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事事關帝王本人,消息被有意壓製,即使還是被泄露了出去,但知道詳情的人不多。
恰巧今日近身伺候的公公便是汪海。汪海自然是將昨天小皇子殿下救皇帝的事往誇大的方向簡單對那些個好奇的大臣們說了一番。
汪海當然不是想巴結那位小皇子殿下,能在皇帝身邊近身伺候的怎會輕易被誰收買呢。況且,含光殿那位也什麽好處都沒給過汪海。
在皇帝身邊伺候的,自然日日揣摩的都是整個皇宮的主人的心思。
咱們這位皇上啊,什麽地方都沒大的問題,唯獨重情。
縱然與小皇子多年未見,但因為他是明光皇後的孩子,皇帝自是愛屋及烏。再者這位小皇子殿下小時候也是一直是被養在當時還是雪妃的明光皇後的宮中,皇上日日能見著,小時候那一聲聲父皇更不是白叫的。
所以時隔多年,皇帝真正掌權後還是想將小皇子殿下給接迴來,想修複他和小皇子殿下之間的父子感情。
這小皇子殿下是個寡言的,陛下又難免當局者迷,他們這些個奴才得幫著主子得償所願。
能當皇帝的在大的是是非非麵前自然分的清楚明了。咱們這些做奴才隻需要適時提醒一下。
“每次奴才去含光殿,打著陛下您的旨意在小皇子殿下那兒一準是順順利利的。這次死在含光殿的宣旨公公雖是給陛下添了些麻煩,但也是他自己不小心。”
確實是個沒心眼的,陛下都這麽明目張膽的寵小皇子殿下了,竟還妄圖在含光殿擺皇帝都不曾擺的架子,可不就是找死嗎?
所以,那宣旨公公到底怎麽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皇宮的主子皇帝陛下他怎麽想。
如果小皇子殿下是為了替皇帝陛下教訓不安分的奴才……
外麵如何墨夜毫不關心,從龍乾殿迴來的當天墨夜在寢殿躺了一天。
第二天墨夜起床後又繼續他日複一日的種花,搬花。不過……
墨夜將寢殿內的花盆搬出去的時候發現,那個種石頭的花盆,它居然發芽了?
種在花盆裏的花墨夜大部分都有些印象,當時種花的時候多了幾個花盆,墨夜就順手將花販送他的石頭一並給種了下去,平時搬花的時候墨夜也並沒有厚此薄彼,一起給搬出去曬太陽。
大概是因為外形像石頭,所以生長緩慢?
三日時間,轉瞬即逝。
參加宴會的衣裳是一早給送到含光殿的。
衣裳送來的時候,墨夜已經起來了,獨自一人去了溫泉,臨走的時候囑咐若衣裳送來了,就讓人送到溫泉外的竹林。
至於鬧脾氣的星芒,共浴這種事也不是沒有過,在隔絕外人的穀裏還好,但在熙熙攘攘的皇宮若是處理不好的話,墨夜和星芒兩者都碰過的水,會引來很大的麻煩。
送來的衣裳都是深色,紫色的內襯配墨綠色的外袍,正合墨夜的意。
墨夜平日裏一直隻用一根布繩將頭發捆做一處,但今天場合正式,墨夜必須要束發。可墨夜拒絕和別人身體接觸,連頭發絲都不行。就很讓含光殿近身伺候的人崩潰,殿下您又不會,又不讓我們碰,那還能怎麽辦?
墨夜讓宮女給他示範,他現學,要最簡單的。
最後佩戴上皇帝給墨夜打造的代表他身份的玉佩,墨夜終於出門了。
等將墨夜恭敬送出含光殿後,在含光殿伺候的各位又一次堅定了要好好存錢,早日離開含光殿的心思。
這位主子還是難伺候了,連討好都沒處討好。
皇帝的生辰宴在會有外賓到訪才開放的保和殿舉辦,知曉小皇子殿下才迴宮不久定會找不到路,含光殿內部多方選拔後推出一位幸運兒跟隨墨夜一起去宴會,路上順便擔任引路的工作。
最先到宴會的是大臣,畢竟沒有皇族等臣子的道理。皇子到的時辰和大臣相差無幾,但太子殿下的話,一般是在皇帝和後宮眾嬪妃出現之前才到的。
“太子殿下到!”
