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內,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以及刑部尚書樊明、吏部尚書史高沉默不語,天子劉洵憤怒的吼聲剛剛停歇,眾人心中卻依然震動不已。
此時,天子劉洵看著眾人,微微一歎,說道:“如今朝中的情況雖然很平穩,但是背地裏卻已經激流湧動,那些門閥士族的官吏已經與地方上的勢力勾結起來,正在向朕發難!”
此番高雲、張啟等四人的遭遇已經足以說明一切了,除了門閥士族勢力之外,不會再有旁人了!
如今大漢帝國的第一次會試成功舉行,順利選拔出四名寒門官吏,同時大漢朝廷中三省六部製已經確立起來,基本上將大漢帝國的權柄全部拿到,讓外朝尚存的大臣成為了擺設。
這樣的局麵頓時引起外朝大臣和門閥士族的強烈反對和不滿!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微微一歎,拱手說道:“天家,如今朝中的局勢過於平穩,臣擔心……”
“擔心?”
天子劉洵憤怒的說道:“不就是擔心那些門閥士族將要集體發難嗎?好啊!”
“天家不可意氣用事,臣以為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必須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否則局勢將會發生變動!”
天子劉洵說道:“公然截殺朝廷命官,對朕的旨意陽奉陰違,這些門閥士族竟然犯下如此重罪,朕看他們是嫌命長了!”
眼見天子劉洵震怒,尚書令丙吉和中書令魏相都是心中震駭,雖然天子劉洵平時對大臣很和藹,可是一旦動怒,那便是雷霆萬鈞啊!
二人急忙規勸起來,認為天子劉洵應該與朝中的門閥勢力對話一番,也許可以從中尋求一個妥當的方案。
門下令蕭望之則是眉頭緊鎖,一時之間想不出合適的對策。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眼見天子劉洵動怒,明白此事已經無法善了,於是便沉吟起來,開始謀劃著為天子劉洵善後了。
一旁,吏部尚書史高說道:“天家,關於此事,吏部是否應該做些調整,比如將此番會試錄用之人進行調配?”
“不用!”
天子劉洵說道:“如此,就意味著朕在向他們示弱!”
話音剛落,一名小黃門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中常侍耿國見狀也是嚇了一跳,急忙湊上前去,小黃門在其耳邊說了一陣,中常侍耿國的臉色瞬間變了變。
隻見中常侍耿國揮退了小黃門,疾步走到天子劉洵跟前,拱手說道:“啟奏天家,有數十名外朝大臣正在未央宮外聚集,連帶著數百長安城、司隸各地的門閥士族子弟,正在外麵鼓噪鬧事,聲稱要麵見天家!”
天子劉洵猛然站了起來,冷聲說道:“他們這是在找死!”
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都是嚇了一跳,三人擔心天子劉洵怒急攻心下狠手,於是紛紛站出來勸阻。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更是直接對中常侍耿國說道:“立即告訴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封鎖未央宮!”
中常侍耿國聞言“諾”了一聲,而後一路小跑著去傳令了。
而後,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拱手說道:“天家,眼下決不能讓宮外之人繼續鬧下去,否則局勢一旦失控,就會敗壞朝廷新政!請天家立即征調兵部尚書史曾,命其出動南軍兵馬驅散人群!”
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三人紛紛表示反對,一旦出動了南軍兵馬,雙方推搡之間肯定會出現傷亡,到時候事情如何收場?
天子劉洵忽然冷笑一聲,說道:“三位愛卿放心,南軍之中的兵馬多是長安、司隸各地的良家子,這些士兵與門閥士族關係密切,不會下狠手的!大司馬的意思是:出動南軍兵馬,表明朕的態度?”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
而後,天子劉洵直接詔令兵部尚書史曾,沒過一會兒,未央宮外的人群便被數百南軍兵馬圍了起來,領軍的軍司馬帶著一眾屯長、隊率上前,苦口婆心的規勸外朝諸臣和門閥士族子弟,想要讓眾人自行散去。
“我等公開向天家請願,有何不可?為什麽要驅散我們!”
“我等都是朝廷大臣,如今被奸臣奪了權柄,天家為何不出來為我等做主!”
“我大漢朝局法度為何會改得麵目全非,還不是朝中有人蠱惑天家?今日我等便要入宮進言!”
這邊外朝的數十名大臣紛紛怒吼著,而在另一邊,來自司隸各地的門閥士族子弟則不敢牽扯朝政之中,而是咬著會試說話。
“我們都是門閥士族的才俊,那些白身之人有什麽資格與我等同台參考!”
