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陸軍部軍工司工坊。
陸軍部尚書史曾站在工坊內的一處演練場,前方幾名漢軍將士正在擺弄一杆嶄新的突火槍。數名百工圍在旁邊,不時指點著漢軍將士。
過了一會兒,負責開火試射的漢軍士兵站好姿勢,周圍的眾人便紛紛退到了一邊。
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緊張的注視著前方,突然間一聲轟鳴聲響起,突火槍猛然射出了一陣彈幕,瞬間就將三十步外的標靶打碎!
“成了!”
見此情形,陸軍部尚書史曾大喜過望,當即歡唿了一聲,緊接著整個工坊都爆發出歡唿聲,甚至不少百工都相擁而泣。
這麽多長時間以來,軍工司工坊的所有百工都過的十分壓抑,所有人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如今突火槍終於算是改進成功了,眾人再怎麽興奮也是正常。
“快去稟報天家!”
陸軍部尚書史曾當即派人趕往未央宮,天子劉洵聞訊後也是頗為高興,第三次趕到工坊內。
在觀看漢軍士兵演示射擊之後,天子劉洵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傳旨:重賞軍工司上下所有官吏、百工,負責突火槍項目研發之人賞賜加倍!”
天子劉洵一聲令下,對軍工司上下進行封賞,同時對負責研發突火槍的百工著重獎賞,其中三人都被封為關內侯!
一時間整個工坊都沸騰了!
當日,天子劉洵與陸軍部尚書史曾在正堂內對坐,那杆研發、改進成功的突火槍就擺放著二人麵前。
二人說了一陣,天子劉洵說道:“這突火槍的參數如何?”
眼下朝廷內外多出了不少的“專業名詞”,全都是從天子劉洵這裏傳出來的,朝中上下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陸軍部尚書史曾說道:“啟奏天家,根據軍工司的試驗,突火槍的最大射程為四十步,有效殺傷距離為二十八到三十步;射擊速度大約是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可以擊發一次!”
天子劉洵聞言微微皺眉,這樣的參數距離自己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不過也算是聊勝於無了。至少可以在近距離為漢軍將士提供一道屏障,而且突火槍的威力也比一般的弓弩強大。
此時胡人的醫療技術還非常落後,對於突火槍造成的創傷根本就是束手無策的。
天子劉洵說道:“軍工司先打造一批突火槍,數量的話暫時定為一千杆,限期三個月打造完畢,而後交付給神機營裝備。”
“諾!”
“另外,陸軍部要給神機營主將軍司馬張臣下令:神經營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完全熟悉突火槍的使用。朕會在稍後將突火槍的使用陣型製定完畢,屆時一同傳達給神機營。”
“諾!”
陸軍部尚書史曾心中暗道:“這突火槍完全就是一種嶄新的兵器,還沒有經過戰陣的檢驗,也沒有驗證如何在戰場上使用,天家如何能夠知道突火槍的戰陣方式?”
天子劉洵準備將後世的三段射擊陣型搬過來使用,不過考慮到此時突火槍射擊速度太慢、射程太近,所以神機營使用的陣型至少也要在八排、甚至是十排,如此才能保證火力的持續輸出。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就看神機營將士能不能盡快適應突火槍這種完全新式的兵器了。
而後,天子劉洵拿起眼前的突火槍,對陸軍部尚書史曾說道:“軍工司突火槍研發項目解散,同時成立火繩槍研發項目!”
“火繩槍?”
陸軍部尚書史曾頓時傻了眼,原本以為突火槍研發成功之後,軍工司對於火器的研發會告一段落,至少也要等到突火槍上了戰場之後,軍工司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良。
可是誰成想,天子劉洵直接下達了第二個研發項目!
天子劉洵看著陸軍部尚書史曾詫異的表情,笑著說道:“愛卿可不要小看這火器,以朕的觀點來看,火器的發展速度和改進空間非常大,將來的戰場一定是火器為王!”
陸軍部尚書史曾雖然不敢反駁天子劉洵的話,但是對於天子劉洵所說的前景還是不敢相信的,在史曾的心中,戰場上的勝負注定是由刀槍劍戟、鐵甲戰馬來決定的。
至於火器嘛,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弓弩,雖然殺傷力大,但是缺點同樣巨大,又怎能主導未來的戰事?
