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劉洵為了盡快穩定朝中的人心,思來想去還是選擇了最穩俗套,也是此時各方最能接受的一個辦法:聯姻!
自從霍成君去世之後,大漢帝國的皇後之位便空缺了出來。而隨著許平君、霍成君兩位皇後的先後離世,隨著天子劉洵權勢越發強大,朝中上下、京城內外沒有人敢提出再次冊封皇後的建議,以至於皇後之位空缺許久,天子劉洵也一直沒有再次冊封皇後。
如今天子劉洵將目光放在了皇後之位上,準備從門閥勢力之中選取一個合適的對象,迎娶一位出身門閥的女子為大漢皇後。
天子劉洵先後召見了尚書令丙吉和吏部尚書史高,以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想聽一聽三人的建議。
尚書令丙吉認為:大漢的皇後之位必須選取賢淑溫良之人,其家族也必須是順應新政、沒有野心之家族。
對此,天子劉洵非常讚同,自己絕不會為了獲得門閥勢力的支持,而再次冊封一個霍成君式的皇後!
而吏部尚書史高則認為:新立的大漢皇後需要出身門閥大族之中,否則天子劉洵勢必無法獲得門閥士族的普遍支持;同時其家族又不能勢力太大,否則時日已久必定會形成外戚在朝的局麵!
吏部尚書史高的話提醒了天子劉洵,後世的大明便是因為這方麵的擔憂,才規定後宮妃嬪的人選必須是出身於平民之家,以防外戚幹政局麵的出現。
“看來這個聯姻的門閥家族還很是不好找,必須謹慎考慮一番了!”
就在天子劉洵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奉召前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啟奏天家,臣以為皇後的家世,應當居於門閥中部的位置,不宜強勢、也不宜弱勢。同時,天家還應該在長安城附近的門閥家族之中進行選取,以便於朝廷對其家族進行監管,防止皇後親族缺乏監管而做大。”
天子劉洵聞言點頭讚同,說道:“如此,朕便暗中考察一番!”
轉眼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天子劉洵並沒有找到合適的門閥家族,心中也為此略感焦急。
直到一日,刑部尚書樊明入宮覲見,向天子劉洵奏報公務。
待到奏報完畢之後,天子劉洵便將自己準備冊封皇後的事情說了一些,而後問道:“不知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刑部尚書樊明聞言不由一愣,沉吟了很長時間,畢竟舉薦皇後,這可是天大的事情,不是輕易之間可以得出結論的事情。
忽然,刑部尚書樊明想起了什麽,說道:“臣想起一人!”
“誰!”
天子劉洵聞言來了精神,急忙問道:“可是長安城內的門閥家族?”
刑部尚書樊明說道:“不知天家是否還記得,當年天家剛剛返迴長安城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名叫王奉光的人!”
“王奉光?”
猛然間,天子劉洵想起了這個人!
當年天子劉洵在長安城內喜好與人鬥雞,曾幾次與王奉光相見,因而相識。
不過後來天子劉洵入宮之後,便與這個王奉光沒了聯係,所以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想不起來了。
當年刑部尚書樊明來到長安城之後,也與天子劉洵一起見過王奉光,後來入朝為官後,還與這個王奉光有些聯係。
“天家,臣後來與王奉光有些來往,得知其家族王氏的祖先在高祖時期立過戰功,因而被高祖賜封關內侯,從沛郡遷到長陵居住,傳爵位到王奉光父親之時,又居家前到了長安城。”
“王奉光有個女兒,今年已經二十有三。數年前,王氏曾四次許配給人,但是每當王氏要出嫁的時候,男方就會突然去世,所以到了現在也沒有嫁出去。”
此時大漢的風氣並沒有後世滿清那般腐朽,大漢天子也有迎娶再嫁女子,甚至是寡婦的情況,社會的風氣還很是開放,所以刑部尚書樊明才會沒有顧忌的將王氏說給天子劉洵知曉。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自己對這種情況也沒有什麽反感,更何況那王氏隻是許配給人,並沒有真正出嫁,沒什麽不好的。
於是,天子劉洵便問道:“那王氏家族的情況如何?”
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啟奏天家,王氏門閥在長安城內有些實力,但是也僅僅如此,出了長安城之外,便也隻是有些親友關係罷了,並沒有什麽滔天的勢力,其族中的子弟也並不是很多,其家族的子嗣並不繁盛!”
