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海商之首,八拜之交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 作者:麥島小螃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兄,不如我們借一步說話。兄弟這買賣……”
李守仁送出銀子後,和煦地笑道。
“好說好說。”李疍很是配合,他用一副你懂得的眼神,說道,“兄弟請便。”
“不若來我船艙,這雙桅縱帆船,可是大明眼下沒有的。”
李守仁繼續諄諄善誘。
李疍毫不猶豫地跟上了李守仁,來到了船艙之中。
“這船真不錯。”
這是李疍的第一印象。
“好家夥,倭刀倭甲,全是大鎧,這是向我示威來著?”
這是李疍看到艙中的野人士兵後,產生的第一想法。
“原來這夥人是倭商啊,不過也無所謂。若敢造次,一樣滅了。”
李疍多了幾分敬畏,這是對實力的尊重,但也並不太當迴事,隻是暫熄了黑吃黑的念頭。
從南到北,沿海地區就沒有民風弱的,大家都是刀尖舔血,你倭刀夠快,老子的長槍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登州水師就在三十裏外。
此時的倭寇,還不像嘉靖朝那樣,成為朝廷的肘腋之患。
李疍接過一杯熱茶:“不知這位兄台貴姓?做的又是哪一路生意?”
“在下李守仁,本貫隴西,高麗人士。”李守仁笑道,“同姓一家親。說起來,小弟與李兄還挺有緣。”
隴西李氏嘛,李疍也沒想到,這海商居然有個儒雅的漢名,而且還姓李。
他從小在海濱討生活,不認識幾個大字,對“本貫”一詞沒有聽懂。
不過他猜測大概是籍貫。
需要注意的是,本貫本身就是漢語詞,隻是後來漢語中不太常用,被棒子偷了過去,“京畿”一詞同理。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中,有一句詩便恰好是“鄉園本貫東畿縣,歲歲耕桑臨近甸”。
“守仁兄,俺也姓李,不過籍貫就是登州本地,已經20多代了……”
倆人論起了宗親,很快便熱絡起來,李守仁拱手說:“疍兄,不瞞你說,小弟做的是大買賣,不知大哥能否吃得下?”
“哈哈,守仁兄但說無妨!”李疍豪爽地說道。
“小弟的買賣,大體有三。”
“其一,鹽鐵生意。大明與李朝皆是鹽鐵官營,但小弟卻有個海島,可以產鹽、冶鐵……”
李疍一下子愣住了。
好家夥,你這儒雅的公子哥不去考科舉,為撒子幹這些抄家滅族的買賣呢?
眼見李疍不答,李守仁繼續道:“如果大哥吃不下,咱這還有其他買賣……”
“守仁兄。”李疍正色說道,“吃得下,隻要質量上乘,價格公道,我等能吃得下,守仁兄切勿擔心。”
“隻是,我等也在海濱,也可晾海煮鹽,這私鹽買賣……”
“疍兄且先看看這雪花鹽。”
不待李疍拒絕,李守仁直接拿起一鹽袋,遞給了李疍。
“百斤2兩,童叟無欺。”
李疍再次石化。
“好,好!”李疍激動地說,“這樣的鹽,守仁兄有多少,我這邊就收多少!”
“哈哈,好說。”李守仁繼續道,“至於鐵器,像鐵鍋,倭刀,漢甲,倭甲,乃至鐵炮,這些我們都能鑄造……”
“守仁兄你,你……”李疍繼續石化,“我等隻需鐵鍋、農具即可……”
“好,疍兄爽快,接下來且聽小弟說第二類生意。”
“其二,塞外奇珍!”
“小弟有渠道,直通野人。因此像貂皮、鹿茸、東珠、榛子、鬆子、人參、熊皮、虎皮、虎骨、鹿鞭等物,不說要多少有多少,卻也差不多。”
不待李疍反應,李守仁繼續說起了第三類生意。
“其三,人口買賣。”
“不瞞你說,小弟的鹽廠、礦場需要大量勞動力,另島上大批荒地也需要屯墾。”
“因此,小弟需要很多人口。標準隻有一個,健康的漢人。”
“如果疍兄有渠道,每戶人家可以贈疍兄一兩銀子……”
李疍再次麻木,不能說再次,他短短半盞茶時間,已經徹底麻了。
眼前這尊大神,到底是什麽來頭呢?
