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未央宮內,劉洵算是有了幾個可以信賴的部下,雖然這些人還形成不了什麽勢力,也沒有什麽經邦濟世的大本事,不過也算是給了劉洵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劉洵處理完未央宮內的事情之後,也暫時等待了一段時間,平靜了足足一個多月的時間,眼見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劉洵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期間,侍郎史高、侍郎史曾、侍郎史玄三人都對劉洵暗中發展心腹的計劃持保留態度。
因為在三人看來,劉洵此時的做法有些冒進了,即便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放鬆了對未央宮的管控,但是也不能如此大動幹戈,這樣做會讓大司馬大將軍重新將注意力放到宮內。
劉洵對於三人的勸諫很是欣慰,明白三人都是對自己好,同時三人也都看到了事情的關鍵點。
不過劉洵依然我行我素,繼續準備執行自己的計劃,因為劉洵明白時不我待的道理,必須盡快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勢力和人脈,隻有這樣自己才能不受製於人!
而後,劉洵便開始思考如何調換許平君身邊的小黃門和宮女,將自己心愛的女人保護好,防止曆史上悲劇的發生。
曆史上許平君的死就如同一個魔咒一般,始終縈繞在劉洵的心間,揮之不去,到了如今正逐漸演變成噩夢一般的存在,讓劉洵心中痛苦不已。
這麽長時間以來,劉洵已經受夠了這種夢魘一般的感覺,也無法承受失去許平君的打擊,於是便緊鑼密鼓的開始謀劃起來,準備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小黃門、宮女。
這一日,劉洵將中常侍耿國、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三人召集起來,同時讓中常侍耿國的幾個心腹把守住宣室殿偏殿的大門。
三人到齊之後,心中都是有一種不安的感覺,都意識到劉洵肯定是下定了某些決心。
“朕,準備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宦官和宮女,你們立即著手開始安排,一定要安排心腹之人,務必將皇後保護起來!”
三人聞言心中都是一驚:天家有些操之過急了!
此時,三人互相看了看,而後侍郎史高拱手說道;“天家,此事是否暫緩一些時日?如今天家剛剛調換了未央宮內的部分人手,雖然大司馬大將軍尚未作出任何反應,但是並不表示大司馬大將軍不清楚此事!天家還是應該謹慎而為,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劉洵聽完之後微微皺眉,但是依然沒有發怒,隻是說道:“皇後的安危豈可緩緩圖之?朕,必須盡快調換人手!”
侍郎史玄拱手說道:“天家,如今大司馬大將軍雖然沒有什麽迴應,但誰也不知道大司馬大將軍在想什麽。如果天家貿然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小黃門、侍女,難保不會激怒大司馬大將軍,到時候朝中少不得再掀起一陣波瀾!”
說到這裏,侍郎史玄憂慮不已,拱手說道:“天家,萬事都要以穩妥為先啊!”
劉洵沉吟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之後,還是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此事朕意已決,無需多言!今日召你們前來,隻是議一議如何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人手,其餘的話不必再說了!”
眼見劉洵如此說,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不禁對視一眼,二人都是微微一歎,雖然還是想要勸諫劉洵,但是眼見劉洵態度堅決,又不敢說得過深,隻好重重一歎。
這時,中常侍耿國思索了一番,而後說道:“天家,如今宮中的人手沒有多少,部署在未央宮內各處已經是捉襟見肘了,短時間內沒有足夠的人手調往長樂宮金華殿,仆需要時間來安排!”
話音剛落,侍郎史高、侍郎史玄都向中常侍耿國投去了讚許的眼神,此時此刻二人心中對這個宦官充滿了好感。
劉洵則是瞪了耿國一眼,此時劉洵不知道為什麽,一想起皇後許平君便心神不定,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好像許平君身邊已經埋伏了霍家的人手,弄得劉洵心神不寧。
“人手不足?”
劉洵眉頭緊鎖的看了看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而後說道:“既然人手不足,那就從宮中的許家、史家、丙家、張家子弟中抽點人手,分批調往長樂宮金華殿去!”
劉洵說完之後,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頓時大驚,紛紛說道:“天家,如此一來,必然會驚動大司馬大將軍,後果不堪設想啊!”