“很好!”
天子劉洵聽完很是滿意,那王奉光的情況確實很合適,於是便對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如此,愛卿便去探一探王奉光的口風,盡快迴報於朕!”
“諾!”
數日之後,刑部尚書樊明再次入宮覲見:“啟奏天家,王奉光聽聞了天家的意思,非常高興,願意將女兒嫁入宮中!”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說道:“如此,朕便知道了。不過,自今日起,刑部要對王家多家監控,防止其家族持寵而嬌!”
“諾!”
三日之後,天子劉洵下旨迎娶長安城王氏門閥之女為皇後,以此來改善與士族門閥的關係。
聖旨一下,朝野上下為之震動。
天子劉洵竟然主動選取了一個出身門閥的女子為皇後,原本朝野上下、各地門閥還以為,天子劉洵勢必會從功勳集團之中,甚至是地方的旁支藩王族中選取女子為皇後。
可是誰能猜得到,天子劉洵竟然選中了長安城的王氏門閥,迎娶了那個幾次三番都嫁不出去的王氏!
兩月之後,天子劉洵詔令此番側封板皇後一切從快,但是規模和禮儀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削減。
天子劉洵降旨冊封王奉光為邛成侯,將王皇後安頓在長樂宮金華殿。
天子劉洵冊封皇後,整個長安城為之歡騰,王氏門閥也一躍成為了大漢的皇親國戚。
不過,住進長樂宮金華殿的王皇後卻沒有那麽喜悅,看著這座居住過兩位大漢皇後的宮殿,王皇後的心中始終有一絲陰霾,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多了一絲擔憂。
幸好在長樂宮內還有太皇太後上官氏,在王皇後住進金華殿的第二天,太皇太後上官氏召見了王皇後,並且與之交談甚歡。這也讓出入深宮的王皇後心中有了一絲慰藉。
新婚之處,天子劉洵在長樂宮金華殿隻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便離開了金華殿,迴到了未央宮內。
此後,不知道是因為西域戰事將起,還是對於金華殿這處傷心地有了心結,天子劉洵便很少前往金華殿了。
不過滿朝文武和各地門閥卻不知道這些細節,所有人都認為天子劉洵此番冊封皇後是在釋放善意,至少是對門閥勢力的善意。
在天子劉洵的一打一拉之間,大漢的門閥勢力開始出現了裂痕,原本很是團結的門閥勢力開始決裂成三派。
一個便是頑固派,這一派的門閥勢力始終仇視朝廷新政,不過卻沒有任何實力與朝廷展開博弈,隻能選擇不合作的態度而已。
一個是中立派,這一派的門閥家族該賺錢賺錢,該當官當官,隻不過一切都是以家族發展壯大的目標為先。
還有一個是順從派,這一派的門閥家族最多,在天子劉洵的一番手腕施展過後,這些門閥家族開始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之中。
這些門閥家族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開始做出有利於新政實施的決斷,開始自覺不自覺的站在天子劉洵的一方。
對於大漢上下的這種變化,此時的天子劉洵還沒有太多的感觸,因為此時的西域戰事即將開打。
按照兵部呈報的最新戰報,此時北軍、三千營、五軍營的數萬大軍已經在車師國以東七十裏處與鎮西將軍、安遠侯鄭吉所部會師,兩支大軍合兵一處,正在朝著車師國王城的方向穩步推進。
與此同時,兵部也得到了另外一些消息。
匈奴大軍以車師國王城為核心,在城池周圍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並且還策動了車師國周邊的一些弱小部落出兵參戰,這就意味著匈奴人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了。
而西域各國的態度就很是玩味了,除了烏孫國之外,其餘的西域各國即便收到了大漢帝國的出兵命令,此時也是紛紛推三堵四,以各種借口拒不出兵,或者是拖延出兵,看樣子是想靜觀其變,想要等到匈奴人與大漢決出勝負之後再作選擇。
而昆彌翁歸靡的確是集結了十萬大軍,不過這支大軍在東出烏孫國邊境之後,便止步不前了,隻是起到了一些牽製作用而已,對於整體的戰局沒有任何幫助!
收到這些消息,天子劉洵不禁有些氣惱:此番匈奴人雖然來勢洶洶,並且突襲得手滅了車師國,可是並不足以與大漢帝國相抗衡。可是沒想到,西域諸國卻再次展現了牆頭草的本性!
