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始元年五月。
朝廷陸續向三輔、漁陽郡、巴蜀地區運送賑災錢糧,並且免除了三地三年的租稅,極大地緩解了三地的災情,受災的十幾萬百姓得到了最基本的救濟,竟然奇跡般的沒有出現動~亂。
這樣的結果,讓劉洵很是滿意,同時也對此時大漢帝國的行政效率非常滿意。
要知道,此時大漢帝國並沒有後世那樣的道路網絡,運送物資完全就是依靠人挑馬拉,走的道路大多也是泥土路,甚至是山間小路。能夠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調集巨量的錢糧,並且運送到東、西、南三個方向的災區,這樣的動員力量堪稱奇跡!
同時,劉洵也意識到,如果將這些賑災錢糧換成軍隊的話,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一定非常強悍!
不過就在劉洵感歎大漢帝國的高效率之時,侍郎史高忽然求見。
“天家,進來朝中有些傳言,似乎是對大司農不利的!”
“田延年?”
劉洵暗暗吃驚,田延年可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心腹,堪稱左膀右臂啊,朝中竟然有人對田延年不利?
“知道是那些人想要對田延年不利嗎?”
侍郎史高說道:“很多,有數名禦史、還有京兆尹趙廣漢、丞相蔡義、中郎將趙充國、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張安世、度遼將軍範明友等等!”
劉洵聽完之後非常吃驚,這些想要對田延年不利的朝臣之中,有霍家宗親,有霍光的親信,還有丞相蔡義這樣的“中立派”,也有趙充國這樣與霍光貌合神離的“反對派”,可以說朝中各方勢力都包括其中了。
“這麽說起來,大司農田延年這是犯了眾怒啊!”
侍郎史高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據說是大司農田延年涉嫌貪汙,而且貪汙的還是此番賑濟災民的錢糧!”
聽到這裏,劉洵勃然大怒,吼道:“田延年想要幹什麽?竟然連賑濟災民的物資都要貪~墨!”
侍郎史高眼見劉洵動怒,急忙說道:“天家息怒,此事朝臣正在搜尋證據,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查明,天家不宜如此動怒。而且,此事還需要大司馬大將軍那邊……”
說到這裏,侍郎史高便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遠處的小黃門已經注意到劉洵動怒,正在朝著這邊觀望。
劉洵深唿一口氣,壓住了心中的怒火,說道:“朝中大臣的動向盡量打探一番,不過不要引起大司馬大將軍的注意。”
侍郎史高急忙答應下來。
幾日後,宣室殿朝議。
侍禦史嚴延年出列說道:“啟奏天家,臣有奏議!”
嚴延年話音未落,大殿之中的群臣便議論起來,再加上近來一段時間關於田延年貪墨的傳聞,不少朝臣都看向了班列之中的大司農田延年。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也眉頭微皺,迴頭看了看嚴延年,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原來是侍禦史嚴大人,愛卿請講!”
“啟奏天家,臣要彈劾大司農田延年,貪贓枉法、罪不容誅!”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劉洵微微皺眉,看了一眼霍光,隻見其眉頭緊鎖,臉色很是難看,顯然是動了肝火。
而後,劉洵又看了看大司農田延年,隻見其滿臉漲紅,正瞪著嚴延年發狠,大有要與嚴延年同歸於盡的架勢。
眼見如此,劉洵也是心中一跳,這樣的場景自己還是頭一次見到,就不知道此番嚴延年能不能成功扳倒大司農田延年了!
“愛卿要彈劾大司農田延年?不知大司農所犯何事?”
嚴延年昂首說道:“啟奏天家,據臣暗中查訪,大司農田延年貪贓枉法,光是此番朝廷調撥三輔、漁陽郡、巴蜀地區的站在錢糧,田延年便貪墨了足足三成!”
說完,嚴延年便招唿四名南宮衛士上殿,將兩大摞竹簡抬了上來,說道:“天家請看,這些就是大司農田延年貪墨賑災錢糧的鐵證!除此之外,田延年貪墨的事項還有許多,臣正在湊羅證據,不日便可呈交天家!”
此時,整個大殿都鴉雀無聲,劉洵聽聞田延年竟然貪墨了三成的賑災錢糧,頓時勃然大怒,沒想到田延年竟然是這種喪心病狂之人!
“大司農!你有何話說?”
大司農田延年此時冷汗直冒,急忙跪了下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理由為自己辯解。
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張安世、度遼將軍範明友三人紛紛出列,三人的意思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朝廷必須嚴懲大司農田延年。
其餘文武大臣也是群情激奮,雖然朝中不少大臣也或多或少會有貪墨的情況發生,但從來沒有人像田延年這樣,竟然敢貪墨朝廷的賑濟錢糧,而且數目還如此巨大!
