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從山對元老院是憤怒的,元老院連師父的安全都不能保證,全部是屍位素餐。
朱從山要武裝自己與自己的炸藥廠,朱從山去元老院要求給自己的炸藥廠配備盔甲、配備刀矛,甚至要求配置一門炮……
元老院答複不是戰鬥部門,不能給配置武器,每一個人可以配置一把低碳鋼匕首,也給了幾把鋼刀……
這些怎麽能滿足朱從山的要求,朱從山一改自己仙風道骨的形象 ,朱從山開始哀求,哀求也不成就破口大罵,罵元老院無能、罵元老院失職……最後被魚塔拎起來拎走 ,罵人的唾沫噴了魚塔一臉。
朱從山整個人都變了,天天領著他的徒子、徒孫跑步、打熬力氣,並參加民兵訓練,訓練合格了,合格民兵訓練的朱從山就去打拳擊……
如果你後世看過趙本山打拳擊的樣子,那麽這幾乎就是朱從山的樣子,隻是趙本山在演戲,而朱從山頭破血流都是真實的。
現在整個白楊木鎮都知道 ,拳擊碰到朱從山或朱從山地徒子、徒孫就麻煩,不是他們打的多強 ,太難纏,不打他們半死他們都不服。
每天朱從山率領徒子、徒孫跑步,在白楊木鎮筆直的街道上、在鎮北的體育場裏,一隊身著長袍的文弱的人,多鼻青臉腫,有烏著眼圈的、有紅腫著嘴唇的、有豁牙漏風的……這些都是他們在拳擊台上被打的結果。
朱從山就那麽帶隊跑著 ,一邊跑一邊喊,不-為-自-己-為-天-下-蒼-生 。
然後徒子徒孫們也一邊跑一邊喊:不-為-自-己-為-天-下-蒼-生
神聖的使命感滿腔。
朱從山每天必須有兩個徒弟跟隨在譚啟明附近,白天譚啟明去哪裏,兩個朱從山徒弟就去哪裏 ,譚啟明去師範校 他們就跟到師範校、譚啟明去科學院,他們就跟到科學院,譚啟明迴木刻楞睡覺,他們就在木刻楞外搭起帳篷……
譚啟明氣的不行,實在受不了,就找來朱從山商量,朱從山堅決不幹,一定要每天保護譚啟明,譚啟明罵道,你們那兩把刷子還能有本事保護我,真有強敵,擋箭都不夠用……
朱從山羞的老臉通紅,自己雖然每天苦練,但是戰力絕對不行。
朱從山耿直脖子 ,一臉正氣,對譚啟明喊,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譚啟明說好好好,你迴去練吧,你的徒子、徒孫能打過一個普通戰兵再來,否則別來丟人現眼添麻煩……
另外,不能把炸藥生產工作荒廢了,本末倒置。
朱從山是迴去了 ,兩個跟屁蟲也迴去了。
迴去的朱從山練的更加瘋狂,朱從山告訴徒子徒孫們,打不過自己的 ,就不配給他做徒弟。
我要是保護不了我師父,我也不配活在世上。
必須要有盔甲,元老院不給就自己造,於是朱從山開始了造盔甲之路。
搞不到鋼材的,鋼材兵工廠都吃不飽,坩堝煉鋼必定產量底下,那麽就用熟鐵。
熟鐵是精煉鐵錠,得到含碳低於1%的鐵,巴蘭河鐵礦鎮的冶煉由於有了大量的焦炭,出產的多數是熟鐵,這樣的鐵質地柔軟便於加工,朱從山和徒弟們也搞一冶煉爐,敲敲打打的,也整出一副熟鐵板甲。
穿上一試,比青銅板甲輕太多,就是比鋼甲也輕不少,可是一測試抗擊打、抗刺殺,直接露餡,根本不行,一刀砍下去,熟鐵板甲就癟了,一矛刺過來,直接被刺穿……
