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姨娘年紀小,最是興奮,一聽說要出去玩,手裏的花冠都不稀罕了:“娘娘,真的要帶妾身們出去賞花?”
“這還有假?”朱之湄笑道,“王爺早就說了,要帶著咱們去寶塔寺賞梅花,我就緊趕慢趕地繪製了圖紙,叫人打了這些花冠和花簪,不僅僅你們有,我和小山都有,就連丫頭們也都有錦花戴。”
小山一旁得意地笑道:“我有兩套呢!一套是玉蘭花的,一套是玉簪花的,嫂嫂還答應再給我做一套月見草的!”
朱之湄笑著將小山鬢邊滑落的頭發抿了上去:“給你做給你做,真是個小孩子,一個花冠也能把你高興成這樣。”
梅姨娘笑道:“不怪殿下高興,實在是娘娘的手太巧了,婢子拿在手中,都不舍得往頭上插戴了。”
“你盡管戴你的,不過是個首飾而已,沒什麽好稀罕的,”朱之湄笑道,“就是時間上來不及,其實我那些圖紙都是畫了全套的,不僅僅有花冠和簪子,還有發梳,花鈿,耳環等等,這些等著咱們迴來之後,叫底下人慢慢做。”
鄭姨娘有了首飾,就把什麽都給忘了,當場就拆了發髻,重新插戴起來:“娘娘瞧妾身戴著這芍藥花冠如何?”
朱之湄笑著點頭:“好看,我想著芍藥最襯你的氣質,就給你畫了芍藥的,果然我沒看錯。”
鄭姨娘很是得意,又問起朱之湄:“娘娘自己的是什麽花的?”
何姨娘快人快語:“這還用說嘛,自然是牡丹花。”
朱之湄搖搖頭:“牡丹花國色天香,宮中的貴人娘娘們才能配得上,我喜歡石榴花,就配了一套石榴花的。”
梅姨娘笑道:“石榴花頂好,石榴多子多福氣,娘娘戴了石榴花冠,必定很快就會傳出好消息的。”
鄭姨娘不冷不熱地哼了一聲,梅姨娘的臉色便尷尬起來。
朱之湄隻當沒聽見,她打著哈欠叫人去傳膳,梅姨娘趕緊站起來,幫著翡翠瑪瑙幾個人布置飯桌。
翡翠笑著攔住了她:“姨娘且坐著吧,這都是婢子們的活兒,姨娘做了,叫婢子做什麽呢?”
鄭姨娘嗤笑一聲:“有些人就是喜歡做婢子,叫她享福,她倒是沒這個享福的命啊。”
梅姨娘臉上便紅一陣白一陣的,偷眼去看顧景舒,顧景舒好似沒有注意到這邊的動靜,正在與君陽公主說笑著什麽。
梅姨娘便垂下了眸子。
一時用完膳,梅姨娘淨了手,就主動上前,要給朱之湄揉腰。
“婢子瞧著娘娘一直在扶著腰,想必昨兒個夜裏沒有睡好,婢子給娘娘按一按,會舒服一些。”
朱之湄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她是為什麽腰酸的,估計府裏除了蕭山以外都知道,梅姨娘就這麽戳了出來,怪不好意思的。
她偷偷瞪了一眼顧景舒,訕笑著道:“不用不用,我這裏自有丫頭們呢,梅姨娘快些迴去收拾行李吧,咱們明兒個一大早就要走,收拾得晚了就來不及了。”
鄭姨娘嗤笑一聲:“嘖嘖嘖,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真是個下賤的丫頭命。”
梅姨娘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朱之湄看不過去,咳嗽了幾聲:“行了行了,都迴去吧,迴去趕緊收拾東西,缺什麽少什麽的,叫人報到琥珀這裏來,敏姑那裏忙著呢,沒工夫管你們的小事。”
姨娘們行了禮,就都捧著匣子出去了,隻有梅姨娘還站著沒動。
朱之湄好奇地問道:“梅姨娘,你還有什麽事情嗎?”
梅姨娘從袖子裏掏出個荷包來,期期艾艾地遞給了朱之湄:“娘娘,婢子也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東西,這個荷包是婢子繡的,裏頭的香料也是婢子配的,可以凝神安眠的,娘娘可千萬不要嫌棄。”
荷包雖然小,但勝在精致,上頭密密麻麻地繡了幾百個或坐或臥形態不一的小孩子,小孩子們白白胖胖的,看著倒是都很可愛。
朱之湄雖然不喜歡小孩,但是看到這個荷包的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個荷包了。
“梅姨娘好巧的心思!”