不過此時劉洵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看向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問道:“就大司農田延年貪墨賑災錢糧一事,不知大司馬大將軍怎麽看?”
霍光臉色鐵青,雖然自己有心保護田延年,可無奈此時田延年已經犯了眾怒,就連自己的女婿度遼將軍範明友,以及另外兩名心腹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張安世都在彈劾田延年,可見事態之嚴重。
不過,霍光還是準備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保住田延年,畢竟大司農這個位置不容有失,這可是總管大漢全國錢糧國稅的關鍵位置,必須要掌控在己方手中!
於是霍光拱手說道:“啟稟天家,臣以為大司農田延年貪墨一事應該甚重,雖然侍禦史嚴延年提供了不少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還需要進一步核實,即便大司農真的貪墨了,也要經過朝廷公議才能定罪。所以……”
霍光狠狠的瞪了大司農田延年一眼,而後繼續說道:“臣建議擇擔當之臣負責此案,待到案情查明之後,再做定奪!”
劉洵自然知道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是想要保下田延年,所以才會拖延時間,以便暗中操作為田延年贖罪。
不過劉洵麵對霍光的提議卻無法拒絕,畢竟霍光的提議也是符合大漢律的,於是便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所言在理,朕……”
就在這時,侍禦史嚴延年再次大聲說道:“天家且慢!”
霍光眉頭緊鎖,看向嚴延年,冷聲說道:“怎麽,侍禦史還有話說?”
劉洵也看向了嚴延年,問道:“侍禦史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侍禦史嚴延年大聲說道:“啟奏天家,大司農田延年貪墨賑災錢糧隻是其一,臣還有事要彈劾!”
說到這裏,霍光也不禁心頭一跳,竟然沒想到田延年竟然還有把柄落在嚴延年手中。
而跪在地上的田延年更是渾身一震,迴頭看向嚴延年的眼神都充滿了恐懼。
忽然之間,劉洵意識到此番也許是一個機會,一個剪除霍光黨羽的大好機會!
於是,劉洵說道:“侍禦史嚴延年!你雖然是職責在身,但說話也要講證據,絕不可肆意胡說!”
“臣有證據!”
說完,侍禦史嚴延年又招唿南宮衛士,將一些竹簡搬了進來。
嚴延年指著這些竹簡說道:“啟奏天家,這些就是臣再次彈劾大司農田延年的證據!”
說到這裏,嚴延年指著跪在地上的田延年,大聲說道:“朝廷修建先帝孝昭皇帝陵墓,租賃民間車輛上千輛,征發民夫八萬餘人,大司農田延年負責撥付錢糧。期間田延年暗中操作,貪汙了三千萬錢!”
嚴延年痛心疾首的大聲吼道:“天家,足足三千萬錢啊,這些都是為先帝修建陵墓的錢糧!”
聽到這裏,劉洵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大司農田延年明明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怎麽能幹出如此之事!
為帝王修陵墓而趁機貪汙,此舉已經犯了大忌諱,此時幾乎滿朝文武都感到怒不可遏,就連不少霍家一黨的官吏都惱怒不已。
不光中郎將趙充國等大臣紛紛怒斥田延年,就連武衛中郎將霍禹、度遼將軍範明友、光祿大夫張朔等人都是憤怒不已,紛紛怒斥田延年。
眼見如此,霍光的臉上忽青忽白,已經被田延年氣到幾乎顫抖,沒想到田延年竟然如此貪財,連給孝昭皇帝修建陵墓的錢糧都要貪墨!
霍光也安耐不住心中的憤怒,在大殿上怒聲訓斥了田延年,恨不得上去踢幾腳才解氣。
劉洵見狀神色冷峻,盯著田延年一言不發,心中卻是在暗暗盤算著,該如何拿掉田延年,又能不讓霍光記恨自己。
過了一會兒,霍光出了些怒火,便對劉洵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提議將大司農田延年革職下獄,待案情查明之後,再做定奪!”
劉洵沉吟了一番,明白霍光肯定還是要保一保田延年的,自己不能真的將其革職下獄,不然大司農一職便會成為朝中爭搶的焦點,而田延年的罪行反而會不被重視。
於是,劉洵說道:“在案情查明之前,大司農田延年先返迴家中反省,並由大司馬大將軍負責看管。待朝廷仔細核查之後,如大司農真的有罪,再下獄不遲!”