朱從山是煉丹老師傅,朱從山與徒弟一起去巴蘭河鐵礦鎮看煉坩堝鋼,知道了鐵塊在石墨坩堝裏燜燒就變成了鋼,就模仿坩堝煉鋼,用坩堝硬化、鋼化這些熟鐵板甲,石墨、碳粉、朱砂、石英、臘石、草酸、白銀、馬掌……
朱從山幾乎把能見到的東西都往坩堝裏放,一起忙碌著,觀察著 ,對比著……
一次放這幾樣、一次放那幾樣,一次焦炭大火、一次木材小火、一次用木炭中火……朱從山搞了十個爐子,進行了千次的實驗。
還真沒有白忙乎,朱從山師徒一百多人,幾百次實驗,通過對熟鐵板甲的滲碳、淬火、滲氮等技術加工,改變了熟鐵的鐵分子結構,大大改變了熟鐵的性質,處理後的熟鐵板甲通體烏黑,即結實又輕便,成為最好的盔甲。
熟鐵滲碳的技術其實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熟,隻是朱從山反複加熱、淬火 ,亂七八糟的一頓添加,搞出來了滲氮技術,成就了既輕便、又堅固的烏鋼甲。
朱從山揚眉吐氣,現在的朱從山是這個樣子,朱從山沒有剪發,依舊是打一個發髻,身穿過膝白色棉布道袍,腳穿鹿皮長靴,然後上身在道袍外是烏黑的胸甲,走起路來,朱道士兩肩膀左聳一下、右聳一下……誰都不在乎。
第一套完整的烏鋼甲當然要送給師父,朱從山捧著這套甲,讓師傅看看,徒弟就能不能保護師傅吧?
譚啟明對朱從山極大的讚揚一番,表揚了朱從山師徒刻苦鑽研的精神,並建議元老院組織生產熟鐵滲碳、淬火、滲氮所得的烏鋼甲。
元老院找到朱從山要生產工藝,朱從山不幹了,合適我向你們要盔甲你們不給 ,我自己千辛萬苦的搞出來,工藝要給你們,天下哪裏有這樣的好事,不給、堅決不給、肯定不給……
元老院與譚啟明商量後,也是為了鼓勵朱從山地鑽研精神,就讓朱從山負責烏鋼甲的生產,配置一個車間,人員、設備給予支持……
一直覺得自己是譚啟明真傳的大弟子的朱從山,現在更加了得,肩膀左聳右聳更加起勁,聳著肩膀甩著道袍的寬大的衣袖,就開始招人。
朱成山才不去那些買來的奴隸中招人,先去師範校,後去小學校招人,這迴他不但要聰明伶俐的,還要身強力壯的。
朱從山在師範校在小學校對那些學員講,你們可以小瞧我老朱頭,我朱老頭算一個什麽東西?,但是,我是譚啟明先生的真傳弟子,是譚啟明先生的大徒弟,你們爾等,頂多也就聽過譚啟明的講演,我卻跟譚啟明先生促膝夜談,你們頂多也就給譚啟明先生行過禮,我卻給譚啟明先生下過跪磕過頭的。
你們磕頭試試,譚啟明先生不厭惡的踹你,我下跪磕頭,老師是不但接受了的,還親手把我扶了起來。
直到很多年以後,給譚啟明下跪磕頭這件事,一直是朱從山可以到處炫耀的政治資本,因為叩頭被北明文化所禁止,後來的大誥(明法典)規定,叩頭是要被拘留的。
朱從山又招了200多人,繞了一圈,還是在奴隸阿哈中招了主要的人力。
元老院又給了一台蒸汽機,一台鍛壓機 ,建了三座坩堝爐,至於朱鬆山要的磨床、鑽床,整個北北也就各隻有一台,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就答應給朱從山生產,但是時間還要延後。
