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餐飲服務行業以及明朝末年所有的行業都一樣,大的是酒店,必是一個官員罩著,有一棟臨街的二層小樓,大廳裏跑堂的夥計高喊一聲樓上請,那就必須是貴客上門。
差點的就是食鋪,姓張的叫張記、姓李的叫李記食鋪。出售些饅頭、米飯、燒餅、扁食(水餃)的,大人物是不肖罩這樣的小買賣,最多也就是一般的衙役、皂隸罩著。
戶房要收稅的,而且種類繁多,沒有人罩的,就是稅收也直接搞死你。
第一是營業稅,三十稅一,如果一個月銷售額被戶房司吏定了是三十兩,那麽就是一兩的稅銀,一兩稅銀還有火耗一錢銀。
第二就是市肆門攤鈔,一間房子一錢銀子,相當於後世的衛生費。
第三是塌房稅,就是隻要你的營業房子沒塌,就要繳的房屋稅,一間房子要兩分銀子。
第四是特種稅,特種稅看戶房司吏心情,羊羔稅、魚稅、糖醋稅……不一而論,想收費總是有理由的。
林林總總,一家食鋪一個月被收2兩銀錢是有的,吃霸王餐的惡漢、吃壞肚子的碰瓷更是有的,在這種艱難的夾縫中生存,沒有一點忍耐、沒有一點的靈活,還真吃不了這碗飯。
煙墩小旗與食鋪娘子四目相對火花閃爍。
食鋪娘子就問軍爺是否打尖住店,本店有上好客房,一宿隻收軍爺十文銅錢。
小旗一聽,這哪裏有不住店的道理,就通紅著臉,磕磕巴巴的說,本、本……小旗官想說本官了,畢竟小旗官也是有品級的武館。
如果按大明規製,小旗官是從7品武官,與縣衙縣丞、主簿是同一級別,高於那些沒有品級的三班六房 ,甚至於縣衙四把手典史,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一個小旗官是根本沒有辦法與縣衙裏的主簿、縣丞相比的。
小旗官每月有月糧一石,月糧是發給家屬的米糧,另發行糧一石給自己吃,另外有鹽二斤,馬豆三升,草料三十斤,餉銀5錢……
但是大明王朝規製是規製,規矩是規矩,就如同後世的規則與潛規則,其實中國社會很多事情幾千年來始終如一。
大明的上官老爺嫌如此發給太過麻煩,就直接折銀兩發放,一個月5兩的食物加餉銀,被折成2兩5錢銀發放,就是小旗官這2兩5錢銀錢 ,還要被漂沒、貪沒 發到小旗官手裏連2兩銀錢也沒有。
一個煙墩的士兵,誰家做了夠飽食的米飯、饃饃,免不了就推讓一下上官,於是小旗官就可以在煙墩裏麵吃幾迴白食,吃一頓白食省下幾個銅板,所以小旗官還是有一些積蓄的。
陳記食鋪的老板,為了經營自己的生意,不斷的對各類人低頭哈腰,低頭哈腰多了,失去了做男人偉岸、陽剛的雄風。
今日飯鋪娘子被抓了手腕,內心砰然。
帶小旗官進了雅間,兩個人一前一後,終於無人,小旗官已是難以自持。
小旗官上前一步,拉起來食鋪娘子的手,雙眼含淚,撲通一聲跪下,對食鋪娘子說。
姐姐救我,女菩薩救我,姐姐要是不允了小生,我這就斷是活不成了。
食鋪娘子,急忙拉起小旗官,說,軍爺快快起來,萬萬不要被人瞧見,如若被人瞧見,奴家有何臉麵存活世間。
煙墩小旗官見食鋪娘子說的不是不允許,而是怕別人看見,就大感欣慰,站起來上下其手。
食鋪娘子扭捏身體抗拒,推開小旗官的手說,親哥哥且忍耐一時,親哥哥就在這裏住下就好,妾覺得方便時候 就會來成全哥哥。
大明王朝的縣城夜晚是安靜的,城門關閉,行人稀疏,陳記食鋪的老板要趁食鋪打烊,去屠夫那裏結算一下肉錢。