這種情況,讓天子劉洵更加堅定了實際占據西域的決心。
自從霍成君去世之後,大漢帝國的皇後之位便空缺了出來。而隨著許平君、霍成君兩位皇後的先後離世,隨著天子劉洵權勢越發強大,朝中上下、京城內外沒有人敢提出再次冊封皇後的建議,以至於皇後之位空缺許久,天子劉洵也一直沒有再次冊封皇後。
如今天子劉洵將目光放在了皇後之位上,準備從門閥勢力之中選取一個合適的對象,迎娶一位出身門閥的女子為大漢皇後。
天子劉洵先後召見了尚書令丙吉和吏部尚書史高,以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想聽一聽三人的建議。
尚書令丙吉認為:大漢的皇後之位必須選取賢淑溫良之人,其家族也必須是順應新政、沒有野心之家族。
對此,天子劉洵非常讚同,自己絕不會為了獲得門閥勢力的支持,而再次冊封一個霍成君式的皇後!
而吏部尚書史高則認為:新立的大漢皇後需要出身門閥大族之中,否則天子劉洵勢必無法獲得門閥士族的普遍支持;同時其家族又不能勢力太大,否則時日已久必定會形成外戚在朝的局麵!
吏部尚書史高的話提醒了天子劉洵,後世的大明便是因為這方麵的擔憂,才規定後宮妃嬪的人選必須是出身於平民之家,以防外戚幹政局麵的出現。
“看來這個聯姻的門閥家族還很是不好找,必須謹慎考慮一番了!”
就在天子劉洵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奉召前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啟奏天家,臣以為皇後的家世,應當居於門閥中部的位置,不宜強勢、也不宜弱勢。同時,天家還應該在長安城附近的門閥家族之中進行選取,以便於朝廷對其家族進行監管,防止皇後親族缺乏監管而做大。”
天子劉洵聞言點頭讚同,說道:“如此,朕便暗中考察一番!”
轉眼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天子劉洵並沒有找到合適的門閥家族,心中也為此略感焦急。
直到一日,刑部尚書樊明入宮覲見,向天子劉洵奏報公務。
待到奏報完畢之後,天子劉洵便將自己準備冊封皇後的事情說了一些,而後問道:“不知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刑部尚書樊明聞言不由一愣,沉吟了很長時間,畢竟舉薦皇後,這可是天大的事情,不是輕易之間可以得出結論的事情。
忽然,刑部尚書樊明想起了什麽,說道:“臣想起一人!”
“誰!”
天子劉洵聞言來了精神,急忙問道:“可是長安城內的門閥家族?”
刑部尚書樊明說道:“不知天家是否還記得,當年天家剛剛返迴長安城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名叫王奉光的人!”
“王奉光?”
猛然間,天子劉洵想起了這個人!
當年天子劉洵在長安城內喜好與人鬥雞,曾幾次與王奉光相見,因而相識。
不過後來天子劉洵入宮之後,便與這個王奉光沒了聯係,所以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想不起來了。
當年刑部尚書樊明來到長安城之後,也與天子劉洵一起見過王奉光,後來入朝為官後,還與這個王奉光有些聯係。
“天家,臣後來與王奉光有些來往,得知其家族王氏的祖先在高祖時期立過戰功,因而被高祖賜封關內侯,從沛郡遷到長陵居住,傳爵位到王奉光父親之時,又居家前到了長安城。”
“王奉光有個女兒,今年已經二十有三。數年前,王氏曾四次許配給人,但是每當王氏要出嫁的時候,男方就會突然去世,所以到了現在也沒有嫁出去。”
此時大漢的風氣並沒有後世滿清那般腐朽,大漢天子也有迎娶再嫁女子,甚至是寡婦的情況,社會的風氣還很是開放,所以刑部尚書樊明才會沒有顧忌的將王氏說給天子劉洵知曉。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自己對這種情況也沒有什麽反感,更何況那王氏隻是許配給人,並沒有真正出嫁,沒什麽不好的。
於是,天子劉洵便問道:“那王氏家族的情況如何?”
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啟奏天家,王氏門閥在長安城內有些實力,但是也僅僅如此,出了長安城之外,便也隻是有些親友關係罷了,並沒有什麽滔天的勢力,其族中的子弟也並不是很多,其家族的子嗣並不繁盛!”
“很好!”
