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患一解決,溫大人就上書朝廷,裏頭重點寫了燕王妃朱之湄如何以智取勝,助朝廷滅了狼王。
皇上看了折子龍心大悅,當場稱讚朱明南養了個好女兒。
“武進伯甚得朕心,給朕養了個好兒媳啊!”全然忘記了他前幾日是如何罵朱之湄的。
“朕要賞你!”
皇上金口一開,底下人都等著看皇上要賞賜武進伯什麽。
武進伯朱明南跟著皇上打天下,定大周,功勞甚多,但立朝之後,隻得了個武進伯的封號,其餘賞賜不過是田地農莊罷了。
當時很多人都嘲笑武進伯,功勞多又如何?還沒有後來巴結皇上的人升官快。
但這麽多年過去了,現在再看,當初和武進伯一起封伯封爵的武將,除了一個垂垂老矣的鎮國公之外,其餘無一例外,都已不在朝中。
還就隻有武進伯,得了皇上的心,人家雖然沒有兒子,但養的女兒和侄女兒都嫁給了皇上的得意兒子,朱家正是烈火烹油的時候,如今皇上說要賞賜,保不齊要給武進伯的位子再往上提一提,封他個國公爺當一當。
豈料皇上忽地笑道:“老朱啊,你自己說說,想要什麽賞賜?”
眾人都鬆了一口氣,心下有數,皇上這是不準備封賜武進伯爵位了,估計還是得給武進伯一些金銀田莊。
武進伯還真的細細想了想,這才道:“皇上,這功勞和賞賜都是小女掙來的,那就讓小女表一迴孝心吧,她親娘去得早,臣也給陳氏掙了個誥命,就不用小女操心了,但撫養她成人的李氏至今還是個妾室,臣心裏頭早就把李氏當成了夫人,小女也把李氏當成了親娘。”
“這些年來,李氏為臣操持家業,孝敬寡嫂,照顧小女,對陳氏的娘家人也恭敬有加,不僅臣和小女敬服她,就連陳氏的娘家人也都認了她做幹女兒。可李氏終究是個丫頭,礙於禮法,臣沒法子把她扶正,這麽多年不知道叫她受了多少委屈。”
朱明南說著便跪了下去:“臣鬥膽向皇上討個恩典,求皇上降旨把李氏扶正!”
眾臣都怯怯私語,有嘲笑朱明南傻的,有這樣的大好機會,為什麽不趁機要些賞賜,縱使不能加官進爵,但多些銀錢傍身總不是壞事。
有人諷刺朱明南慣會做戲,在皇上跟前演一出深情戲碼,還不是為了討好皇上。
眾所周知,皇上與當今皇後的感情並不深厚,之所以立其為皇後,就是因為皇後的父兄在皇上起兵伊始為了救皇上身死,皇上為了報恩才不得不為之。
皇上心中一直寵愛張貴妃,隻是礙著禮法和道義,不能廢了皇後改立張貴妃而已,朱明南這般做,不正是投了皇上心中所好麽?
還有人是真正佩服朱明南,武進伯對家中妾室一往情深,盛京中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也不是什麽稀罕事了,能夠借著這個機會扶正寵妾,也是順理成章,更是說明了朱明南為人重情義,是個可交之人。
不管朝臣們如何議論紛紛,皇上看著倒是很高興,不僅準了朱明南的提議,還封了李氏為三品淑人。
後宮得知此事,自然也跟著封賞下去,太後和張貴妃的賞賜尤其多。
這一來是順著皇上的意思,二來也是給顧景舒和朱之湄做臉麵。
尤其是張貴妃,知道朱之湄跟著去滅狼,一麵喊著頭疼,一麵張羅著賞賜。
旁人都賞賜朱之湄些金銀珠寶,隻有張貴妃,補品不要命地往燕王府送。
白露宮裏的人不解,張貴妃就解釋道:“她年紀輕,愛胡鬧,不知道輕重,這要是磕了碰了,以後有她後悔的,趁早多賞些補品下去,叫她身邊的人每日裏看著她吃下,倒也不是為了叫她養好身子好生養,生養這種事情急不來,先顧好身子才是正經,這離她小產過去才多久啊。”
