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早做好準備,應對朝中和各地郡國門閥士族的反擊,天子劉洵特意召見了刑部尚書樊明和博聞社主事李據。
天子劉洵準備從兩方麵下手,博聞社主事李據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提前造出聲勢,以《長安月報》的廣泛影響力為基礎,宣揚此番會試的正確性,已經選拔寒門人才的必要性。
對於這一點,博聞社主事李據當即領命,不過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天家,臣以為此事是不是讓新聞部也介入進來?雖然博聞社的影響力很大,但是畢竟獨木難支,最好通過新聞部的管製,讓各地郡國的主要報社也一同站出來造聲勢!”
天子劉洵予以認可:“朕會詔令門下省新聞社,不過此事還是要由博聞社率先提出,也必須由博聞社牽頭才好!”
“諾!”
而後,天子劉洵便對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刑部都民司和鎮撫司要立即行動起來,暗中調查民間門閥士族以及朝中大臣、特別是外朝諸臣的動向!刑部要及時了解各方門閥士族是否在暗中串聯,特別是有沒有暗中聯絡各地的報社!”
刑部尚書樊明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當即領命:“臣,領旨!”
天子劉洵與刑部尚書樊明、博聞社主事李據詳細商議之後,長安城便迎來了大漢第一場會試考試。
此番,位於未央宮東南方向的大漢會試院人滿為患,兵部尚書史曾親自率領南軍兵馬早早趕來,封鎖了會試院周邊的街巷,將圍觀的百姓攔在了百步之外。
同時,殿前司衛尉金安上也奉詔令統帥羽林衛八百鐵騎出動,在未央宮和會試院周邊不斷巡視,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上午,來自大漢各地郡國的數百名考生陸續趕來,眾人手中都舉著吏部文選司發放的會試號碼,憑借號碼一一搜身查驗、入場備考。
“甲字第十三號,備查!”
“丙字第九號,進場!”
“乙字第二十三號,進場!”
數百名考生排隊入場、秩序井然,周圍百步外圍觀的百姓很是新奇,還從未見到過這樣的人才選拔方式。
“天家真是大才,這樣的辦法比之前公平多了!”
“就是!征辟製是比拚名氣,誰名聲大就用誰,以至於不少欺名盜世之輩成了官吏!”
“還有那察舉製也是一樣,各地郡守舉薦之人多是其親族子弟,或者是有所關聯之人,真正有才學之輩,大多無法出頭!”
“還是天家力主的會試製公平,不管是門閥子弟還是平民百姓,甚至是乞丐,隻要有才學,都可以通過會試入朝為官,這才是我大漢應該有的氣象!”
在周邊百姓的議論聲中,數百考生陸續入場,兵部尚書史曾高聲說道:“封閉考場,任何人不得進出,違令者收押!”
“諾!”
上千名南軍將士轟然允諾,而後將大漢考試院徹底封閉。
同時,在數百京兆尹衙役的維持下,圍觀百姓逐漸安靜了下來,不過並沒有人離開,而是繼續等待著,準備看一看數百烤上散場時的景象。
一個時辰之後,會試第一場結束。
會試考試一共有三場,第一場考試的內容是基礎,主要考驗考生的文采和基本常識,這場考試比較簡單。
從明日的第二場考試開始,會試便開始分科,第二場一共分為三科,分別是知政、治軍、知術!
其中,知政便是考驗考生的治國理政能力,考試內容都是大漢的政治製度情況,以及民生、經濟、刑獄等各方各麵的情況。
治軍是考驗考生的軍事能力,考試內容是大漢的軍事製度、戰略眼光、戰術計謀、兵種搭配等等,算是某種程度的紙上談兵。不過,能夠通過治軍考試的考生都是具備一定軍事才能之人,天子劉洵會將這些人送入漢軍各部之中,充當各部將領的參謀,將來籌建了係統的軍事學院之後,還會讓這些人才迴籠重造,好好捶打一番。
至於知術考試,便是考驗考生的科技能力,考試內容都是各種格物、化學、生物知識,以及各類百工技巧等等,為的就是選拔出技術人才,發揚大漢的各項先進技術。
到了第三場考試,便是最終的選拔場次,所有通過了第二場分科考試的考生,將會在第三場對答難度更高的試卷,在這一場分出名次,而後吏部文選司會根據實際需要擇優錄用!
