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實邊在華夏曆史中由來已久。
曆代中央政權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屯墾戍邊“的政策,除了在邊境戰略要地駐紮軍隊、參加屯田外,更多的則是內地向邊境地帶移民,在武裝保衛下開墾耕種,以提供軍糧,加強邊防。這種形式的人口遷移從秦、漢起一直沿用下來,重點在中國的西北部。
移民實邊政策可追溯到前秦。戰國初期的楚國,曾遷移貴族到邊境開荒,發展邊境經濟,加強國防力量。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發諸嚐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到了本朝孝武皇帝時,朝廷為加強北方邊防,曾在公元前119年,一次就移民70餘萬口,充實北方諸郡,實行兵農結合,既減輕了國家的兵餉負擔,又保證了邊境的安全。由於采取了移民實邊和屯田戍邊的措施,漢代西北邊境一帶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如今天子劉洵大力推行“草原築城”之策,漢軍各部、修築商賈已經遍布大草原,甚至連唿韓邪單於也在朝廷的壓力之下,開始約束匈奴各部全力配合,由此第二道長城的修建得以順利推行。
可是天子劉洵心中明白,以軍隊駐紮為主的軍管政策在草原上無法長久維持,此時朝廷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草原上維持大規模的兵力駐紮,可以震懾匈奴各部為大漢帝國戍守北方。
可是一旦大漢帝國的國力衰落,這種軍管政策便會如同放血一般,迅速的消耗大漢帝國的精血,就如同後世明末的遼東防線一般!
所以,天子劉洵急於將這種草原軍管政策轉變為如同內地郡縣一般的民治地方,這就需要足夠的人口和足夠的市場,以容納一定程度的商業、農業活動,能夠讓人口自給自足、穩步繁衍。
於是,天子劉洵便開始借鑒曆史上的移民實邊政策,製定本朝的移民之策。
在華夏曆史上,主張移民實邊的政治思想家,主要有本朝孝景皇帝時期的晁錯、東漢的王符。
先秦移民多采取行政命令辦法,晁錯首次提出用經濟措施鼓勵移民,對移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生命安全也考慮的很具體。王符與晁錯的移民主張在防禦外患這一目的上是相同的。但王符的“實邊“主張包含了人口與土地相適應的思想,較晁錯的思想有了新的發展。
晁錯曾經在給孝景皇帝的奏章中提道:“天家安排移民到邊境去確實是很好的政策。這樣每年為守邊支出的軍費就會大大減少。如果守邊的官員可以善待這些移民,使老年人和幼兒可以得到供養,壯年的可以得到正常的心理輔導,先去的人就會帶動後去的,就可以促使更多的人主動到邊疆去。古時移民會先讓人看風水,確定飲用水的安全性。然後蓋好房子,營地,城池。後麵再去的人到了直接就有房子住,有工作幹。那他們就容易勸同鄉一起去。同時,安排巫師和醫生,使他們有病也可以治療。而且,也要幫他們安排好婚姻問題,有老婆孩子了,有醫生看病了,還安排好墓地和祠堂建設。移民就有在這裏長期居住的打算了。在當地應該建立保甲製度,把移民編隊成伍,裏,連,邑。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領導。平時就訓練他們打仗,作戰的方法,應急的策略。建立嚴格的賞罰製度,按照軍事化的要求來管理。選擇優秀的官吏將軍來領導他們。”
“不如選常居的人在邊境安家從事農耕生產,並且用於防禦匈奴入侵,利用有利地勢建成高城深溝;在戰略要地、交通要道,規劃建立城鎮,規模不小於千戶人口。官府先在城中修建房屋,準備農具,再召募百姓來邊城居住,赦免罪名,賞給爵位,免除應募者全家的賦稅勞役,並向他們提供冬夏季衣服和糧食,直到他們能生產自足時為止。”
“如果不給邊塞民眾優厚的利祿,就無法使他們長期定居在這片危險困苦的土地上。匈奴入侵,有人能從匈奴手中奪迴所掠財物,就把其中的一半給他,由官府為他贖買。邊塞的百姓得到這樣的待遇,就會鄰裏街坊相互救援幫助,冒死與匈奴搏鬥。”
“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對皇帝感恩戴德想有所報答,而是要想保全親戚鄰居,貪戀財產;與那些不了解本地地形並且對匈奴心懷畏懼的東方戍卒相比,他們防禦匈奴的功效要高出一萬倍。在天家當政之時,遷徙百姓以充實邊防,使遠方沒有屯戍邊境的徭役;而邊塞的居民,父子相互保護,免受被匈奴俘虜的苦難。”
天子劉洵對於晁錯的主張非常讚同,總結一下便是要給參與移民實邊的百姓以經濟利益,讓這些百姓在遷移到邊疆之後,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獲取更多的利益,如此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邊疆,響應朝廷的號召。
於是,天子劉洵製定了一些條款,例如先為遷移的百姓修築、分配室屋,打造好種田器具,而後再募民。如果這些遷移的百姓是有罪的,朝廷可以為其免罪,在遷移過程中立功的百姓,則可以破格拜爵,複其家。
有道是,人離鄉賤。漢民族鄉土情結極重,除非是迫不得已混不下去了,都不想離開家鄉。哪怕說在家鄉混的差一點,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是走投無路,都不會往外跑。
所以天子劉洵首要麵臨的一個問題,便是如何讓別人願意離開家鄉?