話傳到太後耳朵裏,太後便跟著身邊的老嬤嬤感慨:“要麽說娶妻娶賢呢,阿齊這個孩子是真不錯,識大體,知道進退,又能哄著皇上,可偏偏卻是個最端莊不過的了,不像那雪昭儀,就會狐媚。可惜了。”
老嬤嬤知道太後可惜什麽,笑著道:“可不是麽?前些日子鬧了那一場,皇上說要將六皇子給送到景山去,張貴妃勸著沒讓,叫開春再送,好歹把皇上勸下來了,還封了六皇子做安王,就這份胸襟氣度,便不是常人能比的。”
太後眯著眼點點頭,歎道:“我老婆子也不好太偏心,否則旁人不說什麽,德妃也要跟我鬧騰了,隻能多寵寵小山那孩子了,開了我的庫房,給小山再挑些好東西送過去,興慶坊的瑤池宮不是要建好了麽?你找人看看,那瑤池宮裏缺啥,從我私庫裏挑著好的補上。”
結果就是朱之湄立了大功,自己沒撈上什麽賞賜,二娘子和小山卻得了一大堆東西。
朱之湄也不惱,隔了一天,惠州地界又傳來捷報,說是顧景舒把明縣也給拿下了,將盤踞在惠州的前朝餘孽盡數剿滅,如今又攆著泰達族出了邊關了。
皇上便下旨叫懷王和秦王連同光祿大夫許昶一起跑一趟,去招降泰達,順便把顧景舒給換迴來。
朱之湄聽到這個消息,氣得在屋子裏把自己關了一天。
皇上也太偏心了吧,拚命掉腦袋的事情叫顧景舒頂在前頭,等到要露臉漲功勞了,就把另外兩個兒子放出去。
懷王和秦王根本不用搭上性命,上下嘴皮子一動,就能把這麽大的功勞給撈到手,多好的事兒啊!
皇上還說喜歡張貴妃呢,這關鍵時刻,就看出他心裏頭到底偏向誰了。
朱之湄越想越生氣,連晚膳都沒吃,又可憐顧景舒,怕顧景舒自己想不開,便鋪開了紙筆,這迴倒是沒寫信,反而畫起了連環畫,把自己如何大顯神威如何剿滅狼王全畫了出來,當晚就叫人送了出去。
她不吃不喝,卻急壞了一屋子的丫頭。
皇上看了折子龍心大悅,當場稱讚朱明南養了個好女兒。
“武進伯甚得朕心,給朕養了個好兒媳啊!”全然忘記了他前幾日是如何罵朱之湄的。
“朕要賞你!”
皇上金口一開,底下人都等著看皇上要賞賜武進伯什麽。
武進伯朱明南跟著皇上打天下,定大周,功勞甚多,但立朝之後,隻得了個武進伯的封號,其餘賞賜不過是田地農莊罷了。
當時很多人都嘲笑武進伯,功勞多又如何?還沒有後來巴結皇上的人升官快。
但這麽多年過去了,現在再看,當初和武進伯一起封伯封爵的武將,除了一個垂垂老矣的鎮國公之外,其餘無一例外,都已不在朝中。
還就隻有武進伯,得了皇上的心,人家雖然沒有兒子,但養的女兒和侄女兒都嫁給了皇上的得意兒子,朱家正是烈火烹油的時候,如今皇上說要賞賜,保不齊要給武進伯的位子再往上提一提,封他個國公爺當一當。
豈料皇上忽地笑道:“老朱啊,你自己說說,想要什麽賞賜?”
眾人都鬆了一口氣,心下有數,皇上這是不準備封賜武進伯爵位了,估計還是得給武進伯一些金銀田莊。
武進伯還真的細細想了想,這才道:“皇上,這功勞和賞賜都是小女掙來的,那就讓小女表一迴孝心吧,她親娘去得早,臣也給陳氏掙了個誥命,就不用小女操心了,但撫養她成人的李氏至今還是個妾室,臣心裏頭早就把李氏當成了夫人,小女也把李氏當成了親娘。”
“這些年來,李氏為臣操持家業,孝敬寡嫂,照顧小女,對陳氏的娘家人也恭敬有加,不僅臣和小女敬服她,就連陳氏的娘家人也都認了她做幹女兒。可李氏終究是個丫頭,礙於禮法,臣沒法子把她扶正,這麽多年不知道叫她受了多少委屈。”
朱明南說著便跪了下去:“臣鬥膽向皇上討個恩典,求皇上降旨把李氏扶正!”
