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是林月聖潔的標誌,林月皇宮為白色大理石所築,以示皇宮為天上宮殿,因而皇宮名作天城。天城正南門為水晶做成,門上鐫刻雙龍圖案。左龍自九霄而下,神情肅然,不怒而威;右龍自平地而上,眉眼柔和卻不失剛毅。雙龍相對,意為君皇與女君共治天下。
自正南門向北,是議政殿,殿前有一片麵積廣大的廣場,是中低級臣工上朝所立的位置,而高級臣工則坐於殿中議事。殿中所論之事,將由傳政侍向外報述,殿外臣工若有提議,再轉告傳政侍,內監將其所意上報殿內,若君皇或女君相召,殿外臣工方得如內。
議政殿後,便是林月後宮。後宮劃分為兩部,左宮為君皇宮,右宮為女君宮。林月奉行一夫一妻製,不似他國一夫多妻而人數眾多,後宮占地麵大。故兩君後宮中,左宮隻有五處大的宮殿,君皇君後安於霄雲宮,太君太皇與太君太後安於紫棲宮,剩餘三座宮殿為君皇子嗣所居。女君宮四處宮殿,女君景陽太長公主安於九陽宮,女君父母安於慈歡宮,另兩座為女君子嗣宮殿。本代女君父母早亡,膝下僅一女為鎮國郡主,而郡主自幼養於太君太皇與太君太後膝下,不常居右宮。相對於左宮的熱鬧,右宮難免冷清許多。
紫棲宮名副其實,確有一團紫氣繚繞在宮殿左右,也有傳聞稱太君太皇和太君太後之所以長壽是這團紫氣所在的原因。有趣的是,在紫棲宮侍奉的宮女侍從也個個精神氣爽,無病無災。
然而這一天,紫棲宮的宮人們麵露驚怕畏懼,個個垂首不言,似是生怕宮中的主子一個不愉拖了自己出去。
紫棲宮正宮名字取得很典雅,叫作茗玉軒,是全宮中紫氣最盛的地方。而此刻茗玉軒沒有什麽典雅之態,猶如有黑雲壓製。兩位上了年紀的主子端坐在正首,君皇林默正低頭站在下方,忽然太君太皇猛一拍桌子,君皇立馬朝地上跪去。膝蓋與地麵抨擊發出強烈的響聲,太君太後眼裏閃過不忍,撇開了頭。
太君太皇雙目怒火燒得厲害,直點名道姓:“林默!”
君皇閉著嘴不說話,太君太皇起身走到他麵前,顫抖地指著他:“你,你怎麽忍心?怎麽忍心叫玉丫頭去大英?你們自小一起長大,你怎麽狠得下心?”
“祖父。不是孫兒要她去,是郡主自己請願的。”
太君太皇搖搖頭,語中憤怒不減:“玉丫頭生來高傲,她為什麽會請願你不清楚?!若非你聽信小人懷疑她叛變,若非你偏要一意孤行叫那個什麽都不明白的將軍出征,我林月怎麽會敗給大英?玉丫頭那死的十萬將士的命是命,你胡亂派軍死傷十萬將士的命不是命了?按你這麽個懲罰,是不是該將你自己關進地牢中?!”
君皇嗑了個頭,道:“孫兒自知有錯,早將郡主釋放並向她道歉了。”
“道歉有用嗎?”太君太皇冷哼,“不過是上下嘴皮子碰兩下。嘴上一句抵得過玉丫頭在牢中受的苦嗎?抵得過她被至親好友背叛的痛嗎?”
君皇鼻子一酸,說不出話來。
太君太皇已是氣極,更是不願說了,就想著讓這孫子多跪會兒解會氣先。
太君太後向來心軟,見老伴兒不說話,默默的將孫子扶起。太君太皇一個瞪眼過去她仿佛沒看到似的,握著孫子的手懇切道:“事成定局,玉丫頭心裏已經對林月寒了心,她要走怕是無可挽迴了……”
“但是默兒啊,你心裏總得曉得,”太君太後撫上孫子的麵頰,“趁你還聽祖母的話,祖母就多說些。自古君皇與女君爭權,但爭的也是皮毛,從不傷根本。你對景陽權勢過大心裏防備,你見到玉丫頭民聲極旺,擔心來日她做了女君對你不利,你為了自己的權力對景陽母女加以防備,這些哀家都可以理解。”
“祖母……”君皇怔怔地看著太君太後,發現祖母對自己心中所想的盡數都知道,臉上一陣白裏透紅,還有些羞愧難當。
太君太後道:“但是哀家不理解的是,你怎麽防備著防備著,就懷疑玉丫頭要害你了呢?怎麽就覺得她會叛國呢?怎麽就一定要玉丫頭消失你才能安心呢?你難不成覺得,你將玉丫頭的郡主位分拿了,換人去打場勝仗,玉丫頭的民心就會沒了?你這個君皇的權位就可以上升了?默兒!你糊塗啊!”
