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西風驟起!
宣室殿外,大風夾雜著些許落葉直上天際,在半空中翩翩起舞,這些金黃色的精靈將宮殿渲染得有些蒼涼。
此時,天子劉洵倚靠在臥榻上,身旁的書案上堆滿了奏章,正在聚精會神的處理國事。
大殿之內,隻有中常侍耿國侍奉在一旁,其餘的小黃門都在殿外守候著。中常侍耿國不時看向大殿各處的燭台,此時已經是入夜時分,大殿內的光線越發的黯淡下來,所以中常侍耿國總是擔心燭光不亮,會影響到天子劉洵的視線。
許久之後,中常侍耿國眼見夜色已深,便輕聲說道:“天家,時辰不早了,歇一歇吧!”
天子劉洵沒有抬頭,隻是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便沒有下文了。
中常侍耿國不敢再打攪,隻好輕手輕腳的走到大殿門口,指揮小黃門將大殿內的燭台挑亮一些。
就在這時,一名小黃門走了進來,對著中常侍耿國小聲稟報了什麽,隻見中常侍耿國急忙上前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太子正在殿外求見。”
天子劉洵這才放下手中的奏章,起身活動了一下,說道:“讓太子進來。再拿些吃食來,朕餓了。”
“諾!”
中常侍耿國心中頓時一鬆,急忙前去安排了。
太子劉奭走進大殿,先是恭恭敬敬的向天子劉洵行禮:“兒臣叩見父皇!”
“起來吧,陪朕吃點東西。”
“諾!”
天子劉洵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忙碌北線對匈奴人的決戰事宜,近期又要應對西南方向的羌人,期間還夾雜著指南針、火藥等重大項目的研發事宜,已經非常忙碌,都有些晝夜不分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天子劉洵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見過太子劉奭,也沒有時間父子坐下來單獨相處一番了。
沒過一會兒,中常侍耿國便親自端來了一些糕點、吃食,還有一壺濁酒。
天子劉洵慈愛的拿起一塊粟米糕遞給了太子劉奭,說道:“這麽晚了,怎麽還不睡?”
太子劉奭欣喜的接了過來,說道:“兒臣睡不著,料想這個時辰父皇肯定還沒睡,便想來看看。”
“心中有事?”
“啟奏父皇,兒臣聽聞朝廷將要對匈奴人罷兵?”
朝廷從北線撤軍,轉而全力對付西南方向的羌人,這個國策雖然是絕密的,但是深處宮中,又被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等人日日教導的太子劉奭不可能沒有耳聞,知道這些國策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天子劉洵微微有些詫異,沒想到太子劉奭會突然提到這件事情,便說道:“的確如此!太子是有什麽想法嗎?”
“父皇,兒臣隻是想不明白,所以想要過來,請父皇解惑。”
天子劉洵看著太子劉奭,今年劉奭已經十歲,正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便笑著說道:“問吧。”
“父皇,兒臣沒有見識過戰場,不過也知道我漢軍之中裝備了許多強弓硬弩,還有各種強悍的弩炮、連弩車。既然我漢軍有如此多的利器,為何不能南北兩麵開打?如果讓幾十萬將士全部使用這些遠射兵器,在戰場上定然可以所向無敵,不管是匈奴人還是羌人,都衝不到近前,如此不好嗎?”
天子劉洵心中更是驚奇,太子劉奭的想法雖然非常稚嫩,但也算是奇想了,這樣的想法與後世熱~兵器對陣冷兵器的景象已經非常接近了。
“太子能夠思考這些事情,說明已經用心了,朕心甚慰。”
“不過軍中將士不可能全部使用弓弩,因為這些弓弩不論多強悍,也是無法阻擋敵軍衝鋒到近前的,最後的戰鬥還是需要近戰肉搏來解決……”
太子劉奭對於複雜的軍政之事自然是不甚明白的,不過天子劉洵還是為其簡單的解釋了一遍。
而後,父子二人又說了說近來宮中的趣事,談論得很是開心。
臨近午夜之時,天子劉洵眼見時辰不早,便命中常侍耿國帶人護送太子劉奭迴寢殿,太子劉奭這才依依不舍的拜別父親。
太子劉奭離開之後,天子劉洵卻陷入了沉思。
雖然太子劉奭的想法並不符合實際,但是卻讓天子劉洵想到了另一個事情:火器!
“火器就如同強化後的弓弩一樣,可以在遠處以猛烈的火力射殺敵人!”