她由衷地讚歎了一句:“這個荷包是不是費了梅姨娘好多功夫?以後別再做這樣的活計了,傷眼睛的。”
梅姨娘笑容很是靦腆:“娘娘喜歡就好,給娘娘繡點物件,是妾身該做的。”
朱之湄滿心歡喜,叫琥珀多包了些點心,親自送了梅姨娘迴去。
她一走,朱之湄便將荷包丟給顧景舒看:“你瞧,梅姨娘的手藝可真巧啊,這麽多小娃娃,每一個小娃娃隻有指甲蓋大小,難為她怎麽繡的出來!”
顧景舒看都不看一眼,蹙著眉頭,冷著臉道:“拿開!你也不許戴!頂好是扔了或者燒了。”
朱之湄訝然:“顧景舒,你這個人怎麽這樣!這可是梅姨娘一片好心,你不喜歡就不喜歡,又不是送給你的東西,你怎麽能隨便叫人糟蹋了?”
顧景舒抬腳就走:“總之你不許戴,若是叫我看見了,我就把它撕碎!”
朱之湄氣得要抓狂:“這個人真是不可理喻!”
小山附和著點頭,期期艾艾地道:“我哥哥就是這樣不講理的人,不過,梅姨娘這件事情倒情有可原。”
“怎麽說?”
小山努努嘴:“梅姨娘騙了他呀,我也是聽母妃宮裏的老嬤嬤說的,梅姨娘以前是伺候哥哥的,哥哥待她很不錯,結果她自己不知道用了什麽手段爬上了哥哥的床,事後在母妃麵前哭訴一番,母妃心軟,饒了她一命,就叫她跟著哥哥出來開府了,哥哥大概是嫌棄她騙人吧,所以才不待見她。”
朱之湄嘖嘖舌,顧景舒還挺記仇的。
第二日一大早,眾人收拾妥當了,簡單用了膳,就浩浩蕩蕩地往寶塔山來。
寶塔寺就在京郊,在景山邊上,離著篁園、隨園、曲園都不遠,從景山這頭穿過去,就到了幾座園子。
從京城到寶塔寺,也就花了一天不到的時間。
眾人在山門處才下了馬車,就聽著後頭馬匹嘶鳴,遠處塵土飛揚,也不知道來了多少人。
“這還有假?”朱之湄笑道,“王爺早就說了,要帶著咱們去寶塔寺賞梅花,我就緊趕慢趕地繪製了圖紙,叫人打了這些花冠和花簪,不僅僅你們有,我和小山都有,就連丫頭們也都有錦花戴。”
小山一旁得意地笑道:“我有兩套呢!一套是玉蘭花的,一套是玉簪花的,嫂嫂還答應再給我做一套月見草的!”
朱之湄笑著將小山鬢邊滑落的頭發抿了上去:“給你做給你做,真是個小孩子,一個花冠也能把你高興成這樣。”
梅姨娘笑道:“不怪殿下高興,實在是娘娘的手太巧了,婢子拿在手中,都不舍得往頭上插戴了。”
“你盡管戴你的,不過是個首飾而已,沒什麽好稀罕的,”朱之湄笑道,“就是時間上來不及,其實我那些圖紙都是畫了全套的,不僅僅有花冠和簪子,還有發梳,花鈿,耳環等等,這些等著咱們迴來之後,叫底下人慢慢做。”
鄭姨娘有了首飾,就把什麽都給忘了,當場就拆了發髻,重新插戴起來:“娘娘瞧妾身戴著這芍藥花冠如何?”
朱之湄笑著點頭:“好看,我想著芍藥最襯你的氣質,就給你畫了芍藥的,果然我沒看錯。”
鄭姨娘很是得意,又問起朱之湄:“娘娘自己的是什麽花的?”
何姨娘快人快語:“這還用說嘛,自然是牡丹花。”
朱之湄搖搖頭:“牡丹花國色天香,宮中的貴人娘娘們才能配得上,我喜歡石榴花,就配了一套石榴花的。”
梅姨娘笑道:“石榴花頂好,石榴多子多福氣,娘娘戴了石榴花冠,必定很快就會傳出好消息的。”
鄭姨娘不冷不熱地哼了一聲,梅姨娘的臉色便尷尬起來。
朱之湄隻當沒聽見,她打著哈欠叫人去傳膳,梅姨娘趕緊站起來,幫著翡翠瑪瑙幾個人布置飯桌。
翡翠笑著攔住了她:“姨娘且坐著吧,這都是婢子們的活兒,姨娘做了,叫婢子做什麽呢?”