天子劉洵在定下給房子、給土地農具,把罪名給免除(用囚犯)等等,按照天子劉洵的這些條款,如果是貧農或者赤貧,通過這個立馬就變成小中農。如此迅速的財富膨脹,必然會讓很多人動心。
但是,也僅僅是動心而已,並不代表就真會去。所以,天子劉洵還需後招。
天子劉洵又增加了予冬夏衣、稟食,能自給而止。
為什麽百姓都不願意離開家鄉去外麵闖蕩?其一,外麵環境未知。其二,外麵風險未知。
天子劉洵深深的明白一點:人的恐懼來源於未知,生活在內地的人,他對邊疆啥情況都不知道,你讓他去,他多少心裏麵也會發慌。
此前已經定好去了邊疆,朝廷便會給予好處,房子、土地、農具、爵位都給。
但是有命去,得有命花才行。去了沒命花,給個皇帝做又如何?對於百姓而言,最大基本的問題就是衣食,吃不飽餓死,穿不暖凍死,這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對於移民實邊的人而言,給了土地耕種,但是長出農作物到自給自足還需要時間。
因此,天子劉洵增加的條款就是為了消除這方麵的顧慮。隻要百姓去,給好處是第一步,還負責照顧到能自食其力為止。這就相當於有個保底、兜底。
但是,就算如此,還是不夠。
最後天子劉洵拿出了殺手鐧: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縣官為贖。
意思就是說,一旦胡人前來騷擾,凡是遷移的百姓能夠與漢軍一同抵抗、反擊的,朝廷會將繳獲財富的一半獎勵給他們。如果這些百姓不幸被胡人擄走,所在郡縣的官吏會全力救贖,朝廷也會兜底!
內閣很快便通過了這份詔令,而後由禮部和戶部聯袂公告天下。
一時間,各地郡國的百姓為之震動,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各地郡國便募集到了數萬戶百姓,各地郡國的府衙幾乎將車馬商社全都包攬了下來,不斷的將願意遷移的百姓、以及朝廷補貼的各種物資、錢財、糧食送往草原。
此時,整個大漢帝國都變得喧囂了起來,一場大漢帝國版本的“春運”徹底展開!
數月之後,魏辰銘站在天馬城(在天馬原新建的城池)的城牆上時,第一批、數百口遷移百姓抵達了城外,在新任縣令的主持下,正在南門外一一登記造冊。
這些百姓將會在城內無償分得房屋、農具、糧食、種子等一切的生活必須物資,但是響應的這些百姓也要承擔府衙交辦的一些差遣,作為新城初始運轉的過渡。
魏辰銘看著城外井然有序的百姓,心中頓覺無比暢快。
“這些百姓今後就將在這裏生活、繁衍,這裏的一切,包括一望無盡的草原、藍天白雲、羊群駿馬、各族百姓,都將與大漢百姓融為一體,這裏的土地自此以後,便是大漢的疆土,就是華夏!”
想到這裏,魏辰銘就覺得幸福,想到自己和家族也參與到了這場前無古人的大事業中,心中更是感到了無比的自豪!
這時,領隊大步走來,興奮的拱手說道:“家主,府衙那邊已經給咱們結清了工程款。除去修築城池的工錢、就地購買的各種物資,以及日後需要償還的各種材料款項,這項工程咱們魏家足足賺了二十八萬緡!”
魏辰銘聞言心情更是大好,笑著說道:“好啊!留下十萬緡作為應急資金,剩下的錢財全部送迴去!”
“諾!”
“另外,告訴所有的百工和民夫,在天馬城休息三天,期間大家的所有開銷,我全都包了!三天後,大隊人馬立即北上,咱們還有不少的項目沒有開工,不能拖延太久了!”