“區區白身有何才能,連大字都不識幾個,也能入朝為官?真是笑話!”
“朝廷都要依靠咱們門閥士族的支持,否則誰來為天家穩定各地郡國?如今天家為何要大力扶持那些普通白身?”
一時間,未央宮外人聲鼎沸,奉命前來維持秩序、驅散人群的數百南軍兵馬大氣不敢出,此時打又不能打,勸又勸不動,數百兵丁與聚集之人僵持了下來。
消息傳迴宣室殿內,先後趕來聽命的兵部尚書史曾、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很是憤怒,二人紛紛奏請天子劉洵,準備調兵前去鎮壓。
就連刑部尚書樊明也安耐不住心頭的怒氣,大聲說道:“天家,臣奏請調動鎮撫司兵馬,將宮外主事之人拿下審問,數日之內定能查出原委!”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看著激動不已的三人,出言嗬斥道:“三位大人如此激進,勢必會造成朝廷與門閥勢力的正麵對決,到時候局勢一旦無法挽迴,此前天家推行新政取得的成就,將會付之東流。所以,三位大人還請慎言!”
刑部尚書樊明、兵部尚書史曾、殿前司衛尉金安上見狀便不再說話了,不過三人的臉色依然通紅,顯然心中的怒氣還未消散。
就在此時,天子劉洵猛然站了起來,說道:“大司馬的意思朕心中明白,不過為今之計,朕必須強硬以對,否則門閥勢力勢必會得寸進尺,朕決不允許如此!”
“天家!”
天子劉洵不等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說完,揮了揮手,對兵部尚書史曾說道:“再調集一千南軍將士,告訴宮外之人,一個時辰內自行散去,朕可以既往不咎,超過一個時辰依舊聚集在宮外之人,全部以謀亂論處!”
兵部尚書史曾當即領命。
而後,天子劉洵不等其餘眾人再說話,直接拂袖而去。
當天子劉洵的旨意頒布之後,聚集在未央宮外的人群瞬間就散去了不少,隻剩下不到一半的人還在。
隨著一千南軍兵馬增援趕到,聚集的人群再次散去了許多,隻剩下上百人還在堅持。
兵部尚書史曾親自帶隊,大聲怒吼著:“天家隻給爾等一個時辰的時間,自行散去、既往不咎,否則以謀亂論處,爾等好自為之!”
這一聲怒吼,僅剩下的上百人也一哄而散,轉眼之間未央宮外便寂靜了下來。
入夜之後,吏部尚書史高迴到府邸,一天的忙碌讓其感到非常疲憊,心中更是煩躁不已。
忽然,府中門客前來奏報:自己的兩個弟弟兵部尚書史曾和戶部尚書史玄一同來訪。
二人進來之後,史高問道:“這麽晚了,有事嗎?”
兵部尚書史曾拿出了一份書信,說道:“這份書信是今日圍堵未央宮的那些門閥派人送來的,想要聯絡咱們史家!”
史高頓時臉色大變,當即站了起來,嗬斥道:“你們昏了頭嗎?我史家乃是天家的心腹,雖是門閥,但是必須要全力支持天家!你們拿這封書信前來是何用意!”
戶部尚書史玄臉色很難看,說道:“兄長息怒,我和二哥已經將來人斥責走了,並且也已經表明了咱們史家的態度。隻不過來人的言語讓我們有些不安啊!”
“什麽話?”
戶部尚書史玄說道:“大哥,那來人說:咱們史家三兄弟分別統管兵部、吏部、戶部,掌控我大漢的人、財、軍,可謂是權傾朝野!以天家的雄才大略,絕不會坐視史家獨大,肯定會對史家進行打壓,所以才會前來聯合咱們史家!”
史高聽完當即冷笑道:“這等粗鄙的見解竟然也能說動你們?”
接著,史高先是指著兵部尚書史曾怒聲說道:“你掌管兵部,明麵上是統管大漢兵馬,但是天子依然保留了富平侯張安世的大司馬之職,與兵部分擔大漢兵權,兵部根本沒有完全將兵權握在手中!”
而後,史高指著戶部尚書史玄說道:“天家雖然將大司農府的權柄移交到戶部,但是少府依然與戶部平分天下,戶部統管了什麽財權?”
最後,史高指了指自己,說道:“雖然眼下吏部管著大漢的官吏,但是以天家的做法,遲早會將人才選拔之權從吏部分離出去,到時候吏部的權柄便會折損大半!”
