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元年(前49年),建昌宮。


    太子劉奭已經二十四歲了,在四年前便由天子劉洵為其舉行了冠禮。


    按照此時民間的習俗,二十四歲的男子已經是“中年”了,早應該傳承子嗣。可是太子劉奭卻不同於民間百姓,經過天子劉洵的精挑細選,才在前年從河內郡的一家中等人家選中了一名樣貌、才俊、人品皆是上乘的少女,選入未央宮內為太子妃。


    同時,天子劉洵還借此機會頒布了一道詔令:大漢帝國的皇子不得與門閥豪族聯姻!


    天子劉洵這樣做完全是借鑒後世大明的做法,皇室子弟隻能與平民世家聯姻,如此一來外戚之人即便借此進入朝堂,也會受限於家世和眼界、能力、學問等諸多原因,在人才聚集、皇權至上的朝堂內,幾乎不可能形成絕對力量的外戚勢力!


    這道詔令基本上切斷了門閥豪族變成皇親國戚的途徑,頓時引來了舉國側目。


    但是太子劉奭卻非常讚同天子劉洵的旨意。


    這些年來太子劉奭一直刻苦學習,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丙吉、蕭望之兩名閣臣,以及陸軍部尚書史曾、吏部尚書史高、財政部尚書史玄、禮部尚書劉德等各部尚書的輪番教導之下,才學和眼界突飛猛進,在皇室之中號稱“才智雙全”!


    同時天子劉洵這些年處理新政的時候,也多會讓太子劉奭在旁觀看學習,耳濡目染之下,太子劉奭對於新政也有了自己的一番見解,更是對新政無比認同,認為大漢帝國要想長治久安下去,就必須要繼續貫徹新政才行!


    此時太子劉奭已經被允許開府,就在建昌宮內居住。在太子劉奭的身邊,天子劉洵征召了十幾名得力幹將,這些人才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擅長的領域從政治、軍事到百工、文學,不一而足。


    天子劉洵認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自己今年已經四十一歲了,按照此時的人口壽命來看,已經算是“中老年”了。而朝中的大臣,像是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閣臣丙吉、蕭望之,史曾、史玄、史高三位尚書等等,都已經是五、六十歲的年紀,已經稱得上是年老體衰的年紀了。


    安西都護府都護、安遠侯鄭吉,北庭都護府都護常惠的年紀稍稍年輕一些,不過也已經年近五旬了。


    就連公孫群、郭著等人也已經四十多歲了,朝中身居高位大臣的年紀也是偏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天子劉洵便想到了後世的一個詞語:“幹!部年輕化”!


    所以,天子劉洵一麵通過會試製度大力選拔年輕人才的同時,一麵通過征辟的手段,親自為太子劉奭選拔了十幾名優秀的年輕人才,也算是為將來的朝堂繼續一份力量。


    這日,太子劉奭正在建昌宮內的荷葉亭內翻閱近期朝中的大事。


    這份朝中大事的刊印本是天子劉洵命中常侍耿國送來的,以便讓太子劉奭了解朝廷近來的運轉情況,以及大漢帝國上下的大事要聞。


    在一旁,十幾名人才之一,殿前司衛尉金安上的獨子金威明身披甲胄陪同。而不遠處,還有幾名文人裝扮的年輕人正聚集在一台沙盤周邊,對著沙盤上的種種比比劃劃,似乎正在爭論著什麽。


    “原來是這樣!”


    太子劉奭猛然站了起來,招唿著金威明來到了沙盤旁邊,十幾名少年紛紛讓開,而後便對著沙盤繼續爭論著。


    “郅支單於部的主力大軍就在西北方向,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陸軍部就應該通告北庭都護府即刻整頓兵馬協防堅昆部和唿揭部,遏製郅支單於部向西北方向擴張!”


    一名身材較高、麵容堅毅的少年大聲說著,此人名叫獨孤賀,本是並州的遊俠兒,後來遊曆到幽州時正巧遇到了烏桓叛軍起事,獨孤賀便聚集了數十名少年義士不斷襲擊落單的烏桓鐵騎,短短數月之間竟然斬首數百人,在當時轟動了整個北疆,獨孤賀也因此而聲名大噪,被陸軍部定為“良才”,收錄在陸軍部的人才清冊之中。


    獨孤賀的話音剛落,那邊一名麵白瘦弱的少年當即反駁道:“郅支單於部的主力大軍的確是在西北方向隱藏著,可是北庭都護府的兵馬卻不可輕動,否則一定會驚動郅支單於這個老狐狸!”


    此人本是扶風郡高氏門閥年輕一輩的佼佼者,名叫高銘。高銘隻有二十歲,在精通經學的同時,又對百工機械之術非常癡迷,曾經花費數年時間潛心研究。


    而後朝廷推行新政的時候,高銘便接觸到了許多縱橫之術的書籍,便對國家之間的縱橫博弈之策進行了研究,後來更是到了癡迷的程度。


    “驚動他又當如何?”


    獨孤賀十分不屑的說道:“在郅支單於部的東麵是唿韓邪單於、左賢王、盧屠王三部,西南麵是北庭都護府,南麵是涼州,我大漢帝國三麵合圍郅支單於部!如果郅支單於這頭老狼真的利令智昏、鋌而走險,我大漢完全可以三路同時發兵,郅支單於部不可能抵擋得住我三路大軍的進攻,隻要數月便可以將其平定!”