領隊聞言臉上的喜色更甚,當即拱手說道:“諾!家主放心好了!”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曆代中央政權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屯墾戍邊“的政策,除了在邊境戰略要地駐紮軍隊、參加屯田外,更多的則是內地向邊境地帶移民,在武裝保衛下開墾耕種,以提供軍糧,加強邊防。這種形式的人口遷移從秦、漢起一直沿用下來,重點在中國的西北部。
移民實邊政策可追溯到前秦。戰國初期的楚國,曾遷移貴族到邊境開荒,發展邊境經濟,加強國防力量。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發諸嚐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到了本朝孝武皇帝時,朝廷為加強北方邊防,曾在公元前119年,一次就移民70餘萬口,充實北方諸郡,實行兵農結合,既減輕了國家的兵餉負擔,又保證了邊境的安全。由於采取了移民實邊和屯田戍邊的措施,漢代西北邊境一帶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如今天子劉洵大力推行“草原築城”之策,漢軍各部、修築商賈已經遍布大草原,甚至連唿韓邪單於也在朝廷的壓力之下,開始約束匈奴各部全力配合,由此第二道長城的修建得以順利推行。
可是天子劉洵心中明白,以軍隊駐紮為主的軍管政策在草原上無法長久維持,此時朝廷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草原上維持大規模的兵力駐紮,可以震懾匈奴各部為大漢帝國戍守北方。
可是一旦大漢帝國的國力衰落,這種軍管政策便會如同放血一般,迅速的消耗大漢帝國的精血,就如同後世明末的遼東防線一般!
所以,天子劉洵急於將這種草原軍管政策轉變為如同內地郡縣一般的民治地方,這就需要足夠的人口和足夠的市場,以容納一定程度的商業、農業活動,能夠讓人口自給自足、穩步繁衍。
於是,天子劉洵便開始借鑒曆史上的移民實邊政策,製定本朝的移民之策。
在華夏曆史上,主張移民實邊的政治思想家,主要有本朝孝景皇帝時期的晁錯、東漢的王符。
先秦移民多采取行政命令辦法,晁錯首次提出用經濟措施鼓勵移民,對移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生命安全也考慮的很具體。王符與晁錯的移民主張在防禦外患這一目的上是相同的。但王符的“實邊“主張包含了人口與土地相適應的思想,較晁錯的思想有了新的發展。
晁錯曾經在給孝景皇帝的奏章中提道:“天家安排移民到邊境去確實是很好的政策。這樣每年為守邊支出的軍費就會大大減少。如果守邊的官員可以善待這些移民,使老年人和幼兒可以得到供養,壯年的可以得到正常的心理輔導,先去的人就會帶動後去的,就可以促使更多的人主動到邊疆去。古時移民會先讓人看風水,確定飲用水的安全性。然後蓋好房子,營地,城池。後麵再去的人到了直接就有房子住,有工作幹。那他們就容易勸同鄉一起去。同時,安排巫師和醫生,使他們有病也可以治療。而且,也要幫他們安排好婚姻問題,有老婆孩子了,有醫生看病了,還安排好墓地和祠堂建設。移民就有在這裏長期居住的打算了。在當地應該建立保甲製度,把移民編隊成伍,裏,連,邑。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領導。平時就訓練他們打仗,作戰的方法,應急的策略。建立嚴格的賞罰製度,按照軍事化的要求來管理。選擇優秀的官吏將軍來領導他們。”
“不如選常居的人在邊境安家從事農耕生產,並且用於防禦匈奴入侵,利用有利地勢建成高城深溝;在戰略要地、交通要道,規劃建立城鎮,規模不小於千戶人口。官府先在城中修建房屋,準備農具,再召募百姓來邊城居住,赦免罪名,賞給爵位,免除應募者全家的賦稅勞役,並向他們提供冬夏季衣服和糧食,直到他們能生產自足時為止。”
“如果不給邊塞民眾優厚的利祿,就無法使他們長期定居在這片危險困苦的土地上。匈奴入侵,有人能從匈奴手中奪迴所掠財物,就把其中的一半給他,由官府為他贖買。邊塞的百姓得到這樣的待遇,就會鄰裏街坊相互救援幫助,冒死與匈奴搏鬥。”
“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對皇帝感恩戴德想有所報答,而是要想保全親戚鄰居,貪戀財產;與那些不了解本地地形並且對匈奴心懷畏懼的東方戍卒相比,他們防禦匈奴的功效要高出一萬倍。在天家當政之時,遷徙百姓以充實邊防,使遠方沒有屯戍邊境的徭役;而邊塞的居民,父子相互保護,免受被匈奴俘虜的苦難。”
天子劉洵對於晁錯的主張非常讚同,總結一下便是要給參與移民實邊的百姓以經濟利益,讓這些百姓在遷移到邊疆之後,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獲取更多的利益,如此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邊疆,響應朝廷的號召。
於是,天子劉洵製定了一些條款,例如先為遷移的百姓修築、分配室屋,打造好種田器具,而後再募民。如果這些遷移的百姓是有罪的,朝廷可以為其免罪,在遷移過程中立功的百姓,則可以破格拜爵,複其家。
有道是,人離鄉賤。漢民族鄉土情結極重,除非是迫不得已混不下去了,都不想離開家鄉。哪怕說在家鄉混的差一點,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是走投無路,都不會往外跑。
所以天子劉洵首要麵臨的一個問題,便是如何讓別人願意離開家鄉?