很快,一連三天的會試便結束了,數百考生或是興奮或是失落,除了在第二場分科考試中被刷下來的考生之外,剩餘通過的考生紛紛返迴了京兆尹安排好的館驛中等待消息。而那些被刷下來的考生,則是由京兆府提供盤纏,紛紛離開了長安城。
與此同時,吏部文選司和京兆府的上上下下開始忙碌起來,由文選司負責所有第三場試卷的審閱、判定,而京兆府則是負責相關試卷的押運以及看守事務。
未央宮,宣室殿。
“啟奏天家,會試的所有試卷已經收齊,臣已經調集了三十名部下日夜審閱,預計五日之後可以出結果!”
吏部尚書史高將會試的情況稟報一番,天子劉洵說道:“很好!五日之後將前三十名的卷子送過來,朕要翻看。同時,再從剩餘試卷中隨意抽取五十份卷子,朕同樣要翻看!”
“諾!”
吏部尚書史高又問道:“天家,臣詢問一下,此番吏部錄取多少人才合適?”
天子劉洵微微一愣,反問道:“難道吏部在會試之前沒有預案嗎?朕記得讓吏部準備好官吏空缺的名冊啊!”
吏部尚書史高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吏部卻是已經準備好朝中和各地官吏的空額情況,隻不過此番需要陸續的人數還需要天家欽定,總不能一次性將所有空缺都錄取完畢吧?”
天子劉洵猛然醒悟過來,雙手拍額笑著說道:“是朕孟浪了,竟然沒有反應過來!”
而後,天子劉洵與吏部尚書史高仔細商議了一番,最後決定根據實際的需要,擇優錄用三十九人!
五日之後,吏部將第三場會試成績前四十名的試卷呈報上來,同時還從剩餘試卷中隨即抽取了五十份試卷,一同送入未央宮宣室殿。
天子劉洵用了五天時間對這些試卷進行複核,確定吏部的判定基本上算是公正、公平的。
於是,天子劉洵詔令中書省起草張榜詔令,由尚書省吏部向天下頒布,朝廷擇優錄取前三十九名考生入朝為官。
這些被錄取的考生或是入朝進入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各部為小吏,從基層做起;或是外派到各地郡國為官,擔任地方各部的官吏。
不過,當這份詔令公布天下之後,吏部尚書史高再次入宮覲見天子劉洵,有些擔憂的說道:“天家,此番錄用的三十九人之中,有四人是寒門子弟,經過吏部的安排,全部外派到地方郡國為官。臣擔心……”
天子劉洵自然明白吏部尚書史高的意思,沉吟了一番,說道:“無妨!既然朕有心如此,就不怕那些門閥士族鬧事!”
吏部尚書史高微微皺眉,說道:“諾!隻是臣還是有些擔心,這四名寒門官吏到了地方上,會不會被同僚孤立……”
聽到這裏,天子劉洵的臉色微微一變,心中暗道:“這話算是說到重點了!”
這四名寒門子弟雖然被朝廷錄用為官,可是作為大漢第一批僅有的四名寒門官吏,到了地方上會遭到什麽樣的待遇?
要知道,此時大漢各地的官吏百分百都是出身門閥士族,這些人以及身後的家族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的圈子,不會讓任何圈子外的人隨意進來的,同時也不會讓任何人打破這個圈子!
天子劉洵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吏部要時刻關注這四人,如果他們四人真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吏部要及時予以製止,決不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吏部尚書史高拱手說道;“臣,領旨!”
數日之後,在長安城安門外,四名二十多歲的男子策馬同行,眾人一路有說有笑結伴而行。
隻見四人全都是粗布衣服,身上的行囊也是各有一個簡單的包袱而已,胯下的馬匹都是瘦弱的馱馬,一看就不是什麽豪門大戶。
為首一人名叫張啟,定襄郡人,是此番四名寒門官吏之一,被吏部任命為北海郡樂都縣主簙,與其同行的另外三人也是此番被錄取的寒門官吏。
一人名叫高雲,東海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為齊郡昭南縣廷掾;
一人名叫許飛,五原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為汝南郡歸德縣門下賊曹;
還有一人名叫朱銘,膠東國人,此番被吏部任命為平原郡合陽縣主記事
此時,四人策馬來到一處馳道的岔路口,從這裏可以向東、向南行進,四人準備在這裏分手作別。
四人寒暄一陣之後,張啟拱手說道:“咱們終有一別,此番前往各地,咱們四人一定要趕出一番事業來,讓那些門閥士族刮目相看,也好不讓天家失望!”