眾臣都怯怯私語,有嘲笑朱明南傻的,有這樣的大好機會,為什麽不趁機要些賞賜,縱使不能加官進爵,但多些銀錢傍身總不是壞事。
有人諷刺朱明南慣會做戲,在皇上跟前演一出深情戲碼,還不是為了討好皇上。
眾所周知,皇上與當今皇後的感情並不深厚,之所以立其為皇後,就是因為皇後的父兄在皇上起兵伊始為了救皇上身死,皇上為了報恩才不得不為之。
皇上心中一直寵愛張貴妃,隻是礙著禮法和道義,不能廢了皇後改立張貴妃而已,朱明南這般做,不正是投了皇上心中所好麽?
還有人是真正佩服朱明南,武進伯對家中妾室一往情深,盛京中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也不是什麽稀罕事了,能夠借著這個機會扶正寵妾,也是順理成章,更是說明了朱明南為人重情義,是個可交之人。
不管朝臣們如何議論紛紛,皇上看著倒是很高興,不僅準了朱明南的提議,還封了李氏為三品淑人。
後宮得知此事,自然也跟著封賞下去,太後和張貴妃的賞賜尤其多。
這一來是順著皇上的意思,二來也是給顧景舒和朱之湄做臉麵。
尤其是張貴妃,知道朱之湄跟著去滅狼,一麵喊著頭疼,一麵張羅著賞賜。
旁人都賞賜朱之湄些金銀珠寶,隻有張貴妃,補品不要命地往燕王府送。
白露宮裏的人不解,張貴妃就解釋道:“她年紀輕,愛胡鬧,不知道輕重,這要是磕了碰了,以後有她後悔的,趁早多賞些補品下去,叫她身邊的人每日裏看著她吃下,倒也不是為了叫她養好身子好生養,生養這種事情急不來,先顧好身子才是正經,這離她小產過去才多久啊。”
話傳到太後耳朵裏,太後便跟著身邊的老嬤嬤感慨:“要麽說娶妻娶賢呢,阿齊這個孩子是真不錯,識大體,知道進退,又能哄著皇上,可偏偏卻是個最端莊不過的了,不像那雪昭儀,就會狐媚。可惜了。”
老嬤嬤知道太後可惜什麽,笑著道:“可不是麽?前些日子鬧了那一場,皇上說要將六皇子給送到景山去,張貴妃勸著沒讓,叫開春再送,好歹把皇上勸下來了,還封了六皇子做安王,就這份胸襟氣度,便不是常人能比的。”
太後眯著眼點點頭,歎道:“我老婆子也不好太偏心,否則旁人不說什麽,德妃也要跟我鬧騰了,隻能多寵寵小山那孩子了,開了我的庫房,給小山再挑些好東西送過去,興慶坊的瑤池宮不是要建好了麽?你找人看看,那瑤池宮裏缺啥,從我私庫裏挑著好的補上。”
結果就是朱之湄立了大功,自己沒撈上什麽賞賜,二娘子和小山卻得了一大堆東西。
朱之湄也不惱,隔了一天,惠州地界又傳來捷報,說是顧景舒把明縣也給拿下了,將盤踞在惠州的前朝餘孽盡數剿滅,如今又攆著泰達族出了邊關了。
皇上便下旨叫懷王和秦王連同光祿大夫許昶一起跑一趟,去招降泰達,順便把顧景舒給換迴來。
朱之湄聽到這個消息,氣得在屋子裏把自己關了一天。
皇上也太偏心了吧,拚命掉腦袋的事情叫顧景舒頂在前頭,等到要露臉漲功勞了,就把另外兩個兒子放出去。
懷王和秦王根本不用搭上性命,上下嘴皮子一動,就能把這麽大的功勞給撈到手,多好的事兒啊!
皇上還說喜歡張貴妃呢,這關鍵時刻,就看出他心裏頭到底偏向誰了。
朱之湄越想越生氣,連晚膳都沒吃,又可憐顧景舒,怕顧景舒自己想不開,便鋪開了紙筆,這迴倒是沒寫信,反而畫起了連環畫,把自己如何大顯神威如何剿滅狼王全畫了出來,當晚就叫人送了出去。
她不吃不喝,卻急壞了一屋子的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