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劉洵下旨廢除食邑製,執行九品中正製。
僅僅隔了兩日,天子劉洵再次下旨,將中書監給為中書省、將侍中寺改為門下省,撤銷丞相之職,改丞相為中書令,任命丞相魏相為中書令,繼續行使丞相之權。
不過對於門下令的人選,天子劉洵啟用了左馮翊蕭望之。
蕭望之乃是蕭何的後人,因通政事而被選任為平原郡太守,蕭望之向來想在朝廷為官,這下要遠離朝廷去作郡守,內心覺得很不得意,於是上疏說道:“天家憐愛百姓,擔心德化不能遍於天下,放出全部諫官去補郡吏,這是憂其末而忘其本的作法。朝中沒有諫諍之臣就不知過失,國內沒有明智達理之士就聽不到好的建議。希望天家選擇明經學、能溫故知新、精於策劃的士作為內臣,參與政事。諸侯聽到這樣,就知道朝廷重視接納意見考慮政事,沒有缺遺。像這樣不懈努力,就可建成周代成康那樣的太平世道。外郡即使有些不清明,也不必憂慮。”
天子劉洵收到奏章之後,深知望之通曉經術辦事穩重,論議有理,按照才能完全可以任宰相,但為了試試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為左馮翊。
這兩道聖旨頒布之後,朝野上下頓時為之震動,一時之間門閥士族出身的大臣紛紛上奏反對,短短三天的功夫,天子劉洵便收到了一百三十多份奏章!
天子劉洵雖然決心推行九品中正製、建立三省製度,但是麵對朝中如同浪潮一般的反對之聲,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於是,天子劉洵下詔召開朝議,準備平抑朝中的反對之聲。
可是天子劉洵千算萬算,最終還是低估了門閥士族勢力反對的決心!
此番朝議在未央宮宣室殿舉行,天子劉洵剛剛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拜,朝中反對九品中正製和三省製度的大臣便開始發難。
“啟奏天家,臣有奏!此番天家決意廢除食邑製,實為不妥!食邑製乃是沿襲前秦、商周之古製,不但製度完善而且已經深入人心。如果貿然廢除食邑製,勢必會引起天下動蕩、九州側目,屆時我大漢根基動蕩、人心思變,實為飛來之禍!”
“啟奏天家!臣以為所為的九品中正製雖然傳承於現有製度,但是其本質根本不適用,與我大漢之製度相悖逆,臣等奏請天家收迴成命!”
“天家!門下省和中書省、尚書省分丞相之權,於理不合!我大漢的丞相乃是高皇帝立下的百官之首,豈可隨意廢棄?以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來料理朝政,我大漢之國政遲早會敗壞無疑!”
一時間,大殿之中人聲鼎沸,不少反對的大臣不等天子劉洵準許,便開始大聲勸諫,一旁的中常侍耿國見狀大驚失色,當即上前兩步高聲喝道:“朝堂之上不可喧嘩!”
話音剛落,一名禦史大夫怒聲吼道:“放肆!我大漢朝堂之上,何時可以讓閹人隨意唿嗬了!”
緊接著,不少禦史言官便開始圍攻中常侍耿國,幾乎將中常侍耿國罵成了禍國殃民之輩。
眼見如此,中常侍耿國卻不敢反駁,畢竟自己的身份在這裏擺著,沒有天子劉洵的準許,自己絕不可以與朝中大臣相互攻訐。
“夠了!”
突然,天子劉洵暴起大喝一聲,一把將身前桌案上堆積起來的奏章推倒,而後瞪著滿朝文武大聲怒吼道:“以九品中正製取代食邑製,建立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分理朝政,乃是新政之事,爾等是在阻攔朕的新政嗎!”
眼見天子劉洵暴怒,滿朝文武稍稍收斂了一些,但是依然有不少大臣梗著脖子與天子劉洵爭辯。
“天家要行新政,臣等必定支持,可是推行新政也不能悖逆我大漢固有製度,還望天家三思!”
“如今天家之新政已經將朝廷官職修改得七零八落,長此以往,我大漢國政豈不會亂套!”
依然在與天子劉洵爭辯的二人,一個是司隸門閥王家子弟,一個是揚州門閥高家子弟,此二人在朝中均擔任禦史侍郎一職,此番反對聲潮中表現得尤為積極。
天子劉洵冷笑一聲,猛然指著二人咆哮道:“我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朕之新政,難道還能顛覆霸、王、道三家?笑話!”
那兩名禦史侍郎見狀怡然不懼,正要再說話,卻聽天子劉洵繼續吼道:“我大漢的國勢自新政開始以來,可曾衰落?我大漢的軍威自新政開始以來,可曾削弱?朕的新政,不但沒有削弱大漢之國力,反而讓朝廷府庫激增、民間富有、軍力更強!這些情況,難道你們看不到嗎?”