許飛、朱銘、高雲三人也是紛紛拱手,說道:“定當如此!”
天子劉洵準備從兩方麵下手,博聞社主事李據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提前造出聲勢,以《長安月報》的廣泛影響力為基礎,宣揚此番會試的正確性,已經選拔寒門人才的必要性。
對於這一點,博聞社主事李據當即領命,不過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天家,臣以為此事是不是讓新聞部也介入進來?雖然博聞社的影響力很大,但是畢竟獨木難支,最好通過新聞部的管製,讓各地郡國的主要報社也一同站出來造聲勢!”
天子劉洵予以認可:“朕會詔令門下省新聞社,不過此事還是要由博聞社率先提出,也必須由博聞社牽頭才好!”
“諾!”
而後,天子劉洵便對刑部尚書樊明說道:“刑部都民司和鎮撫司要立即行動起來,暗中調查民間門閥士族以及朝中大臣、特別是外朝諸臣的動向!刑部要及時了解各方門閥士族是否在暗中串聯,特別是有沒有暗中聯絡各地的報社!”
刑部尚書樊明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當即領命:“臣,領旨!”
天子劉洵與刑部尚書樊明、博聞社主事李據詳細商議之後,長安城便迎來了大漢第一場會試考試。
此番,位於未央宮東南方向的大漢會試院人滿為患,兵部尚書史曾親自率領南軍兵馬早早趕來,封鎖了會試院周邊的街巷,將圍觀的百姓攔在了百步之外。
同時,殿前司衛尉金安上也奉詔令統帥羽林衛八百鐵騎出動,在未央宮和會試院周邊不斷巡視,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上午,來自大漢各地郡國的數百名考生陸續趕來,眾人手中都舉著吏部文選司發放的會試號碼,憑借號碼一一搜身查驗、入場備考。
“甲字第十三號,備查!”
“丙字第九號,進場!”
“乙字第二十三號,進場!”
數百名考生排隊入場、秩序井然,周圍百步外圍觀的百姓很是新奇,還從未見到過這樣的人才選拔方式。
“天家真是大才,這樣的辦法比之前公平多了!”
“就是!征辟製是比拚名氣,誰名聲大就用誰,以至於不少欺名盜世之輩成了官吏!”
“還有那察舉製也是一樣,各地郡守舉薦之人多是其親族子弟,或者是有所關聯之人,真正有才學之輩,大多無法出頭!”
“還是天家力主的會試製公平,不管是門閥子弟還是平民百姓,甚至是乞丐,隻要有才學,都可以通過會試入朝為官,這才是我大漢應該有的氣象!”
在周邊百姓的議論聲中,數百考生陸續入場,兵部尚書史曾高聲說道:“封閉考場,任何人不得進出,違令者收押!”
“諾!”
上千名南軍將士轟然允諾,而後將大漢考試院徹底封閉。
同時,在數百京兆尹衙役的維持下,圍觀百姓逐漸安靜了下來,不過並沒有人離開,而是繼續等待著,準備看一看數百烤上散場時的景象。
一個時辰之後,會試第一場結束。
會試考試一共有三場,第一場考試的內容是基礎,主要考驗考生的文采和基本常識,這場考試比較簡單。
從明日的第二場考試開始,會試便開始分科,第二場一共分為三科,分別是知政、治軍、知術!
其中,知政便是考驗考生的治國理政能力,考試內容都是大漢的政治製度情況,以及民生、經濟、刑獄等各方各麵的情況。
治軍是考驗考生的軍事能力,考試內容是大漢的軍事製度、戰略眼光、戰術計謀、兵種搭配等等,算是某種程度的紙上談兵。不過,能夠通過治軍考試的考生都是具備一定軍事才能之人,天子劉洵會將這些人送入漢軍各部之中,充當各部將領的參謀,將來籌建了係統的軍事學院之後,還會讓這些人才迴籠重造,好好捶打一番。
至於知術考試,便是考驗考生的科技能力,考試內容都是各種格物、化學、生物知識,以及各類百工技巧等等,為的就是選拔出技術人才,發揚大漢的各項先進技術。
到了第三場考試,便是最終的選拔場次,所有通過了第二場分科考試的考生,將會在第三場對答難度更高的試卷,在這一場分出名次,而後吏部文選司會根據實際需要擇優錄用!
