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軍部尚書史曾的麵前,一幅圖紙已經展開,上麵畫的是一個類似於神機炮的火器圖樣,上麵還密密麻麻的標注著一些數據和尺寸。
天子劉洵略顯疲憊的說道:“這叫做火炮,是朕這段時間來潛心設計出來的火器。”
“火炮?”
陸軍部尚書史曾問道:“敢問天家,這火炮與神機炮有什麽不同嗎?”
“自然是不同。”
天子劉洵說道:“神機炮是以火藥為發~射藥,將箭矢發射出去,雖然是火藥武器,但也依然是類似於強弩的存在。而火炮則是不然,是以火藥為發~射藥,將炮子發射出去……,哦!炮子也就是石製的彈丸,按照火炮口徑的不同,重量在三斤、五斤、十斤不等。”
陸軍部尚書史曾聞言很是驚詫,說道:“這火炮竟然可以將重達數斤乃至十斤的石頭發射出去?不知這火炮的射程是多遠?”
天子劉洵思索了一下,現在還不知道以大漢帝國的工業實力,是否可以完美的製造出火炮來,所以在火炮的各項參數上肯定會縮水的。
於是天子劉洵說道:“射程的話,應該在一裏到兩裏吧。”
“一裏到兩裏?”
陸軍部尚書史曾點著頭,說道:“如此的話,這火炮也是一大利器了,這樣的距離已經強過一般的強弓勁弩。隻不過不知道這火炮的射程如何了。”
以現在的戰陣來說,依然保持著“兩軍相遇,弓弩爭先“的傳統,弩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使戰場上的攻守與拚殺陡增幾分慘烈,軍中弓弩的射程一直是將領的追求,所以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才會問起這些。
如今漢軍之中與弓弩共領風騷的,還有一種被稱為炮的“遠程“射擊武器。這種炮其實就是拋石機,從作戰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認作是火炮的鼻祖,曾被稱作“軍中第一攻擊利器“。
眼下包括神機營在內,漢軍各部都裝備了大量的拋石機。
相傳拋石機發明於我國周代,當時叫做“拋車“。春秋時期,拋石機已經被應用於戰事。據《範蠢兵法》記載,當時用拋石機可將重達十二斤的石頭拋至一百多米的距離--這比徒手拋扔石塊遠多了。
拋石機的原理非常簡單,它實際上是一種依靠物體張力(如竹、木板彎曲時產生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射器。典型的靠扭力發射的拋石機由三部分構成。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彈射杆,頂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彈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裏,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麵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杆緊緊頂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杆的頂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杆的頂端裝一皮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裏放進岩石或其它種類的彈體。
當用扳機裝置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複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用慣性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拋石機在古代是一種攻守城池的有力武器,用它可拋擲大塊石頭,砸壞敵方城牆和兵器;而越過城牆進入城內的石彈,可殺傷守城的敵兵,具有相當的威力。這種拋石機除了拋擲石塊外,還可以拋擲圓木、金屬等其它重物,或用繩、棉線等蘸上油料裹在石頭上,點燃後發向敵營,燒殺敵人。後世在火器出現後,拋石機並沒有立即從戰爭舞台上消失,人們還利用它“力氣“大的特長,用來拋射燃燒彈、毒藥彈和爆炸彈。衡量拋石機的作戰性能主要有兩點:
一是拋物重量;二是拋射距離。
拋石機的射程一般在步之間,石彈重量由數斤至上百斤不等。拽炮人數可根據目標遠近增減,普通拋石機需用40人,大型拋石機需用200人至300人拉拽,一次可將重達200至300斤的石彈射到300步之外,使對方“諜碎樓坍“,威力極大。拋石機在當時所起的作用,實際上與後來的火炮相近。
拋石機發明伊始,即成為軍隊中的重要攻、守城兵器,在頻繁的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此時漢軍之中裝備的拋石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必須在敵人陣地前埋設,操作人員在敵人的弓箭射程內施工,容易導致傷亡。
縱觀拋石機的發展,早期的拋石機拋物重量輕,毀傷能力有限,在戰場上隻能擊斃士兵,破壞戰車等。發石車還可用做攻城武器。自從火藥發明以後,發石車還可用來發射“火藥彈“等燃物,因而成為縱火兵器。這也是此時神機營的一些做法。
可是投石機想要形成殺傷力,就需要集中一定數量的投石機一同發力,否則以投石機的射速來說,一場大戰中是來不及投射幾輪的。
所以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才會如此問,如果火炮的射擊速度也如同投石機一般,甚至比投石機的射速還要慢,那火炮的使用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天子劉洵說道:“這火炮的填裝的確比較麻煩,差不多一個時辰可以射擊八到十次!”