“六皇子殿下到!”
太子都入席了,墨夜卻在太子之後才姍姍來遲。時辰上雖沒差多少,隻是個前後腳,可關鍵太子在前,墨夜在後。
其實墨夜已經在努力的趕了,知曉在含光殿花費了過多時間,為了不惹麻煩,墨夜一路上步子邁得都比平日裏快些,但引路的人實在是太慢了。引路的人跟隨小皇子殿下到保和殿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一個完整的詞都說不出了。反觀墨夜雖一路緊趕卻依舊麵色如常,連衣角都未曾亂過半分。如此模樣進入保和殿,怎的不讓太子心生芥蒂?
不過既然身為太子,自當喜怒不言於色,而墨夜隻認識皇宮官最大的皇帝陛下,隻要在皇帝到來之前趕到宴會,墨夜就認為是不遲的。
宴會上的座位安排,太子是坐在皇帝下方左邊第一位,墨夜作為第六位皇子坐在右邊第三位,和太子相隔並不遠。
墨夜坐在安排給自己的座位上,安靜等皇帝到來,開席。
終於,在太子入席後,皇帝陛下終於姍姍來遲。
“皇帝陛下駕到!太後娘娘到!”
“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拜見太後娘娘,娘娘萬福金安,洪福齊天。”
墨夜跟著眾人一起參拜。
太後坐在最上方位置,皇帝的位置在她的左下方。
眾所周知,周夏國皇帝重情,太後縱然犯再大的錯,但她在皇帝心中還是一位值得他尊敬的母親。
兩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才大手一揮。
“平身。”
“都起來吧。”
“謝陛下,謝太後娘娘。”
墨夜坐迴自己的位置,安安靜靜的一動不動。
皇帝還未宣布開席。
宴會開始前,各位大臣、使臣以及皇子皇女們需得獻上自己為皇帝準備的壽禮。皇帝作為天子,雖然什麽都不缺,但各位的心意還是要表達到位的。
太子首先獻上自己為皇帝準備的壽禮。是一本佛經。
“這是孩兒親自去廟裏為父皇抄寫的祈福經書。願父皇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恰巧今日近身伺候的公公便是汪海。汪海自然是將昨天小皇子殿下救皇帝的事往誇大的方向簡單對那些個好奇的大臣們說了一番。
汪海當然不是想巴結那位小皇子殿下,能在皇帝身邊近身伺候的怎會輕易被誰收買呢。況且,含光殿那位也什麽好處都沒給過汪海。
在皇帝身邊伺候的,自然日日揣摩的都是整個皇宮的主人的心思。
咱們這位皇上啊,什麽地方都沒大的問題,唯獨重情。
縱然與小皇子多年未見,但因為他是明光皇後的孩子,皇帝自是愛屋及烏。再者這位小皇子殿下小時候也是一直是被養在當時還是雪妃的明光皇後的宮中,皇上日日能見著,小時候那一聲聲父皇更不是白叫的。
所以時隔多年,皇帝真正掌權後還是想將小皇子殿下給接迴來,想修複他和小皇子殿下之間的父子感情。
這小皇子殿下是個寡言的,陛下又難免當局者迷,他們這些個奴才得幫著主子得償所願。
能當皇帝的在大的是是非非麵前自然分的清楚明了。咱們這些做奴才隻需要適時提醒一下。
“每次奴才去含光殿,打著陛下您的旨意在小皇子殿下那兒一準是順順利利的。這次死在含光殿的宣旨公公雖是給陛下添了些麻煩,但也是他自己不小心。”
確實是個沒心眼的,陛下都這麽明目張膽的寵小皇子殿下了,竟還妄圖在含光殿擺皇帝都不曾擺的架子,可不就是找死嗎?
所以,那宣旨公公到底怎麽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皇宮的主子皇帝陛下他怎麽想。
如果小皇子殿下是為了替皇帝陛下教訓不安分的奴才……
外麵如何墨夜毫不關心,從龍乾殿迴來的當天墨夜在寢殿躺了一天。
第二天墨夜起床後又繼續他日複一日的種花,搬花。不過……
墨夜將寢殿內的花盆搬出去的時候發現,那個種石頭的花盆,它居然發芽了?