待到食鋪老板出了大門,食鋪娘子急忙關門閉戶,急匆匆的來到上房雅間。
煙墩的小旗官已經是望穿秋水,食鋪娘子也是燃燒的幹柴,與所有時代所有的邂逅一樣,那些激情四射的故事原本就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小旗官食髓知味,恨不得天天來食鋪打尖住店,奈何銀子不允許啊,住宿十文錢,晚飯要吃一點的,羊肉包子總要來5個,羊雜湯要來一海碗、五香餅子酒也要喝上一海碗,而一海碗餅子酒就是二十文,不敢放量喝,放量喝能喝5海碗……
這樣小旗官來見一次食鋪娘子就有一錢銀子,小旗官真心喜歡食鋪娘子 ,也送了一支銀發簪的,小旗官積攢的銀子很快就告罄。
沒錢了就不能來陳記食鋪打尖住店,就不能見到日思夜想的食鋪娘子,小旗官在煙墩裏就難免大發牢騷,痛恨餉銀少、餉銀發放克扣多,濃鬱的荷爾蒙刺激著小旗官發狂。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個士兵就說,不怕掉腦袋就有發財的辦法。
而小旗官現在隻想要銀子,掉腦袋根本就不在乎
大明朝與蒙古草原最廣泛、最大宗的走私活動就是棉布貿易。
北方草原幾千年來就沒有自己的紡織業,所以每一件蒙古袍的棉布都來自江南。
明代官方曾經一度掌控與北方草原的棉布貿易,就是50匹棉布換一匹戰馬。
明代中期,一匹棉布價格2錢銀子 50匹棉布價格10兩銀錢,而一匹戰馬價格是40兩銀子以上,而17世紀蒙古草原有300多萬人口,300萬人口需要的棉布都要來自中原。
正常的貿易不行就走私,走私不行就搶掠。
縱觀17世紀的世界,大明王朝擁有著整個世界最優質的商品,對於北方是棉布、對於印度、歐洲、日本是絲綢,對於整個世界是茶葉、陶瓷,這明明可以富的流油、肥的冒煙的社會。
然而事實啪啪的打臉,大明王朝在17世紀整個社會饑寒交迫、貧困潦倒,愚蠢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貧困。
王朝窮但是官商他父富啊。
棉布、茶葉、絲綢、陶瓷貿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隻是這些規模巨大的貿易並不給王朝繳納一分銀子稅款,因為王朝在名譽、製度上禁止這些貿易,王朝是依靠孔孟之道治理國家,絕不可能幹那些商賈的勾當。
於是明末所有的對外貿易都走私。
對北方的大規模的走私掌握在晉商手裏, 漫長的車隊經過殺虎口,把茶葉、棉布、絲綢、鐵鍋、中藥……源源不斷的運入蒙古草原。
對北方的走私是壟斷的,非晉商走私貿易 ,晉商會查、邊軍也會查,查到了殺你全家沒商量,而且是以法律的名義,按你一個私通敵國的罪狀,在朗朗乾坤之下,在萬眾矚目之下,砍下挑戰晉商壟斷走私貿易者的的頭顱。
然而巨大的走私貿易利潤讓很多人寧願丟了腦袋也要嚐試一下。
右玉縣最差的劣等棉布2錢5分銀一匹,50匹劣等棉布就能夠換一匹優秀的戰馬,一匹優秀的戰馬在大同府可以賣50兩銀,這就是2000%的暴利,所以晉商富甲天下。
成群的戰馬、牛羊是辦不到的,那些必須從殺虎口出入,而殺虎口左右都是連綿不絕的長城,這些長城的墩堡軍戶有一個走私的辦法,就是吊包。