有了鎢鋼盔甲,朱從山並沒有心滿意足,朱從山覺得有了盔甲,隻能是獲得了防禦的能力,還要有進攻的能力,進攻能力什麽最好?當然是北明唯一的那後裝線膛炮,後裝線膛炮元老院是不能給的。
侍衛每天都拉著後裝線膛炮保衛譚啟明,這個也不太現實,於是朱從山就想要把後裝滑膛炮縮小,縮小到士兵能夠把後裝線膛炮揣在腰裏。
於是縮小後裝線膛炮的工作,又在朱從山師徒中開展,要縮到多小?,要做到能把後裝線膛炮拿在手裏,揣在懷裏。
先按100比1的比例縮小,縮小火炮,縮小炮彈。
明朝末期是有手銃的,手銃的激發是用火繩,手銃是不足以保衛師傅的,必須用火炮,而把火炮縮小到手銃的大小,那麽就叫手炮,
朱從山的手炮,是結合了火炮與手銃的,師徒幾百人又開始投入到手炮的研究之中,熟鐵煉製鐵管,然後滲碳鋼化,鑽床打磨光滑,鏜床研磨內壁,拉刀拿出膛線,鑽石切刀切出炮堂,加工出鋼製炮栓,然後手炮彈,就是更小的火冒,更小的銅炮彈殼和更小的彈頭,彈頭太小,已經無法向彈頭內放置炸藥,手炮隻好打實心彈,手炮的實心彈用銅皮包裹鉛,這樣擊傷後能出現炸裂性傷口。
朱從山的第一個手炮,是這個樣子的,有類似手銃的彎曲的握柄,沒有擊打的裝置,而有一個後拉動炮栓激發子彈發射,而在槍管上,有一小塊鋼板,來保護手指,就如同炮車的防護鋼板,,
當朱從山又滿懷驕傲的拿著這個微縮版的火炮,來告訴他的老師的時候,譚啟明笑的腰都彎了,這既不是炮又不是槍的是什麽東西。
朱從山說,此物是手炮,乃手中大炮。由於有防護鋼板,攜帶起來也很不方便。
譚啟明又對朱從山一番誇獎,覺得這大明道士確有專研精神,就建議他去調這個防護鋼板,另外就是握柄改成直握柄,同時,在炮管下開槽設置設彈夾,這樣一次可以激發多發子彈。
譚啟明說子彈的時候,朱中山直接糾正是炮彈是炮彈,譚啟明說,這個是叫手槍,朱從山也沒有聽師傅的,朱從山堅持叫手槍太柔和,沒有威力,這個就叫手炮,必須叫手炮。
然而,師父畢竟是師父,師父說的壯針即發,彈夾送彈,這些都太好了。
有了彈簧鋼的生產 ,手炮彈夾能壓發子彈三枚,彈簧鋼做出來的撞針也非常合格。
就是子彈製作困難,子彈完全是手工製作,鑄造是青銅彈殼要完全手工打磨,安裝火帽、彈頭,都是精細活,一個優秀的師傅一天也隻能做出來十幾發子彈。
朱從山迴來馬上召集他的弟子,激動的說,又得到師父的真傳了,師父就是天人,
給徒弟們講解了手炮應該改進的部分,百多人分工協作生產。
當第一隻手炮,被製造出來時,譚啟明的麻煩又來了,每天又有兩個,朱從山的徒弟,身穿鎢鋼盔甲,腰別兩把手炮,每天都站在譚啟明的門前,睡在譚啟明的門前,走到哪裏跟到哪裏,
譚啟明又找朱從山,要驅趕他這兩個徒弟,朱從山他這下子更是理直氣壯,就問我有沒有能力保護師父吧,就問我這兩個徒弟,烏鋼盔甲在身手炮在手,我們誰都不怕。
穿越又影響曆史, 手槍這個詞又胎死腹中,現在元老院所有的元老,都對朱從山笑臉相迎,敢問朱長老,什麽時候您的手炮有多餘的,送給我一隻可好,魚塔一臉的笑容。
哼,多餘的,什麽時候,什麽時候都沒有多餘的,朱從山憤憤的迴答。
朱從山非常鄙視養老院的元老,朱從山高昂頭顱,哼!保衛師父靠你們元老院是不成的,還得靠我。