李守仁靜靜地等待李疍迴複。良久,李疍苦笑一聲,無奈說道:“兄弟你這生意有點大啊……”
“哪裏哪裏,在東國不值一提。”
“其實倒也不是不行。”李疍思考片刻,繼續道:“關外奇珍價格昂貴,尤其是在京師,隻是守仁兄真的願意將這麽大的生意交給我?”
“哈哈,咱倆投緣啊,再說都是宗親。”李守仁屁笑肉不笑。
“既然這樣,不如幹脆結拜?”
“好啊,正有此意。”
“既然這樣,那不若前往附近海神廟,小弟做東,祭祀完神靈,結拜完之後,等下款待諸位吃飯。”
“好啊!”李守仁也是欣然同意。
“既然這樣,那兄弟我直接明說吧,人口買賣,也不是不行。”
“眼下直隸周邊諸省大旱,其實接走一些餓殍,也算功德一件……”
李疍緩緩說道。
“這件事是義舉,我不能收兄弟銀子,也有打通官府的門路……兄弟隻需以成本開支即可……”
這次輪到了李守仁呆住,他沒想到,看起來最難的事,竟然一下子做成了?
“不過守仁你有多少船,又需要多少人啊?”
李疍好奇道。
“如此十多丈普通海船,家裏還有30多艘。”
“更大的也有,隻是還在造。”
“至於人數,多多益善了。為什麽不遠千裏來到大明,指名道姓用漢人,也是因為祖籍隴西,家父想為同胞們再擇一海外之地吧……”
聽完李守仁所說,李疍以一副敬佩的眼神看著他,說道:“叔父仁義,在下佩服。”
“守仁兄的基業,不知日後可否有機會前去瞻仰。”
“哈哈,那是自然。明年吧,等明年春開,小弟請大哥前去做客!”
李守仁與李疍邊說邊聊,李疍一下船便令手下準備豬、牛、羊。李守仁也才發現,自己運氣似乎比較好,漁港所有人,都以李疍馬首是瞻。
原來李疍是登州海商大龍頭。
正午,倆人在海神廟祭祀神靈,歃血為盟,正式結為八拜之交。
李疍年長,是大哥。
李守仁年輕,是二弟。
李守仁送出銀子後,和煦地笑道。
“好說好說。”李疍很是配合,他用一副你懂得的眼神,說道,“兄弟請便。”
“不若來我船艙,這雙桅縱帆船,可是大明眼下沒有的。”
李守仁繼續諄諄善誘。
李疍毫不猶豫地跟上了李守仁,來到了船艙之中。
“這船真不錯。”
這是李疍的第一印象。
“好家夥,倭刀倭甲,全是大鎧,這是向我示威來著?”
這是李疍看到艙中的野人士兵後,產生的第一想法。
“原來這夥人是倭商啊,不過也無所謂。若敢造次,一樣滅了。”
李疍多了幾分敬畏,這是對實力的尊重,但也並不太當迴事,隻是暫熄了黑吃黑的念頭。
從南到北,沿海地區就沒有民風弱的,大家都是刀尖舔血,你倭刀夠快,老子的長槍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登州水師就在三十裏外。
此時的倭寇,還不像嘉靖朝那樣,成為朝廷的肘腋之患。
李疍接過一杯熱茶:“不知這位兄台貴姓?做的又是哪一路生意?”
“在下李守仁,本貫隴西,高麗人士。”李守仁笑道,“同姓一家親。說起來,小弟與李兄還挺有緣。”
隴西李氏嘛,李疍也沒想到,這海商居然有個儒雅的漢名,而且還姓李。
他從小在海濱討生活,不認識幾個大字,對“本貫”一詞沒有聽懂。
不過他猜測大概是籍貫。
需要注意的是,本貫本身就是漢語詞,隻是後來漢語中不太常用,被棒子偷了過去,“京畿”一詞同理。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中,有一句詩便恰好是“鄉園本貫東畿縣,歲歲耕桑臨近甸”。
“守仁兄,俺也姓李,不過籍貫就是登州本地,已經20多代了……”
倆人論起了宗親,很快便熱絡起來,李守仁拱手說:“疍兄,不瞞你說,小弟做的是大買賣,不知大哥能否吃得下?”