天子劉洵歎息一聲,暗道:“如果此時大漢軍隊裝備了火器,哪怕隻是三眼銃、突火槍這樣的原始火器,我也會堅持南北兩線作戰,絕不會放棄擊敗匈奴人的大好機會!”
感歎一聲之後,天子劉洵的心中瞬間湧起了一股衝動,一股想要全力研發火器的衝動!
“高產作物短時期內是不用想了,以現在的航海技術而言,根本無法前往南美洲尋找玉米,就連前往東南亞尋找番薯都不可能!”
天子劉洵微微搖頭,便將心思放在了火器上麵。
“現在已經有了火藥,大漢帝國的冶煉業也發展迅猛,雖然產出的鋼鐵質量還並不能讓人滿意,但是應該也達到了後世隋唐時期的質量,用作原始火器的打造材料應該足夠用了!”
想到這裏,天子劉洵頓時覺得心中暢快,抬頭看了看窗外,隻見原本漆黑的夜色已經有了一些微亮,竟然已經是黎明時分了。
天子劉洵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一身的疲憊頓時煙消雲散。
“傳旨:命百工部尚書楊墨、兵部尚書史曾即刻入宮覲見!”
“諾!”
當新一天的朝陽撒到未央宮那巍峨雄偉的宮殿上的時候,兵部尚書史曾、百工部尚書楊墨已經急匆匆地趕到了宣室殿。
二人行禮之後,天子劉洵便直接說道:“百工部已經研發出了火藥,現在改良的進展如何?”
百工部尚書楊墨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已經按照天家的旨意,將火藥的研發項目全部移交給兵部軍工司,連同火藥研發項目的所有百工、資料、試驗材料等等。現在火藥的改良項目是由兵部軍工司負責……”
天子劉洵聞言便看向了兵部尚書史曾,隻見兵部尚書史曾拱手說道:“啟奏天家,現在軍工司已經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正在按照天家的指導,對製造火藥的原材料進行精細化處理,現在已經製造了一些新型樣品,經過試驗威力確實增強了不少。”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而後說道:“火藥的改良項目要繼續進行,隨時向朕稟報。另外,朕決定開始研發火器!”
“火器?”
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都是一愣,二人並不知道何為火器,臉上都是狐疑之色。
天子劉洵解釋了一下:“所為火器,便是以火藥為殺傷手段的兵器!不同於弓弩那樣通過射擊箭矢來傷敵,火器是通過火藥的燃燒、爆炸來殺傷敵人,說白了就是可以將火藥的殺傷力作用到敵人身上的兵器!”
二人聞言恍然大悟,同時心中也是震驚不已。
原本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都非常清楚火藥的強大威力,隻是想不明白如何用火藥殺敵,現在天家竟然就準備著手研發了,自然是驚喜不已。
“不知天家有何指示?”
二人已經有些迫不及待,隻見天子劉洵拿出了幾份自己草草畫出來的圖樣,說道:“現在朝廷研發火器的技術和經驗還是一片空白,朕也明白其中的艱難。所以,此事雖然是兵事,但是需要兵部和百工部聯手完成。”
“第一步,便是要打造研發火器的基本器械。”
說著,天子劉洵便將幾份圖樣交給了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
其實這幾份圖樣都是草圖,包鑄造火銃銃管的鑄台、原始車床,以及幾樣簡單的加工工具,比如卡尺和鉗子等等。
此時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看著這些圖樣還不是很明白,特別是對於鑄台和車床,二人甚至都不知道這兩樣東西是做什麽用的。
至於卡尺和鉗子等物品,二人還是知道的,畢竟此時的百工已經開始使用類似的工具,其形製也與後世的工具差不太多。
天子劉洵也簡單解釋了一番,交給二人如何使用車床和鑄台,當然隻是簡單的說明了一邊,具體的操作情況,還需要實物製造出來之後,由百工自己去研究琢磨。
過了好一會兒,當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終於將幾份圖樣弄明白之後,天子劉洵說道:“這些圖樣都是製造火器的基礎工具,兵部和百工部研究一下,兩部分工研發,務必在明年之前全部研發出來!”
二人拱手稱諾。
而後,兵部尚書史曾拱手問道:“啟奏天家,不知天家準備研發的火器是什麽樣子?臣等也好心中有個數,提前做些準備,日後研發的時候也好事半功倍。”
天子劉洵笑著說道:“無妨!此時說這些還為時過早,兩位愛卿先做好眼前的事務吧,等到這些工具全都研發出來之後,朕自有決斷!”