朱從山要武裝自己與自己的炸藥廠,朱從山去元老院要求給自己的炸藥廠配備盔甲、配備刀矛,甚至要求配置一門炮……
元老院答複不是戰鬥部門,不能給配置武器,每一個人可以配置一把低碳鋼匕首,也給了幾把鋼刀……
這些怎麽能滿足朱從山的要求,朱從山一改自己仙風道骨的形象 ,朱從山開始哀求,哀求也不成就破口大罵,罵元老院無能、罵元老院失職……最後被魚塔拎起來拎走 ,罵人的唾沫噴了魚塔一臉。
朱從山整個人都變了,天天領著他的徒子、徒孫跑步、打熬力氣,並參加民兵訓練,訓練合格了,合格民兵訓練的朱從山就去打拳擊……
如果你後世看過趙本山打拳擊的樣子,那麽這幾乎就是朱從山的樣子,隻是趙本山在演戲,而朱從山頭破血流都是真實的。
現在整個白楊木鎮都知道 ,拳擊碰到朱從山或朱從山地徒子、徒孫就麻煩,不是他們打的多強 ,太難纏,不打他們半死他們都不服。
每天朱從山率領徒子、徒孫跑步,在白楊木鎮筆直的街道上、在鎮北的體育場裏,一隊身著長袍的文弱的人,多鼻青臉腫,有烏著眼圈的、有紅腫著嘴唇的、有豁牙漏風的……這些都是他們在拳擊台上被打的結果。
朱從山就那麽帶隊跑著 ,一邊跑一邊喊,不-為-自-己-為-天-下-蒼-生 。
然後徒子徒孫們也一邊跑一邊喊:不-為-自-己-為-天-下-蒼-生
神聖的使命感滿腔。
朱從山每天必須有兩個徒弟跟隨在譚啟明附近,白天譚啟明去哪裏,兩個朱從山徒弟就去哪裏 ,譚啟明去師範校 他們就跟到師範校、譚啟明去科學院,他們就跟到科學院,譚啟明迴木刻楞睡覺,他們就在木刻楞外搭起帳篷……
譚啟明氣的不行,實在受不了,就找來朱從山商量,朱從山堅決不幹,一定要每天保護譚啟明,譚啟明罵道,你們那兩把刷子還能有本事保護我,真有強敵,擋箭都不夠用……
朱從山羞的老臉通紅,自己雖然每天苦練,但是戰力絕對不行。
朱從山耿直脖子 ,一臉正氣,對譚啟明喊,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譚啟明說好好好,你迴去練吧,你的徒子、徒孫能打過一個普通戰兵再來,否則別來丟人現眼添麻煩……
另外,不能把炸藥生產工作荒廢了,本末倒置。
朱從山是迴去了 ,兩個跟屁蟲也迴去了。
迴去的朱從山練的更加瘋狂,朱從山告訴徒子徒孫們,打不過自己的 ,就不配給他做徒弟。
我要是保護不了我師父,我也不配活在世上。
必須要有盔甲,元老院不給就自己造,於是朱從山開始了造盔甲之路。
搞不到鋼材的,鋼材兵工廠都吃不飽,坩堝煉鋼必定產量底下,那麽就用熟鐵。
熟鐵是精煉鐵錠,得到含碳低於1%的鐵,巴蘭河鐵礦鎮的冶煉由於有了大量的焦炭,出產的多數是熟鐵,這樣的鐵質地柔軟便於加工,朱從山和徒弟們也搞一冶煉爐,敲敲打打的,也整出一副熟鐵板甲。
穿上一試,比青銅板甲輕太多,就是比鋼甲也輕不少,可是一測試抗擊打、抗刺殺,直接露餡,根本不行,一刀砍下去,熟鐵板甲就癟了,一矛刺過來,直接被刺穿……
朱從山是煉丹老師傅,朱從山與徒弟一起去巴蘭河鐵礦鎮看煉坩堝鋼,知道了鐵塊在石墨坩堝裏燜燒就變成了鋼,就模仿坩堝煉鋼,用坩堝硬化、鋼化這些熟鐵板甲,石墨、碳粉、朱砂、石英、臘石、草酸、白銀、馬掌……
