是船上岸上都有醫官,而且船隊一路經王京、登州、舟山而下,純海上時間也不算上。
如果說其他原因嘛,在海參崴的很多士兵都出過好多次海了。去蝦夷地,去庫頁島,去對馬島搞拆遷,去李朝扮倭寇,去登州做生意等等等等。
瓦剌兵和野人兵的一身腱子肉,反倒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好,既然如此,那就繼續吧。”
“下午揚帆,泉州過年。”
“是!”
“對了,采辦年貨,數量要雜,要精。托人給母後、皇後與見深送去,就說朕一切平安。勿念。”
“另外,給祁鈺也送一份。”
“記住了,不走運河,走海路從天津登陸。”
“是。”
……
幾個時辰之後,船隊再次起航。
相較之前,此次船隊增加了不少中型福船,船隊在舟山群島補充了不少貨物,以及一無所有,想搏一搏來鹹魚翻身的年輕漁民水手。
這些人,自然是被打散重編的。
……
舟山到泉州水路一千五六百裏,順風順水,四天可至。
臨近泉州港,肉眼視線之內,不少船隻開進開出。朱祁鎮舉起千目鏡,連綿的港口甚是熱鬧。
“快過年了,這裏怎麽這麽多船隻?”
“而且不是有海禁嗎?官府的人吃幹飯的嗎?”
袁彬不解,喃喃道。
“哈哈,海禁個啥,這才是我閩地兒郎。”
朱祁鎮收起千目鏡,道:“如果一道海禁禁令就能阻止閩粵男兒出海,那南洋商業也不複存在了。”
“拜完天妃娘娘,隻要天妃娘娘同意,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
“記住,愛拚才會贏……”
朱祁鎮意味深長地說道。
“愛拚才會贏?”袁彬仔細咀嚼著這句話,他發現陛下話雖不多,卻總是微言大義。
天妃娘娘他們並不陌生,北方沿海同樣拜媽祖。尤其是袁彬哈銘,情報工作出身,各類知識都了解一些。
“袁卿,準備好登岸接洽。”
“陛下放心。”
……
赤底黑龍旗被從桅杆上降下,隨之而降的還有“朱”字大旗。
朱雖是國姓,在閩粵卻非大姓。
不過在江浙,朱張顧陸是當地大姓,一麵“朱”字旗,也挺唬人。
降下這兩麵旗幟,主要是為了低調省事,避免麻煩。
一麵麵早已準備好的“汪”字大旗騰空而起,汪算不上福建大姓,閩地大姓,首推陳、林。
但是,大姓隻代表人口比例,同姓未必同族。汪雖非大姓,卻有大族。
這個大族,就是汪家。
那個與李疍交好的汪家。
論本貫,汪家並非泉州本地人,汪家原籍江右豫章。但一百多年前,寫下《島夷誌略》,到過非洲澳洲的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淵曾兩度在此起航返航。
汪家人丁興旺,不但在豫章故郡樹大根深,也在刺桐城中開枝散葉。泉州這一汪家,已然是盤踞下四府的世家大族。
不一會,船隊在港口陸續靠岸。
幾個不高不矮卻十分精悍的年輕水手率先跳下船,他們與碼頭上迎來的人嘰裏咕嚕說了一通,遞上書信,接著便迴到船上。
不一會,一個身穿錦袍的中年男子便來到了朱祁鎮的坐船前。
在他身旁,還有十幾個身穿褐衣短衫的族兵。
“貴客,在下汪文輝。家主二弟。”
錦衣男子略施一禮,用略帶口音的北方官話朗聲說道,隨後仔細打量起這艘艨艟巨艦。
越看越眼熱,越看越心驚。奇異的造型,繁雜的船帆,讓人感覺有那麽一絲不對勁,但又不好說出來。
而且,船上還有一排黑洞洞的小孔,定睛細看,裏麵竟然是火炮?!
這位縱橫東海二十載的海商心裏有點發毛,這種感覺,就連當初他與倭寇貼身肉搏都不曾有過!
大哥結交的這是什麽人?這是山東的同行?
已經用上大炮的山東同行?
而且,他們怎麽想出的這種奇異帆船的!
