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艘雙桅縱帆船,滿載400名士兵,在庫頁島南岸登陸。


    不用說,船隊自然是來自海參崴。


    帶隊的仍是李守仁,畢竟村長長子,不論航海、捕魚還是和陌生人打交道,年輕一輩數一數二的能人。


    伯顏帖木兒是先令人去的庫頁島,又去的海參崴,因此海參崴的人知道在庫頁島還有300騎兵。


    以及,朱祁鎮臨走之前,叮囑他們船隻下水後別忘了去海參崴,給駐守的兄弟們送去支援和補給。


    於是乎,當李守仁跑完那一單之後,稍作休整,就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全村大半的男丁,駕駛著10艘嶄新的雙桅縱帆船來到了庫頁島。


    按他們原本的計劃,此番行程是要從南邊登陸,再從南向北打聽那三百士兵。可是當他們的海船行進到庫頁島東南部的邊緣,準備選取登陸點時,卻意外地發現了遠處冒起的嫋嫋炊煙。


    於是乎,船隊就朝著海岸靠去,隨後他們看到了幾艘簡陋的木船和簡易的碼頭。


    直到千目鏡可以看清對方的臉,李守仁才確認,這些人正是那些留守庫頁島的士兵。


    於是,船隊的人對著海岸興高采烈呐喊。


    島上的士兵可沒有千目鏡,不過距離再近一點時,他們也明白了這些人肯定是為自己而來。


    船隻在碼頭停泊,李守仁安排隨行的瓦剌兵率先上岸,這位百夫長名叫烏力吉,恰好與巴彥認識。


    烏力吉上岸,高興地拉著巴彥的手,對他說著他們登島之後的一切。


    從發現海參崴到築城,再到收複海參崴以南的失地,並全殲四萬敵軍……


    對巴彥來說,這些信息仿佛是天方夜譚,時間才過去沒多久,他們才剛剛將這座海島探查完畢,陛下竟僅僅依靠幾千人,作出了這麽一番偉大的事業!


    不愧是陛下,跟著陛下混,三天撐九頓。


    此次400士兵,瓦剌有100,其餘300則是前來鍛煉的野人新兵。野人雖然驍勇,卻沒有受過軍旅訓練,這些瓦剌士兵都是作為常備軍的精銳,海參崴這段時間,瓦剌兵手把手教學,野人們受益匪淺。


    此次前來,聯係上庫頁島的部隊並運送補給是一方麵,帶這些新兵蛋子們荒野試煉也是一方麵。


    雙方很快便熟絡起來,來自海參崴的幹海參、酒、糧食、肉幹、雪花鹽、以及一些調味料被從船艙搬下。


    “李公子,烏力吉兄弟,眼下我等物資充沛,並不需要這些補給啊!”


    望著這一麻袋一麻袋的物資,巴彥有點哭笑不得,可能他們不知道自己這些日子過得多滋潤吧。


    “哈哈,巴彥兄,來都來了,豈能有帶迴去的道理?”


    “就算野人物資豐富,這酒和鹽仍舊是好東西吧?”


    “等下嚐嚐這雪花鹽,可是陛下親自指導,熬製出來的呢,在李朝,能賣到四五兩銀子一百斤……”


    “我擦,這麽貴?”一聽這鹽價,巴彥一個激靈。


    “不信你瞧瞧。”烏力吉打開了一個麻袋,裏麵赫然是一百斤雪花花的鹽。


    巴彥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麽白的鹽,真是生平僅見。


    “等下就用他來做菜了。”巴彥樂開了花,“有新鮮的海豹肉,海蠣子,大馬哈魚!還有一二十斤重,長得像蜘蛛那樣的大螃蟹!”


    “有了這食鹽與佐料,味道肯定更好!”