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問道:“不知天家所言的火繩槍是何物?與突火槍有何不同?還請天家明示,臣也好與軍工司的百工詳細商討一番。”
天子劉洵想了一下,說道:“所謂火繩槍,長二至三尺,外直,內有管,由精鋼製成;內部貫通,底端封閉;一側有曲杆,為通火之路……”
“其為體不可比倫。其為用也,妙藥裝入其中,加添以小塊鉛,手置身邊,以眼校之,火從其穴孔中放出,鉛即擊發,莫有不擊中者。其發也,如摯電光,其鳴也,如驚電之轟,聞者莫不掩耳。”
天子劉洵說了一會兒,索性將後世中的描述背了出來,一旁的陸軍部尚書史曾急忙向中常侍耿國要來紙筆,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其實說白了,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故名火繩槍。
天子劉洵一邊說著,一邊開始畫了起來,將火繩槍的結構盡量呈現在紙上,以便讓陸軍部尚書史曾有個最直觀的印象。
火繩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裏推壓,使火繩點燃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由於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撚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幹的,能緩慢燃燒,燃速大約每半個時辰八寸至十二寸。如此一來,士兵將金屬彎鉤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準目標,從而大大提高火銃的射擊精度。
而且根據天子劉洵的記憶,後世的史料中便有相關的記載:一名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鍾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米。
這樣的射程和射速已經可以與弓箭分庭抗禮了,至少可以在火力上有所壓製。
陸軍部尚書史曾記錄了一會兒,說道:“天家,這種火銃用在戰場上真的好用嗎?”
此時雖然突火槍已經研發成功,但是陸軍部尚書史曾還是不明白天子劉洵為何沉迷於火器,特備是此時大漢帝國的軍隊已經完全淩駕於周邊各國的背景下。
可是天子劉洵是見過後世火器威力的人,也知道火器在後世的發展之快,已經完全超出這個時代任何人的想象了。
後世年代,西方出現了第一種管形金屬製火器,稱之為火門槍。歐洲最早的關於手持槍炮的記載是1364年,意大利佩魯賈軍火庫的一份清單上記有&500門炮,一紮長,可持於手中;非常漂亮,能射穿任何甲胄&。而坦奈堡手持槍的出土,說明德國大約在年代也已經製成了具有相當水平的金屬管形火器。坦奈堡位於德國礦藏比較豐富的黑森州境內,規模不大,1399年被毀。1849年,有人在廢墟中發掘出一支銅製手持槍。槍身長330mm,口徑17mm,質量1.24kg,現存於紐綸堡的日耳曼博物館中。它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收藏的一件元代至正11年火槍,在形製結構上基本相似:都由前膛、藥室和屋函構成,但木製手柄均已腐爛不存。&至正11年&火槍槍身長,口徑30mm,質量4.75kg。兩相比較,&至正11年&火槍的製作比較精致。坦奈堡手持槍的出土,是中國金屬手持槍經由阿拉伯西傳至歐洲的最有利的證據。但這種簡單的手持火槍,既沒有照門也沒有準星,而且沒有可以抵肩的槍托,僅能進行概略射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恐怕僅僅是造成敵軍的混亂而讓己方步兵和騎兵有機可乘。
中國的火槍、阿拉伯的馬達法、歐洲的火門槍都是用手持點火物引火發射,在戰場上使用非常不便。大約在1450年左右,歐洲火器研究者便將其改進為半機械式的點火裝置:在槍托的外側或上部開一個凹槽,槽內裝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成扳機,可以旋轉,並有一個夾子夾住用硝酸鉀浸泡過的能緩慢燃燒的火繩。槍管的後端裝有一個火藥盤,發射時,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著的火繩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將彈丸或箭鏃射出。而且還改進了槍托並加裝了護木,使火槍可以抵肩射擊。
由此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器會穩步發展,隻要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擊潰任何一支冷兵器軍隊。
雖然此時乃至將來數百年間,大漢帝國的武功都將會天下無敵,但是天子劉洵依然要將火器這個大殺器握在手中,華夏必須掌握先機!