“汪先生,請。”
袁彬渾身披掛,矗立船頭,向這位客人發出了邀約。
錦衣男子看著這身穿奇怪亮銀盔甲的黑臉大漢,猶豫之色更甚。
好在汪文輝也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他很快便恢複了神色,深吸一口氣,順著舷梯上了船。
“汪先生,請。”
袁彬笑著伸出手臂,汪文輝順勢走進了船長室。
船長室中,案幾已經擺好,香茗已經呈上。
“汪先生,久仰。”主位上的朱祁鎮站了起來,向前一步,伸出了右手。
汪文輝有點不知所措,下意識地也伸出了右手。
兩隻手,就這麽緊緊握在一起。
“坐,坐。這是西湖的新茶。汪先生身居閩地,雖然不缺大紅袍,但龍井距離還是稍微遠點。”
汪文輝落座,抿了一口,稱讚道:“好茶。”
“汪先生,你不知道我是誰嗎?沒有看信件?”
看著一頭霧水的汪文輝,朱祁鎮好奇地問道。
“的確不知。但知道是貴客。”
汪文輝笑了,隨著笑容,緊張與忐忑也隨之而去。
“書信是給大哥的,我可不能看。”
“但大哥讓我守在這裏,料知是貴客就是了。”
“原以為是李疍大龍頭,但感覺應該不是,因為信封貼的是他的名字,那就應該不是他。而且,盡管我沒見過李疍大龍頭,但感覺不太像。”
“大哥說得沒錯,年前定有北方的貴客前來。”
汪文輝十分激動,這麽貴的客,那必然是相當粗的大腿。
“貴客在此稍稍歇息,家兄汪文煥一個時辰內便到。”
其實主要是朱祁鎮帶著妹子在玩,比如湖心亭吃著火鍋看著雪,比如跑到寺院與老僧談古論今。
哈銘弄來了幾艘船,等朱祁鎮玩夠了,一行人悄悄經杭州灣迴到了舟山。
等他們到了舟山,李守仁早已守候在那裏,經李守仁介紹,數百名短工與幾十個落魄秀才、童生,也已經安置完畢。
“陛下,眼下很快便是年關了。是在舟山過年,還是繼續趕路?”
盡管早就有計劃,朱祁鎮上岸之後,李守仁還是就接下來的行程請示朱祁鎮。
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誰知道陛下是否有新打算呢?
“將士們修整的怎麽樣了?”
“迴稟陛下,一切就緒。”
“可曾有人水土不服?”
“有的,但很少,二十來人,而且經過醫官處置,均無大礙。”
李守仁想想,又補充了一句:“他們將留下來慢慢調養,等調養好後就留守舟山,作為舟山政務軍務的核心骨幹……”
朱祁鎮點了點頭,他其實挺擔心水土不服問題的,可結果還好。
一方麵是因為現在是冬天,即便舟山也在冰點之下;再一個是船上岸上都有醫官,而且船隊一路經王京、登州、舟山而下,純海上時間也不算上。
如果說其他原因嘛,在海參崴的很多士兵都出過好多次海了。去蝦夷地,去庫頁島,去對馬島搞拆遷,去李朝扮倭寇,去登州做生意等等等等。
瓦剌兵和野人兵的一身腱子肉,反倒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好,既然如此,那就繼續吧。”
“下午揚帆,泉州過年。”
“是!”
“對了,采辦年貨,數量要雜,要精。托人給母後、皇後與見深送去,就說朕一切平安。勿念。”
“另外,給祁鈺也送一份。”
“記住了,不走運河,走海路從天津登陸。”
“是。”
……
幾個時辰之後,船隊再次起航。
相較之前,此次船隊增加了不少中型福船,船隊在舟山群島補充了不少貨物,以及一無所有,想搏一搏來鹹魚翻身的年輕漁民水手。
這些人,自然是被打散重編的。
……
舟山到泉州水路一千五六百裏,順風順水,四天可至。
臨近泉州港,肉眼視線之內,不少船隻開進開出。朱祁鎮舉起千目鏡,連綿的港口甚是熱鬧。
“快過年了,這裏怎麽這麽多船隻?”
“而且不是有海禁嗎?官府的人吃幹飯的嗎?”