“如此,我史家如何能夠權傾朝野?天家又怎會對史家有所忌憚?這完全就是門閥勢力在挑撥離間,你們難道看不明白嗎!”
此時,天子劉洵看著眾人,微微一歎,說道:“如今朝中的情況雖然很平穩,但是背地裏卻已經激流湧動,那些門閥士族的官吏已經與地方上的勢力勾結起來,正在向朕發難!”
此番高雲、張啟等四人的遭遇已經足以說明一切了,除了門閥士族勢力之外,不會再有旁人了!
如今大漢帝國的第一次會試成功舉行,順利選拔出四名寒門官吏,同時大漢朝廷中三省六部製已經確立起來,基本上將大漢帝國的權柄全部拿到,讓外朝尚存的大臣成為了擺設。
這樣的局麵頓時引起外朝大臣和門閥士族的強烈反對和不滿!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微微一歎,拱手說道:“天家,如今朝中的局勢過於平穩,臣擔心……”
“擔心?”
天子劉洵憤怒的說道:“不就是擔心那些門閥士族將要集體發難嗎?好啊!”
“天家不可意氣用事,臣以為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必須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否則局勢將會發生變動!”
天子劉洵說道:“公然截殺朝廷命官,對朕的旨意陽奉陰違,這些門閥士族竟然犯下如此重罪,朕看他們是嫌命長了!”
眼見天子劉洵震怒,尚書令丙吉和中書令魏相都是心中震駭,雖然天子劉洵平時對大臣很和藹,可是一旦動怒,那便是雷霆萬鈞啊!
二人急忙規勸起來,認為天子劉洵應該與朝中的門閥勢力對話一番,也許可以從中尋求一個妥當的方案。
門下令蕭望之則是眉頭緊鎖,一時之間想不出合適的對策。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眼見天子劉洵動怒,明白此事已經無法善了,於是便沉吟起來,開始謀劃著為天子劉洵善後了。
一旁,吏部尚書史高說道:“天家,關於此事,吏部是否應該做些調整,比如將此番會試錄用之人進行調配?”
“不用!”
天子劉洵說道:“如此,就意味著朕在向他們示弱!”
話音剛落,一名小黃門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中常侍耿國見狀也是嚇了一跳,急忙湊上前去,小黃門在其耳邊說了一陣,中常侍耿國的臉色瞬間變了變。
隻見中常侍耿國揮退了小黃門,疾步走到天子劉洵跟前,拱手說道:“啟奏天家,有數十名外朝大臣正在未央宮外聚集,連帶著數百長安城、司隸各地的門閥士族子弟,正在外麵鼓噪鬧事,聲稱要麵見天家!”
天子劉洵猛然站了起來,冷聲說道:“他們這是在找死!”
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都是嚇了一跳,三人擔心天子劉洵怒急攻心下狠手,於是紛紛站出來勸阻。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更是直接對中常侍耿國說道:“立即告訴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封鎖未央宮!”
中常侍耿國聞言“諾”了一聲,而後一路小跑著去傳令了。
而後,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拱手說道:“天家,眼下決不能讓宮外之人繼續鬧下去,否則局勢一旦失控,就會敗壞朝廷新政!請天家立即征調兵部尚書史曾,命其出動南軍兵馬驅散人群!”
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三人紛紛表示反對,一旦出動了南軍兵馬,雙方推搡之間肯定會出現傷亡,到時候事情如何收場?
天子劉洵忽然冷笑一聲,說道:“三位愛卿放心,南軍之中的兵馬多是長安、司隸各地的良家子,這些士兵與門閥士族關係密切,不會下狠手的!大司馬的意思是:出動南軍兵馬,表明朕的態度?”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
而後,天子劉洵直接詔令兵部尚書史曾,沒過一會兒,未央宮外的人群便被數百南軍兵馬圍了起來,領軍的軍司馬帶著一眾屯長、隊率上前,苦口婆心的規勸外朝諸臣和門閥士族子弟,想要讓眾人自行散去。
“我等公開向天家請願,有何不可?為什麽要驅散我們!”
“我等都是朝廷大臣,如今被奸臣奪了權柄,天家為何不出來為我等做主!”
“我大漢朝局法度為何會改得麵目全非,還不是朝中有人蠱惑天家?今日我等便要入宮進言!”
這邊外朝的數十名大臣紛紛怒吼著,而在另一邊,來自司隸各地的門閥士族子弟則不敢牽扯朝政之中,而是咬著會試說話。
“我們都是門閥士族的才俊,那些白身之人有什麽資格與我等同台參考!”
“區區白身有何才能,連大字都不識幾個,也能入朝為官?真是笑話!”