此番,天子劉洵沒有對陸軍部尚書史曾過多的解釋,畢竟自己也沒什麽好說的,事實是迴答史曾的最好辦法。
而後,天子劉洵下令軍工司開始升級研發火繩槍,並且還詔令軍工司研發火箭。
。手機版網址: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陸軍部尚書史曾站在工坊內的一處演練場,前方幾名漢軍將士正在擺弄一杆嶄新的突火槍。數名百工圍在旁邊,不時指點著漢軍將士。
過了一會兒,負責開火試射的漢軍士兵站好姿勢,周圍的眾人便紛紛退到了一邊。
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緊張的注視著前方,突然間一聲轟鳴聲響起,突火槍猛然射出了一陣彈幕,瞬間就將三十步外的標靶打碎!
“成了!”
見此情形,陸軍部尚書史曾大喜過望,當即歡唿了一聲,緊接著整個工坊都爆發出歡唿聲,甚至不少百工都相擁而泣。
這麽多長時間以來,軍工司工坊的所有百工都過的十分壓抑,所有人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如今突火槍終於算是改進成功了,眾人再怎麽興奮也是正常。
“快去稟報天家!”
陸軍部尚書史曾當即派人趕往未央宮,天子劉洵聞訊後也是頗為高興,第三次趕到工坊內。
在觀看漢軍士兵演示射擊之後,天子劉洵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傳旨:重賞軍工司上下所有官吏、百工,負責突火槍項目研發之人賞賜加倍!”
天子劉洵一聲令下,對軍工司上下進行封賞,同時對負責研發突火槍的百工著重獎賞,其中三人都被封為關內侯!
一時間整個工坊都沸騰了!
當日,天子劉洵與陸軍部尚書史曾在正堂內對坐,那杆研發、改進成功的突火槍就擺放著二人麵前。
二人說了一陣,天子劉洵說道:“這突火槍的參數如何?”
眼下朝廷內外多出了不少的“專業名詞”,全都是從天子劉洵這裏傳出來的,朝中上下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陸軍部尚書史曾說道:“啟奏天家,根據軍工司的試驗,突火槍的最大射程為四十步,有效殺傷距離為二十八到三十步;射擊速度大約是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可以擊發一次!”
天子劉洵聞言微微皺眉,這樣的參數距離自己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不過也算是聊勝於無了。至少可以在近距離為漢軍將士提供一道屏障,而且突火槍的威力也比一般的弓弩強大。
此時胡人的醫療技術還非常落後,對於突火槍造成的創傷根本就是束手無策的。
天子劉洵說道:“軍工司先打造一批突火槍,數量的話暫時定為一千杆,限期三個月打造完畢,而後交付給神機營裝備。”
“諾!”
“另外,陸軍部要給神機營主將軍司馬張臣下令:神經營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完全熟悉突火槍的使用。朕會在稍後將突火槍的使用陣型製定完畢,屆時一同傳達給神機營。”
“諾!”
陸軍部尚書史曾心中暗道:“這突火槍完全就是一種嶄新的兵器,還沒有經過戰陣的檢驗,也沒有驗證如何在戰場上使用,天家如何能夠知道突火槍的戰陣方式?”
天子劉洵準備將後世的三段射擊陣型搬過來使用,不過考慮到此時突火槍射擊速度太慢、射程太近,所以神機營使用的陣型至少也要在八排、甚至是十排,如此才能保證火力的持續輸出。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就看神機營將士能不能盡快適應突火槍這種完全新式的兵器了。
而後,天子劉洵拿起眼前的突火槍,對陸軍部尚書史曾說道:“軍工司突火槍研發項目解散,同時成立火繩槍研發項目!”
“火繩槍?”
陸軍部尚書史曾頓時傻了眼,原本以為突火槍研發成功之後,軍工司對於火器的研發會告一段落,至少也要等到突火槍上了戰場之後,軍工司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良。
可是誰成想,天子劉洵直接下達了第二個研發項目!
天子劉洵看著陸軍部尚書史曾詫異的表情,笑著說道:“愛卿可不要小看這火器,以朕的觀點來看,火器的發展速度和改進空間非常大,將來的戰場一定是火器為王!”
陸軍部尚書史曾雖然不敢反駁天子劉洵的話,但是對於天子劉洵所說的前景還是不敢相信的,在史曾的心中,戰場上的勝負注定是由刀槍劍戟、鐵甲戰馬來決定的。
至於火器嘛,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弓弩,雖然殺傷力大,但是缺點同樣巨大,又怎能主導未來的戰事?