袁彬不解,喃喃道。
“哈哈,海禁個啥,這才是我閩地兒郎。”
朱祁鎮收起千目鏡,道:“如果一道海禁禁令就能阻止閩粵男兒出海,那南洋商業也不複存在了。”
“拜完天妃娘娘,隻要天妃娘娘同意,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
“記住,愛拚才會贏……”
朱祁鎮意味深長地說道。
“愛拚才會贏?”袁彬仔細咀嚼著這句話,他發現陛下話雖不多,卻總是微言大義。
天妃娘娘他們並不陌生,北方沿海同樣拜媽祖。尤其是袁彬哈銘,情報工作出身,各類知識都了解一些。
“袁卿,準備好登岸接洽。”
“陛下放心。”
……
赤底黑龍旗被從桅杆上降下,隨之而降的還有“朱”字大旗。
朱雖是國姓,在閩粵卻非大姓。
不過在江浙,朱張顧陸是當地大姓,一麵“朱”字旗,也挺唬人。
降下這兩麵旗幟,主要是為了低調省事,避免麻煩。
一麵麵早已準備好的“汪”字大旗騰空而起,汪算不上福建大姓,閩地大姓,首推陳、林。
但是,大姓隻代表人口比例,同姓未必同族。汪雖非大姓,卻有大族。
這個大族,就是汪家。
那個與李疍交好的汪家。
論本貫,汪家並非泉州本地人,汪家原籍江右豫章。但一百多年前,寫下《島夷誌略》,到過非洲澳洲的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淵曾兩度在此起航返航。
汪家人丁興旺,不但在豫章故郡樹大根深,也在刺桐城中開枝散葉。泉州這一汪家,已然是盤踞下四府的世家大族。
不一會,船隊在港口陸續靠岸。
幾個不高不矮卻十分精悍的年輕水手率先跳下船,他們與碼頭上迎來的人嘰裏咕嚕說了一通,遞上書信,接著便迴到船上。
不一會,一個身穿錦袍的中年男子便來到了朱祁鎮的坐船前。
在他身旁,還有十幾個身穿褐衣短衫的族兵。
“貴客,在下汪文輝。家主二弟。”
錦衣男子略施一禮,用略帶口音的北方官話朗聲說道,隨後仔細打量起這艘艨艟巨艦。
越看越眼熱,越看越心驚。奇異的造型,繁雜的船帆,讓人感覺有那麽一絲不對勁,但又不好說出來。
而且,船上還有一排黑洞洞的小孔,定睛細看,裏麵竟然是火炮?!
這位縱橫東海二十載的海商心裏有點發毛,這種感覺,就連當初他與倭寇貼身肉搏都不曾有過!
大哥結交的這是什麽人?這是山東的同行?
已經用上大炮的山東同行?
而且,他們怎麽想出的這種奇異帆船的!
“汪先生,請。”
袁彬渾身披掛,矗立船頭,向這位客人發出了邀約。
錦衣男子看著這身穿奇怪亮銀盔甲的黑臉大漢,猶豫之色更甚。
好在汪文輝也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他很快便恢複了神色,深吸一口氣,順著舷梯上了船。
“汪先生,請。”
袁彬笑著伸出手臂,汪文輝順勢走進了船長室。
船長室中,案幾已經擺好,香茗已經呈上。
“汪先生,久仰。”主位上的朱祁鎮站了起來,向前一步,伸出了右手。
汪文輝有點不知所措,下意識地也伸出了右手。
兩隻手,就這麽緊緊握在一起。
“坐,坐。這是西湖的新茶。汪先生身居閩地,雖然不缺大紅袍,但龍井距離還是稍微遠點。”
汪文輝落座,抿了一口,稱讚道:“好茶。”
“汪先生,你不知道我是誰嗎?沒有看信件?”
看著一頭霧水的汪文輝,朱祁鎮好奇地問道。
“的確不知。但知道是貴客。”
汪文輝笑了,隨著笑容,緊張與忐忑也隨之而去。
“書信是給大哥的,我可不能看。”
“但大哥讓我守在這裏,料知是貴客就是了。”
“原以為是李疍大龍頭,但感覺應該不是,因為信封貼的是他的名字,那就應該不是他。而且,盡管我沒見過李疍大龍頭,但感覺不太像。”
“大哥說得沒錯,年前定有北方的貴客前來。”
汪文輝十分激動,這麽貴的客,那必然是相當粗的大腿。
“貴客在此稍稍歇息,家兄汪文煥一個時辰內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