    ……


    眾人興致勃勃,生火做飯,酒足飯飽之後,士兵們開始搭建新的木屋,巴彥則和李守仁、烏力吉以及三個野人百夫長閑聊。


    值得一提的是,野人們感念朱祁鎮救命之恩,在教書先生教授基礎漢文之後,紛紛以朱為姓,這一點,朱祁鎮甚至還不知道。


    這三個百夫長,名叫朱全忠、朱全孝、朱全恭……


    當得知這三人姓名時,巴彥不由得心生感歎,陛下不僅水平高,人格魅力也是真的強。這三個人名字取得好,尤其是那個朱全忠,孔武有力,性格淳樸,忠勇可嘉,一看就有大將之姿!


    巴彥懂一點漢語漢字,雖然不甚精通,是聽說他尊敬的太師開始看曆代史書之後,隨著他的千夫長一起學的。


    他在想,等哪天陛下若是賜姓,自己是否可以取一個“全忠”這樣響亮的名字呢?


    李守仁會漢話、倭奴話、高麗話、女真話,巴彥與烏力吉漢話懂一點,但磕磕絆絆。野人們也好不到哪裏去,半斤八兩。


    因此,他們交流的時候主要說漢話,遇到瓶頸,李守仁用女真話溝通,至於不懂女真話的巴彥與烏力吉,則由懂女真話的下屬再進行轉譯……


    好在事情並不複雜,巴彥所說的主要是島上的詳細情報,以及庫頁島南邊那個大島的情況。


    尤其是當地土人風貌迥異西伯利亞與外興安嶺,並且盛產黃金這一情況。


    “既然這樣,那劫掠庫頁島的島夷沒啥意思了。”烏力吉說道,“南邊那個大島近在咫尺,不若我們明天便出發,將其掃蕩一空!”


    “我沒意見,此次出征主要是練練那幫子新兵蛋子,隻要有地方練手就行。”


    朱全忠表示他無所謂,朱全孝、朱全恭也是如此。


    “也好。”李守仁正準備答應,突然,他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莫非,這是傳說中的蝦夷地?”


    李守仁猛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蝦夷地?”


    除了李守仁,其他人均是一臉茫然,即便是到過蝦夷地的巴彥也不知道。


    原因很簡單,“蝦夷”這個名字,來自於倭奴的蔑稱。既然倭奴不會在自我介紹中自稱倭奴,蝦夷人,或者說阿依努人,也總不至於自稱蝦夷吧。


    “蝦夷地,是倭國北部一個大島。”


    李守仁見眾人不解,也耐心解釋開來。


    “倭國有三島,四國、九州、本州。其中以本州最大。而在本州以北,則是蝦夷地。”


    “蝦夷人和倭奴是世仇,在過去,本州大部分地區是蝦夷人的地盤,然而蝦夷人如同這島上野人一般,武器遠沒倭奴犀利,所以數百年來,被鯨吞蠶食,節節敗退。”


    “如今,好像本州島的蝦夷,幾乎全被滅絕了。蝦夷人也隻剩下蝦夷地這一塊地盤……”


    “這些,還是我祖輩傳下來的。如果真是蝦夷地,再往南,就是倭國了……”


    李守仁一番解釋,讓眾人茅塞頓開。


    “本來我也想按老規矩進行劫掠,但是,既然他們和倭奴世仇,或許可以利用一番。”


    李守仁一下子來了靈感,想到了一件事。


    “李公子有何高見?”


    “貿易。”


    “蝦夷人文明程度極其落後,我等可以用食鹽、鐵器、軍械等物資,換取他們的金銀以及土產。”


    “在李朝,食鹽尚且能賣出不錯價格,這些野人不懂市價,我等稍微運作一番,則可收割其無數財產,而蝦夷人,不但對我等、對陛下感激涕零,更是能成為我們進攻倭國的炮灰!”


    李守仁這一番高見,讓眾人佩服不已。


    高,實在是太高了!


    相比起這麽大的戰略,野人士兵的實戰(虐菜)演練,也不差這一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麥島小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麥島小螃蟹並收藏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