天子劉洵的一番話,頓時讓那兩名禦史侍郎啞口無言,即便想要反駁一番,但是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雙雙啞了火。
可是天子劉洵卻依然大聲怒吼著:“如今朕要繼續推行新政,要讓我大漢更加富強,你們卻橫加阻攔,為何?就是因為在這新政之下,你們家族的利益受到了削弱,是否!”
天子劉洵猛然間將這些門閥士族的“遮羞布”掀開,朝中文武百官頓時一片嘩然。
就連剛剛被任命為中書令的魏相、門下令的蕭望之也震驚不已,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更是臉色巨變,擔心此番天子劉洵會因為新政之事而與門閥士族徹底決裂!
三人焦急萬分,紛紛站出來準備在雙方之間周旋一番。
而尚書令丙吉與各部尚書也紛紛出列,眾人雖然大多都是門閥士族出身,但是此番卻無一例外的站在天子劉洵的一方,紛紛與反對此番改革的大臣展開辯論。
一時間在大殿之中人聲鼎沸,文武百官瞬間分成了兩派,開始互相爭論起來。
天子劉洵眉頭緊鎖的看著眼前的一幕,雖然自己已經料到朝中大臣會因為新政而產生分裂,畢竟新政的推行勢必會削弱一部分人的權柄,而增加另一部分人的權勢。
但是天子劉洵卻沒有想到,朝中大臣的分歧竟然如此之大,雙方開始激烈的爭吵,甚至有不少反對此番改革的大臣幾乎失控!
眼見如此,天子劉洵緩緩起身,而後走了下來,走到了文武百官之間,原本爭吵激烈的文武百官瞬間安靜了下來,紛紛各自歸位,閃出了一條道路來。
天子劉洵臉色鐵青的看著周圍的文武百官,心中氣惱不已。
“繼續吵啊!”
天子劉洵憤怒的咆哮了起來:“這就是我大漢的百官?這就是我大漢的脊梁?為了手中的權柄,不惜在朝堂之上形如潑婦!”
這一聲怒吼,頓時讓不少大臣羞愧難當,大部分文武百官都低下了頭。
旁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拱手說道:“天家,諸位大臣也是憂心國事,彼此政見不同罷了。還望天家息怒!”
天子劉洵沒有理睬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則是徑直走到了剛才那兩名禦史侍郎的跟前,冷聲說道:“不知二位愛卿是否熟悉大漢律?”
那兩名禦史侍郎微微一愣,沒想到天子劉洵竟然突然問到大漢律,都是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二人還是紛紛拱手行禮,說道:“臣,熟悉!”
“那就好!”
天子劉洵沉聲問道:“那二位愛卿說一說,咆哮朝堂、擾亂朝議,該當何罪!”
“啊!”
這兩名禦史侍郎都是臉色大變,二人沒想到天子劉洵會拿自己開刀,心中都有些慌亂。
一旁其餘幾名大臣紛紛站了出來,都為這兩名禦史侍郎開脫,可是天子劉洵直接瞪了過去,冷聲喝道:“此二人違反大漢律,諸位愛卿都是見證!難道你們要為他二人脫罪不成?”
天子劉洵的質問如同利刃一般,瞬間就劃過周圍大臣的心頭,紛紛退了迴去。
而後,天子劉洵指著那兩名禦史侍郎說道:“你們還有何話說?”
“天家!臣是一番為國之心,還請天家明鑒!”
“臣是一片忠心啊,天家萬勿怪罪!”
那兩名禦史侍郎紛紛拱手求饒,天子劉洵卻是扭頭便走,直接朝著龍椅走去。
“你們的這些話,還是留著跟刑部的人去說吧!”
天子劉洵的話音剛落,隻見四名南宮衛士大步走了進來,將那兩名禦史侍郎直接帶走。
周圍的文武大臣見狀都是震驚不已。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當即拱手說道:“天家!在朝堂之上,豈可因言獲罪啊!”
尚書令丙吉也拱手說道:“天家三思、三思啊!”
天子劉洵依然不理會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尚書令丙吉,而是指著另外幾名大臣,繼續說道:“來人!這幾位愛卿剛才也一同咆哮朝堂,立即押送刑部審議!”
“諾!”
隨著一陣應諾,十幾名南宮衛士衝進大殿,將數名門閥士族出身的大臣帶走,一時間大殿之上雅雀無聲。
次日,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尚書令丙吉等一眾大臣聯名上奏,請求天子劉洵寬恕被刑部關押的大臣。
天子劉洵見狀便下旨將眾人赦免。
數日之後,朝廷正式廢除食邑製,開始執行九品中正製,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同時開始構建,朝中再無人阻攔!