天子劉洵聽完很是滿意,那王奉光的情況確實很合適,於是便對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如此,愛卿便去探一探王奉光的口風,盡快迴報於朕!”
“諾!”
數日之後,刑部尚書樊明再次入宮覲見:“啟奏天家,王奉光聽聞了天家的意思,非常高興,願意將女兒嫁入宮中!”
天子劉洵點了點頭,說道:“如此,朕便知道了。不過,自今日起,刑部要對王家多家監控,防止其家族持寵而嬌!”
“諾!”
三日之後,天子劉洵下旨迎娶長安城王氏門閥之女為皇後,以此來改善與士族門閥的關係。
聖旨一下,朝野上下為之震動。
天子劉洵竟然主動選取了一個出身門閥的女子為皇後,原本朝野上下、各地門閥還以為,天子劉洵勢必會從功勳集團之中,甚至是地方的旁支藩王族中選取女子為皇後。
可是誰能猜得到,天子劉洵竟然選中了長安城的王氏門閥,迎娶了那個幾次三番都嫁不出去的王氏!
兩月之後,天子劉洵詔令此番側封板皇後一切從快,但是規模和禮儀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削減。
天子劉洵降旨冊封王奉光為邛成侯,將王皇後安頓在長樂宮金華殿。
天子劉洵冊封皇後,整個長安城為之歡騰,王氏門閥也一躍成為了大漢的皇親國戚。
不過,住進長樂宮金華殿的王皇後卻沒有那麽喜悅,看著這座居住過兩位大漢皇後的宮殿,王皇後的心中始終有一絲陰霾,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多了一絲擔憂。
幸好在長樂宮內還有太皇太後上官氏,在王皇後住進金華殿的第二天,太皇太後上官氏召見了王皇後,並且與之交談甚歡。這也讓出入深宮的王皇後心中有了一絲慰藉。
新婚之處,天子劉洵在長樂宮金華殿隻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便離開了金華殿,迴到了未央宮內。
此後,不知道是因為西域戰事將起,還是對於金華殿這處傷心地有了心結,天子劉洵便很少前往金華殿了。
不過滿朝文武和各地門閥卻不知道這些細節,所有人都認為天子劉洵此番冊封皇後是在釋放善意,至少是對門閥勢力的善意。
在天子劉洵的一打一拉之間,大漢的門閥勢力開始出現了裂痕,原本很是團結的門閥勢力開始決裂成三派。
一個便是頑固派,這一派的門閥勢力始終仇視朝廷新政,不過卻沒有任何實力與朝廷展開博弈,隻能選擇不合作的態度而已。
一個是中立派,這一派的門閥家族該賺錢賺錢,該當官當官,隻不過一切都是以家族發展壯大的目標為先。
還有一個是順從派,這一派的門閥家族最多,在天子劉洵的一番手腕施展過後,這些門閥家族開始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之中。
這些門閥家族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開始做出有利於新政實施的決斷,開始自覺不自覺的站在天子劉洵的一方。
對於大漢上下的這種變化,此時的天子劉洵還沒有太多的感觸,因為此時的西域戰事即將開打。
按照兵部呈報的最新戰報,此時北軍、三千營、五軍營的數萬大軍已經在車師國以東七十裏處與鎮西將軍、安遠侯鄭吉所部會師,兩支大軍合兵一處,正在朝著車師國王城的方向穩步推進。
與此同時,兵部也得到了另外一些消息。
匈奴大軍以車師國王城為核心,在城池周圍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並且還策動了車師國周邊的一些弱小部落出兵參戰,這就意味著匈奴人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了。
而西域各國的態度就很是玩味了,除了烏孫國之外,其餘的西域各國即便收到了大漢帝國的出兵命令,此時也是紛紛推三堵四,以各種借口拒不出兵,或者是拖延出兵,看樣子是想靜觀其變,想要等到匈奴人與大漢決出勝負之後再作選擇。
而昆彌翁歸靡的確是集結了十萬大軍,不過這支大軍在東出烏孫國邊境之後,便止步不前了,隻是起到了一些牽製作用而已,對於整體的戰局沒有任何幫助!
收到這些消息,天子劉洵不禁有些氣惱:此番匈奴人雖然來勢洶洶,並且突襲得手滅了車師國,可是並不足以與大漢帝國相抗衡。可是沒想到,西域諸國卻再次展現了牆頭草的本性!
這種情況,讓天子劉洵更加堅定了實際占據西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