宣室殿外,大風夾雜著些許落葉直上天際,在半空中翩翩起舞,這些金黃色的精靈將宮殿渲染得有些蒼涼。
此時,天子劉洵倚靠在臥榻上,身旁的書案上堆滿了奏章,正在聚精會神的處理國事。
大殿之內,隻有中常侍耿國侍奉在一旁,其餘的小黃門都在殿外守候著。中常侍耿國不時看向大殿各處的燭台,此時已經是入夜時分,大殿內的光線越發的黯淡下來,所以中常侍耿國總是擔心燭光不亮,會影響到天子劉洵的視線。
許久之後,中常侍耿國眼見夜色已深,便輕聲說道:“天家,時辰不早了,歇一歇吧!”
天子劉洵沒有抬頭,隻是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便沒有下文了。
中常侍耿國不敢再打攪,隻好輕手輕腳的走到大殿門口,指揮小黃門將大殿內的燭台挑亮一些。
就在這時,一名小黃門走了進來,對著中常侍耿國小聲稟報了什麽,隻見中常侍耿國急忙上前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太子正在殿外求見。”
天子劉洵這才放下手中的奏章,起身活動了一下,說道:“讓太子進來。再拿些吃食來,朕餓了。”
“諾!”
中常侍耿國心中頓時一鬆,急忙前去安排了。
太子劉奭走進大殿,先是恭恭敬敬的向天子劉洵行禮:“兒臣叩見父皇!”
“起來吧,陪朕吃點東西。”
“諾!”
天子劉洵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忙碌北線對匈奴人的決戰事宜,近期又要應對西南方向的羌人,期間還夾雜著指南針、火藥等重大項目的研發事宜,已經非常忙碌,都有些晝夜不分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天子劉洵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見過太子劉奭,也沒有時間父子坐下來單獨相處一番了。
沒過一會兒,中常侍耿國便親自端來了一些糕點、吃食,還有一壺濁酒。
天子劉洵慈愛的拿起一塊粟米糕遞給了太子劉奭,說道:“這麽晚了,怎麽還不睡?”
太子劉奭欣喜的接了過來,說道:“兒臣睡不著,料想這個時辰父皇肯定還沒睡,便想來看看。”
“心中有事?”
“啟奏父皇,兒臣聽聞朝廷將要對匈奴人罷兵?”
朝廷從北線撤軍,轉而全力對付西南方向的羌人,這個國策雖然是絕密的,但是深處宮中,又被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等人日日教導的太子劉奭不可能沒有耳聞,知道這些國策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天子劉洵微微有些詫異,沒想到太子劉奭會突然提到這件事情,便說道:“的確如此!太子是有什麽想法嗎?”
“父皇,兒臣隻是想不明白,所以想要過來,請父皇解惑。”
天子劉洵看著太子劉奭,今年劉奭已經十歲,正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便笑著說道:“問吧。”
“父皇,兒臣沒有見識過戰場,不過也知道我漢軍之中裝備了許多強弓硬弩,還有各種強悍的弩炮、連弩車。既然我漢軍有如此多的利器,為何不能南北兩麵開打?如果讓幾十萬將士全部使用這些遠射兵器,在戰場上定然可以所向無敵,不管是匈奴人還是羌人,都衝不到近前,如此不好嗎?”
天子劉洵心中更是驚奇,太子劉奭的想法雖然非常稚嫩,但也算是奇想了,這樣的想法與後世熱~兵器對陣冷兵器的景象已經非常接近了。
“太子能夠思考這些事情,說明已經用心了,朕心甚慰。”
“不過軍中將士不可能全部使用弓弩,因為這些弓弩不論多強悍,也是無法阻擋敵軍衝鋒到近前的,最後的戰鬥還是需要近戰肉搏來解決……”
太子劉奭對於複雜的軍政之事自然是不甚明白的,不過天子劉洵還是為其簡單的解釋了一遍。
而後,父子二人又說了說近來宮中的趣事,談論得很是開心。
臨近午夜之時,天子劉洵眼見時辰不早,便命中常侍耿國帶人護送太子劉奭迴寢殿,太子劉奭這才依依不舍的拜別父親。
太子劉奭離開之後,天子劉洵卻陷入了沉思。
雖然太子劉奭的想法並不符合實際,但是卻讓天子劉洵想到了另一個事情:火器!
“火器就如同強化後的弓弩一樣,可以在遠處以猛烈的火力射殺敵人!”