僅僅隔了兩日,天子劉洵再次下旨,將中書監給為中書省、將侍中寺改為門下省,撤銷丞相之職,改丞相為中書令,任命丞相魏相為中書令,繼續行使丞相之權。
不過對於門下令的人選,天子劉洵啟用了左馮翊蕭望之。
蕭望之乃是蕭何的後人,因通政事而被選任為平原郡太守,蕭望之向來想在朝廷為官,這下要遠離朝廷去作郡守,內心覺得很不得意,於是上疏說道:“天家憐愛百姓,擔心德化不能遍於天下,放出全部諫官去補郡吏,這是憂其末而忘其本的作法。朝中沒有諫諍之臣就不知過失,國內沒有明智達理之士就聽不到好的建議。希望天家選擇明經學、能溫故知新、精於策劃的士作為內臣,參與政事。諸侯聽到這樣,就知道朝廷重視接納意見考慮政事,沒有缺遺。像這樣不懈努力,就可建成周代成康那樣的太平世道。外郡即使有些不清明,也不必憂慮。”
天子劉洵收到奏章之後,深知望之通曉經術辦事穩重,論議有理,按照才能完全可以任宰相,但為了試試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為左馮翊。
這兩道聖旨頒布之後,朝野上下頓時為之震動,一時之間門閥士族出身的大臣紛紛上奏反對,短短三天的功夫,天子劉洵便收到了一百三十多份奏章!
天子劉洵雖然決心推行九品中正製、建立三省製度,但是麵對朝中如同浪潮一般的反對之聲,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於是,天子劉洵下詔召開朝議,準備平抑朝中的反對之聲。
可是天子劉洵千算萬算,最終還是低估了門閥士族勢力反對的決心!
此番朝議在未央宮宣室殿舉行,天子劉洵剛剛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拜,朝中反對九品中正製和三省製度的大臣便開始發難。
“啟奏天家,臣有奏!此番天家決意廢除食邑製,實為不妥!食邑製乃是沿襲前秦、商周之古製,不但製度完善而且已經深入人心。如果貿然廢除食邑製,勢必會引起天下動蕩、九州側目,屆時我大漢根基動蕩、人心思變,實為飛來之禍!”
“啟奏天家!臣以為所為的九品中正製雖然傳承於現有製度,但是其本質根本不適用,與我大漢之製度相悖逆,臣等奏請天家收迴成命!”
“天家!門下省和中書省、尚書省分丞相之權,於理不合!我大漢的丞相乃是高皇帝立下的百官之首,豈可隨意廢棄?以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來料理朝政,我大漢之國政遲早會敗壞無疑!”
一時間,大殿之中人聲鼎沸,不少反對的大臣不等天子劉洵準許,便開始大聲勸諫,一旁的中常侍耿國見狀大驚失色,當即上前兩步高聲喝道:“朝堂之上不可喧嘩!”
話音剛落,一名禦史大夫怒聲吼道:“放肆!我大漢朝堂之上,何時可以讓閹人隨意唿嗬了!”
緊接著,不少禦史言官便開始圍攻中常侍耿國,幾乎將中常侍耿國罵成了禍國殃民之輩。
眼見如此,中常侍耿國卻不敢反駁,畢竟自己的身份在這裏擺著,沒有天子劉洵的準許,自己絕不可以與朝中大臣相互攻訐。
“夠了!”
突然,天子劉洵暴起大喝一聲,一把將身前桌案上堆積起來的奏章推倒,而後瞪著滿朝文武大聲怒吼道:“以九品中正製取代食邑製,建立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分理朝政,乃是新政之事,爾等是在阻攔朕的新政嗎!”
眼見天子劉洵暴怒,滿朝文武稍稍收斂了一些,但是依然有不少大臣梗著脖子與天子劉洵爭辯。
“天家要行新政,臣等必定支持,可是推行新政也不能悖逆我大漢固有製度,還望天家三思!”
“如今天家之新政已經將朝廷官職修改得七零八落,長此以往,我大漢國政豈不會亂套!”
依然在與天子劉洵爭辯的二人,一個是司隸門閥王家子弟,一個是揚州門閥高家子弟,此二人在朝中均擔任禦史侍郎一職,此番反對聲潮中表現得尤為積極。
天子劉洵冷笑一聲,猛然指著二人咆哮道:“我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朕之新政,難道還能顛覆霸、王、道三家?笑話!”
那兩名禦史侍郎見狀怡然不懼,正要再說話,卻聽天子劉洵繼續吼道:“我大漢的國勢自新政開始以來,可曾衰落?我大漢的軍威自新政開始以來,可曾削弱?朕的新政,不但沒有削弱大漢之國力,反而讓朝廷府庫激增、民間富有、軍力更強!這些情況,難道你們看不到嗎?”