“啊!”
陸軍部尚書史曾略顯失望,以這樣的射速來說,在戰場上是發揮不了多大作用的,也殺傷不了多少敵軍。
可是天子劉洵卻不這麽認為,火炮和火銃一樣,都是代表著未來戰爭走向的神兵利器,大漢帝國必須盡快研發。
另外火炮的意義也不僅僅是在於殺傷敵軍兵力,而是在於震懾敵軍士氣!
天子劉洵明白史曾沒有見識過萬炮齊發的強大威力,那樣的場麵,即便敵軍沒有折損一兵一卒,也照樣可以令敵軍士氣崩潰!
而且火炮的威力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終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戰爭之王。
於是天子劉洵說道:“火炮的研發勢在必行,愛卿也許不知道,火炮的戰略意義,絕對要強過神機炮的!”
陸軍部尚書史曾聞言便不再多話,而是拱手領命,與天子劉洵繼續完善圖樣的細節。
“朕自創這火炮戰車,炮車上為獸麵木牌,可以保護周邊將士,木牌上有大槍數十,可以阻擋敵軍鐵騎的衝擊。另外還有垂氈幕軟牌,以防止敵軍箭矢。每輛炮車用二人推轂,可蔽五十人。行則載輜重器甲,止則為營,掛搭如城壘,敵軍人馬不能近;遇敵又可以禦箭簇。列陣則弩炮在外,以旗蔽障,弩車當陣門,其上置神機炮,矢大如鑿,一矢能射數人,發三矢可數百步。炮車在陣中,數百輛炮車齊發,可毀敵軍戰陣。”
天子劉洵和陸軍部尚書史曾商議了一個多時辰,而後陸軍部尚書史曾帶著圖樣和各種材料急忙出宮,當日連夜會同軍工司的一眾官吏出城,前往了長安城外的陸軍部工坊。
在工坊大堂內,陸軍部尚書史曾和軍工司上下十幾名官吏,以及工坊的數十名百工齊聚一堂。
陸軍部尚書史曾環顧一番,便將火炮的圖樣拿了出來,在出城之前,陸軍部尚書史曾已經緊急調集陸軍部的專職畫師,將火炮的圖樣複製了九十八份。
“這份是天家新發派的項目:火炮!”
“火炮?”
“火炮乃是何物?”
陸軍部尚書史曾先是簡單的描述了一番,眾人聽聞火炮乃是新型的火器,威力強大,都是躍躍欲試。特別是此前在研發火銃過程中得到了朝廷的封賞的百工,此時更是興奮不已,紛紛請求加入項目組。
“火炮乃是天家非常看重的項目,其意義不在火銃之下!”
陸軍部尚書史曾大聲說道:“所以此番火炮的研發乃是軍工司,乃是陸軍部的第一等大事!這九十八份圖樣現在便分發下來,必須要嚴格保密,有誰泄露了消息,殺無赦!”
眾人都是打起了精神,拱手稱諾。
而後陸軍部尚書史曾便將火炮的圖樣發放下來,軍工司的主管官吏和工坊的主管百工人人的都分到了一份。
趁著眾人仔細查看火炮圖樣以及鑄造流程的時候,陸軍部尚書史曾說道:“從此時開始,軍工司工坊開始封閉管理,在座的諸位吃喝拉撒全都在工坊內,沒有本尚書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出工坊半步!”
“當然了,我既然對諸位嚴格要求,也一定會給諸位最好的待遇!”
陸軍部尚書史曾語氣緩和了一下,說道:“從今日起,諸位的俸祿全部翻兩番,另外諸位的夥食標準提高三級,諸位家中也由陸軍部全權照看,每月會發放足額的錢財、糧食……”
眾人聽到這裏都是安下心來,而後便一門心思投入到了火炮的研發中來。
最後,陸軍部尚書史曾大聲說道:“火炮研發項目成立,從明日開始,我便會常駐工坊,指導諸位的火炮鑄造流程!”