劉洵聞言也是猶豫了一番,不過幾經糾結之後,劉洵心中還是擔憂戰勝了理智,此時皇後許平君的安危已經勝過了一切。
同時,劉洵也是在賭,劉洵賭霍光不敢因為調換小黃門、宮女這種事情與自己為難!
此時劉洵已經看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霍光是打心裏想要做一個大漢帝國的忠臣,就從這一點來看,霍光絕不會做出什麽危害大漢社稷的事情。
就算之前廢黜昌邑王之事,霍光也是站在維護大漢帝國社稷的立場上行事的,雖然其中也夾雜著霍光的一些私心,但決掩蓋不了整體的事實!
這也正是劉洵的依仗:隻要自己代表了大漢帝國的皇權正統,隻要自己的存在不會危害大漢帝國,霍光就絕不會輕易對自己下手!
所以,雖然看起來劉洵急切的想要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小黃門、宮女很是不妥,其實劉洵心中已經對此事思慮再三,如此行事也是有依仗的!
不過,對於這些話,劉洵卻不能對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說起。
劉洵看著焦急萬分的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說道:“你們也不要焦急,此事朕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們盡管按照朕的旨意去安排便好。同時,你們盡可能的關注大司馬大將軍的動向,有事及時向朕奏報!”
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眼見劉洵心意已決,明白此事已經沒有挽迴的餘地了,於是便橫下心來準備與劉洵共進退,紛紛拱手說道:“諾!請天家安心,臣(仆)定當竭盡全力!”
從次日開始,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便開始暗中抽調人手,想盡了辦法,陸續從建昌宮、未央宮各處抽調了八人。
這八人之中,有三人是史家子弟,有兩人的丙家子弟,有兩人是張家子弟,這七人都是各家的郎官子弟。
此外,中常侍耿國從未央宮抽調了一名心腹小黃門,與另外七名郎官一同,分四批調往了長樂宮金華段各處。
直到十幾天之後,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才陸續料理完了首尾,並且向劉洵複命。
收到消息之後,劉洵心中稍稍踏實了不少,同時又開始擔心起霍光那邊,便對侍郎史高吩咐道:“大司馬大將軍那邊一旦有什麽動靜,及時向朕稟報!”
侍郎史高也是擔心這一點,雖然以目前天子劉洵的聲望,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不太可能強行廢黜天子,但是難保不會做出別的過激反應!
不過此時木已成舟,侍郎史高也隻能拱手說道:“諾!”
與此同時,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其實在三天以前就已經聽到了風聲,並且讓度遼將軍範明友去查探。
這一查不要緊,隻用了兩天的功夫,霍光便弄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心中憤懣不已。
“天家這是信不過老夫嗎?”
此時隻有度遼將軍範明友一人在身旁,霍光沒有什麽顧忌的大聲說道;“皇後貴為國母,居住在深宮之中,天家竟然暗中調換了皇後身邊的侍從,這是什麽意思?難道天家是擔心有人謀害皇後?”
範明友想了一下,說道:“啟稟大司馬大將軍,天家此舉雖然是瞞著咱們霍家的,但是夜也並不算是什麽大事,隻不過是調換了幾個侍郎、小黃門而已,天家似乎、似乎……”
霍光瞪了範明友一眼,說道:“似乎天家還有這點權力,是嗎?”
範明友眼見霍光怒氣衝衝的樣子,一時之間不敢接話,隻好拱手示意,低頭不語。
霍光頓了頓,而後眉頭微皺的說道:“此事決不能不了了之,老夫必須想想對策!”
範明友心中一驚,雖然自己是霍家人,並且也會站在霍家的立場上做事,但也不願意看著天子受到威脅,畢竟天子劉洵與昌邑王不同,稱得上是一位明主,在範明友的心中皇權還是至高無上的。
於是,範明友想了一下,說道:“啟稟大司馬大將軍,天家此舉說起來也並不算是過錯啊!”
霍光沉吟了一番,而後微微一歎,說道:“老夫又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是……”
說到一半,霍光搖了搖頭,說道:“也罷,先這樣吧,此事老夫還要再想一想!”