吊包走私是無法完成大宗商品的交易,但是可以把一包包茶葉、棉布、鐵鍋用繩索從長城之上吊下來,然後這些貨物進入草原,雖然沒有2000%的利潤,但是500%的利潤總是有的。
吊包走私最賺錢的就是鐵鍋,整個北方從阿爾泰山脈到烏蘇裏江東岸,有400萬人口的鐵鍋市場,這400萬人口一隻鐵鍋也不能生產,鐵鍋對這些北方民族有多麽重要,他們為了一口鐵鍋決定敢殺人。
大明王朝的鐵鍋,徑闊二尺,銀3錢,徑闊二尺二寸,銀3錢5分,徑闊二尺四寸,銀3錢8分……而這些鐵鍋到了草原,一口鐵鍋一匹馬、一口鐵鍋20兩銀,而右玉就有一個故事在坊間流傳,一個傻子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背十口鐵鍋走口外,行十月深入草原,遇到蒙古遊牧人,交易鐵鍋,一口鐵鍋一兩金沙,十口鐵鍋十兩金沙……
大明王朝對北方鐵鍋稀缺是知曉的 ,然而他們並不試圖從中獲利,大明王朝嚴格規定,朝貢使團一次購買鐵鍋不得過十,最嚴格時期朝貢使團十人可購買鐵鍋一。
小旗官在士兵的慫恿之下決定吊包走私。
最初是買了十口鐵鍋,黑夜小旗官把士兵先吊下長城,然後把一包十支鐵鍋吊下去,十口鐵鍋不到4兩銀,給士兵備上幹饃、水囊,一共不到5兩銀錢,15天後士兵一身疲憊歸來,帶迴來白銀70兩。
蒙古人也缺少貴金屬,如果走私易貨會更多,士兵深入草原,是拿命在搏,70兩銀去成本5兩銀,利潤65兩銀錢,小旗官分了30兩,士兵分了35兩。
世界上什麽最上癮,賺錢最上癮。
首次走私成功,小旗官擴大了走私的規模,擴大了人員,讓整個小旗十人都加入走私,一次就派出4人,帶四十口鐵鍋出發,四個人都身手矯健,能更加深入到草原深處。
差點的就是食鋪,姓張的叫張記、姓李的叫李記食鋪。出售些饅頭、米飯、燒餅、扁食(水餃)的,大人物是不肖罩這樣的小買賣,最多也就是一般的衙役、皂隸罩著。
戶房要收稅的,而且種類繁多,沒有人罩的,就是稅收也直接搞死你。
第一是營業稅,三十稅一,如果一個月銷售額被戶房司吏定了是三十兩,那麽就是一兩的稅銀,一兩稅銀還有火耗一錢銀。
第二就是市肆門攤鈔,一間房子一錢銀子,相當於後世的衛生費。
第三是塌房稅,就是隻要你的營業房子沒塌,就要繳的房屋稅,一間房子要兩分銀子。
第四是特種稅,特種稅看戶房司吏心情,羊羔稅、魚稅、糖醋稅……不一而論,想收費總是有理由的。
林林總總,一家食鋪一個月被收2兩銀錢是有的,吃霸王餐的惡漢、吃壞肚子的碰瓷更是有的,在這種艱難的夾縫中生存,沒有一點忍耐、沒有一點的靈活,還真吃不了這碗飯。
煙墩小旗與食鋪娘子四目相對火花閃爍。
食鋪娘子就問軍爺是否打尖住店,本店有上好客房,一宿隻收軍爺十文銅錢。
小旗一聽,這哪裏有不住店的道理,就通紅著臉,磕磕巴巴的說,本、本……小旗官想說本官了,畢竟小旗官也是有品級的武館。
如果按大明規製,小旗官是從7品武官,與縣衙縣丞、主簿是同一級別,高於那些沒有品級的三班六房 ,甚至於縣衙四把手典史,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一個小旗官是根本沒有辦法與縣衙裏的主簿、縣丞相比的。
小旗官每月有月糧一石,月糧是發給家屬的米糧,另發行糧一石給自己吃,另外有鹽二斤,馬豆三升,草料三十斤,餉銀5錢……