朝廷陸續向三輔、漁陽郡、巴蜀地區運送賑災錢糧,並且免除了三地三年的租稅,極大地緩解了三地的災情,受災的十幾萬百姓得到了最基本的救濟,竟然奇跡般的沒有出現動~亂。
這樣的結果,讓劉洵很是滿意,同時也對此時大漢帝國的行政效率非常滿意。
要知道,此時大漢帝國並沒有後世那樣的道路網絡,運送物資完全就是依靠人挑馬拉,走的道路大多也是泥土路,甚至是山間小路。能夠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調集巨量的錢糧,並且運送到東、西、南三個方向的災區,這樣的動員力量堪稱奇跡!
同時,劉洵也意識到,如果將這些賑災錢糧換成軍隊的話,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一定非常強悍!
不過就在劉洵感歎大漢帝國的高效率之時,侍郎史高忽然求見。
“天家,進來朝中有些傳言,似乎是對大司農不利的!”
“田延年?”
劉洵暗暗吃驚,田延年可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心腹,堪稱左膀右臂啊,朝中竟然有人對田延年不利?
“知道是那些人想要對田延年不利嗎?”
侍郎史高說道:“很多,有數名禦史、還有京兆尹趙廣漢、丞相蔡義、中郎將趙充國、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張安世、度遼將軍範明友等等!”
劉洵聽完之後非常吃驚,這些想要對田延年不利的朝臣之中,有霍家宗親,有霍光的親信,還有丞相蔡義這樣的“中立派”,也有趙充國這樣與霍光貌合神離的“反對派”,可以說朝中各方勢力都包括其中了。
“這麽說起來,大司農田延年這是犯了眾怒啊!”
侍郎史高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據說是大司農田延年涉嫌貪汙,而且貪汙的還是此番賑濟災民的錢糧!”
聽到這裏,劉洵勃然大怒,吼道:“田延年想要幹什麽?竟然連賑濟災民的物資都要貪~墨!”
侍郎史高眼見劉洵動怒,急忙說道:“天家息怒,此事朝臣正在搜尋證據,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查明,天家不宜如此動怒。而且,此事還需要大司馬大將軍那邊……”
說到這裏,侍郎史高便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遠處的小黃門已經注意到劉洵動怒,正在朝著這邊觀望。
劉洵深唿一口氣,壓住了心中的怒火,說道:“朝中大臣的動向盡量打探一番,不過不要引起大司馬大將軍的注意。”
侍郎史高急忙答應下來。
幾日後,宣室殿朝議。
侍禦史嚴延年出列說道:“啟奏天家,臣有奏議!”
嚴延年話音未落,大殿之中的群臣便議論起來,再加上近來一段時間關於田延年貪墨的傳聞,不少朝臣都看向了班列之中的大司農田延年。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也眉頭微皺,迴頭看了看嚴延年,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原來是侍禦史嚴大人,愛卿請講!”
“啟奏天家,臣要彈劾大司農田延年,貪贓枉法、罪不容誅!”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劉洵微微皺眉,看了一眼霍光,隻見其眉頭緊鎖,臉色很是難看,顯然是動了肝火。
而後,劉洵又看了看大司農田延年,隻見其滿臉漲紅,正瞪著嚴延年發狠,大有要與嚴延年同歸於盡的架勢。
眼見如此,劉洵也是心中一跳,這樣的場景自己還是頭一次見到,就不知道此番嚴延年能不能成功扳倒大司農田延年了!
“愛卿要彈劾大司農田延年?不知大司農所犯何事?”
嚴延年昂首說道:“啟奏天家,據臣暗中查訪,大司農田延年貪贓枉法,光是此番朝廷調撥三輔、漁陽郡、巴蜀地區的站在錢糧,田延年便貪墨了足足三成!”
說完,嚴延年便招唿四名南宮衛士上殿,將兩大摞竹簡抬了上來,說道:“天家請看,這些就是大司農田延年貪墨賑災錢糧的鐵證!除此之外,田延年貪墨的事項還有許多,臣正在湊羅證據,不日便可呈交天家!”
此時,整個大殿都鴉雀無聲,劉洵聽聞田延年竟然貪墨了三成的賑災錢糧,頓時勃然大怒,沒想到田延年竟然是這種喪心病狂之人!
“大司農!你有何話說?”
大司農田延年此時冷汗直冒,急忙跪了下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理由為自己辯解。
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張安世、度遼將軍範明友三人紛紛出列,三人的意思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朝廷必須嚴懲大司農田延年。
其餘文武大臣也是群情激奮,雖然朝中不少大臣也或多或少會有貪墨的情況發生,但從來沒有人像田延年這樣,竟然敢貪墨朝廷的賑濟錢糧,而且數目還如此巨大!