朱從山幾乎把能見到的東西都往坩堝裏放,一起忙碌著,觀察著 ,對比著……
一次放這幾樣、一次放那幾樣,一次焦炭大火、一次木材小火、一次用木炭中火……朱從山搞了十個爐子,進行了千次的實驗。
還真沒有白忙乎,朱從山師徒一百多人,幾百次實驗,通過對熟鐵板甲的滲碳、淬火、滲氮等技術加工,改變了熟鐵的鐵分子結構,大大改變了熟鐵的性質,處理後的熟鐵板甲通體烏黑,即結實又輕便,成為最好的盔甲。
熟鐵滲碳的技術其實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熟,隻是朱從山反複加熱、淬火 ,亂七八糟的一頓添加,搞出來了滲氮技術,成就了既輕便、又堅固的烏鋼甲。
朱從山揚眉吐氣,現在的朱從山是這個樣子,朱從山沒有剪發,依舊是打一個發髻,身穿過膝白色棉布道袍,腳穿鹿皮長靴,然後上身在道袍外是烏黑的胸甲,走起路來,朱道士兩肩膀左聳一下、右聳一下……誰都不在乎。
第一套完整的烏鋼甲當然要送給師父,朱從山捧著這套甲,讓師傅看看,徒弟就能不能保護師傅吧?
譚啟明對朱從山極大的讚揚一番,表揚了朱從山師徒刻苦鑽研的精神,並建議元老院組織生產熟鐵滲碳、淬火、滲氮所得的烏鋼甲。
元老院找到朱從山要生產工藝,朱從山不幹了,合適我向你們要盔甲你們不給 ,我自己千辛萬苦的搞出來,工藝要給你們,天下哪裏有這樣的好事,不給、堅決不給、肯定不給……
元老院與譚啟明商量後,也是為了鼓勵朱從山地鑽研精神,就讓朱從山負責烏鋼甲的生產,配置一個車間,人員、設備給予支持……
一直覺得自己是譚啟明真傳的大弟子的朱從山,現在更加了得,肩膀左聳右聳更加起勁,聳著肩膀甩著道袍的寬大的衣袖,就開始招人。
朱成山才不去那些買來的奴隸中招人,先去師範校,後去小學校招人,這迴他不但要聰明伶俐的,還要身強力壯的。
朱從山在師範校在小學校對那些學員講,你們可以小瞧我老朱頭,我朱老頭算一個什麽東西?,但是,我是譚啟明先生的真傳弟子,是譚啟明先生的大徒弟,你們爾等,頂多也就聽過譚啟明的講演,我卻跟譚啟明先生促膝夜談,你們頂多也就給譚啟明先生行過禮,我卻給譚啟明先生下過跪磕過頭的。
你們磕頭試試,譚啟明先生不厭惡的踹你,我下跪磕頭,老師是不但接受了的,還親手把我扶了起來。
直到很多年以後,給譚啟明下跪磕頭這件事,一直是朱從山可以到處炫耀的政治資本,因為叩頭被北明文化所禁止,後來的大誥(明法典)規定,叩頭是要被拘留的。
朱從山又招了200多人,繞了一圈,還是在奴隸阿哈中招了主要的人力。
元老院又給了一台蒸汽機,一台鍛壓機 ,建了三座坩堝爐,至於朱鬆山要的磨床、鑽床,整個北北也就各隻有一台,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就答應給朱從山生產,但是時間還要延後。
有了鎢鋼盔甲,朱從山並沒有心滿意足,朱從山覺得有了盔甲,隻能是獲得了防禦的能力,還要有進攻的能力,進攻能力什麽最好?當然是北明唯一的那後裝線膛炮,後裝線膛炮元老院是不能給的。