老婦人說到此處,不禁淚流滿麵。默兒和玉丫頭,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骨肉相殘,她這個做長輩的,又該何其悲痛啊!
太君太皇連忙攙著太君太後的手臂,抬眼狠狠地瞪了林默一眼,張口罵道:“畜生。玉丫頭和你情同手足,你這般不知愛護,令長輩徒增痛苦,有何孝義可言?你往後每日給我好好反省,把《孝悌論》每日抄上十遍,仔細想想如何做人,如何為君!”
君皇躬身稱是,便被太君太皇趕了出去。
君皇乘著禦攆迴到霄雲宮,方一坐下,君後火急火燎地趕來,屏退宮人後,子安猛地拍桌問他:“我剛聽說你要玉和去大英和親?當真?”
林默撫了撫眉心,說道:“是她自己請願去的。”
子安一臉不信,剛想反駁卻又見夫君一臉疲憊,心裏軟了下去,咬了咬牙低聲說:“還不是你逼的。”
林默自知理虧,沒有說話。子安眼中不禁含上淚水,忍不住控訴他:“我早跟你將了玉和不會叛變,你不信我,你就是信那個奸小之人……我們一起生活了十年啊……你為什麽就是不信?不信她,更不信我。”
林默心疼不已,將妻子攬在懷中,低聲寬慰:“都是我不好,我錯了……玉和她要去大英,我一定會多照顧她,至少讓她在大英那少受點苦……好不好?”
年輕的夫妻相互擁抱著,給予彼此安慰和鼓勵,美得如畫卷一樣。而殿門的一端,閃過淡紫色的衣袍,和若有若無的歎息消失在午後陽光中。
自正南門向北,是議政殿,殿前有一片麵積廣大的廣場,是中低級臣工上朝所立的位置,而高級臣工則坐於殿中議事。殿中所論之事,將由傳政侍向外報述,殿外臣工若有提議,再轉告傳政侍,內監將其所意上報殿內,若君皇或女君相召,殿外臣工方得如內。
議政殿後,便是林月後宮。後宮劃分為兩部,左宮為君皇宮,右宮為女君宮。林月奉行一夫一妻製,不似他國一夫多妻而人數眾多,後宮占地麵大。故兩君後宮中,左宮隻有五處大的宮殿,君皇君後安於霄雲宮,太君太皇與太君太後安於紫棲宮,剩餘三座宮殿為君皇子嗣所居。女君宮四處宮殿,女君景陽太長公主安於九陽宮,女君父母安於慈歡宮,另兩座為女君子嗣宮殿。本代女君父母早亡,膝下僅一女為鎮國郡主,而郡主自幼養於太君太皇與太君太後膝下,不常居右宮。相對於左宮的熱鬧,右宮難免冷清許多。
紫棲宮名副其實,確有一團紫氣繚繞在宮殿左右,也有傳聞稱太君太皇和太君太後之所以長壽是這團紫氣所在的原因。有趣的是,在紫棲宮侍奉的宮女侍從也個個精神氣爽,無病無災。
然而這一天,紫棲宮的宮人們麵露驚怕畏懼,個個垂首不言,似是生怕宮中的主子一個不愉拖了自己出去。
紫棲宮正宮名字取得很典雅,叫作茗玉軒,是全宮中紫氣最盛的地方。而此刻茗玉軒沒有什麽典雅之態,猶如有黑雲壓製。兩位上了年紀的主子端坐在正首,君皇林默正低頭站在下方,忽然太君太皇猛一拍桌子,君皇立馬朝地上跪去。膝蓋與地麵抨擊發出強烈的響聲,太君太後眼裏閃過不忍,撇開了頭。
太君太皇雙目怒火燒得厲害,直點名道姓:“林默!”