天子劉洵的一番話,頓時讓那兩名禦史侍郎啞口無言,即便想要反駁一番,但是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雙雙啞了火。
可是天子劉洵卻依然大聲怒吼著:“如今朕要繼續推行新政,要讓我大漢更加富強,你們卻橫加阻攔,為何?就是因為在這新政之下,你們家族的利益受到了削弱,是否!”
天子劉洵猛然間將這些門閥士族的“遮羞布”掀開,朝中文武百官頓時一片嘩然。
就連剛剛被任命為中書令的魏相、門下令的蕭望之也震驚不已,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更是臉色巨變,擔心此番天子劉洵會因為新政之事而與門閥士族徹底決裂!
三人焦急萬分,紛紛站出來準備在雙方之間周旋一番。
而尚書令丙吉與各部尚書也紛紛出列,眾人雖然大多都是門閥士族出身,但是此番卻無一例外的站在天子劉洵的一方,紛紛與反對此番改革的大臣展開辯論。
一時間在大殿之中人聲鼎沸,文武百官瞬間分成了兩派,開始互相爭論起來。
天子劉洵眉頭緊鎖的看著眼前的一幕,雖然自己已經料到朝中大臣會因為新政而產生分裂,畢竟新政的推行勢必會削弱一部分人的權柄,而增加另一部分人的權勢。
但是天子劉洵卻沒有想到,朝中大臣的分歧竟然如此之大,雙方開始激烈的爭吵,甚至有不少反對此番改革的大臣幾乎失控!
眼見如此,天子劉洵緩緩起身,而後走了下來,走到了文武百官之間,原本爭吵激烈的文武百官瞬間安靜了下來,紛紛各自歸位,閃出了一條道路來。
天子劉洵臉色鐵青的看著周圍的文武百官,心中氣惱不已。
“繼續吵啊!”
天子劉洵憤怒的咆哮了起來:“這就是我大漢的百官?這就是我大漢的脊梁?為了手中的權柄,不惜在朝堂之上形如潑婦!”
這一聲怒吼,頓時讓不少大臣羞愧難當,大部分文武百官都低下了頭。
旁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拱手說道:“天家,諸位大臣也是憂心國事,彼此政見不同罷了。還望天家息怒!”
天子劉洵沒有理睬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則是徑直走到了剛才那兩名禦史侍郎的跟前,冷聲說道:“不知二位愛卿是否熟悉大漢律?”
那兩名禦史侍郎微微一愣,沒想到天子劉洵竟然突然問到大漢律,都是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二人還是紛紛拱手行禮,說道:“臣,熟悉!”
“那就好!”
天子劉洵沉聲問道:“那二位愛卿說一說,咆哮朝堂、擾亂朝議,該當何罪!”
“啊!”
這兩名禦史侍郎都是臉色大變,二人沒想到天子劉洵會拿自己開刀,心中都有些慌亂。
一旁其餘幾名大臣紛紛站了出來,都為這兩名禦史侍郎開脫,可是天子劉洵直接瞪了過去,冷聲喝道:“此二人違反大漢律,諸位愛卿都是見證!難道你們要為他二人脫罪不成?”
天子劉洵的質問如同利刃一般,瞬間就劃過周圍大臣的心頭,紛紛退了迴去。
而後,天子劉洵指著那兩名禦史侍郎說道:“你們還有何話說?”
“天家!臣是一番為國之心,還請天家明鑒!”
“臣是一片忠心啊,天家萬勿怪罪!”
那兩名禦史侍郎紛紛拱手求饒,天子劉洵卻是扭頭便走,直接朝著龍椅走去。
“你們的這些話,還是留著跟刑部的人去說吧!”
天子劉洵的話音剛落,隻見四名南宮衛士大步走了進來,將那兩名禦史侍郎直接帶走。
周圍的文武大臣見狀都是震驚不已。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當即拱手說道:“天家!在朝堂之上,豈可因言獲罪啊!”
尚書令丙吉也拱手說道:“天家三思、三思啊!”
天子劉洵依然不理會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尚書令丙吉,而是指著另外幾名大臣,繼續說道:“來人!這幾位愛卿剛才也一同咆哮朝堂,立即押送刑部審議!”
“諾!”
隨著一陣應諾,十幾名南宮衛士衝進大殿,將數名門閥士族出身的大臣帶走,一時間大殿之上雅雀無聲。
次日,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尚書令丙吉等一眾大臣聯名上奏,請求天子劉洵寬恕被刑部關押的大臣。
天子劉洵見狀便下旨將眾人赦免。
數日之後,朝廷正式廢除食邑製,開始執行九品中正製,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同時開始構建,朝中再無人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