在出未央宮之前,天子劉洵已經將自己總結的火炮鑄造工藝和流程交給了史曾,雖然不知道以現在大漢帝國的工藝水平能複製多少,但是也總比從頭開始摸索要好上許多。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天子劉洵略顯疲憊的說道:“這叫做火炮,是朕這段時間來潛心設計出來的火器。”
“火炮?”
陸軍部尚書史曾問道:“敢問天家,這火炮與神機炮有什麽不同嗎?”
“自然是不同。”
天子劉洵說道:“神機炮是以火藥為發~射藥,將箭矢發射出去,雖然是火藥武器,但也依然是類似於強弩的存在。而火炮則是不然,是以火藥為發~射藥,將炮子發射出去……,哦!炮子也就是石製的彈丸,按照火炮口徑的不同,重量在三斤、五斤、十斤不等。”
陸軍部尚書史曾聞言很是驚詫,說道:“這火炮竟然可以將重達數斤乃至十斤的石頭發射出去?不知這火炮的射程是多遠?”
天子劉洵思索了一下,現在還不知道以大漢帝國的工業實力,是否可以完美的製造出火炮來,所以在火炮的各項參數上肯定會縮水的。
於是天子劉洵說道:“射程的話,應該在一裏到兩裏吧。”
“一裏到兩裏?”
陸軍部尚書史曾點著頭,說道:“如此的話,這火炮也是一大利器了,這樣的距離已經強過一般的強弓勁弩。隻不過不知道這火炮的射程如何了。”
以現在的戰陣來說,依然保持著“兩軍相遇,弓弩爭先“的傳統,弩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使戰場上的攻守與拚殺陡增幾分慘烈,軍中弓弩的射程一直是將領的追求,所以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才會問起這些。
如今漢軍之中與弓弩共領風騷的,還有一種被稱為炮的“遠程“射擊武器。這種炮其實就是拋石機,從作戰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認作是火炮的鼻祖,曾被稱作“軍中第一攻擊利器“。
眼下包括神機營在內,漢軍各部都裝備了大量的拋石機。
相傳拋石機發明於我國周代,當時叫做“拋車“。春秋時期,拋石機已經被應用於戰事。據《範蠢兵法》記載,當時用拋石機可將重達十二斤的石頭拋至一百多米的距離--這比徒手拋扔石塊遠多了。
拋石機的原理非常簡單,它實際上是一種依靠物體張力(如竹、木板彎曲時產生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射器。典型的靠扭力發射的拋石機由三部分構成。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彈射杆,頂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彈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裏,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麵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杆緊緊頂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杆的頂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杆的頂端裝一皮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裏放進岩石或其它種類的彈體。
當用扳機裝置鬆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複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用慣性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拋石機在古代是一種攻守城池的有力武器,用它可拋擲大塊石頭,砸壞敵方城牆和兵器;而越過城牆進入城內的石彈,可殺傷守城的敵兵,具有相當的威力。這種拋石機除了拋擲石塊外,還可以拋擲圓木、金屬等其它重物,或用繩、棉線等蘸上油料裹在石頭上,點燃後發向敵營,燒殺敵人。後世在火器出現後,拋石機並沒有立即從戰爭舞台上消失,人們還利用它“力氣“大的特長,用來拋射燃燒彈、毒藥彈和爆炸彈。衡量拋石機的作戰性能主要有兩點:
一是拋物重量;二是拋射距離。
拋石機的射程一般在步之間,石彈重量由數斤至上百斤不等。拽炮人數可根據目標遠近增減,普通拋石機需用40人,大型拋石機需用200人至300人拉拽,一次可將重達200至300斤的石彈射到300步之外,使對方“諜碎樓坍“,威力極大。拋石機在當時所起的作用,實際上與後來的火炮相近。
拋石機發明伊始,即成為軍隊中的重要攻、守城兵器,在頻繁的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此時漢軍之中裝備的拋石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必須在敵人陣地前埋設,操作人員在敵人的弓箭射程內施工,容易導致傷亡。
縱觀拋石機的發展,早期的拋石機拋物重量輕,毀傷能力有限,在戰場上隻能擊斃士兵,破壞戰車等。發石車還可用做攻城武器。自從火藥發明以後,發石車還可用來發射“火藥彈“等燃物,因而成為縱火兵器。這也是此時神機營的一些做法。
可是投石機想要形成殺傷力,就需要集中一定數量的投石機一同發力,否則以投石機的射速來說,一場大戰中是來不及投射幾輪的。
所以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才會如此問,如果火炮的射擊速度也如同投石機一般,甚至比投石機的射速還要慢,那火炮的使用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天子劉洵說道:“這火炮的填裝的確比較麻煩,差不多一個時辰可以射擊八到十次!”