侍衛每天都拉著後裝線膛炮保衛譚啟明,這個也不太現實,於是朱從山就想要把後裝滑膛炮縮小,縮小到士兵能夠把後裝線膛炮揣在腰裏。
於是縮小後裝線膛炮的工作,又在朱從山師徒中開展,要縮到多小?,要做到能把後裝線膛炮拿在手裏,揣在懷裏。
先按100比1的比例縮小,縮小火炮,縮小炮彈。
明朝末期是有手銃的,手銃的激發是用火繩,手銃是不足以保衛師傅的,必須用火炮,而把火炮縮小到手銃的大小,那麽就叫手炮,
朱從山的手炮,是結合了火炮與手銃的,師徒幾百人又開始投入到手炮的研究之中,熟鐵煉製鐵管,然後滲碳鋼化,鑽床打磨光滑,鏜床研磨內壁,拉刀拿出膛線,鑽石切刀切出炮堂,加工出鋼製炮栓,然後手炮彈,就是更小的火冒,更小的銅炮彈殼和更小的彈頭,彈頭太小,已經無法向彈頭內放置炸藥,手炮隻好打實心彈,手炮的實心彈用銅皮包裹鉛,這樣擊傷後能出現炸裂性傷口。
朱從山的第一個手炮,是這個樣子的,有類似手銃的彎曲的握柄,沒有擊打的裝置,而有一個後拉動炮栓激發子彈發射,而在槍管上,有一小塊鋼板,來保護手指,就如同炮車的防護鋼板,,
當朱從山又滿懷驕傲的拿著這個微縮版的火炮,來告訴他的老師的時候,譚啟明笑的腰都彎了,這既不是炮又不是槍的是什麽東西。
朱從山說,此物是手炮,乃手中大炮。由於有防護鋼板,攜帶起來也很不方便。
譚啟明又對朱從山一番誇獎,覺得這大明道士確有專研精神,就建議他去調這個防護鋼板,另外就是握柄改成直握柄,同時,在炮管下開槽設置設彈夾,這樣一次可以激發多發子彈。
譚啟明說子彈的時候,朱中山直接糾正是炮彈是炮彈,譚啟明說,這個是叫手槍,朱從山也沒有聽師傅的,朱從山堅持叫手槍太柔和,沒有威力,這個就叫手炮,必須叫手炮。
然而,師父畢竟是師父,師父說的壯針即發,彈夾送彈,這些都太好了。
有了彈簧鋼的生產 ,手炮彈夾能壓發子彈三枚,彈簧鋼做出來的撞針也非常合格。
就是子彈製作困難,子彈完全是手工製作,鑄造是青銅彈殼要完全手工打磨,安裝火帽、彈頭,都是精細活,一個優秀的師傅一天也隻能做出來十幾發子彈。
朱從山迴來馬上召集他的弟子,激動的說,又得到師父的真傳了,師父就是天人,
給徒弟們講解了手炮應該改進的部分,百多人分工協作生產。
當第一隻手炮,被製造出來時,譚啟明的麻煩又來了,每天又有兩個,朱從山的徒弟,身穿鎢鋼盔甲,腰別兩把手炮,每天都站在譚啟明的門前,睡在譚啟明的門前,走到哪裏跟到哪裏,
譚啟明又找朱從山,要驅趕他這兩個徒弟,朱從山他這下子更是理直氣壯,就問我有沒有能力保護師父吧,就問我這兩個徒弟,烏鋼盔甲在身手炮在手,我們誰都不怕。
穿越又影響曆史, 手槍這個詞又胎死腹中,現在元老院所有的元老,都對朱從山笑臉相迎,敢問朱長老,什麽時候您的手炮有多餘的,送給我一隻可好,魚塔一臉的笑容。
哼,多餘的,什麽時候,什麽時候都沒有多餘的,朱從山憤憤的迴答。
朱從山非常鄙視養老院的元老,朱從山高昂頭顱,哼!保衛師父靠你們元老院是不成的,還得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