君皇閉著嘴不說話,太君太皇起身走到他麵前,顫抖地指著他:“你,你怎麽忍心?怎麽忍心叫玉丫頭去大英?你們自小一起長大,你怎麽狠得下心?”
“祖父。不是孫兒要她去,是郡主自己請願的。”
太君太皇搖搖頭,語中憤怒不減:“玉丫頭生來高傲,她為什麽會請願你不清楚?!若非你聽信小人懷疑她叛變,若非你偏要一意孤行叫那個什麽都不明白的將軍出征,我林月怎麽會敗給大英?玉丫頭那死的十萬將士的命是命,你胡亂派軍死傷十萬將士的命不是命了?按你這麽個懲罰,是不是該將你自己關進地牢中?!”
君皇嗑了個頭,道:“孫兒自知有錯,早將郡主釋放並向她道歉了。”
“道歉有用嗎?”太君太皇冷哼,“不過是上下嘴皮子碰兩下。嘴上一句抵得過玉丫頭在牢中受的苦嗎?抵得過她被至親好友背叛的痛嗎?”
君皇鼻子一酸,說不出話來。
太君太皇已是氣極,更是不願說了,就想著讓這孫子多跪會兒解會氣先。
太君太後向來心軟,見老伴兒不說話,默默的將孫子扶起。太君太皇一個瞪眼過去她仿佛沒看到似的,握著孫子的手懇切道:“事成定局,玉丫頭心裏已經對林月寒了心,她要走怕是無可挽迴了……”
“但是默兒啊,你心裏總得曉得,”太君太後撫上孫子的麵頰,“趁你還聽祖母的話,祖母就多說些。自古君皇與女君爭權,但爭的也是皮毛,從不傷根本。你對景陽權勢過大心裏防備,你見到玉丫頭民聲極旺,擔心來日她做了女君對你不利,你為了自己的權力對景陽母女加以防備,這些哀家都可以理解。”
“祖母……”君皇怔怔地看著太君太後,發現祖母對自己心中所想的盡數都知道,臉上一陣白裏透紅,還有些羞愧難當。
太君太後道:“但是哀家不理解的是,你怎麽防備著防備著,就懷疑玉丫頭要害你了呢?怎麽就覺得她會叛國呢?怎麽就一定要玉丫頭消失你才能安心呢?你難不成覺得,你將玉丫頭的郡主位分拿了,換人去打場勝仗,玉丫頭的民心就會沒了?你這個君皇的權位就可以上升了?默兒!你糊塗啊!”
老婦人說到此處,不禁淚流滿麵。默兒和玉丫頭,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骨肉相殘,她這個做長輩的,又該何其悲痛啊!
太君太皇連忙攙著太君太後的手臂,抬眼狠狠地瞪了林默一眼,張口罵道:“畜生。玉丫頭和你情同手足,你這般不知愛護,令長輩徒增痛苦,有何孝義可言?你往後每日給我好好反省,把《孝悌論》每日抄上十遍,仔細想想如何做人,如何為君!”
君皇躬身稱是,便被太君太皇趕了出去。
君皇乘著禦攆迴到霄雲宮,方一坐下,君後火急火燎地趕來,屏退宮人後,子安猛地拍桌問他:“我剛聽說你要玉和去大英和親?當真?”
林默撫了撫眉心,說道:“是她自己請願去的。”
子安一臉不信,剛想反駁卻又見夫君一臉疲憊,心裏軟了下去,咬了咬牙低聲說:“還不是你逼的。”
林默自知理虧,沒有說話。子安眼中不禁含上淚水,忍不住控訴他:“我早跟你將了玉和不會叛變,你不信我,你就是信那個奸小之人……我們一起生活了十年啊……你為什麽就是不信?不信她,更不信我。”
林默心疼不已,將妻子攬在懷中,低聲寬慰:“都是我不好,我錯了……玉和她要去大英,我一定會多照顧她,至少讓她在大英那少受點苦……好不好?”
年輕的夫妻相互擁抱著,給予彼此安慰和鼓勵,美得如畫卷一樣。而殿門的一端,閃過淡紫色的衣袍,和若有若無的歎息消失在午後陽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