“啊!”
陸軍部尚書史曾略顯失望,以這樣的射速來說,在戰場上是發揮不了多大作用的,也殺傷不了多少敵軍。
可是天子劉洵卻不這麽認為,火炮和火銃一樣,都是代表著未來戰爭走向的神兵利器,大漢帝國必須盡快研發。
另外火炮的意義也不僅僅是在於殺傷敵軍兵力,而是在於震懾敵軍士氣!
天子劉洵明白史曾沒有見識過萬炮齊發的強大威力,那樣的場麵,即便敵軍沒有折損一兵一卒,也照樣可以令敵軍士氣崩潰!
而且火炮的威力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終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戰爭之王。
於是天子劉洵說道:“火炮的研發勢在必行,愛卿也許不知道,火炮的戰略意義,絕對要強過神機炮的!”
陸軍部尚書史曾聞言便不再多話,而是拱手領命,與天子劉洵繼續完善圖樣的細節。
“朕自創這火炮戰車,炮車上為獸麵木牌,可以保護周邊將士,木牌上有大槍數十,可以阻擋敵軍鐵騎的衝擊。另外還有垂氈幕軟牌,以防止敵軍箭矢。每輛炮車用二人推轂,可蔽五十人。行則載輜重器甲,止則為營,掛搭如城壘,敵軍人馬不能近;遇敵又可以禦箭簇。列陣則弩炮在外,以旗蔽障,弩車當陣門,其上置神機炮,矢大如鑿,一矢能射數人,發三矢可數百步。炮車在陣中,數百輛炮車齊發,可毀敵軍戰陣。”
天子劉洵和陸軍部尚書史曾商議了一個多時辰,而後陸軍部尚書史曾帶著圖樣和各種材料急忙出宮,當日連夜會同軍工司的一眾官吏出城,前往了長安城外的陸軍部工坊。
在工坊大堂內,陸軍部尚書史曾和軍工司上下十幾名官吏,以及工坊的數十名百工齊聚一堂。
陸軍部尚書史曾環顧一番,便將火炮的圖樣拿了出來,在出城之前,陸軍部尚書史曾已經緊急調集陸軍部的專職畫師,將火炮的圖樣複製了九十八份。
“這份是天家新發派的項目:火炮!”
“火炮?”
“火炮乃是何物?”
陸軍部尚書史曾先是簡單的描述了一番,眾人聽聞火炮乃是新型的火器,威力強大,都是躍躍欲試。特別是此前在研發火銃過程中得到了朝廷的封賞的百工,此時更是興奮不已,紛紛請求加入項目組。
“火炮乃是天家非常看重的項目,其意義不在火銃之下!”
陸軍部尚書史曾大聲說道:“所以此番火炮的研發乃是軍工司,乃是陸軍部的第一等大事!這九十八份圖樣現在便分發下來,必須要嚴格保密,有誰泄露了消息,殺無赦!”
眾人都是打起了精神,拱手稱諾。
而後陸軍部尚書史曾便將火炮的圖樣發放下來,軍工司的主管官吏和工坊的主管百工人人的都分到了一份。
趁著眾人仔細查看火炮圖樣以及鑄造流程的時候,陸軍部尚書史曾說道:“從此時開始,軍工司工坊開始封閉管理,在座的諸位吃喝拉撒全都在工坊內,沒有本尚書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出工坊半步!”
“當然了,我既然對諸位嚴格要求,也一定會給諸位最好的待遇!”
陸軍部尚書史曾語氣緩和了一下,說道:“從今日起,諸位的俸祿全部翻兩番,另外諸位的夥食標準提高三級,諸位家中也由陸軍部全權照看,每月會發放足額的錢財、糧食……”
眾人聽到這裏都是安下心來,而後便一門心思投入到了火炮的研發中來。
最後,陸軍部尚書史曾大聲說道:“火炮研發項目成立,從明日開始,我便會常駐工坊,指導諸位的火炮鑄造流程!”
在出未央宮之前,天子劉洵已經將自己總結的火炮鑄造工藝和流程交給了史曾,雖然不知道以現在大漢帝國的工藝水平能複製多少,但是也總比從頭開始摸索要好上許多。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