不過此時劉洵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看向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問道:“就大司農田延年貪墨賑災錢糧一事,不知大司馬大將軍怎麽看?”
霍光臉色鐵青,雖然自己有心保護田延年,可無奈此時田延年已經犯了眾怒,就連自己的女婿度遼將軍範明友,以及另外兩名心腹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張安世都在彈劾田延年,可見事態之嚴重。
不過,霍光還是準備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保住田延年,畢竟大司農這個位置不容有失,這可是總管大漢全國錢糧國稅的關鍵位置,必須要掌控在己方手中!
於是霍光拱手說道:“啟稟天家,臣以為大司農田延年貪墨一事應該甚重,雖然侍禦史嚴延年提供了不少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還需要進一步核實,即便大司農真的貪墨了,也要經過朝廷公議才能定罪。所以……”
霍光狠狠的瞪了大司農田延年一眼,而後繼續說道:“臣建議擇擔當之臣負責此案,待到案情查明之後,再做定奪!”
劉洵自然知道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是想要保下田延年,所以才會拖延時間,以便暗中操作為田延年贖罪。
不過劉洵麵對霍光的提議卻無法拒絕,畢竟霍光的提議也是符合大漢律的,於是便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所言在理,朕……”
就在這時,侍禦史嚴延年再次大聲說道:“天家且慢!”
霍光眉頭緊鎖,看向嚴延年,冷聲說道:“怎麽,侍禦史還有話說?”
劉洵也看向了嚴延年,問道:“侍禦史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侍禦史嚴延年大聲說道:“啟奏天家,大司農田延年貪墨賑災錢糧隻是其一,臣還有事要彈劾!”
說到這裏,霍光也不禁心頭一跳,竟然沒想到田延年竟然還有把柄落在嚴延年手中。
而跪在地上的田延年更是渾身一震,迴頭看向嚴延年的眼神都充滿了恐懼。
忽然之間,劉洵意識到此番也許是一個機會,一個剪除霍光黨羽的大好機會!
於是,劉洵說道:“侍禦史嚴延年!你雖然是職責在身,但說話也要講證據,絕不可肆意胡說!”
“臣有證據!”
說完,侍禦史嚴延年又招唿南宮衛士,將一些竹簡搬了進來。
嚴延年指著這些竹簡說道:“啟奏天家,這些就是臣再次彈劾大司農田延年的證據!”
說到這裏,嚴延年指著跪在地上的田延年,大聲說道:“朝廷修建先帝孝昭皇帝陵墓,租賃民間車輛上千輛,征發民夫八萬餘人,大司農田延年負責撥付錢糧。期間田延年暗中操作,貪汙了三千萬錢!”
嚴延年痛心疾首的大聲吼道:“天家,足足三千萬錢啊,這些都是為先帝修建陵墓的錢糧!”
聽到這裏,劉洵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大司農田延年明明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怎麽能幹出如此之事!
為帝王修陵墓而趁機貪汙,此舉已經犯了大忌諱,此時幾乎滿朝文武都感到怒不可遏,就連不少霍家一黨的官吏都惱怒不已。
不光中郎將趙充國等大臣紛紛怒斥田延年,就連武衛中郎將霍禹、度遼將軍範明友、光祿大夫張朔等人都是憤怒不已,紛紛怒斥田延年。
眼見如此,霍光的臉上忽青忽白,已經被田延年氣到幾乎顫抖,沒想到田延年竟然如此貪財,連給孝昭皇帝修建陵墓的錢糧都要貪墨!
霍光也安耐不住心中的憤怒,在大殿上怒聲訓斥了田延年,恨不得上去踢幾腳才解氣。
劉洵見狀神色冷峻,盯著田延年一言不發,心中卻是在暗暗盤算著,該如何拿掉田延年,又能不讓霍光記恨自己。
過了一會兒,霍光出了些怒火,便對劉洵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提議將大司農田延年革職下獄,待案情查明之後,再做定奪!”
劉洵沉吟了一番,明白霍光肯定還是要保一保田延年的,自己不能真的將其革職下獄,不然大司農一職便會成為朝中爭搶的焦點,而田延年的罪行反而會不被重視。
於是,劉洵說道:“在案情查明之前,大司農田延年先返迴家中反省,並由大司馬大將軍負責看管。待朝廷仔細核查之後,如大司農真的有罪,再下獄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