範明友看著霍光猶豫的樣子,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又不好再勸說什麽,隻好拱手告退了。
劉洵處理完未央宮內的事情之後,也暫時等待了一段時間,平靜了足足一個多月的時間,眼見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劉洵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期間,侍郎史高、侍郎史曾、侍郎史玄三人都對劉洵暗中發展心腹的計劃持保留態度。
因為在三人看來,劉洵此時的做法有些冒進了,即便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放鬆了對未央宮的管控,但是也不能如此大動幹戈,這樣做會讓大司馬大將軍重新將注意力放到宮內。
劉洵對於三人的勸諫很是欣慰,明白三人都是對自己好,同時三人也都看到了事情的關鍵點。
不過劉洵依然我行我素,繼續準備執行自己的計劃,因為劉洵明白時不我待的道理,必須盡快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勢力和人脈,隻有這樣自己才能不受製於人!
而後,劉洵便開始思考如何調換許平君身邊的小黃門和宮女,將自己心愛的女人保護好,防止曆史上悲劇的發生。
曆史上許平君的死就如同一個魔咒一般,始終縈繞在劉洵的心間,揮之不去,到了如今正逐漸演變成噩夢一般的存在,讓劉洵心中痛苦不已。
這麽長時間以來,劉洵已經受夠了這種夢魘一般的感覺,也無法承受失去許平君的打擊,於是便緊鑼密鼓的開始謀劃起來,準備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小黃門、宮女。
這一日,劉洵將中常侍耿國、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三人召集起來,同時讓中常侍耿國的幾個心腹把守住宣室殿偏殿的大門。
三人到齊之後,心中都是有一種不安的感覺,都意識到劉洵肯定是下定了某些決心。
“朕,準備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宦官和宮女,你們立即著手開始安排,一定要安排心腹之人,務必將皇後保護起來!”
三人聞言心中都是一驚:天家有些操之過急了!
此時,三人互相看了看,而後侍郎史高拱手說道;“天家,此事是否暫緩一些時日?如今天家剛剛調換了未央宮內的部分人手,雖然大司馬大將軍尚未作出任何反應,但是並不表示大司馬大將軍不清楚此事!天家還是應該謹慎而為,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劉洵聽完之後微微皺眉,但是依然沒有發怒,隻是說道:“皇後的安危豈可緩緩圖之?朕,必須盡快調換人手!”
侍郎史玄拱手說道:“天家,如今大司馬大將軍雖然沒有什麽迴應,但誰也不知道大司馬大將軍在想什麽。如果天家貿然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小黃門、侍女,難保不會激怒大司馬大將軍,到時候朝中少不得再掀起一陣波瀾!”
說到這裏,侍郎史玄憂慮不已,拱手說道:“天家,萬事都要以穩妥為先啊!”
劉洵沉吟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之後,還是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此事朕意已決,無需多言!今日召你們前來,隻是議一議如何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人手,其餘的話不必再說了!”
眼見劉洵如此說,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不禁對視一眼,二人都是微微一歎,雖然還是想要勸諫劉洵,但是眼見劉洵態度堅決,又不敢說得過深,隻好重重一歎。
這時,中常侍耿國思索了一番,而後說道:“天家,如今宮中的人手沒有多少,部署在未央宮內各處已經是捉襟見肘了,短時間內沒有足夠的人手調往長樂宮金華殿,仆需要時間來安排!”
話音剛落,侍郎史高、侍郎史玄都向中常侍耿國投去了讚許的眼神,此時此刻二人心中對這個宦官充滿了好感。
劉洵則是瞪了耿國一眼,此時劉洵不知道為什麽,一想起皇後許平君便心神不定,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好像許平君身邊已經埋伏了霍家的人手,弄得劉洵心神不寧。
“人手不足?”
劉洵眉頭緊鎖的看了看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而後說道:“既然人手不足,那就從宮中的許家、史家、丙家、張家子弟中抽點人手,分批調往長樂宮金華殿去!”
劉洵說完之後,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頓時大驚,紛紛說道:“天家,如此一來,必然會驚動大司馬大將軍,後果不堪設想啊!”