“朝廷都要依靠咱們門閥士族的支持,否則誰來為天家穩定各地郡國?如今天家為何要大力扶持那些普通白身?”
一時間,未央宮外人聲鼎沸,奉命前來維持秩序、驅散人群的數百南軍兵馬大氣不敢出,此時打又不能打,勸又勸不動,數百兵丁與聚集之人僵持了下來。
消息傳迴宣室殿內,先後趕來聽命的兵部尚書史曾、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很是憤怒,二人紛紛奏請天子劉洵,準備調兵前去鎮壓。
就連刑部尚書樊明也安耐不住心頭的怒氣,大聲說道:“天家,臣奏請調動鎮撫司兵馬,將宮外主事之人拿下審問,數日之內定能查出原委!”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看著激動不已的三人,出言嗬斥道:“三位大人如此激進,勢必會造成朝廷與門閥勢力的正麵對決,到時候局勢一旦無法挽迴,此前天家推行新政取得的成就,將會付之東流。所以,三位大人還請慎言!”
刑部尚書樊明、兵部尚書史曾、殿前司衛尉金安上見狀便不再說話了,不過三人的臉色依然通紅,顯然心中的怒氣還未消散。
就在此時,天子劉洵猛然站了起來,說道:“大司馬的意思朕心中明白,不過為今之計,朕必須強硬以對,否則門閥勢力勢必會得寸進尺,朕決不允許如此!”
“天家!”
天子劉洵不等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說完,揮了揮手,對兵部尚書史曾說道:“再調集一千南軍將士,告訴宮外之人,一個時辰內自行散去,朕可以既往不咎,超過一個時辰依舊聚集在宮外之人,全部以謀亂論處!”
兵部尚書史曾當即領命。
而後,天子劉洵不等其餘眾人再說話,直接拂袖而去。
當天子劉洵的旨意頒布之後,聚集在未央宮外的人群瞬間就散去了不少,隻剩下不到一半的人還在。
隨著一千南軍兵馬增援趕到,聚集的人群再次散去了許多,隻剩下上百人還在堅持。
兵部尚書史曾親自帶隊,大聲怒吼著:“天家隻給爾等一個時辰的時間,自行散去、既往不咎,否則以謀亂論處,爾等好自為之!”
這一聲怒吼,僅剩下的上百人也一哄而散,轉眼之間未央宮外便寂靜了下來。
入夜之後,吏部尚書史高迴到府邸,一天的忙碌讓其感到非常疲憊,心中更是煩躁不已。
忽然,府中門客前來奏報:自己的兩個弟弟兵部尚書史曾和戶部尚書史玄一同來訪。
二人進來之後,史高問道:“這麽晚了,有事嗎?”
兵部尚書史曾拿出了一份書信,說道:“這份書信是今日圍堵未央宮的那些門閥派人送來的,想要聯絡咱們史家!”
史高頓時臉色大變,當即站了起來,嗬斥道:“你們昏了頭嗎?我史家乃是天家的心腹,雖是門閥,但是必須要全力支持天家!你們拿這封書信前來是何用意!”
戶部尚書史玄臉色很難看,說道:“兄長息怒,我和二哥已經將來人斥責走了,並且也已經表明了咱們史家的態度。隻不過來人的言語讓我們有些不安啊!”
“什麽話?”
戶部尚書史玄說道:“大哥,那來人說:咱們史家三兄弟分別統管兵部、吏部、戶部,掌控我大漢的人、財、軍,可謂是權傾朝野!以天家的雄才大略,絕不會坐視史家獨大,肯定會對史家進行打壓,所以才會前來聯合咱們史家!”
史高聽完當即冷笑道:“這等粗鄙的見解竟然也能說動你們?”
接著,史高先是指著兵部尚書史曾怒聲說道:“你掌管兵部,明麵上是統管大漢兵馬,但是天子依然保留了富平侯張安世的大司馬之職,與兵部分擔大漢兵權,兵部根本沒有完全將兵權握在手中!”
而後,史高指著戶部尚書史玄說道:“天家雖然將大司農府的權柄移交到戶部,但是少府依然與戶部平分天下,戶部統管了什麽財權?”
最後,史高指了指自己,說道:“雖然眼下吏部管著大漢的官吏,但是以天家的做法,遲早會將人才選拔之權從吏部分離出去,到時候吏部的權柄便會折損大半!”
“如此,我史家如何能夠權傾朝野?天家又怎會對史家有所忌憚?這完全就是門閥勢力在挑撥離間,你們難道看不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