天子劉洵歎息一聲,暗道:“如果此時大漢軍隊裝備了火器,哪怕隻是三眼銃、突火槍這樣的原始火器,我也會堅持南北兩線作戰,絕不會放棄擊敗匈奴人的大好機會!”
感歎一聲之後,天子劉洵的心中瞬間湧起了一股衝動,一股想要全力研發火器的衝動!
“高產作物短時期內是不用想了,以現在的航海技術而言,根本無法前往南美洲尋找玉米,就連前往東南亞尋找番薯都不可能!”
天子劉洵微微搖頭,便將心思放在了火器上麵。
“現在已經有了火藥,大漢帝國的冶煉業也發展迅猛,雖然產出的鋼鐵質量還並不能讓人滿意,但是應該也達到了後世隋唐時期的質量,用作原始火器的打造材料應該足夠用了!”
想到這裏,天子劉洵頓時覺得心中暢快,抬頭看了看窗外,隻見原本漆黑的夜色已經有了一些微亮,竟然已經是黎明時分了。
天子劉洵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一身的疲憊頓時煙消雲散。
“傳旨:命百工部尚書楊墨、兵部尚書史曾即刻入宮覲見!”
“諾!”
當新一天的朝陽撒到未央宮那巍峨雄偉的宮殿上的時候,兵部尚書史曾、百工部尚書楊墨已經急匆匆地趕到了宣室殿。
二人行禮之後,天子劉洵便直接說道:“百工部已經研發出了火藥,現在改良的進展如何?”
百工部尚書楊墨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已經按照天家的旨意,將火藥的研發項目全部移交給兵部軍工司,連同火藥研發項目的所有百工、資料、試驗材料等等。現在火藥的改良項目是由兵部軍工司負責……”
天子劉洵聞言便看向了兵部尚書史曾,隻見兵部尚書史曾拱手說道:“啟奏天家,現在軍工司已經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正在按照天家的指導,對製造火藥的原材料進行精細化處理,現在已經製造了一些新型樣品,經過試驗威力確實增強了不少。”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而後說道:“火藥的改良項目要繼續進行,隨時向朕稟報。另外,朕決定開始研發火器!”
“火器?”
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都是一愣,二人並不知道何為火器,臉上都是狐疑之色。
天子劉洵解釋了一下:“所為火器,便是以火藥為殺傷手段的兵器!不同於弓弩那樣通過射擊箭矢來傷敵,火器是通過火藥的燃燒、爆炸來殺傷敵人,說白了就是可以將火藥的殺傷力作用到敵人身上的兵器!”
二人聞言恍然大悟,同時心中也是震驚不已。
原本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都非常清楚火藥的強大威力,隻是想不明白如何用火藥殺敵,現在天家竟然就準備著手研發了,自然是驚喜不已。
“不知天家有何指示?”
二人已經有些迫不及待,隻見天子劉洵拿出了幾份自己草草畫出來的圖樣,說道:“現在朝廷研發火器的技術和經驗還是一片空白,朕也明白其中的艱難。所以,此事雖然是兵事,但是需要兵部和百工部聯手完成。”
“第一步,便是要打造研發火器的基本器械。”
說著,天子劉洵便將幾份圖樣交給了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
其實這幾份圖樣都是草圖,包鑄造火銃銃管的鑄台、原始車床,以及幾樣簡單的加工工具,比如卡尺和鉗子等等。
此時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看著這些圖樣還不是很明白,特別是對於鑄台和車床,二人甚至都不知道這兩樣東西是做什麽用的。
至於卡尺和鉗子等物品,二人還是知道的,畢竟此時的百工已經開始使用類似的工具,其形製也與後世的工具差不太多。
天子劉洵也簡單解釋了一番,交給二人如何使用車床和鑄台,當然隻是簡單的說明了一邊,具體的操作情況,還需要實物製造出來之後,由百工自己去研究琢磨。
過了好一會兒,當兵部尚書史曾和百工部尚書楊墨終於將幾份圖樣弄明白之後,天子劉洵說道:“這些圖樣都是製造火器的基礎工具,兵部和百工部研究一下,兩部分工研發,務必在明年之前全部研發出來!”
二人拱手稱諾。
而後,兵部尚書史曾拱手問道:“啟奏天家,不知天家準備研發的火器是什麽樣子?臣等也好心中有個數,提前做些準備,日後研發的時候也好事半功倍。”
天子劉洵笑著說道:“無妨!此時說這些還為時過早,兩位愛卿先做好眼前的事務吧,等到這些工具全都研發出來之後,朕自有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