劉洵聞言也是猶豫了一番,不過幾經糾結之後,劉洵心中還是擔憂戰勝了理智,此時皇後許平君的安危已經勝過了一切。
同時,劉洵也是在賭,劉洵賭霍光不敢因為調換小黃門、宮女這種事情與自己為難!
此時劉洵已經看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霍光是打心裏想要做一個大漢帝國的忠臣,就從這一點來看,霍光絕不會做出什麽危害大漢社稷的事情。
就算之前廢黜昌邑王之事,霍光也是站在維護大漢帝國社稷的立場上行事的,雖然其中也夾雜著霍光的一些私心,但決掩蓋不了整體的事實!
這也正是劉洵的依仗:隻要自己代表了大漢帝國的皇權正統,隻要自己的存在不會危害大漢帝國,霍光就絕不會輕易對自己下手!
所以,雖然看起來劉洵急切的想要調換長樂宮金華殿的小黃門、宮女很是不妥,其實劉洵心中已經對此事思慮再三,如此行事也是有依仗的!
不過,對於這些話,劉洵卻不能對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說起。
劉洵看著焦急萬分的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說道:“你們也不要焦急,此事朕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們盡管按照朕的旨意去安排便好。同時,你們盡可能的關注大司馬大將軍的動向,有事及時向朕奏報!”
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眼見劉洵心意已決,明白此事已經沒有挽迴的餘地了,於是便橫下心來準備與劉洵共進退,紛紛拱手說道:“諾!請天家安心,臣(仆)定當竭盡全力!”
從次日開始,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便開始暗中抽調人手,想盡了辦法,陸續從建昌宮、未央宮各處抽調了八人。
這八人之中,有三人是史家子弟,有兩人的丙家子弟,有兩人是張家子弟,這七人都是各家的郎官子弟。
此外,中常侍耿國從未央宮抽調了一名心腹小黃門,與另外七名郎官一同,分四批調往了長樂宮金華段各處。
直到十幾天之後,侍郎史高、侍郎史玄、中常侍耿國三人才陸續料理完了首尾,並且向劉洵複命。
收到消息之後,劉洵心中稍稍踏實了不少,同時又開始擔心起霍光那邊,便對侍郎史高吩咐道:“大司馬大將軍那邊一旦有什麽動靜,及時向朕稟報!”
侍郎史高也是擔心這一點,雖然以目前天子劉洵的聲望,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不太可能強行廢黜天子,但是難保不會做出別的過激反應!
不過此時木已成舟,侍郎史高也隻能拱手說道:“諾!”
與此同時,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其實在三天以前就已經聽到了風聲,並且讓度遼將軍範明友去查探。
這一查不要緊,隻用了兩天的功夫,霍光便弄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心中憤懣不已。
“天家這是信不過老夫嗎?”
此時隻有度遼將軍範明友一人在身旁,霍光沒有什麽顧忌的大聲說道;“皇後貴為國母,居住在深宮之中,天家竟然暗中調換了皇後身邊的侍從,這是什麽意思?難道天家是擔心有人謀害皇後?”
範明友想了一下,說道:“啟稟大司馬大將軍,天家此舉雖然是瞞著咱們霍家的,但是夜也並不算是什麽大事,隻不過是調換了幾個侍郎、小黃門而已,天家似乎、似乎……”
霍光瞪了範明友一眼,說道:“似乎天家還有這點權力,是嗎?”
範明友眼見霍光怒氣衝衝的樣子,一時之間不敢接話,隻好拱手示意,低頭不語。
霍光頓了頓,而後眉頭微皺的說道:“此事決不能不了了之,老夫必須想想對策!”
範明友心中一驚,雖然自己是霍家人,並且也會站在霍家的立場上做事,但也不願意看著天子受到威脅,畢竟天子劉洵與昌邑王不同,稱得上是一位明主,在範明友的心中皇權還是至高無上的。
於是,範明友想了一下,說道:“啟稟大司馬大將軍,天家此舉說起來也並不算是過錯啊!”
霍光沉吟了一番,而後微微一歎,說道:“老夫又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是……”
說到一半,霍光搖了搖頭,說道:“也罷,先這樣吧,此事老夫還要再想一想!”
範明友看著霍光猶豫的樣子,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又不好再勸說什麽,隻好拱手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