很快,一連三天的會試便結束了,數百考生或是興奮或是失落,除了在第二場分科考試中被刷下來的考生之外,剩餘通過的考生紛紛返迴了京兆尹安排好的館驛中等待消息。而那些被刷下來的考生,則是由京兆府提供盤纏,紛紛離開了長安城。
與此同時,吏部文選司和京兆府的上上下下開始忙碌起來,由文選司負責所有第三場試卷的審閱、判定,而京兆府則是負責相關試卷的押運以及看守事務。
未央宮,宣室殿。
“啟奏天家,會試的所有試卷已經收齊,臣已經調集了三十名部下日夜審閱,預計五日之後可以出結果!”
吏部尚書史高將會試的情況稟報一番,天子劉洵說道:“很好!五日之後將前三十名的卷子送過來,朕要翻看。同時,再從剩餘試卷中隨意抽取五十份卷子,朕同樣要翻看!”
“諾!”
吏部尚書史高又問道:“天家,臣詢問一下,此番吏部錄取多少人才合適?”
天子劉洵微微一愣,反問道:“難道吏部在會試之前沒有預案嗎?朕記得讓吏部準備好官吏空缺的名冊啊!”
吏部尚書史高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吏部卻是已經準備好朝中和各地官吏的空額情況,隻不過此番需要陸續的人數還需要天家欽定,總不能一次性將所有空缺都錄取完畢吧?”
天子劉洵猛然醒悟過來,雙手拍額笑著說道:“是朕孟浪了,竟然沒有反應過來!”
而後,天子劉洵與吏部尚書史高仔細商議了一番,最後決定根據實際的需要,擇優錄用三十九人!
五日之後,吏部將第三場會試成績前四十名的試卷呈報上來,同時還從剩餘試卷中隨即抽取了五十份試卷,一同送入未央宮宣室殿。
天子劉洵用了五天時間對這些試卷進行複核,確定吏部的判定基本上算是公正、公平的。
於是,天子劉洵詔令中書省起草張榜詔令,由尚書省吏部向天下頒布,朝廷擇優錄取前三十九名考生入朝為官。
這些被錄取的考生或是入朝進入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各部為小吏,從基層做起;或是外派到各地郡國為官,擔任地方各部的官吏。
不過,當這份詔令公布天下之後,吏部尚書史高再次入宮覲見天子劉洵,有些擔憂的說道:“天家,此番錄用的三十九人之中,有四人是寒門子弟,經過吏部的安排,全部外派到地方郡國為官。臣擔心……”
天子劉洵自然明白吏部尚書史高的意思,沉吟了一番,說道:“無妨!既然朕有心如此,就不怕那些門閥士族鬧事!”
吏部尚書史高微微皺眉,說道:“諾!隻是臣還是有些擔心,這四名寒門官吏到了地方上,會不會被同僚孤立……”
聽到這裏,天子劉洵的臉色微微一變,心中暗道:“這話算是說到重點了!”
這四名寒門子弟雖然被朝廷錄用為官,可是作為大漢第一批僅有的四名寒門官吏,到了地方上會遭到什麽樣的待遇?
要知道,此時大漢各地的官吏百分百都是出身門閥士族,這些人以及身後的家族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的圈子,不會讓任何圈子外的人隨意進來的,同時也不會讓任何人打破這個圈子!
天子劉洵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吏部要時刻關注這四人,如果他們四人真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吏部要及時予以製止,決不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吏部尚書史高拱手說道;“臣,領旨!”
數日之後,在長安城安門外,四名二十多歲的男子策馬同行,眾人一路有說有笑結伴而行。
隻見四人全都是粗布衣服,身上的行囊也是各有一個簡單的包袱而已,胯下的馬匹都是瘦弱的馱馬,一看就不是什麽豪門大戶。
為首一人名叫張啟,定襄郡人,是此番四名寒門官吏之一,被吏部任命為北海郡樂都縣主簙,與其同行的另外三人也是此番被錄取的寒門官吏。
一人名叫高雲,東海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為齊郡昭南縣廷掾;
一人名叫許飛,五原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為汝南郡歸德縣門下賊曹;
還有一人名叫朱銘,膠東國人,此番被吏部任命為平原郡合陽縣主記事
此時,四人策馬來到一處馳道的岔路口,從這裏可以向東、向南行進,四人準備在這裏分手作別。
四人寒暄一陣之後,張啟拱手說道:“咱們終有一別,此番前往各地,咱們四人一定要趕出一番事業來,讓那些門閥士族刮目相看,也好不讓天家失望!”
許飛、朱銘、高雲三人也是紛紛拱手,說道:“定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