此時,陸軍部尚書史曾問道:“不知天家所言的火繩槍是何物?與突火槍有何不同?還請天家明示,臣也好與軍工司的百工詳細商討一番。”
天子劉洵想了一下,說道:“所謂火繩槍,長二至三尺,外直,內有管,由精鋼製成;內部貫通,底端封閉;一側有曲杆,為通火之路……”
“其為體不可比倫。其為用也,妙藥裝入其中,加添以小塊鉛,手置身邊,以眼校之,火從其穴孔中放出,鉛即擊發,莫有不擊中者。其發也,如摯電光,其鳴也,如驚電之轟,聞者莫不掩耳。”
天子劉洵說了一會兒,索性將後世中的描述背了出來,一旁的陸軍部尚書史曾急忙向中常侍耿國要來紙筆,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其實說白了,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故名火繩槍。
天子劉洵一邊說著,一邊開始畫了起來,將火繩槍的結構盡量呈現在紙上,以便讓陸軍部尚書史曾有個最直觀的印象。
火繩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裏推壓,使火繩點燃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由於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撚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幹的,能緩慢燃燒,燃速大約每半個時辰八寸至十二寸。如此一來,士兵將金屬彎鉤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準目標,從而大大提高火銃的射擊精度。
而且根據天子劉洵的記憶,後世的史料中便有相關的記載:一名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鍾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米。
這樣的射程和射速已經可以與弓箭分庭抗禮了,至少可以在火力上有所壓製。
陸軍部尚書史曾記錄了一會兒,說道:“天家,這種火銃用在戰場上真的好用嗎?”
此時雖然突火槍已經研發成功,但是陸軍部尚書史曾還是不明白天子劉洵為何沉迷於火器,特備是此時大漢帝國的軍隊已經完全淩駕於周邊各國的背景下。
可是天子劉洵是見過後世火器威力的人,也知道火器在後世的發展之快,已經完全超出這個時代任何人的想象了。
後世年代,西方出現了第一種管形金屬製火器,稱之為火門槍。歐洲最早的關於手持槍炮的記載是1364年,意大利佩魯賈軍火庫的一份清單上記有&500門炮,一紮長,可持於手中;非常漂亮,能射穿任何甲胄&。而坦奈堡手持槍的出土,說明德國大約在年代也已經製成了具有相當水平的金屬管形火器。坦奈堡位於德國礦藏比較豐富的黑森州境內,規模不大,1399年被毀。1849年,有人在廢墟中發掘出一支銅製手持槍。槍身長330mm,口徑17mm,質量1.24kg,現存於紐綸堡的日耳曼博物館中。它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收藏的一件元代至正11年火槍,在形製結構上基本相似:都由前膛、藥室和屋函構成,但木製手柄均已腐爛不存。&至正11年&火槍槍身長,口徑30mm,質量4.75kg。兩相比較,&至正11年&火槍的製作比較精致。坦奈堡手持槍的出土,是中國金屬手持槍經由阿拉伯西傳至歐洲的最有利的證據。但這種簡單的手持火槍,既沒有照門也沒有準星,而且沒有可以抵肩的槍托,僅能進行概略射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恐怕僅僅是造成敵軍的混亂而讓己方步兵和騎兵有機可乘。
中國的火槍、阿拉伯的馬達法、歐洲的火門槍都是用手持點火物引火發射,在戰場上使用非常不便。大約在1450年左右,歐洲火器研究者便將其改進為半機械式的點火裝置:在槍托的外側或上部開一個凹槽,槽內裝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成扳機,可以旋轉,並有一個夾子夾住用硝酸鉀浸泡過的能緩慢燃燒的火繩。槍管的後端裝有一個火藥盤,發射時,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著的火繩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將彈丸或箭鏃射出。而且還改進了槍托並加裝了護木,使火槍可以抵肩射擊。
由此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器會穩步發展,隻要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擊潰任何一支冷兵器軍隊。
雖然此時乃至將來數百年間,大漢帝國的武功都將會天下無敵,但是天子劉洵依然要將火器這個大殺器握在手中,華夏必須掌握先機!
此番,天子劉洵沒有對陸軍部尚書史曾過多的解釋,畢竟自己也沒什麽好說的,事實是迴答史曾的最好辦法。
而後,天子劉洵下令軍工司開始升級研發火繩槍,並且還詔令軍工司研發火箭。
。手機版網址: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