鄭姨娘嗤笑一聲:“有些人就是喜歡做婢子,叫她享福,她倒是沒這個享福的命啊。”
梅姨娘臉上便紅一陣白一陣的,偷眼去看顧景舒,顧景舒好似沒有注意到這邊的動靜,正在與君陽公主說笑著什麽。
梅姨娘便垂下了眸子。
一時用完膳,梅姨娘淨了手,就主動上前,要給朱之湄揉腰。
“婢子瞧著娘娘一直在扶著腰,想必昨兒個夜裏沒有睡好,婢子給娘娘按一按,會舒服一些。”
朱之湄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她是為什麽腰酸的,估計府裏除了蕭山以外都知道,梅姨娘就這麽戳了出來,怪不好意思的。
她偷偷瞪了一眼顧景舒,訕笑著道:“不用不用,我這裏自有丫頭們呢,梅姨娘快些迴去收拾行李吧,咱們明兒個一大早就要走,收拾得晚了就來不及了。”
鄭姨娘嗤笑一聲:“嘖嘖嘖,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真是個下賤的丫頭命。”
梅姨娘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朱之湄看不過去,咳嗽了幾聲:“行了行了,都迴去吧,迴去趕緊收拾東西,缺什麽少什麽的,叫人報到琥珀這裏來,敏姑那裏忙著呢,沒工夫管你們的小事。”
姨娘們行了禮,就都捧著匣子出去了,隻有梅姨娘還站著沒動。
朱之湄好奇地問道:“梅姨娘,你還有什麽事情嗎?”
梅姨娘從袖子裏掏出個荷包來,期期艾艾地遞給了朱之湄:“娘娘,婢子也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東西,這個荷包是婢子繡的,裏頭的香料也是婢子配的,可以凝神安眠的,娘娘可千萬不要嫌棄。”
荷包雖然小,但勝在精致,上頭密密麻麻地繡了幾百個或坐或臥形態不一的小孩子,小孩子們白白胖胖的,看著倒是都很可愛。
朱之湄雖然不喜歡小孩,但是看到這個荷包的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個荷包了。
“梅姨娘好巧的心思!”
她由衷地讚歎了一句:“這個荷包是不是費了梅姨娘好多功夫?以後別再做這樣的活計了,傷眼睛的。”
梅姨娘笑容很是靦腆:“娘娘喜歡就好,給娘娘繡點物件,是妾身該做的。”
朱之湄滿心歡喜,叫琥珀多包了些點心,親自送了梅姨娘迴去。
她一走,朱之湄便將荷包丟給顧景舒看:“你瞧,梅姨娘的手藝可真巧啊,這麽多小娃娃,每一個小娃娃隻有指甲蓋大小,難為她怎麽繡的出來!”
顧景舒看都不看一眼,蹙著眉頭,冷著臉道:“拿開!你也不許戴!頂好是扔了或者燒了。”
朱之湄訝然:“顧景舒,你這個人怎麽這樣!這可是梅姨娘一片好心,你不喜歡就不喜歡,又不是送給你的東西,你怎麽能隨便叫人糟蹋了?”
顧景舒抬腳就走:“總之你不許戴,若是叫我看見了,我就把它撕碎!”
朱之湄氣得要抓狂:“這個人真是不可理喻!”
小山附和著點頭,期期艾艾地道:“我哥哥就是這樣不講理的人,不過,梅姨娘這件事情倒情有可原。”
“怎麽說?”
小山努努嘴:“梅姨娘騙了他呀,我也是聽母妃宮裏的老嬤嬤說的,梅姨娘以前是伺候哥哥的,哥哥待她很不錯,結果她自己不知道用了什麽手段爬上了哥哥的床,事後在母妃麵前哭訴一番,母妃心軟,饒了她一命,就叫她跟著哥哥出來開府了,哥哥大概是嫌棄她騙人吧,所以才不待見她。”
朱之湄嘖嘖舌,顧景舒還挺記仇的。
第二日一大早,眾人收拾妥當了,簡單用了膳,就浩浩蕩蕩地往寶塔山來。
寶塔寺就在京郊,在景山邊上,離著篁園、隨園、曲園都不遠,從景山這頭穿過去,就到了幾座園子。
從京城到寶塔寺,也就花了一天不到的時間。
眾人在山門處才下了馬車,就聽著後頭馬匹嘶鳴,遠處塵土飛揚,也不知道來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