    高銘笑著說道:“要剿滅郅支單於部自然是沒有懸念的事情,隻是我大漢要花費多少代價而已。如果朝廷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匈奴人內部的矛盾,趨勢唿韓邪單於三部西進,用匈奴人來消耗匈奴人。同時朝廷還可以聯絡西方的康居等國向東夾擊郅支單於部!”


    說到這裏,高銘補充道:“在戰場上,可以用這些胡人的性命達到目的,就沒有必要犧牲我漢家兒郎!”


    眾人此時已經分成了兩派,幾人支持高銘,幾人支持獨孤賀,又開始了爭論。


    這時太子劉奭揮了揮手,示意眾人聽一聽,眾人紛紛看向太子劉奭等待下文。


    太子劉奭看向身旁的金威明,笑著問道:“宣威兄(金威明的字)一直跟隨令尊在期門軍、羽林軍中曆練,對於軍伍之事很是在行。對於北方匈奴局勢,宣威兄有何見解?”


    金威明為人很是嚴肅,平日裏和眾人在一起也是不苟言笑的。此時金威明拱手說道:“啟稟殿下,屬下以為高銘和獨孤賀所言都很對,不過兩人所言都有欠缺。”


    這下高銘和獨孤賀都來了精神,紛紛詢問緣由。


    “我漢軍征戰向來講究正道,如果對郅支單於部開戰,雖然會征調唿韓邪單於部隨軍出征,但是我漢家將士也絕不會躲在匈奴人的後麵,而是會身先士卒,讓那些匈奴人知道,我漢家兒郎是何等的強悍與豪邁!”


    “當然,此時在郅支單於上沒有明顯的反跡之時,我軍的確不宜提前調動兵馬,否則便有故意逼反郅支單於的嫌疑,不但會提前打草驚蛇,也會給郅支單於以口實!”


    太子劉奭聞言點頭讚同,而高銘和獨孤賀等人沉思了一番,也是表示同意。


    “哈哈!”


    太子劉奭笑著說道:“好!諸位都是天家選拔的人才,孤有諸位相助,定然可以一同輔佐天家!”


    眾人紛紛拱手說道:“願隨殿下效忠國家!”


    隨後,太子劉奭有些遺憾的說道:“不過此番天家是讓我參與治政,而不是參謀軍事。咱們在這裏推演匈奴局勢,也隻能是自家說一說罷了!”


    高銘說道:“殿下可萬萬不能這麽想!軍事乃是國家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天家自然不會一上來就讓殿下參與其中,肯定會有一個過程的。此番天家明確讓殿下經過朝中政務,就是在曆練殿下。天家是在考驗這些年殿下所學到底如何,殿下可萬萬不能讓天家失望啊!”


    獨孤賀說道:“鐫之賢弟所言甚是。如今殿下要全力將天家部署的政務處理好,我等也會全力支持殿下,一定要讓天家看到殿下的才能,以及為國為民的決心!”


    太子劉奭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此時收起了心中的失落,重新打起精神,對眾人說道:“好!那自今日起,諸位便不要迴家了,就在建昌宮內住下。從明日開始咱們便將天家部署的政務料理起來,這段時間咱們可要頻繁出入朝中各部了!”


    眾人紛紛拱手說道:“我等敢不從命!”


    二十八天之後,太子劉奭入未央宮,向天子劉洵複命。


    天子劉洵將調運南方糧食到並州備邊、梳理涼州各縣政務這兩件事情交給太子劉奭去處理,原本給了太子劉奭兩個月的時間。可是讓天子劉洵沒想到的是,太子劉奭隻用了二十八天便處理完畢了。


    此時天子劉洵看著手中的奏章核驗完成的情況,同時還對照著朝中相關各部的奏報,以便更為客觀的評價此番太子劉奭的完成情況。


    許久之後,天子劉洵的臉上泛起了笑意,看向太子劉奭說道:“太子此番參政做得很好!”


    聽到這句話,太子劉奭的心中終於一鬆,暗暗鬆了一口氣:“謝天家,兒臣隻是做了分內之事。”


    天子劉洵起身走到太子劉奭的身邊,拉著太子劉奭的手,一起走向了大殿之外。


    父子兩人站在殿外的南台上,眺望著遠處的宮殿,中常侍耿國遠遠的跟在後麵。


    “朕聽說太子在府中設置了一個沙盤,不時研判著匈奴各部的局勢?”


    太子劉奭聞言頓時大驚,當即就要辯解。


    天子劉洵笑著說道:“不要怕,朕沒有責怪的意思。朕的太子,絕不能是文弱之人,也不能是窮兵黷武之人,而要是崇文尚武才對!”


    “太子在參政的同時還不忘北方局勢,朕很是欣慰!”


    太子劉奭心中一鬆,拱手說了幾句謙遜的話。


    “現在政務上太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朕不太擔心,可是軍事上……”


    太子劉奭說道:“兒臣……”


    “太子先休息幾天,五日後,太子去南軍軍中效力吧,也見識見識我漢軍之威!”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