天子劉洵在定下給房子、給土地農具,把罪名給免除(用囚犯)等等,按照天子劉洵的這些條款,如果是貧農或者赤貧,通過這個立馬就變成小中農。如此迅速的財富膨脹,必然會讓很多人動心。
但是,也僅僅是動心而已,並不代表就真會去。所以,天子劉洵還需後招。
天子劉洵又增加了予冬夏衣、稟食,能自給而止。
為什麽百姓都不願意離開家鄉去外麵闖蕩?其一,外麵環境未知。其二,外麵風險未知。
天子劉洵深深的明白一點:人的恐懼來源於未知,生活在內地的人,他對邊疆啥情況都不知道,你讓他去,他多少心裏麵也會發慌。
此前已經定好去了邊疆,朝廷便會給予好處,房子、土地、農具、爵位都給。
但是有命去,得有命花才行。去了沒命花,給個皇帝做又如何?對於百姓而言,最大基本的問題就是衣食,吃不飽餓死,穿不暖凍死,這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對於移民實邊的人而言,給了土地耕種,但是長出農作物到自給自足還需要時間。
因此,天子劉洵增加的條款就是為了消除這方麵的顧慮。隻要百姓去,給好處是第一步,還負責照顧到能自食其力為止。這就相當於有個保底、兜底。
但是,就算如此,還是不夠。
最後天子劉洵拿出了殺手鐧: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縣官為贖。
意思就是說,一旦胡人前來騷擾,凡是遷移的百姓能夠與漢軍一同抵抗、反擊的,朝廷會將繳獲財富的一半獎勵給他們。如果這些百姓不幸被胡人擄走,所在郡縣的官吏會全力救贖,朝廷也會兜底!
內閣很快便通過了這份詔令,而後由禮部和戶部聯袂公告天下。
一時間,各地郡國的百姓為之震動,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各地郡國便募集到了數萬戶百姓,各地郡國的府衙幾乎將車馬商社全都包攬了下來,不斷的將願意遷移的百姓、以及朝廷補貼的各種物資、錢財、糧食送往草原。
此時,整個大漢帝國都變得喧囂了起來,一場大漢帝國版本的“春運”徹底展開!
數月之後,魏辰銘站在天馬城(在天馬原新建的城池)的城牆上時,第一批、數百口遷移百姓抵達了城外,在新任縣令的主持下,正在南門外一一登記造冊。
這些百姓將會在城內無償分得房屋、農具、糧食、種子等一切的生活必須物資,但是響應的這些百姓也要承擔府衙交辦的一些差遣,作為新城初始運轉的過渡。
魏辰銘看著城外井然有序的百姓,心中頓覺無比暢快。
“這些百姓今後就將在這裏生活、繁衍,這裏的一切,包括一望無盡的草原、藍天白雲、羊群駿馬、各族百姓,都將與大漢百姓融為一體,這裏的土地自此以後,便是大漢的疆土,就是華夏!”
想到這裏,魏辰銘就覺得幸福,想到自己和家族也參與到了這場前無古人的大事業中,心中更是感到了無比的自豪!
這時,領隊大步走來,興奮的拱手說道:“家主,府衙那邊已經給咱們結清了工程款。除去修築城池的工錢、就地購買的各種物資,以及日後需要償還的各種材料款項,這項工程咱們魏家足足賺了二十八萬緡!”
魏辰銘聞言心情更是大好,笑著說道:“好啊!留下十萬緡作為應急資金,剩下的錢財全部送迴去!”
“諾!”
“另外,告訴所有的百工和民夫,在天馬城休息三天,期間大家的所有開銷,我全都包了!三天後,大隊人馬立即北上,咱們還有不少的項目沒有開工,不能拖延太久了!”
領隊聞言臉上的喜色更甚,當即拱手說道:“諾!家主放心好了!”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