但是大明王朝規製是規製,規矩是規矩,就如同後世的規則與潛規則,其實中國社會很多事情幾千年來始終如一。
大明的上官老爺嫌如此發給太過麻煩,就直接折銀兩發放,一個月5兩的食物加餉銀,被折成2兩5錢銀發放,就是小旗官這2兩5錢銀錢 ,還要被漂沒、貪沒 發到小旗官手裏連2兩銀錢也沒有。
一個煙墩的士兵,誰家做了夠飽食的米飯、饃饃,免不了就推讓一下上官,於是小旗官就可以在煙墩裏麵吃幾迴白食,吃一頓白食省下幾個銅板,所以小旗官還是有一些積蓄的。
陳記食鋪的老板,為了經營自己的生意,不斷的對各類人低頭哈腰,低頭哈腰多了,失去了做男人偉岸、陽剛的雄風。
今日飯鋪娘子被抓了手腕,內心砰然。
帶小旗官進了雅間,兩個人一前一後,終於無人,小旗官已是難以自持。
小旗官上前一步,拉起來食鋪娘子的手,雙眼含淚,撲通一聲跪下,對食鋪娘子說。
姐姐救我,女菩薩救我,姐姐要是不允了小生,我這就斷是活不成了。
食鋪娘子,急忙拉起小旗官,說,軍爺快快起來,萬萬不要被人瞧見,如若被人瞧見,奴家有何臉麵存活世間。
煙墩小旗官見食鋪娘子說的不是不允許,而是怕別人看見,就大感欣慰,站起來上下其手。
食鋪娘子扭捏身體抗拒,推開小旗官的手說,親哥哥且忍耐一時,親哥哥就在這裏住下就好,妾覺得方便時候 就會來成全哥哥。
大明王朝的縣城夜晚是安靜的,城門關閉,行人稀疏,陳記食鋪的老板要趁食鋪打烊,去屠夫那裏結算一下肉錢。
待到食鋪老板出了大門,食鋪娘子急忙關門閉戶,急匆匆的來到上房雅間。
煙墩的小旗官已經是望穿秋水,食鋪娘子也是燃燒的幹柴,與所有時代所有的邂逅一樣,那些激情四射的故事原本就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小旗官食髓知味,恨不得天天來食鋪打尖住店,奈何銀子不允許啊,住宿十文錢,晚飯要吃一點的,羊肉包子總要來5個,羊雜湯要來一海碗、五香餅子酒也要喝上一海碗,而一海碗餅子酒就是二十文,不敢放量喝,放量喝能喝5海碗……
這樣小旗官來見一次食鋪娘子就有一錢銀子,小旗官真心喜歡食鋪娘子 ,也送了一支銀發簪的,小旗官積攢的銀子很快就告罄。
沒錢了就不能來陳記食鋪打尖住店,就不能見到日思夜想的食鋪娘子,小旗官在煙墩裏就難免大發牢騷,痛恨餉銀少、餉銀發放克扣多,濃鬱的荷爾蒙刺激著小旗官發狂。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個士兵就說,不怕掉腦袋就有發財的辦法。
而小旗官現在隻想要銀子,掉腦袋根本就不在乎
大明朝與蒙古草原最廣泛、最大宗的走私活動就是棉布貿易。
北方草原幾千年來就沒有自己的紡織業,所以每一件蒙古袍的棉布都來自江南。
明代官方曾經一度掌控與北方草原的棉布貿易,就是50匹棉布換一匹戰馬。
明代中期,一匹棉布價格2錢銀子 50匹棉布價格10兩銀錢,而一匹戰馬價格是40兩銀子以上,而17世紀蒙古草原有300多萬人口,300萬人口需要的棉布都要來自中原。
正常的貿易不行就走私,走私不行就搶掠。
縱觀17世紀的世界,大明王朝擁有著整個世界最優質的商品,對於北方是棉布、對於印度、歐洲、日本是絲綢,對於整個世界是茶葉、陶瓷,這明明可以富的流油、肥的冒煙的社會。