種在花盆裏的花墨夜大部分都有些印象,當時種花的時候多了幾個花盆,墨夜就順手將花販送他的石頭一並給種了下去,平時搬花的時候墨夜也並沒有厚此薄彼,一起給搬出去曬太陽。
大概是因為外形像石頭,所以生長緩慢?
三日時間,轉瞬即逝。
參加宴會的衣裳是一早給送到含光殿的。
衣裳送來的時候,墨夜已經起來了,獨自一人去了溫泉,臨走的時候囑咐若衣裳送來了,就讓人送到溫泉外的竹林。
至於鬧脾氣的星芒,共浴這種事也不是沒有過,在隔絕外人的穀裏還好,但在熙熙攘攘的皇宮若是處理不好的話,墨夜和星芒兩者都碰過的水,會引來很大的麻煩。
送來的衣裳都是深色,紫色的內襯配墨綠色的外袍,正合墨夜的意。
墨夜平日裏一直隻用一根布繩將頭發捆做一處,但今天場合正式,墨夜必須要束發。可墨夜拒絕和別人身體接觸,連頭發絲都不行。就很讓含光殿近身伺候的人崩潰,殿下您又不會,又不讓我們碰,那還能怎麽辦?
墨夜讓宮女給他示範,他現學,要最簡單的。
最後佩戴上皇帝給墨夜打造的代表他身份的玉佩,墨夜終於出門了。
等將墨夜恭敬送出含光殿後,在含光殿伺候的各位又一次堅定了要好好存錢,早日離開含光殿的心思。
這位主子還是難伺候了,連討好都沒處討好。
皇帝的生辰宴在會有外賓到訪才開放的保和殿舉辦,知曉小皇子殿下才迴宮不久定會找不到路,含光殿內部多方選拔後推出一位幸運兒跟隨墨夜一起去宴會,路上順便擔任引路的工作。
最先到宴會的是大臣,畢竟沒有皇族等臣子的道理。皇子到的時辰和大臣相差無幾,但太子殿下的話,一般是在皇帝和後宮眾嬪妃出現之前才到的。
“太子殿下到!”
“六皇子殿下到!”
太子都入席了,墨夜卻在太子之後才姍姍來遲。時辰上雖沒差多少,隻是個前後腳,可關鍵太子在前,墨夜在後。
其實墨夜已經在努力的趕了,知曉在含光殿花費了過多時間,為了不惹麻煩,墨夜一路上步子邁得都比平日裏快些,但引路的人實在是太慢了。引路的人跟隨小皇子殿下到保和殿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一個完整的詞都說不出了。反觀墨夜雖一路緊趕卻依舊麵色如常,連衣角都未曾亂過半分。如此模樣進入保和殿,怎的不讓太子心生芥蒂?
不過既然身為太子,自當喜怒不言於色,而墨夜隻認識皇宮官最大的皇帝陛下,隻要在皇帝到來之前趕到宴會,墨夜就認為是不遲的。
宴會上的座位安排,太子是坐在皇帝下方左邊第一位,墨夜作為第六位皇子坐在右邊第三位,和太子相隔並不遠。
墨夜坐在安排給自己的座位上,安靜等皇帝到來,開席。
終於,在太子入席後,皇帝陛下終於姍姍來遲。
“皇帝陛下駕到!太後娘娘到!”
“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拜見太後娘娘,娘娘萬福金安,洪福齊天。”
墨夜跟著眾人一起參拜。
太後坐在最上方位置,皇帝的位置在她的左下方。
眾所周知,周夏國皇帝重情,太後縱然犯再大的錯,但她在皇帝心中還是一位值得他尊敬的母親。
兩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才大手一揮。
“平身。”
“都起來吧。”
“謝陛下,謝太後娘娘。”
墨夜坐迴自己的位置,安安靜靜的一動不動。
皇帝還未宣布開席。
宴會開始前,各位大臣、使臣以及皇子皇女們需得獻上自己為皇帝準備的壽禮。皇帝作為天子,雖然什麽都不缺,但各位的心意還是要表達到位的。
太子首先獻上自己為皇帝準備的壽禮。是一本佛經。
“這是孩兒親自去廟裏為父皇抄寫的祈福經書。願父皇福如東海,壽比南山。”