“哈哈,守仁兄但說無妨!”李疍豪爽地說道。
“小弟的買賣,大體有三。”
“其一,鹽鐵生意。大明與李朝皆是鹽鐵官營,但小弟卻有個海島,可以產鹽、冶鐵……”
李疍一下子愣住了。
好家夥,你這儒雅的公子哥不去考科舉,為撒子幹這些抄家滅族的買賣呢?
眼見李疍不答,李守仁繼續道:“如果大哥吃不下,咱這還有其他買賣……”
“守仁兄。”李疍正色說道,“吃得下,隻要質量上乘,價格公道,我等能吃得下,守仁兄切勿擔心。”
“隻是,我等也在海濱,也可晾海煮鹽,這私鹽買賣……”
“疍兄且先看看這雪花鹽。”
不待李疍拒絕,李守仁直接拿起一鹽袋,遞給了李疍。
“百斤2兩,童叟無欺。”
李疍再次石化。
“好,好!”李疍激動地說,“這樣的鹽,守仁兄有多少,我這邊就收多少!”
“哈哈,好說。”李守仁繼續道,“至於鐵器,像鐵鍋,倭刀,漢甲,倭甲,乃至鐵炮,這些我們都能鑄造……”
“守仁兄你,你……”李疍繼續石化,“我等隻需鐵鍋、農具即可……”
“好,疍兄爽快,接下來且聽小弟說第二類生意。”
“其二,塞外奇珍!”
“小弟有渠道,直通野人。因此像貂皮、鹿茸、東珠、榛子、鬆子、人參、熊皮、虎皮、虎骨、鹿鞭等物,不說要多少有多少,卻也差不多。”
不待李疍反應,李守仁繼續說起了第三類生意。
“其三,人口買賣。”
“不瞞你說,小弟的鹽廠、礦場需要大量勞動力,另島上大批荒地也需要屯墾。”
“因此,小弟需要很多人口。標準隻有一個,健康的漢人。”
“如果疍兄有渠道,每戶人家可以贈疍兄一兩銀子……”
李疍再次麻木,不能說再次,他短短半盞茶時間,已經徹底麻了。
眼前這尊大神,到底是什麽來頭呢?
李守仁靜靜地等待李疍迴複。良久,李疍苦笑一聲,無奈說道:“兄弟你這生意有點大啊……”
“哪裏哪裏,在東國不值一提。”
“其實倒也不是不行。”李疍思考片刻,繼續道:“關外奇珍價格昂貴,尤其是在京師,隻是守仁兄真的願意將這麽大的生意交給我?”
“哈哈,咱倆投緣啊,再說都是宗親。”李守仁屁笑肉不笑。
“既然這樣,不如幹脆結拜?”
“好啊,正有此意。”
“既然這樣,那不若前往附近海神廟,小弟做東,祭祀完神靈,結拜完之後,等下款待諸位吃飯。”
“好啊!”李守仁也是欣然同意。
“既然這樣,那兄弟我直接明說吧,人口買賣,也不是不行。”
“眼下直隸周邊諸省大旱,其實接走一些餓殍,也算功德一件……”
李疍緩緩說道。
“這件事是義舉,我不能收兄弟銀子,也有打通官府的門路……兄弟隻需以成本開支即可……”
這次輪到了李守仁呆住,他沒想到,看起來最難的事,竟然一下子做成了?
“不過守仁你有多少船,又需要多少人啊?”
李疍好奇道。
“如此十多丈普通海船,家裏還有30多艘。”
“更大的也有,隻是還在造。”
“至於人數,多多益善了。為什麽不遠千裏來到大明,指名道姓用漢人,也是因為祖籍隴西,家父想為同胞們再擇一海外之地吧……”
聽完李守仁所說,李疍以一副敬佩的眼神看著他,說道:“叔父仁義,在下佩服。”
“守仁兄的基業,不知日後可否有機會前去瞻仰。”
“哈哈,那是自然。明年吧,等明年春開,小弟請大哥前去做客!”
李守仁與李疍邊說邊聊,李疍一下船便令手下準備豬、牛、羊。李守仁也才發現,自己運氣似乎比較好,漁港所有人,都以李疍馬首是瞻。
原來李疍是登州海商大龍頭。
正午,倆人在海神廟祭祀神靈,歃血為盟,正式結為八拜之交。
李疍年長,是大哥。
李守仁年輕,是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