然而事實啪啪的打臉,大明王朝在17世紀整個社會饑寒交迫、貧困潦倒,愚蠢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貧困。
王朝窮但是官商他父富啊。
棉布、茶葉、絲綢、陶瓷貿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隻是這些規模巨大的貿易並不給王朝繳納一分銀子稅款,因為王朝在名譽、製度上禁止這些貿易,王朝是依靠孔孟之道治理國家,絕不可能幹那些商賈的勾當。
於是明末所有的對外貿易都走私。
對北方的大規模的走私掌握在晉商手裏, 漫長的車隊經過殺虎口,把茶葉、棉布、絲綢、鐵鍋、中藥……源源不斷的運入蒙古草原。
對北方的走私是壟斷的,非晉商走私貿易 ,晉商會查、邊軍也會查,查到了殺你全家沒商量,而且是以法律的名義,按你一個私通敵國的罪狀,在朗朗乾坤之下,在萬眾矚目之下,砍下挑戰晉商壟斷走私貿易者的的頭顱。
然而巨大的走私貿易利潤讓很多人寧願丟了腦袋也要嚐試一下。
右玉縣最差的劣等棉布2錢5分銀一匹,50匹劣等棉布就能夠換一匹優秀的戰馬,一匹優秀的戰馬在大同府可以賣50兩銀,這就是2000%的暴利,所以晉商富甲天下。
成群的戰馬、牛羊是辦不到的,那些必須從殺虎口出入,而殺虎口左右都是連綿不絕的長城,這些長城的墩堡軍戶有一個走私的辦法,就是吊包。
吊包走私是無法完成大宗商品的交易,但是可以把一包包茶葉、棉布、鐵鍋用繩索從長城之上吊下來,然後這些貨物進入草原,雖然沒有2000%的利潤,但是500%的利潤總是有的。
吊包走私最賺錢的就是鐵鍋,整個北方從阿爾泰山脈到烏蘇裏江東岸,有400萬人口的鐵鍋市場,這400萬人口一隻鐵鍋也不能生產,鐵鍋對這些北方民族有多麽重要,他們為了一口鐵鍋決定敢殺人。
大明王朝的鐵鍋,徑闊二尺,銀3錢,徑闊二尺二寸,銀3錢5分,徑闊二尺四寸,銀3錢8分……而這些鐵鍋到了草原,一口鐵鍋一匹馬、一口鐵鍋20兩銀,而右玉就有一個故事在坊間流傳,一個傻子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背十口鐵鍋走口外,行十月深入草原,遇到蒙古遊牧人,交易鐵鍋,一口鐵鍋一兩金沙,十口鐵鍋十兩金沙……
大明王朝對北方鐵鍋稀缺是知曉的 ,然而他們並不試圖從中獲利,大明王朝嚴格規定,朝貢使團一次購買鐵鍋不得過十,最嚴格時期朝貢使團十人可購買鐵鍋一。
小旗官在士兵的慫恿之下決定吊包走私。
最初是買了十口鐵鍋,黑夜小旗官把士兵先吊下長城,然後把一包十支鐵鍋吊下去,十口鐵鍋不到4兩銀,給士兵備上幹饃、水囊,一共不到5兩銀錢,15天後士兵一身疲憊歸來,帶迴來白銀70兩。
蒙古人也缺少貴金屬,如果走私易貨會更多,士兵深入草原,是拿命在搏,70兩銀去成本5兩銀,利潤65兩銀錢,小旗官分了30兩,士兵分了35兩。
世界上什麽最上癮,賺錢最上癮。
首次走私成功,小旗官擴大了走私的規模,擴大了人員,讓整個小旗十人都加入走私,一次就派出4人,帶四十口鐵鍋出發,四個人都身手矯健,能更加深入到草原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